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76|回复: 0

【基础课件】1-40、三界视为虚幻,烦恼即为菩提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1348
发表于 2024-9-12 14: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础课件】1-40、三界视为虚幻,烦恼即为菩提


1-40、三界视为虚幻,烦恼即为菩提

 

     三界是道场,可视为无所趣也。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要把三界看成是道场,看成清净之地,成为心中的道场,心不投入其中,不把三界当成心中喜欢的地方,你就在心中拥有清净的道场了。要看破三界,领悟人生均属无性,三界都是色空境界。如果把三界统统看成是虚空幻化,就不会落入其中。比如:喝酒,就算享受了吧,多喝就会醉,就会陷进去,享受的东西都会把人陷进去,沉沦其中。烦恼即菩提,三界是道场。烦恼来了就是给你一个智慧的启发,为什么有烦恼你才会有智慧?如果没有烦恼哪会有智慧?就是要利用烦恼来开发自己的智慧,众生的本性是无我的,是没有我自己的,所以要有菩提心、清净心,菩提就是智慧,拥有菩提智慧,就不会生烦恼,要记住三界都是修心的道场。

 

师父给你们讲一点点色界天的事。色界天四处都是鸟语花香,微妙其中,有美妙的音乐,乐在妙中,行在妙中,美在妙中,香在妙中,一切都在妙法之中,而这些美妙的境界也是不长久的,天人有五衰,等到天福享尽时,也会下来。佛菩萨的境界,是要看破它是空幻的,真正有光明境界的人一定要看破它。师父常和你们讲凡是不能长久的物质皆属虚幻,三界轮回是境界,三界轮回,是到天上了,又下来了,就是六道轮回,不论在哪一个道,都是一个境界,境界纯属虚幻,是你的感觉。三界轮回均属虚幻,一念善,会上去,一念恶,会下去,菩萨是无碍的,所以菩萨不会趣入,也就是菩萨不会加入其中,什么境界都会得到解脱。就是只有当你不趣入,不对这三界存有想法,你才会什么样的境界都能解脱。见解是一切无碍,如果每人在见解上对某一事情认知没有障碍,就会事事顺利无碍,也就无对立故。要做到无滞无碍,当你脑子里真正破除了这些杂念,就不会有障碍了。

 

缘由愿来,缘分是由你的愿力所来的,愿力大,你的善缘就自然具足了,所以能觉他人之诈,不行于言。如能受人之辱,无动于色,佛道成近矣。如果知道人家在骗你,不要有反应,笑一笑,受人侮辱要不动于色,忍辱精进,做人如果能够守住这几个字,你学佛接近成功了。境界来了不惧怕,来去不留,一切随缘,你就很自在了,就不会难过,放下即得解脱,你把这个缘分放下了,你就解脱了。

 

如果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永远不会指责别人,检查人家不如先检查自己,师父让你们知道聪明难,糊涂更难,在人间学聪明已经很难了,要学糊涂更难,所以有句话叫:难得糊涂,这个糊涂是聪明的,有智慧的糊涂,真正的放下就不会糊涂了,真正糊涂的人就会放不下。

 

总之,失意时要用忍耐的方法克制自己的失意。快意时,治之以淡,就是开心了,有好事情来时尽量淡化,经常不要让自己的心有增减感,是名入道之人,即为修为之人。

金言法语

 

烦恼即菩提,三界是道场。

 

菩萨是无碍的,所以菩萨不会趣入,也就是菩萨不会加入其中,什么境界都会得到解脱。

 

缘由愿来,......愿力大,你的善缘就自然具足了,所以能觉他人之诈,不行于言。如能受人之辱,无动于色,佛道成近矣。 

 

相关开示

 

原文:三界是道场,可视为无所趣也。

【〔视频〕169.【断除三界念想,方能不堕轮回】师父博客解答来信疑惑(403)节选《佛子天地游记》】


原文:要看破三界,领悟人生均属无性,三界都是色空境界。

Wenda20190614A 18:48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就是你对人间的东西要空性,要放下

听众:中国讲的五行有相生相克,十二生肖的属相也有相生相克,但是像师父却可以和什么样的人都合得来。古时候有句话叫做“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是否五蕴非常少的人就可以包容一切众生,与什么人都合得来?

