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941|回复: 0

【精选】何为“真正的美”?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1250
发表于 2023-2-3 03:04: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精选】何为“真正的美”?



文字

给大家讲个故事。在拘留国有一位婆罗门名叫摩诃密,是富贵之家,连拘留国的国王都拜他为师。摩诃密这个人虽然很豪富,但是他的本性非常悭贪吝啬,非常贪钱,不信佛法,听到有利可图,无不争先恐后地想得到它。摩诃密有七个女儿,这七个女儿长得非常漂亮,个个都是花容柳腰,美貌无比。七个女儿的衣饰都是以金银璎珞庄严着(也就是说都是穿金戴银,非常漂亮。庄严是什么意思?穿的衣服庄严了,就好看了)。婆罗门为自己的七个女儿无比骄傲。有一个人对他说:“婆罗门,你将女儿化妆之后在街上行走,如果大家都说她美丽,我就给你五百两黄金;如果有人批评她们不美,你就给我五百两黄金。”婆罗门对女儿的美貌非常有信心,他觉得这个打赌对他非常有利,所以就对七个女儿说:“孩子们,全部给我打扮打扮,我们到外面马路上去游走。”结果九十天当中,他带了这七个女儿巡游各地,看到的每一个人无不赞美他的女儿漂亮。婆罗门不以此为满足,他得到五百两银子之后,听说有个佛陀(佛陀在另外一个国家),他便带了七个女儿到祇园精舍,希望让佛陀夸夸她们,抬高七个女儿的身价。

他见到佛陀就对佛陀说:“佛陀,您游化各国,您有见过这么美的女郎吗?”他以为佛陀一定会赞美的,哪知佛陀说:“这七个女人,外表没有一点儿可以说是美的。”这个婆罗门非常不开心:“拘留国中没有一个人说我的女儿相貌丑,到了舍卫国来,为什么你说我的女儿长得丑陋呢?”佛陀回答道:“世界上的人都是以面容的美为准,而我认为身能不贪细滑,口能不说恶言,意能不起邪念,这才是真正的美。”婆罗门无言以对。

在这个故事讲完之后,师父要告诉你们,从心理学上来讲,我们人对事物的认识,精神对物质的认识活动,存在着相互渗透、彼此制约、彼此含蕴的两个方面,就是实体认识。我们看一样东西,眼睛看到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实体认识,真的内涵价值的认识,那才真的是善的判断。表面上一个人长得好看,你要看他内心是不是善良。在实践中,我们学习佛法、体验佛法形成真实感和道德感。我们学佛人要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能够学佛的人,不贪、不瞋、不恨的人,那是真正的美;没有贪瞋痴慢疑的人是美。对美的审美过程,实际上就是追求心灵中的美,要求美和善的和谐,达到美和善的统一。事物的表面并不能说明它内在蕴含的内容。

我们人类生存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很复杂,因为我们眼睛看到的东西比较复杂、凌乱,善恶都分不清楚,我们不知道很多东西是好的还是不好的,从小父母亲教我们的一些概念性的问题,都不一定是正确的,所以让我们在这个人间有时候黑白不分。实际上,在你认识自己内心本质的时候,要懂得内心纯洁的本质是永远不会变的。小时候我们很善良,损坏东西我们就要赔,但是父母亲可能看你损坏东西,一看边上没人,拖着你就走,你可能还会拉着母亲或者父亲的手说:“爸爸,我把他们东西弄坏了,我要赔他们。”当你深入到你的本性中,实际上是没有善恶的。犹如一张白纸,你画上了各种图案,无论画上什么图案,最后只要用可以褪色的墨水来洗刷,就像油画一样,把图案洗掉,还是恢复它本来的洁白。每一个人的本性还是洁白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学佛的道理。我们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我们只有通过自己的本性才能理解佛性,否则被五欲六尘所染,永远不知道佛性——真正纯洁的本性。

所以师父要你们识心亦然——认识自己的心就是这样。我们要用智慧的水来涤荡内心的污垢,洗刷昔日内心的污秽。我们内心的纯洁是光明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学佛——来恢复我们拥有的本来面目。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就告诉众生:众生皆具佛性。我们只有把自己的佛性修出来,把我们本性中最纯洁、最善良的佛性修出来,才会找到真正的家,才能真正地理解佛法的真谛。

——视频开示 第37集 《空性究竟 般若亦然 》200408C




上一篇:【精选】死后会去哪一道?
下一篇:【精选】能解决人间烦恼,就是人间菩萨 20150625香港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3 23:44 , Processed in 0.0386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