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876♪BS5.01 无相布施三轮体空:施空、受空、施物空
♪02877♪BS5.02 “三轮体空”,不让外心影响到内心
♪02878♪BS5.03 无心布施,就是到了一定境界
♪02879♪BS5.04 一切有为法皆属虚幻,要学会无相布施
♪02880♪BS5.05 无相布施功德更大
♪02881♪BS5.06 无相布施、守戒和福德的关系
♪02882♪BS5.07 有相布施和无相布施的区别
♪02883♪BS5.08 无相布施,不要争名争利就叫低调做人
♪02876♪ BS5.01 无相布施三轮体空:施空、受空、施物空
———wenda20180902B_1746
听 众:師 父之前有讲过“三轮体空”,就是施空、受空、施物空,怎样跟日常生活很好地结合?因为现在有这样一个现象,有时候师兄帮助其他的师兄,被帮助的师兄想送给帮助的师兄一些水果之类的,以示感恩,但是帮助的师兄感觉拿了对方这些感激的物品之后好像功德有漏,所以就很不给情面地不拿这些赠品或者是逃避这些。
臺 長:对啊,人家要给你,你不收,这是一个好事情。要学会接受人家的不给,为什么?人家不想弄你的功德,你功德不会有漏啊。比方说,人家对你好了,你一定要还人家东西,那不就是一报还一报,不就结束了吗?那做什么功德啊?再举个简单例子,妈妈要把你养大,她嘴巴里跟你说:“我把你养大是为了以后你要照顾我。”那孩子就不领你情了,妈妈对孩子再好,他觉得“你是为了我以后照顾你”,那就不值钱了。我的意思就是说要无相布施做了好事不留名(同修要感恩一下对方,适当地给他一些礼品,那么帮助的师兄到底是接受还是很委婉地拒绝呢?)拒绝、接受都可以。接受的人不要挂在心上;不接受的,人家本身就是不想挂在心上,都可以(好的。因为有的时候人家帮助了自己,自己要感恩一下对方……)你从心里感恩就好了,你感恩就感恩菩萨,“他们都是菩萨派来帮助我的。”你应该感恩菩萨,没有菩萨他会来帮你的?他不学佛他会来帮你的?
♪02877♪ BS5.02 “三轮体空”,不让外心影响到内心
———wenda20150301B_0342
听 众:还有“三轮体空”这个问题,就是现在做任何事情应该以三轮体空去做,才算真正的功德,是吗?而且还要不着“功德”这个相?
臺 長:其实着相、三轮体空讲的都是一个人意识当中的空。人的意识空了,三轮才会体空,你的意识才不会着相。所以真正的修心,修的你的意识(臺 長以前有开示过说这个修心……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心智一动,这个“心”是属于六识妄心,而不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动的。但是怎么去看住这个心,不会去妄动呢?)你是学了一半,懂一点点,但是又有很多问题。举个简单例子,你坐在家里挺好的,很安定了,突然之间人家说门口在免费发牛奶,你心动不动?你的本心是坐在家里不动的,对不对?但是你突然之间一想,人家都在拿免费的牛奶,我也出去吧,我也去拿吧,你是不是心就动了?那么这个心动就是你的外心,你本来的心呢,是“不去了,有什么好去的?让他们去拿好了,我反正自己花钱买就是了”。后来一想,外面大家都在拿,不拿白不拿,我不花钱也能拿,为什么不拿?我明天早上还不要买呢。这就是你的外心影响着你的内心。那么你刚才问我怎么样让内心不受外心的变化呢?很简单,就是如如不动,就是说不管什么事情发生了,我还是我自己,我还是坚持自己“我原来想做什么”,而不去受到外界和外层的影响。这就是人为什么能自修成功。不受外界的影响,他的本心是善良的。现在的人个个都在贪,如果学佛的人就不会贪,那么你就是一个不贪着的人。大家都贪,你为什么不贪啊?大家都出事,你为什么不出事啊?(臺 長,那就是说分分秒秒都要看住自己的口业和意念)对了(那就没有时间去忙世间法。臺 長以前也开示过,在10秒之中犯了这些小业的话可以用七fo灭罪真言去消业,但是起心动念无不是业,那就导致分分秒秒都要不停地去念这个咒……)我问你啊,我要不要分分秒秒念啊?因为我没有起心,我也不动念的,你告诉我再诱惑的事情臺 長心不动啊,那你为什么动啊?因为你动了你就必须要念,不是说你分分秒秒念,是因为你心不停地在动,所以你就不停地在念。
♪02878♪ BS5.03 无心布施,就是到了一定境界
———wenda20131018_3511
听 众:无心布施是他没有意识到自己做功德但是他做功德了,无相布施是知道自己在做功德但是不着相,无心布施和无相布施有没有区别?