 

臺長答:对,这个讲得很对。你想想看了,跳出三界了,你不在三界当中啊。比方说我们经常讲的,这个事跟你没关的,很容易大家都跟你好;你一介入某一件事情,他看见你就逃了。跳出三界,“三界”是什么?天上讲的叫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有的人又把三界指为我们人间、地府、天上,实际上并不是。三界从佛法上讲的就是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叫你跳出三界,不在五行中,你就完全脱离了。就是说你这个人没有生死了,因为你在天上还会有生死。“五行”,就是人家说阴阳五行,也就是说已经是神仙了(请问师父,如何能够脱离五行之外呢?)脱离五行,就是你对人间的东西不要去……要证悟(要修出空性是吗?)嗯,要空性,要放下。你说你感情放得下吗?钱放得下吗?你想想看了,你什么都放不下,这个也不开心,那句话也不开心,那个事情又不开心,天天忧愁,自己脸上长个疙瘩都难受半天,那你怎么跳出三界啊?跳出三界,就已经根本无所谓了,“跟我有什么关系啊?让他去好了。”人家骂你,“去骂好了,我自己好好做人就好了。有毛病,改。”这种人不叫跳出了?(好的,感恩师父)

 

wenda20170210_4437

一切物质都是虚幻的,只有精神可以永久

听 众:师父,我在学佛的过程中想到一点,不知道对不对,在过去生学佛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智慧,它好像真的是永远能够跟着自己的。

 

台 长:对啊!爱因斯坦怎么讲的?爱因斯坦给他女儿写的第100封信,上面写的:女儿,我这些信不要提早拿出来,时间保留得越长越好,几十年之后你再拿出来,你告诉大家,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物质都是虚幻的,都是没有的,只有精神可以永久。你看,跟佛讲的一样吗?伟大的一代科学家,他为什么讲出来的话跟佛一样?现在明白了吗?只有精神可以带走(对。就好像这些智慧他修完了以后,虽然某一世轮回之后遗忘了,他想不起来,但其实还在他深处埋藏着)八识田中(等到他开悟就全都回来了,是吧?)对。就等于本来你有一个房间,因为你多年不去开,你已经忘记了,突然之间你想起来,“哎,我还有一个房间,在什么什么地方,我去查查看”,一查,“哎呀,东西都在里面呢!”(是的,谢谢师父)

原文:烦恼即菩提,三界是道场。

shuohua20170707_1946

烦恼即菩提,开悟的人马上能处理烦恼

听 众:师父,您说您也有烦恼,那开悟的人也有烦恼吗?开悟的人的烦恼和普通人的烦恼有什么不同?

 

台 长:我问你,当年佛陀有没有烦恼?(也有烦恼)好了,你这句话就用不着问我了。举个简单例子,开悟人的烦恼和不开悟人的烦恼,烦恼是一样的。只是,开悟的人,烦恼即菩提,他一烦恼,马上想出办法解决掉了(是)人家烦恼一天、两天、三天,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三年……他呢?一分钟、两分钟,结束,那不就是菩提了吗?(对,师父说得太透彻了)烦恼都是一样。烦恼就是什么?比方说吃东西,很多人肠胃不好,那么一烦恼,烦得非常不开心。我们是什么?我们一点不烦恼,我们消化系统很好,吃下去就消化掉了(是。就像师父说的,我们去医院转一圈,看到那些生病了在床上躺着的,哎哟,我们真是太幸福了)想一想,这就是你的悟性了(上次我跟朋友去医院,看见一个病人,那个病人快死了,临死之前揽着他的儿子跟妻子,然后就开始倒气。哎,我看着也是,这人生真是无常啊)你现在看到了吧,可怜吧?(真的非常可怜)我告诉你,等到你们这样的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烦恼即菩提”,这是菩萨对人的一种鼓励wenda20141221A

听 众:烦恼即菩提应该怎么正确地理解?

 

台 长:烦恼即菩提,一个人一辈子没烦恼,你也不会生出很多的智慧出来对不对?你没有烦恼你要动什么脑筋啊?“烦恼即菩提”这是菩萨对人的一种鼓励,当然人如果没有烦恼是最好的,但是在人间人会没有烦恼吗?(人都有烦恼)那么为什么叫“烦恼即菩提”啊?出来一个烦恼之后,你是不是要想办法把它解决啊?(嗯)把它解决你是不是要动脑筋啊?你想出智慧来把你这个烦恼解决掉,是不是烦恼来了你就有菩提的智慧了?是不是叫“烦恼即菩提”?一有烦恼了马上就解决了,那么你是用什么解决的?用智慧解决的,用菩萨的智慧解决,那么不就是“烦恼即菩提”吗?(懂了,师父太厉害了,全世界您最厉害,举例子也是举得特别好,我们想半天都想不起来)

