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365|回复: 0

五蕴皆空 (五)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0924
发表于 2020-7-13 04: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身体修到最后还是会坏掉,精神修上去就成功了

 

問:师父,“心体离念即是德”,这个“德”指的是一个人的品行道德还是说是一种功德?

 

答:“心体离念”,你想想看,一个人有念头才会产生各种贪瞋痴慢疑,你心里没有这种念头了,你说你是不是离开了贪瞋痴慢疑?(对)

 

人生就是要离开那些污浊之气,你离开了人间各种各样的杂念,你是不是有道德?动小脑筋,就是这个人不停地在念头当中,你不去对这件事情动小脑筋,人家说什么你听什么,你这个人是不是就干净?(对)干净的人是不是有道德?

 

(对,所以人家才说“高僧大德”,就是那个“道德”?)对。实际上“高僧”跟“大德”是同类的,一个是在出家法师当中称成为“高僧”,一个在普通的居士当中称为“大德”。你知道什么是十法界吗?(我知道,是六道轮回加上四圣道,统称“十法界”)对了。你肉身还是在十法界里的,归于十法界。心体归于天上了,在十法界当中,但是你这个身体也在十法界当中。比方说,你的灵魂到了佛界、菩萨界,那你的身体是不是也跟着上去?但是你的肉身跟不上去的话,你是不是还留在人间?人间是不是十法界?

 

(是。因为觉得这个境界非常高,境界已经到了菩萨道、佛道,然后身体感觉像融入了整个宇宙当中)

 

身体融入宇宙,还是会成住坏空的。所以人家说修身体……修身体修到最后还是有问题的,修到后来总归会坏掉的、死掉的,身体会不好的(对)但是你要是精神修上去了就成功了,明白了吗?(明白了,感恩师父)

Wenda20200329 25:48

 


 

如何理解“三轮体空”;如何不让外心影响到内心

 

問:还有“三轮体空”这个问题,就是现在做任何事情应该以三轮体空去做,才算真正的功德,是吗?而且还要不着“功德”这个相?

 

答:其实着相、三轮体空讲的都是一个人意识当中的空。人的意识空了,三轮才会体空,你的意识才不会着相。所以真正的修心,修的你的意识

 

(臺長以前有开示过说这个修心……我们看到一件事情的时候心智一动,这个“心”是属于六识妄心,而不是我们的真心,真心是如如不动的。但是怎么去看住这个心,不会去妄动呢?)

 

你是学了一半,懂一点点,但是又有很多问题。举个简单例子,你坐在家里挺好的,很安定了,突然之间人家说门口在免费发牛奶,你心动不动?你的本心是坐在家里不动的,对不对?但是你突然之间一想,人家都在拿免费的牛奶,我也出去吧,我也去拿吧,你是不是心就动了?那么这个心动就是你的外心,你本来的心呢,是“不去了,有什么好去的?让他们去拿好了,我反正自己花钱买就是了”。后来一想,外面大家都在拿,不拿白不拿,我不花钱也能拿,为什么不拿?我明天早上还不要买呢。这就是你的外心影响着你的内心。

 

那么你刚才问我怎么样让内心不受外心的变化呢?很简单,就是如如不动,就是说不管什么事情发生了,我还是我自己,我还是坚持自己“我原来想做什么”,而不去受到外界和外层的影响。这就是人为什么能自修成功。不受外界的影响,他的本心是善良的。现在的人个个都在贪,如果学佛的人就不会贪,那么你就是一个不贪着的人。大家都贪,你为什么不贪啊?大家都出事,你为什么不出事啊?

 

(臺長,那就是说分分秒秒都要看住自己的口业和意念)对了(那就没有时间去忙世间法。臺長以前也开示过,在10秒之中犯了这些小业的话可以用七佛灭罪真言去消业,但是起心动念无不是业,那就导致分分秒秒都要不停地去念这个咒……)

 

我问你啊,我要不要分分秒秒念啊?因为我没有起心,我也不动念的,你告诉我再诱惑的事情臺長心不动啊,那你为什么动啊?因为你动了你就必须要念,不是说你分分秒秒念,是因为你心不停地在动,所以你就不停地在念。

wenda20150301B 03:42

 


 

如何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问:师父您曾经开示过,菩萨对于他经历的一切是不住心的,不会往心里去,除了提高我们自身的境界,是否平时也可以加强这种不住心的意识来锻炼自己一切不住心呢?

 

答:可以,完全可以,就是靠平时锻炼的。你平时念念念,每天念礼佛大忏悔文,每天念阿弥陀佛,到了走的时候你才念得出来啊,你才能把阿弥陀佛住在心里啊。你把贪瞋痴慢疑全部不住心的话,那你到时候这个心上哪会有贪瞋痴慢疑啊?