臺 長:无心布施要看情况的,是真无心还是假无心?如果是真无心的话这个人已经是到了一定的境界了;假无心是无意识地做了件好事,那没有什么大功德的,是善事。如果他经常做好事,平时见人就做好事,做到后来他已经无心了,也就是说他不知不觉就做好事了,像雷锋一样,他做好事用不着想的,做出来就是好事,这个就是无上功德;如果偶然正好走过去帮了人家一把,自己都不知道帮人家了,那就是一种缘分了。无相布施就是我不想执着于我做的这点善事、功德,不想得回报,这也是一种境界的表现(无心布施就是说这个人本身已经非常善良了,所以他才会发出来这些东西)对了,无心布施就是说这个人平时见了好事就做,已经习惯了,他觉得做好事根本不算好事,反正我就是这么做的,这个人已经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02879♪ BS5.04 一切有为法皆属虚幻,要学会无相布施
———wenda20170820A_3732
听 众:師 父,有的时候我烧完小房子,意念中就会莫名其妙地出现一句话:一切有为法皆属虚幻。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烧完10次小房子,意念中得有8次自然而然就跳出这句话了。
臺 長:这句话很好,意思就是教你,学佛、做人不要有目的,就是做好事不要有目的,要学会无相布施。什么叫“有为法”?求什么东西都有目的,做什么事情都有目的,有目的的东西当然是虚的了(是的)你只有无私地奉献,那你得到的才是真的东西。假的东西,为了自己的目的去磕头、拜佛、求,你求到了以后这个事情慢慢就没了,而且求过了就结束了,功德也不会存在你的功德本上,所以你不就是“一切皆属虚妄”了吗?(像我们这样参加法会,但是没有用这个功德去求任何事情,这个功德是给我们存着,等到我们临终的时候会统一用于上天、回家的一个资本;还是给我们先存着,有事情的时候如果你不求,菩萨也会帮你拿出一部分功德去抵那件事情呢?)傻姑娘,根本不是菩萨帮你拿的。我问你,你今天吃的东西,营养在你身上了(对)你不消耗掉,这个营养在谁的身上?(还是我)好了。
♪02880♪ BS5.05 无相布施功德更大
———wenda20141010_4330
听 众:“无相布施”功德很大,是不是因为它直接由人天福报转为了功德啊?
臺 長:无相布施为什么比较功德大,因为“无相”实际上是“有相”,一切有相皆为无相,一切无相皆为有相,实际上就是心经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里边讲究什么呢?因为你无相布施,你不图人间的名利,实际上菩萨就帮你记录下去了,菩萨记录下去之后你是不是得到了?(嗯)所以无相布施功德更大。现在明白了吗?(哦)你在人间做了点功德你自己拼命地讲,你都记录下来了,那天上不给你记录,那你这个慢慢就成为一种福德。这种福德你还要念功德宝山神咒把它转为功德,那等你转回去的时候,你还不如菩萨直接知道你这些功德呢(嗯)
♪02881♪ BS5.06 无相布施、守戒和福德的关系
———wenda20180318B_3745
听 众:佛陀说过,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请问師 父,无相布施和福德是怎样一种关系?
臺 長:无相布施就是你做了好事、做了布施之后,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你布施出去之后不着相。不着相的意思就是不要把它作为一种功德来计算。你不计算,护法神、菩萨都会给你计算,那么你就功德无量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在人间做件好事,你不要去告诉别人,告诉东,告诉西,“你看我做好事了”,那最后“雷锋”不就出来了吗?你想想看,越不想出名的人越出名,越想出名的人越出不了名;不想有钱的人,有的时候就有钱了,天天想有钱的人,越想越穷(明白了。師 父,福德是不是对我们也挺重要的?除了我们生活中多帮助别人,无我利他,多做功德……)对。有福的人才会有道德,没有福的人连道德都没有。你去看,杀人犯那种都是穷凶极惡的,第一个字是“穷”,穷了他才会去做这种事情。所以过去说穷乡僻壤就出强盗,因为命不值钱。所以有时候要有福气,有福气的人才会有道德。你去看,有福气的人,他当然有道德了。这个人有福气成为教授,这个人成为一个领导,他至少有福气吧?他就比较注重道德方面的修养了(明白了。師 父,守戒这一方面对于增加福德是不是也很重要?)那当然了。福德来自于你去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更来自于你的道德,如果你这个人守戒,你会有道德,有道德的人就跟人家不一样,有道德的人一定会有福德。守戒很重要。你说说看,你守戒,你不讲妄语了,人家尊敬你吧?你不杀生,人家会尊敬你吧?你不邪淫,人家就把你看成好人(明白了)
♪02882♪ BS5.07 有相布施和无相布施的区别
———wenda20150906A_2458
听 众:有的佛友做功德是直接捐钱,有的佛友做功德是偏向买东西,他觉得看到自己的钱买到真实的东西才能放生,这两者功德的大小有区别吗?前者是无相布施,就直接捐钱,后者是有相布施,请師 父慈悲开示一下。
臺 長:有相布施、无相布施都牵扯到一个“布施”,一个人只要有心布施就是好事情。你比方说我有意帮助别人和无意帮助别人都是好事情,对不对啊?我有意做善事和无意做善事也都是好事情,只是无意做善事已经形成个习惯了,说明这个人的心很善良;有意的呢可能还要在改变当中,就是说“我有意地要去做点好事”,说明我心中还有很多不好的东西在无意的当中做一些不好的事情,我有意要克制自己身上的毛病。就这个道理啊(明白了,谢谢師 父慈悲开示)
♪02883♪ BS5.08 无相布施,不要争名争利就叫低调做人
———wenda20160325_2509
听 众:師 父印尼法会开示“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宠辱不惊,戒骄戒躁”,请師 父开示一下怎样才算“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吧。
臺 長:“高调做事”不是叫你吹,高调做事就是做事情很认真,就叫高调,拼命地做,就叫高调;“低调做人”还要讲吗?无相布施,不要争名争利就叫低调做人。“宠辱不惊”,好了也觉得这是很正常,倒霉了也是很正常,这世界上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都是菩 薩给你的。吃苦了,也是让你考验;享福了,更应该懂得吃苦来之不易的幸福,就更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