原文:境界纯属虚幻,是你的感觉。三界轮回均属虚幻,一念善,会上去,一念恶,会下去,

Wenda20200906  44:01

师父法身开示:人世间虚幻不实,要看破、放下这一念之间,彼岸就在眼前

听众:我不知道为什么也接收到您的法身开示,昨天您的法身开示,我读给您听一下,您看看是不是您的法身开示?(你讲讲师父没关系的,其他菩萨你先不要讲,如果不对你就麻烦了)好。您的法身开示:

 

人世间本来就是假的,虚幻不实的,干吗贪图短暂的享受?干吗不挺直腰杆学佛念经修心修行?干吗非得贪那一口吃,一口喝,一会儿睡?既然是假的,连我的这个躯体都是假的,这些都不是我的,只是短暂借我用而已,为何我还贪图这短暂虚幻不实的享受?我为何不去挖掘诸佛菩萨所具有的一切智慧德能和潜力?既然是假的,不实际的,为何自己不愿意面对站起来?为何还苦苦执著不去想通、想明白,看开、看破、放下?

拿起是一念之间,放下也是一念之间,看破、解脱、成佛也是一念之间。既然皆是一念之间,为何我不去突破这一念之间、觉悟这一念之间、了悟这一念之间?孩子们,看开、看破、放下、解脱,速速提升自己的境界和修为,战胜自己的劣根性,不被劣根性所束缚住、困扰住。

既然皆是一念之间,为何不借这一念觉悟真理,成佛、成菩萨?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就这么来的啊!孩子们,打破这一念之间,觉悟、看破、放下这一念之间,彼岸就在眼前,是自己蒙蔽了自己看不到而已。好好学,好好悟,好好成佛,好好成菩萨,难就难在能不能降服这一念之间啊!孩子们,好好修,好好学,师父会经常过来看你们的。”

 

还有您法身分享:“我活一天,我感恩一天,我法喜一天,我慈悲喜舍一天,难道我不能成佛、成菩萨吗?学佛念经要懂啊,改毛病,断恶习,与诸佛越来越近啊。”感恩师父。

 

答:你讲的这个我刚刚看了一下,我看到了,这个应该是师父的法身对你们的一些开示。是的,这个是师父的法身去讲的(师父,我不知道为何,我还没申请您的弟子,但是我可以接到诸佛菩萨的开示,观世音菩萨跟我讲了很多话,她讲让我真的好好修,好好学)你以后把你的名字写过来,到秘书处,你说“请师父看一下”,让他们直接给我看吧。我今天答应你了,我会看的(感恩师父)

 

中场视频


【故事】短暂的人生是我们修心的道场,痛苦的人生是我们修心的方向 --20160320 澳大利亚布里斯班-504

原文:菩萨是无碍的,所以菩萨不会趣入,也就是菩萨不会加入其中,什么境界都会得到解脱。

提问48.人间都是不长久的,没有不散的筵席

———20190911阿姆斯特丹75:48

问:“情不重不生娑婆”,同修之间同性好友形影不离,会不会容易进入轮回?因为两个人好的时候会产生很多新的缘分和因果,那么就容易进入轮回,是不是应该“君子之交淡如水”?

 

答:本身人跟人只是一种缘分,对不对啊?缘分有了就大家相聚,缘分没了就结束了。所以有的时候人很可怜的,哭啊、哭啊......离不开他,实际上就是缘分没了呀。哭了也没用,离开了呀,对不对呀?菩萨为什么叫你们想开想明白?人生不常在的,哪有永久的事情呀?你们告诉我世界上有永久的吗?没有的。所以菩萨叫你们不要伤心,不要难过,好好修心。你要想得到永远在一起要到天上去,因为在这个人间它是永远不可能一起的,没有不散的宴席的。听得懂了吗?(听得懂,感恩师父)

 

Wenda20200719  34:52

如何深刻体悟“看破法界红尘幻影,诸法空相”

听 众:斗战胜佛说:“心经里面观世音菩萨所说的看破法界红尘幻影,诸法空相,你们有了深刻的领悟及体悟吗?”师父,怎么有深刻的领悟和体会?

