精进修行需要智慧与悲心,一世修成靠的是恒常的愿力和善心,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很容易修成空性无我,一世修成。
慈悲是佛教的基础,智慧是佛教的觉海慈航。将慈悲心发起的一切善行,用智慧来利益众生作为目标,真修实修,发自内心的觉悟,自觉自愿地修正自己内心的邪思邪见,无我利他地去帮助别人。
一切善行善念都是从本性自性里流露,没有目的的慈悲,就是包括了慈悲和智慧两个方面。
师父曾经跟大家讲过,慈悲和智慧,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悲智双运,才能在修心中不断地平衡。
成就自己靠悲智,利益众生靠悲智,真修真得就是在智慧和慈悲当中修得真道。成全大乘菩萨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过程,就是离不开慈悲和智慧。
節選每日佛__言__佛--语2021-06-10 《觉行圆满》
Wenda20170616 01:10:47 有正能量、正信的人才会产生平衡力
女听众:师父,今年1月5日,您博客上有篇博文《悲智双运,烦事无事》,师父您说:“其实慈悲本身就包含有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他一定会很慈悲,所以,在智慧与慈悲心中,它的平衡能够产生一种非常强烈的东西,这就是佛法界经常讲的‘悲智双运’。”然后您在博文中解释了平衡感,但弟子还不是很明白,想请师父再详细开示一下平衡感是如何产生的。
答:心理平衡的人,心中要有正能量才能平衡,因为负能量来的时候,你就要正能量压过它,你心中才能平衡。举个简单例子,每个人都发奖金,就是不发给你,如果是一般的人就跳了,去找领导闹了,但是有平衡力的人怎么想的?“我这么好,领导会不发给我吗?他们都有,唯独我没有,说不定明天给我一个更大的红包呢”,这就叫平衡力。有信心、有自信、有能力的人才会产生平衡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