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经》就是解开你心中的烦恼和疙瘩,《心经》就是让你明白人世间的道理,《心经》就是给你增长智慧。
3-44.无明和老死均是轮回现象
分享网址: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42&tim=1679099161II
相关开示
《心经》里其实有个非常重要的秘诀,就是讲的“心”。
《心经》的“心”包括四种力量。
第一种力量叫慈悲神力——是观世音菩萨,慈悲的人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你去看,一个慈悲的人可以化解所有的烦恼和痛苦。对人家好、慈悲的话,有一种神力的,叫慈悲神力。
《心经》的第二种力量叫智力。大智慧是哪位菩萨?记住了,文殊师利菩萨。《心经》里面有智慧。
第三种,《心经》里有一种法力,菩萨都有法力,哪位是法力最大的?是行——大行普贤菩萨。行力就是法力。
还有一个叫愿力。哪位菩萨是“愿力”?地藏王菩萨。
你看《心经》的“心”字厉害吧,一个“心”字就会有四种神奇的力量隐藏在里面。经常念《心经》的人会有力量,很强的力量。《心经》就是观世音菩萨叫我们要明心,
广 播-讲 座 第25集《观心无心 心空境寂》
每一个人的心都有无量的妄念,用现在话讲,就是拥有无量的妄想心。无量的妄想,怎样不生出来?只有用智慧,心中充满着般若智慧,自然妄想心就生不出来了,涅槃心、智慧心就生出来了,所以在深般若中,观世音菩萨说“照见五蕴皆空”。
五蕴只有在空性的时候,才看得见自己本性的菩提心,所以修心要从菩提心修起,一直修到成佛。很多人说,要生极乐世界,对五蕴怎么理解?想进入空性世界,想修成五蕴皆空,才能到极乐世界。……
只有空了五蕴,才能去除五浊恶世的缠扰,才能到极乐世界,才能照见五蕴皆空,你的心才能变成唯心识的净土人间世界。
视 频-开 示 第50集《五蕴皆空 行深般若》
五蕴空才能度过一切苦厄。……
靠什么来推动自己能够“照见五蕴皆空”?就是靠内心深处的般若力。“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告诉你,只有行菩萨道,而且行得很深,理解佛法很深的时候,你的心看见了彼岸,明白了学佛的真谛和方向,境界高了,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
我们要学习甚深的般若— —无底智慧,当你能够理解佛法无底智慧的时候,你完全进入空性了。
视 频-开 示 第49集《般若佛智 逾越缠缚》
Wenda20140907A 27:20
臺-长开示心经的真谛
问:请臺-长帮我看一看我的缺点。
答:缺点,没智慧(嗯,还有呢?)还有,还是没智慧(那我别的……)别的,还是没智慧。等到你有智慧的时候,你什么都解决了。你现在就是没智慧,什么都搞不清楚,你说你有智慧吗?(嗯,我每天念心经)好好念心经吧,心经是最好的。去除一切烦恼,靠心经。领会心经的真谛,要懂得心经到底让你去除什么?要心里明白。
心经是非常非常好的,它让你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它叫你“亦复如是”,它告诉你的心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的。你再怎么样在人间发生变化,你的心还是老样子。心经告诉你“无受想行识”,就是你没有感觉的,所有的东西,意识当中“无色声香味触法”。“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无智亦无得”。你没有智慧你得到什么?心经听得懂吗?臺-长随便给你讲两句,你没有智慧,所以你什么都得不到,叫“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你得不到的,听得懂吗?
所以菩萨叫你“菩提萨多,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叫你要有智慧,所以你才“心无罣碍”,因为你有了智慧,你才“心无罣碍”,才会“无罣碍故”,才会“无有恐怖”,你才会“远离颠倒梦想”,你就不会乱想啊!你要真正地明白道理,叫“究竟涅槃”。
好好念心经啊,什么都搞不清楚啊!臺-长把心经都跟你解释了一下了,像你这种人好好念经啊!没智慧啊!无智亦无得啊!你得不到就是因为没智慧啊!现在明白了吗?天天念经不知道里面什么意思,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不行的。
Wenda20200510 46:39
师父开示“深般若”
问:最近有一个菩萨的开示,说我们有个“大般若”“深般若”,像这种相当于有多少“深般若”可以庇荫到亡人呢?
答:实际上般若就是智慧。你想想看,你有菩萨的大智慧,不叫“深般若”?你有菩萨的一个大智慧,就有一个“深般若”。
比方说你舍去自己……像法师,他今天出家了,他已经有多少个“深般若”了?很多了。他舍弃了人间的名誉,舍弃了人间的欲望,舍去了人间的贪,舍去了瞋恨,舍去了愚痴……他不是每一个都是一个“深般若”?(是。那就是说一个能看开、放下的念头就会生起一个“深般若”?)对。比方说一个“深般若”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念头,简单一点讲叫好的念头,实际上从佛法界讲,一个“深般若”就是一个深的智慧(嗯。从我们最开始执著一件事情,后来能够想通、看明白,这个也是属于境界提升,也是增加了般若智慧?)对,百分之一百。
“深般若”,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智慧达到了一个顶峰,并不是说达到顶峰你一定成功的,但是至少说你已经拥有了这个智慧,所以为什么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你有非常好的、很深的修行功夫了,你已经达到了甚深的修行的境界了,所以叫“行深”。修行很深了,叫“行深”
(明白。如果是想要一世修成的人,他得具备多少“深般若”这样的能够出六道的条件?)一个人要是修成了,他满身都是般若。他有自觉,他有觉他,他有自觉觉他,自他皆利,他有广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以自觉,下化众生以觉他,这种都是菩萨的观自在,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实际上,“行”是修行;“般若”就是你对事物理解的空性的多少而说的。如果你理解空性越深,你越有深般若;你理解空性越浅,你就没有深般若,只是浅般若。什么叫“理解空性”?你看穿了,就照见五蕴皆空了
(是的,感恩师 父的精彩点化。这个“深般若”和“小般若”有没有量化的概念?)当然有了。很多的法都有量的,比方说你今天一天动了150个善念,那你今天一天就在“深般若”当中活着;你今天动了2个善念,就2个善般若,但是这个前提是你没有动过不好的恶念。如果你今天动了50个恶念,动了10个善念,你今天还是被五欲六尘所染,听懂了吗?(听懂了。那就是说如果一个恶念起,可能就会把刚才生起的般若智慧消掉了?)全部拿掉,全部被它污染了。
Wenda20140815 01:23:22
臺長开示“用空性的智慧破无明”
问:如果说有这些不好的念头,就是说明心灵不干净,师父曾经在一期录音开示中说可以多念心经净化心灵,其中的原因是否用空性的智慧破无明呢?
答:对了对了。用空性的智慧破无明,也就是说用你本性的慈悲和佛性来破除你对世界上什么事情都不明白然后去做错它。明白了吗?(哦,只有这样才可以来根治我们杂念多的问题,是吧?)对了。为什么要空性呢?因为这个空性,是你拥有智慧之后的空性,因为拥有智慧了你才会产生空性。
举个简单例子,人家都在争这个名、争这个利,你不去争了,为什么你不争呢?因为你知道这个名和利是空的,今天有了明天没有。所以你不争了,你是不是心中空了啊?那怎么会空的呢?因为你懂得这个道理,因为这个东西争了也不能存在很长时间的。
那是一种智慧,当你拥有这种智慧,你看清这个事物的本质之后,你心中放空,这个时候才能破除你的无明,因为那些争名争利的人,他还是为名为利,他觉得这个事情是真的,“人间我要这个名”,明白了吗?(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