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种因要懂果,守得初始心,等待善果的来临。记住了,你种下去的,它一定会长出来,修心人要随时,随缘,随喜,要随遇而安。
我们人间的福气,不要让它在年轻的时候就去享受掉,因为福靠行善来储存的,并且福气一经享用,会消受得很快。所以很多人拼命地在使用自己的福气,过去别人说“叫消福消寿”。我们很多夫妻一直在一起,不觉得太太对你这么好,整天要骂就骂,要讲就讲,任性惯了,一旦太太给你的福分用完了,可能你也就会落得非常悲惨的遭遇。
就在上个月,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一对老夫妻已经结婚40年,男的67岁,女的62岁。妻子一直非常呵护自己的先生,要什么给什么。可能他们两个用尽福报了,就在先生又要求妻子陪他旅行的时候,他的妻子说:“我不愿意。”她的先生居然拿出枪,在她的头部连开两枪,让他的太太死亡了。所以我们人不要不懂福气,再多的福也会用尽。所以知足常乐,要珍惜佛缘,珍惜你身边的人给你带来的任何的因缘和善缘。
记住了,很多人说“我们求佛之后为什么不灵呢?”学佛不是在灵验后才去学,而是在你坚持学佛之后它才会灵验的。人有压力,是别人比你努力;人有大压力,那是成功的人依然还在努力。所以我们学佛人的努力不一定马上成功,不成功并不是永远不会成功,而是正在种植你成功的种子。
一个幽默讲人一生,从小生出,十岁前,被迫参加各种课外活动,学习画画,学习音乐等,多数是为了父母的面子和期望,这是看你的智力;二十岁,死啃堆积如山的书籍,应付多如牛毛的考试,是看你的凑合力;三十岁,到处投简历,找不到工作,看学历;四十岁,为了买车,贷款成车奴,买房成房奴,是看你的支撑力;五十岁,为了孩子的未来操心,省吃俭用,努力存钱,那是看你的精力,拼你的体力;六十岁,终于有了自己的生活,却发现马上要退休了,开始担忧退休后怎么办,要看日历;七十岁,花费大部分的精力来养生,却发现还要养外孙,拼耐力,看黄历;到了八十岁的时候,浑身病痛,不能走动,天天看着病历;临死前发现原来买一块墓地都贵的要死,一气一吓,最后看舍利。(掌声)在人间不要把一些快乐当成是永久的快乐,也不要把自己的痛苦当成永远不会解决的痛苦。
爱迪生在小的时候,他总是在学校里问老师一些比较离奇的问题,让那些老师回答不出。但这并非他的傲慢,而是他天生的聪颖智慧。有一天,爱迪生放学回家,老师给了他一张纸条,用信封封好,让他交给他的妈妈。他回家后,妈妈把信打开,一边看一边流泪,爱迪生问妈妈:老师说什么?妈妈大声读给孩子听:“你的孩子是个天才,这个学校对他来说太小了,我们找不出更好的老师可以训练和培养你的孩子,请你自己教导他吧。”在爱迪生成为世纪天才之后,也就是他母亲过世很多年后,有一天爱迪生无意中在衣柜里看到当年老师写给妈妈的那封信。他打开一看,原来纸条上这么写的:“你的孩子有智力上的缺陷,我们不能让他继续留在学校就读,他被正式退学了。”看完信之后,爱迪生的心情非常难过,但他非常地激动,他在日记上这样写道:“爱迪生是个有智力缺陷的小孩,但他的母亲让他成为了世纪的天才。” (掌声)
所以,我们学佛人要多讲正面鼓励的话,能够帮助改变别人的命运。人间遭遇这么多的都是暂时的现象而已,而我们有些学佛人动不动就指责别人“你着魔了”、“你要下地狱”,其实这些不能给他带来正面的能量。我们要脱离凡夫的所为,平时多多地学佛,多多地帮助别人,管理好自己的内心,面对人生的苦难和人生的名利关、情关、生死关,要正面地去想,知足,无常,懂得放下,在学佛人的境界当中,这个世界一切都会改变,没有绝对的事情,想得通、想不通只在你一念之间,任何事情发生了,要学着孔老夫子所讲的中庸之道、不偏不倚,许愿、放生、念经,从人生的惊涛骇浪当中回到你心中宁静的港湾。(掌声)
—2018-05-19 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