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部分:
有一个旅游者经过一块绿洲,停下来给骆驼饮水。他看到一个满头大汗的老人家,便上去打了两声招呼:“您好啊,大爷,这么热的天,您在这里挖什么呢?”老人家说:“哦,小伙子,我在播种。”“您要在这里种什么,老大爷?”“种椰枣树。”“椰枣?”旅游者非常懂,那副表情就像听到一个愚蠢人说话一样,他惊讶地说:“老大爷,您告诉我您多大年纪了?”“我也不是太记得清楚,60岁,70岁,可能80岁,我忘记了,但是这个不重要。”“大爷,您知道吗?椰树长成要50年,长成之后才能结出果实,我希望您能长寿,能活到120岁。但到那时候您可能也很难收获今天劳动的果实。老大爷,我劝您还是别干了吧。”老大爷说:“我吃的椰枣是前人种下的,播种的人也没有想过吃到自己种的椰枣。我今天播种是为了让后人能够吃到我种下的椰枣,虽然我也并不知道谁会吃到我种下的椰枣,但我想这份辛苦是值得的。”(掌声)
听完老人的一席话,旅游者说:“感谢您,老大爷,您给我上了一课,请收下我的学费。”说着,他把钱袋递给了老人。老人家说:“谢谢你的钱。朋友,你看,事情往往就是这样,你认为我无法收获自己的劳动果实,但我还没有播完种,我就收获了一袋钱和一个朋友的谢意。”要记住,学佛做人都是这样,好好地学佛,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你们在家念经,就算你们没有马上得到回报,也许你们的孩子就是因为你们学佛慈悲善良,已经在学校里考了好成绩,身体日益健康,这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学会为别人去想,你就是菩萨,学会感恩别人为你付出的一切,你就是慈悲啊。(掌声)很多人说,学佛很难,我学不会,我听经,我就要睡觉。臺長告诉你们,佛陀在2500年前给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我们人成即佛成啊,好好地做人,你就是人间菩萨。
臺長今天用佛法的哲学来告诉大家,学佛人有四个不应该去做的事情。第一,不要自恃清高。成熟的麦穗总是谦虚地低下头,而那些腹中无物,既干又瘪的稗子,却总是锋芒毕露、趾高气扬。“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谦卑,那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人的修养。 (掌声)
第二,不要盲目地去承诺,言必信,行必果。种下行动,你就会收获习惯;种下习惯,你就会收获性格;种下性格,你就会收获命运。很多人一生的一个坏习惯,就会让他一辈子得不到解脱。很多人到了六七十岁,别人劝他,他还是说:“我就是这个样,我改不过来了。”最后的结局就是离婚,家庭破散,或者是自己身体的衰败。所以学佛要有好的习惯,人的一生的成功或失败,有时候就是因为你种下的行为和种下的性格而收获你的命运。
第三,做人不要轻易地去求人家。把自己当别人的时候,你会减少痛苦和发怒,因为你觉得别人会很痛苦,你就不会很痛苦了;把别人当自己的时候,你就会同情不幸,理解别人的需要;把别人当别人的时候,你就会尊重他的独立性,不去侵犯他人。犹如很多父母亲尊重孩子,孩子才会尊重父母一样。如果父母亲天天骂孩子,孩子非但不能接受你的善意,还会离你而走。要懂得,把别人当别人,就是尊重别人;学会把自己当自己,你就会珍惜自己快乐的人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把问题扔给别人。很多人的一生是靠别人活着,而很多人的一生是靠自己的智慧活着。好好地拥有智慧,那就要学会防止自己身上的贪瞋痴。如果你今天不贪,不跟别人做冤家,不恨别人,今天不去做任何愚痴的事情,那你已经是活在佛的心里了。 (掌声)
第四,人不要强加于人,人本是人,不必刻意地去做人。很多人活得很累,在外面一套,在家里一套,在公司一套,在朋友面前一套,永远活得比别人辛苦。他很紧张,怕说错话,怕得罪人,怕把自己的缺点暴露给别人,所以他们做人做得很辛苦。人不必刻意去做人,尽量要自然,学佛人对别人要自然真情,就会做得非常随缘。世本是世,不必精心去处事,真正善良的人别人看得到,真正会做人的人别人也看得出,所以学佛人放下自己,用你一颗纯洁的心去感动别人,别人一定会把你当成菩萨。(掌声)
人生分三个阶段。“看山是山,看水是水”,这就是“人之初,性本善”,真心真情。我们小的时候就是最有感情的时候,我们小的时候是最能理解别人的。所以哥哥伤痛了,妹妹会对妈妈说:“妈妈,哥哥弄破了,我们好难过啊。”纯洁。“妈妈,我做错事情了,对不起。”这是感觉。“妈妈,我损坏东西了,我要拿我的压岁钱出来赔。”这些都是真正的人本性的纯洁。但是我们人越活越大,越来越为自己了,这个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因为人到中年,看到很多人做人都是虚假的,这个时候你进入了虚幻世界,觉得这个人间一切都是空的、虚的。当你年纪大的时候,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你知道“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个时候你才知道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要记住,看清世界,看破红尘,看破放下。(掌声)
—20170827 马来西亚吉隆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