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戒可以把你修心的福德漏洞全部堵住。 白 話 佛 法 1-28 《 看破、放下即般若 》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65&tim=1679251802I1362945
你今天有福气来了,你堵住自己的漏洞,“我守戒”,菩萨很开心,你自己也很开心, 所以要修菩萨的意念。起心动念都是佛在你身上,时间长了,你的身上就会有道场。…好好地在自己思维上、行为上要有菩萨的道场。 视 频 开 示 15 《 非有非无 修出明点 》
“戒为无上菩提本, 长养一切诸善根。” “戒是一切善法阶梯。” 好好守戒,好好地修心, 因为守住你的戒,就控制好你的身心,控制好你的意念、你的嘴巴还有你的行为。 所以要守戒,戒为本啊。 法国 190907
守戒要变成自然守、自然戒、自然修。 习惯成为自然之后,你就是修心修到自然了。 白 話 佛 法9-48 《 刻意修不自然 》
“戒如明日月, 亦如璎珞珠; 微尘菩萨众, 由是成正觉” 白 話 佛 法 11-11《 四无量心悟出六波罗蜜 》
Shuohua20180223 13:48 如何理解“供养再多不如守戒” 问:请问师父,如何理解“供养再多不如守戒”? 答:供养是你的一种布施心,守戒的话,你要知道,本体坏了。举个简单例子,你的菜坏了,你外面的汤再好有什么用啊?这道菜全部都是坏的、臭的,那你这个汤时间长了会坏掉的。汤能给人家解渴,就相当于你今天布施一样的,但是你汤里的料都坏掉了。比方说鸡蛋汤吧,你的鸡蛋都是臭的,时间长了,那你这个鸡蛋汤不是也臭了吗? (明白了。那“供养再多不如守戒”意思是不是守戒是首先要做到的?)对啊,你今天是个坏人,不懂得守戒,你虽然布施了,你说算好人吗?(一边在做,一边在漏)对了。你守住戒的话,你是个菩萨,那你再做功德是不是无漏了?(对对对。就像昨天那个图腾,师父说她做的功德都被她的嘴巴讲漏了)对啊,就是这样。
问20:跟之前提到的关于“向内求”的问题有关,请问我们平常遇到事情时,要向内求,不要向外攀缘,向内求是否跟戒定慧有关系? 答20:很有关系的。比方说人家跟你发脾气了,你就要戒,要自己不发脾气,戒掉自己不好的脾气,你人就定得下来。定下来之后,你就会想出办法出来,解决问题。这就叫做向内求。有时候忽然碰到一个天崩地裂的大事情,不知如何是好,那就要先冷静下来,不要发脾气,不要去吵或擅自做决定,慢慢地定下来,定很重要,定下来后你才能想出办法。 (那戒跟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也有关系吗?)有。大戒有三:贪瞋痴。其他还有很多戒,比方说身口意都要戒。意念犯罪也是犯罪。有很多祸都是嘴巴乱讲惹出来的,身体上做错事情惹出来的,还有意念乱想出来的。在身口意三方面都能守戒,你就会很好。 (平常听这些道理当时都觉得懂,但是真的遇到事情又没法运用上,应该怎么办?)师父教你一个方法,一遇到事情时你就想:如果是菩萨会怎么样?比方说老板今天讲你一句了,你非常想跟老板解释,这时你就想:如果我是观世音菩萨,我会怎么做?菩萨肯定不讲话,笑嘻嘻的,不发怒。老板知道他伤了你了,但是你当时不发怒,他会觉得你高尚,他反而会生起惭愧心。有机会你再写封信给他,或是打个电话给他就好了,这样不就解决了?如果你当时回嘴,你的气场出来一定是跟他的相冲。要用“菩萨是怎么做的”这样的标准来严格地要求自己。再举个例子,你看到自助餐有这么多食物,忍不住想要全部都拿把本钱吃回来,但是想想菩萨不会这么做的,你就不这么做了,这样就保住你的胃。否则你狂吃的话,把胃都吃坏了。就像师父刚刚讲的,遇到事情先静下来,不要吵也不要争,才会生出智慧。 弟子提问师 父 开 示 — 给全世界弟子第五次的开示(四)
问:师父在佛言偈语中开示: “以戒为本三菩提,以身为戒三波罗。 以身作则三妙提,以戒启悟三弥陀。”请师父解释一下。 答:以戒为本,就是要戒除贪瞋痴;三菩提、三波罗,都是像菩萨一样的智慧。一个人只要戒掉贪瞋痴,就有了菩萨的智慧。守戒很严格的话,就有菩萨的智慧。 以身为戒,以身作则,先是守戒,然后让别人看到你是一个菩萨,从来不做坏事,你就有妙法了,菩萨的智慧就在你心中了。 如果以戒心为基础来开启自己的悟性,你就是三弥陀,就能超脱六道了。 解答来信疑惑 3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