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是一切安乐之因缘。多想想别人是好人,自己的心才能够得到平安、快乐。人活在世界上一定要有慈悲心。佛法以菩提心为正因,菩提心就是慈善心,所学的佛法有慈悲心时,才是正确的因果、正确的因缘。大家跟臺長学佛法,臺長总是教大家与人为善、大慈大悲,教大家放生、救度众生等。这是何等的慈悲啊!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打坐四十九天,悟出原来世人皆具佛性。我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良心就是人的本性,就是人的慈悲心。我们学佛的人要懂这个道理。
佛菩萨在经文中说到:菩萨应生佛性孝顺慈悲,常助一切人生福生乐。如果一个人具有善良的心、慈悲的心,这个人就是菩萨的化身。要常生佛性,如孝顺、慈悲等。慈是人的本性,悲悯众生是根性。帮助别人、乐善好施可以得到幸福和快乐,即助人为乐。
佛心者,大慈悲是也。当我们的心是佛菩萨的心时,我们就是很慈悲的人。慈悲是缘,是无缘慈。我们学佛、学菩萨,不要说有缘慈,无缘慈悲才是真正伟大的大慈大悲。
广播讲座1-1 智慧的佛法、慈悲的佛心
Wenda20190125 52:14 慈悲是一种心念,不分对象;慈悲别人就是慈悲自己
听众:师父的佛言里有一句话:慈悲解脱对他人的烦恼,忘记自己,达到无私的境界。这里的“慈悲”是指慈悲自己还是慈悲他人?
答:慈悲根本不分对象的。慈悲本身就是一种心念,它是发出来,它没有对象的,慈悲可以对自己,也可以对别人。对自己慈悲,你还是在“我相”当中啊,你怎么慈悲人家?“哦,这时候慈悲我,我不慈悲别人”,那你这叫“慈悲”啊?你在亵渎“慈悲”两个字
(是的。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去慈悲别人的时候也就是等于慈悲自己呢?)那当然了。因为你有慈悲心你才去慈悲别人的呀,你没有自己的慈悲心,你怎么会慈悲别人了?所以你慈悲别人的时候当然已经是慈悲自己了。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你请人家喝东西、吃东西的话,你会不吃吗?“来来来,我请你吃饭”,你在边上不吃啊?(感恩师父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