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佛 言 佛 語《忍辱才能慈悲》 20210614
……
一个人很努力,但也要防止自己执著。大家抢功德做,但是太执著,功德就会有漏。
师父跟大家讲,要中观中道,才叫正精进。
举个简单例子,老年人要做功德,尽量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如果你跟老年人抢这些功德,你就偏离了中观中道。
执著执著太执著,
无常世界不执著。
一切都在经常变,
过去未来没有见。
我执,就是用自己的观点来看世间的人和事。因为佛法当中,菩萨对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的开示,你如果很执著地来学习佛法,你会进入法执。为什么佛法在这本经书上这么讲,那本经书又是那么讲?所以学佛不能带有我执来学习。有时一知半解,用这些佛法文字,随意指责别人,你就进入了偏执,进入了法执。
佛法有各种宗派,时代不一样,法门之间应相互尊重,不能单单地去划界线,不能用一种说法去否定另一种说法;因为菩萨对不同根器、不同场合与阶段有不同的说法。执著于文字,实际上你就偏离了佛法的精髓,你的学佛只是应用在语言和文字上。
比方说,佛法界讲“众善奉行”,你觉得这是一件善良的事,你就去做了,但是却适得其反。夫妻吵架,闹离婚,你说去帮助这个女的脱离那个男的纠缠,这就叫偏执,你动了别人的因果,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人家只是这一段时间有果报,过一阵子就好,你把人家婚姻拆散了,你是不是行恶了?这样哪是行善?所以善恶不是你说了算,因为你不知前世因,怎知今世果?
知因懂果不执著,
放下万缘能随缘。
随缘就是无常观,
随缘就能一生安。
所以希望大家明白,如果不了解因果,你根本不知道什么为善,什么为恶。在人间很多看起来觉得是好的事情,你去做了,实际上是伤害了别人。所以人间有一句话“做好事被人骂”,主要问题是“你认为”,有个“我”字在里面:“我”认为这是好事,“我”认为这是坏事。所以自己本身没有般若空性,没有智慧,执相的可能性相当重。
一个人没有忍辱心不可能有慈悲心,慈悲心的前提就是要忍辱。连忍辱都做不到,怎么慈悲别人?
菩萨和佛,在天上时时看着我们,无常就在我们身边。人不可执著地去学佛,一定要断除我相,才能去除烦恼。
平安是福财是祸,
追求钱财一生过。
为名为利全是错,
一生辛苦全白做。
自净其意,才有定力。在生活中修定,在工作中增长定力。放下执著,精进修行,清净自心,常忏悔,常念经,不忘初心。
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佛人,你才会进步。如果你感觉自己什么都懂,你自己已经抱住了贡高我慢,也会扰乱你心中的正知正觉;接下来,你的烦恼就开始生起了。
正知正念最重要,
不骄不躁才有效。
修行就是修清净,
不忘初心最重要。
解答八十五 20160121
问4:我想请问,师父在白 話 佛法里提到说我们修心不要注重外表,也不要注重内心,要走中间。有师兄和我说,中道是开悟后的中道,没开悟没办法中道。是这样的吗?
答:是这样。开悟之后才能做到中道,就像很多人说你要用良心做事情,但是很多人他不修心,已经没有良心,良心已经被五欲六尘所染了。中道就是你开悟了,知道任何事情不要偏左不要偏右,有些是拼命做善事,组织学佛人在马路上搞清洁卫生,但不念经;而有些只管念经,隔壁着火死人也不管,两种都不好,该我外表做我就外表做,该我内心修就内心修。内心外心要一起修,行为思维都要修,才能修到中性有智慧的一个点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