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講故事文字
过去舍卫城有一个富翁拥有无数的财产,他还有一个独生子,名字叫难陀。当年的难陀,小的时候非常地懒惰不振,喜欢赖在床上睡觉。那个时候别说下床走走,你就算让他起身坐一会儿,他也不肯。难陀虽然懒惰成性,但是他的聪颖绝伦的智慧,智慧非常地聪颖,他躺在床上听人讲解经书,他完全能够明白讲的是什么。
这个富翁看着自己的儿子这么善解经论的道理,很开心。你看这儿子懒是懒,但是什么都懂,什么都讲得出来。他就邀请外道的六师如富兰那这种人,来家里来教导难陀。富兰那是什么呢?就是当年的级别很高的那些宗教思想家,就那些人来教导他。在一顿丰盛美味的宴席之后,富翁就对富兰那等人说明,自己唯一的一个儿子某某某怎么样怎么样的情况,“希望你们能够帮我,调教我这位生性懒惰的儿子。”古时候懒惰不叫懒惰,叫怠惰,就是懈怠的怠,就是这个人比较懈怠懒惰。于是几位外道师就随着富翁一起来到难陀的房间,没想到难陀躺在床上理都不理他们,富翁看着儿子这么不受教(过去讲不受教就是没礼貌,不听教诲),非常苦恼地以手托住自己的双颊脸颊。这个手托住这:“哎呀,这如何是好!”过去你们看那些古装片里边都有的:“哎呀,这如何是好!”就这个意思。
这时候正好是释迦牟尼佛化导众生的年代,是佛陀在世的时代,佛陀经常不分昼夜地观察众生,他就观察众生,只要发现有苦难的众生,佛陀就慈悲前往,为其宣说佛法,使能心开意解,能够想开、能够都能明白(你看佛陀那个时候就叫弘法),远离烦恼和痛苦。佛陀最喜欢做的事情,就让别人远离烦恼和痛苦,也是大慈大悲。这时佛陀遥见富翁正在为孩子忧愁不已(佛陀就看到了这个富翁,整天想着“我的孩子怎么办、我这孩子怎么办”,因为佛陀他有遥视的功能,他就很远的他就看得到),然后佛陀就和比丘们一起来到了这个富翁的家里。说也奇怪,难陀一看到佛陀,马上起身为佛陀铺设坐具(过去古时候那种坐的椅子、坐的什么,全部要铺上像绒被毛被,就是这种),至诚恭敬地顶礼佛陀。看见佛陀来了,他就下去直接磕头了,顶礼。于是,佛陀为难陀开示种种法要(你们以后都要学,菩萨就跟你们说了“来,孩子们,给你们开示种种法要”,法要是什么?就是佛法的要领,明白了吗?)呵斥他,就是让他“你要不能赖床、贪睡,你不能怠惰不振的种种过失”,就佛陀直接讲难陀。因为难陀非常尊敬佛陀,相信佛陀,因此对自己过去的一些不良习惯,深深地自责,并生起惭愧和忏悔的心。
最后,佛陀赠予难陀一根檀杖(就是紫檀木的一个杖,就像一个木头),并且告诉他:“孩子,你今后如果能够勤奋,那么你只要悄悄地用心叩打着檀杖,它便会发出美妙的乐声,乐声结束后,你就能看见地底下所埋藏的一切宝物。”哇,就是这个木头,你只要用心去敲它一下,哎呀,发出美妙的声音,然后突然间,你就会看得到地板上(过去没有大楼的,就是地板,一楼),直接看到地板上的很多宝藏。难陀听了佛陀的话很好奇,小孩子啊,立刻试着叩击这根檀杖,就拿个木头“哒哒哒”弹。一弹之后果然听见了美妙的乐声,也看到了地底下所埋藏的宝物,他欢喜得不得了,就在心里想着:“哎,我现在不过是稍微努力了一下,竟能获得这么多的好处啊!如果以后我勤劳了,一定会获得无上的大利益。”古时候的人都说“无上的”,就是无穷无尽的大的利益,就是得到更多。
从这刻起,难陀一改赖床好睡的个性,他甚至邀约众人一起去大海采集宝物(我们说珍珠、玛瑙、翡翠),每次都平平安安地满载而归,更以种种饮食供养佛陀和诸比丘。非常好,变得非常勤劳的一个孩子。佛陀因而再度为难陀宣说种种佛法的道理,难陀听得法喜充满,心开意解(所以你们听佛法听到心开意解了,你这个人就能接受师父跟你们讲的法了,“心开”——开心,“意解”就是解意,解意什么意思?理解里边的意思了,你当然心就开了),立刻五体投地地礼拜佛陀,并且发大誓愿。他说:“愿以此供养善根功德,作未来世迷愚痴暗众生之眼目。”这什么意思啊?就是愿以此供养,我得到了这么多的珠宝,这种到海上去的这种宝物,以这个善根功德,作未来世(就是未来),迷愚痴暗(就是很多不明实理的和心中有愚痴的,想不通,那个时候说“暗”,就是现在讲的负能量。