 

(对。请问师父,是否把我们的第五识——眼耳鼻舌身,当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形成一种屏障,使第六识没有感觉,也就不住心了呢?)对啊,你守住你的眼耳鼻舌身,那你的意念就会干净很多,明白吗?(明白,但是我们有时候在境界现前的时候无法做到)境界现前的时候无法做到,所以这就叫人啊,你就是人,你要是菩萨你就做得到了

 

(对不起,师父。六祖惠能大师当时仅仅因为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师父能否给我们开示这句话呢?)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还不懂?心都没了啊。你说说看,你在人间没有贪心,没有恨心,什么心都没有,你心无罣碍了吗?心无罣碍,心是不是打开了?(是)对啊,心无所住了,你没有地方去了,心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罣碍了(对)比方说,你今天很贪心,住在你的心里,好,你心有所住了,那你的心就坏了;今天恨心住在你的心里了,你就开始恨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话,那说明你没有这个心了,生不出来了(明白)

 

师父再给你举个简单例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叫你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在人间再好的事情,你都不能去把它住在心中。“哎哟,这个很香哦,这个很臭哦,这个怎么样怎么样了”,因为它的自性本能都是在内心当中的,你一住心,你就烦恼生心了,开始烦恼心就生出来了,因为你一牵挂,你就会贪欲六根情欲了。所以菩萨叫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你已经“菩提本无树”了,“明镜亦非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啊?(对)

 

你在人间,一个是空无一物,随过随灭;一个是雁过留声,一个事情过去了,留在你的心里了,那个事情又留在心里了。你今天去恨别人了,今天去嫉妒别人了,你留在心里了,你想想看你的心会不烦恼的?(会烦恼)好了,我现在给你解释了你就知道了。为什么?实际上后天的熏陶,也就是人运用了自己本性的一些肮脏的东西住在你的心中,使你丢失了你的慧命。

 

我们现在要无所住心,应无所住,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套住我们,那你就是解脱,就是没有枷锁套在你身上(明白了,感恩师父。弟子向师父忏悔,最近各种心生出来,心里静不下来,贪瞋痴慢疑,对不起师父)

Wenda20190215 41:28

 



缘分是无常的;物质的快乐无法长久,精神是永存的

 

師父语:碰到事情要想得通,就叫缘分;碰到事情想不通,那也叫缘分。想不通就变成恶缘,想得通就变成善缘,善缘、恶缘都是缘,看你怎么来善待。有的人恶待,有的人善待。我们要拥有现在,忘记过去,展望未来,要懂得修心就是脱离地狱的苦,要能够享受净土的乐。

 

我们修心就是让自己的心能够变得越来越纯洁,心里变得越来越诚。所以,不管做什么事情,人要懂得怎么样来放下自己,是最重要的。

真正的学佛人,他们是不会舍得放弃他们得到的精神上的那种愉悦和快乐。而人间得到的那些物质上的快乐,你一定抓不住的,而且你抓住了也不能抓得很久,当你失去了人间物欲上的东西,你很快就会失去精神上的满足。缘分是很奇怪的,很多人曾经问过臺長,

 

缘分这个东西是不是无常的?第一,缘分肯定是无常的,缘分是无常的一种产物,任何的缘分它不会长久,是缘它就会有缘聚缘散。成住坏空就是缘,任何一个世界上的生物、一个事物,它都是缘聚缘散,有聚就有散,有物质就会有灭亡的一天,只有精神是不会灭亡的,精神是永存的。所以很多人为什么要修心学佛,他是保持精神上的一种愉悦。

Wenda20180624A 20:05

 



如何理解“一切皆空,不执着于空”

 

问:师父,今天我有一些问题要问。第一个,有个同修问,佛让我们知道一切皆空,又让我们不执着于空。这个“不执着于空”怎么理解?

 

答:首先,菩萨让我们知道一切皆空,你已经明白了。这世界上都是无常的,都是临时的。凡是无常的东西都是空的,因为不能保持长久的东西总归会没有的,没有的不就空了吗?这是菩萨教导我们知道的,一切皆空。

 

那么为什么不执着于空呢?因为你知道将来要空的。举个简单例子,我们生出来就知道要死的,难道我们从生出来那天开始就整天担忧死吗?这叫“不执着于空”。

 

曾经有一个听众打电话进来,跟臺長说小时候算了命,28岁要过世,他就一直难过,执着于28岁要过世,现在身体真的一塌糊涂,因为他怕啊,感觉28岁要走啊。越想越执着,身体越不好(明白了,白活了)对了,我们不执着于空,就是要借假修真,借空来修真。

shuohua20120914 00:49 




上一篇:五蕴皆空 (四)
下一篇:五蕴皆空 (六)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3 20:23 , Processed in 0.03432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