 

台 长:比方说你很有钱,你突然之间生病了,住到医院里了,医生说你还能活一个月,你就领悟了——钱有用吗?名有用吗?利有用吗?(没有用)好了,明白了,这就叫领悟。你知道了这红尘还不看破?你命都没了,你要离开这个人间了,你说你还有什么?你还不看破?(对,这就是红尘幻影,明白了)假的啊。比方说一个女人对你再好,你抓进去了,她马上就离开你了(是)那些电影明星,你没看见?两个人好得不得了,一个男的出事了,那个女的就跟他拜拜了,就这样

 

(我再读一下《佛子天地游记》中您法身说的这句话,讲的太好了,和刚才讲的一样。师父法身说:“在人间一切求来的都是假的。名闻利养是假的,钱财福报也是假的。只有你提升境界,真正地为众生付出、帮助别人,才能令你们的心灵真正获得解脱。学佛修的就是一颗心。这颗心修得好了就能上天,这颗心烂了就下去了。你们好好思量自己到现在为止修的是一颗善心还是恶心。孩子们,都好好醒悟吧。师父今天就点到这里。虚空的人生,在这一切虚空当中你们想获得什么?好好问问自己这颗心吧。”)是啊,没良心的人,你怎么跟他讲都没用的。你碰到一个强盗,你跟他说“你慈悲慈悲吧”,他一枪把你崩了。

原文:缘由愿来,......愿力大,你的善缘就自然具足了,所以能觉他人之诈,不行于言。如能受人之辱,无动于色,佛道成近矣。 

提问18.愿力越大,成就你的心愿就越大

———20160220雅加达31:37

问:关于愿力的重要性,对于我们心灵法门的同修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师父开示过:缘分是由愿力而来,如果一个人有愿力就有缘分,一个人没有愿力就会失去了缘分。所以愿力强的人,顺缘自然就足,如果发愿去做一件事情,天上地下都知道,这个人就有天、地、鬼神帮助;如果不发愿,做了就做了,慢慢累积到你的功德里,这个累积比较小,对于你所求的事情就不灵。请师父开示,为何适合自己大愿力而成,不曾妄语,愿力是否是跟随着时间和修心修行的境界而不断地调整呢?

 

答:是这样的,主要问题是说你的愿力越大,那么成就你的心愿越大。比方说,“我一定要孩子好,我一定要孩子能够考上精英中学”,妈妈天天早上四点钟起来念经,给孩子烧饭烧菜,帮孩子补课,那孩子是不是容易成功?所以愿力基本上是成正比的,只要你能够许这个愿,拼命地去努力,菩萨就会成全你这个愿。

 

【视频】1049.如何才能发更大的愿;愿力是随缘而来,不要强求!

 

提问4.愿力与功德、境界不匹配,就会有麻烦

———20190608布里斯本08:10

问:当我们许了一世修成的大愿,往往后面会跟着很多考验。请问师父,这是因为我们的愿力与境界、功德不匹配吗?

 

答:是的。你许了这么大的愿,但是你做不到。比方说“我一定要做劳动模范”,你天天上班准时到,没用的。劳动模范要比人家早来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帮人家把工作全部做好,否则你怎么做劳动模范?就是说你讲了,一定要做;你讲了,做不到,那你就会有很多问题出来。比方说,你在单位里说:“我跟大家表态,我一定要做劳动模范。”大家鼓掌,给你很多福利,但是你天天不好好地努力,最后他们就笑你、骂你、讲你,到领导这里去讲你不好,你不就完了?道理都是一样的,许愿太高,做不到,那你就会有麻烦。

原文:一个有智慧的人,永远不会指责别人,

拿佛理佛法去指责别人,就是不如理如法

———wenda20150705B_5137

听 众:台长您好!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你)台长,我们有很多位师兄都坐在这里,学佛上非常的不容易。大家又想度人,但是心里有很多自己的业障无法去控制。感情……种种方面都让我们非常的困扰,请台长给我们共修组开示。

 

台 长:先把自己度好了再去度人,自己觉得自己度得不错了、不会方向走偏了,就可以去度人了(听得懂)但是也不能说把自己完全修好了再去度人,那你猴年马月啊?所以一定要懂得这个道理,一边做菩萨,一边帮助别人(好,明白了。我们在这里的很多位带头师兄,他们都想做很多大事情、想度很多的人,但是他们连自己的感情方面、生活方面都处理得不恰当,他们经常用《白话佛法》用台长的智慧去指责别人、去骂别人,请台长给各位带头师兄开示)很简单,台长的《白话佛法》是用来帮助人的,帮助好人的,不是用这个去指责别人的。所以,不能去用那种方法来做。就像现在很多人经常用佛经去讲人家不好,这种人就是不如理不如法。自己感情上不好,说明自己修得还不好,去指责别人干嘛?自己还没修好呢,所以这些事情要好好自修(嗯,对)

原文:不要让自己的心有增减感,是名入道之人,即为修为之人。

【精选】愿力越强 善缘自然具足

结束视频

【精选】怎样克制“失意”?



【PPT基础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基础课件】1-39、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下一篇:【基础课件】1-41、融化佛法、贯通开悟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4 04:42 , Processed in 0.0398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