你看那个时候说你心中很暗,就是心中的负能量),他愿意作众生之眼目——眼睛,就是引导他们。“无归依者,为作归依(如果这些人没有归依的,要让他们归依);无救护者(没有人帮助他们),作为救护;无解脱者,令得解脱(令他解脱,这个人痛苦烦恼,帮助到别人,让别人解脱);无安隐者(没有安稳的人,人家说无家可归了,心里没一个地方,没一个道场),令得安隐;未涅槃者,令证涅槃(没有完全想通的人,我要让他通过我这个布施、大誓愿,让他令证涅槃,彻底想通)。”你们想想看,你们经常问师父:“师父,我许的愿全部差不多了,我还能许什么愿?”你看看人家,随便就拿出来这么多愿力的。你们要问师父:“师父,我许得差不多了,鱼也许了,对不对?小房子也许了,这个许了、那个许了,没东西许了。”你看看人家,你只要发心,你就能够许出这么多的愿。难陀发完弘愿之后,佛陀听了微微一笑,口中并放出五色祥光。你看看佛陀,佛陀笑一笑,嘴巴里就放射出五彩祥光,就是五彩云霞,不得了了,漂亮得天上来的彩霞一样的。
这时候,随侍在侧的阿难尊者(因为阿难总是跟着佛陀的),阿难尊者看见佛陀微笑,就恭敬请问(走上去恭敬请问):“如来尊贵庄重,一向不随意笑,现在是什么因缘让佛陀微笑呢?”阿难跟他讲:“佛、如来,佛,您尊贵庄重(你看庙里,我们一到庙里看见佛陀坐像在那里,大家赶紧磕头,庄严得不得了)一向不随意笑(你看如来、佛陀那个像很少有微笑的,他庄严),现在是什么因缘”阿难问他,“让佛陀您微笑了呢?”佛陀问阿难:“你可有看见懒惰的难陀,入海采集宝物,满载而归,还以饮食供养佛和众僧呢?”“是的,我看见了”,阿难说。佛陀继续说:“难陀再经过三阿僧祇劫的未来世中,就能成佛,佛号称为‘精进力’,将会度化无量的众生,因此我微笑啊!”什么意思?佛陀已经看到他以后是成佛了,佛陀开心啊,因为佛陀看见谁能够成佛,他都喜从内心而来。当中讲的三阿僧祇劫,就是大乘佛法称为的从你修心的佛教用语,从菩萨一直修到你成佛当中,要经过三个这么长的时间,“阿僧祇劫”就是很长很长的时间。所以佛陀才微笑。所以在座的僧众听闻佛陀的此番开示,都明了精进的重要性,个个欢喜,信受奉行。
所以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只要你有心,谁都能成佛,佛就在我们的心里。你好好地按照你的内心的慈悲、内心的光芒去做,你就是菩提属于众生。因为佛的智慧是属于众生的,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你想想看,如果没有众生,怎么会有菩萨?菩萨要宣化佛法佛理,菩萨要能够帮助救度苦难,没有众生怎么成就佛菩萨?所以己身如得救,则教他不难;欲教他人,先须自教。所以佛经上经常告诉我们,自己身如得救(如果你自己已经身体、灵魂得到救度了),则教他不难(你去救别人就不难),你自己还没有觉悟,你教别人就很难;欲教他人(如果你想去帮助别人、救度别人),你先必须要自教(自己先要受到教育)。所以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观念。
所以师父跟大家讲,有的时候你们不要以为学佛很难,因为佛在心中。我们碰到了困难的时候,有的人就懈怠,有的人就烦恼重重,忘记了本性,我们说“忘本了”就是这个意思。其实有的时候在学佛当中,碰到烦恼了,稍微停一停,转个弯,轻松地,你就绕过了障碍,成功了,就会到达终点。所以佛法讲,好好地管教你和自我,你要好好地管好自己和管好你自己的一颗本性,不要老去管别人,先把自己管好了,你再去管别人。这就是菩萨告诉我们一句最真最真的道理: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你真正地想自己一世修成的话,先好好地自度,你才能度尽天下有缘众生。
—选自【精進是成佛的根--86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