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不可得。无所得心.....无我的境界证得无我。
3-34.忍难忍之人,修难修之心
分享网址: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32&extra=&tim=1679468061537
相关开示
无所得就是无所住,在人间的讲法就叫无所谓,没有了,无所谓了。不无所得,实际上你真正地把它看穿了, 你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得的,不无所得即得,你又得到了, 你空了,那也是得到了,因为你得到的是空,空才能产生智慧,空才能储存智慧。……
“以无所得故”,以无所得为修心的根,你要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理解为没有的,你不要去得本来就得不到的东西,这个就是你学佛的根,不贪就是根啊。一切皆空,想明白了,这一切世间物质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啊。
白 話-佛 法 7-21 《 学“中观” 习“唯识” 》
空性就是无我、无自性。一个人想通了、想明白了,就是空。……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你能把它看到底、看成空,你就是无我。
观-音-堂 开 示 2021-04-19《无我法即无我相》
学佛人要把自己忘记,要没有我自己,如果我脑子里什么都没有了,你就是圣人。如果你脑子里,什么事情都觉得这是很正常的,这只不过是一种缘分,那你就叫“无人”,又叫“无我”。你就是菩萨!
因为菩萨没有你自己,因为菩萨的境界是忘我的!是无我的!所以,你的本性才会真正地不动。
广 播-讲 座 150219
wenda20120916B 34:31
“三心”是指什么
问:第二个问题,臺-長最近经常提到: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个三心是不是光指名利心?
答:三心,指的不单单是名利心,在凡尘一切的罣碍心!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心,都不可得!(不如理、不如法,能举个例子吗)嫉妒心啦、瞋恨心啦,贪心啦,愚痴心啦!人间的一切不如理不如法的心。就是说,心里想的和人间应该对佛法没有沟通、没有相通的、没有佛的道理在里边的这种心,都不能要!
(明白了。那像我们回顾过去,总结自己的学佛的经历,这些就不包括在里面)只要对你有帮助的,可以回忆!所有的心都可以回忆,但是不要罣碍!所以叫你们,“不可得”的意思就是说不要去常回忆!就是修心,你都不要常回忆!
(这句话怎么讲呢?)过去的就过去了呀。你比方说你小时候好的事情你现在还记得不啦?你整天拿小时候“我现在这么倒霉,我小时候那时候多好啊,我还三好学生呢”,你小时候还身体好呢,你现在身体好不啦?过去就是过去了,就没了!对不对啊?(明白了,谢谢臺-長)
Wenda20200419 22:56
师父开示“无我的境界”
问:师父,您开示:脱离三界才是真正的解脱,实心是道场。修到后来,连你想修到哪里去都要放下。修到最后,连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欲望都不能有,这个就叫境界高,因为修到后来无我了。你求就有欲望,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随缘去的,而不是“我一定要去”,到后来也会执著的。我们做好事不要去想做好事,而做出来的就是好事。请师父开示一下这个境界问题。
答:这个境界比较高了,就是说做了好事不讲自己做好事,有了这个意念,可以把它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九识田中,和九识田中阿摩罗识的佛性契合在一起。
这里就有一个讲究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做好事不留名好还是留名好?(不留名好)好。你做好事是想让人家知道好还是不想让人家知道好?(不知道好)好。当人家不知道是谁做好事,知道了之后是不是会对你特别好?(对)是不是会对你人格表示尊重?(是的)这就是菩萨的境界。
也就是说菩萨救人不为自己,是为众生,他心中没有我相,不是“我”今天来救你,是你们本来就是很好的孩子。今天帮过你就像没帮过一样;做过好事,救过你就像没救过一样。这就叫无相,听得懂吗?
(听懂了。师父,有时候佛友去度人,就怕背业,如果无我了还背业吗?)这个理论就是成立的。你今天去帮助别人,你说帮助人的时候会背业,因为有“我”,有我相在,你肯定背了吧?(对)那么如果你没“我”了,你说你不背,我问你,你会没“我”吗?(修到无我的境界不就不背了吗?怎么理解?)你说你修得到无我吗?(修不到,努力去修)这个无我的境界,比方说,你只能在一天中保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对不对?(对)比方说,你在度他的时候,两个小时时间无我,你就知道帮助他,等到你回来的时候:“我刚刚度他度成功,我多开心啊。”好了,两个“我”了。接下来,他的业--障就来找你了(明白了)
你要无我可以啊,要保持一辈子无我,一世无我,或者24小时或者一个月、一年都不要有“我”,那你才叫菩萨。你们今天度人不是也在做菩萨?只是一个小时菩萨、两个小时菩萨,并不代表你们已经是菩萨了。听懂了吗?(对对,懂了)
Wenda20181019 26:20
梦到自己有法号;有关“无我”“无心”的哲学观
男听众:同修现实中正在酝酿写出家申请,梦里去了一座寺院,受到法师的热情接待。同修问法师:“你们寺院出家的法号排到哪个字了?”法师写了一个“山”字。同修不理解,法师赶紧写下了“了却世间万缘——释了缘”。同修梦里不太满意这个名字,法师又说:“‘释了缘’这个名字多好啊,了却世间万缘。”接着,法师又热情地给同修介绍了寺院东大殿里供奉的三尊菩萨,好像是竖三世佛,一尊是如菩萨,一尊是弥勒菩萨,还有一尊忘记了名字。请师父开示,法号“释了缘”是提醒同修放下世间万缘,早日出家修行吗?
答:对啊,已经跟他讲了。“释了缘”就是有法号了。一个人虽然没出家,但是他有法号的话,说明他上辈子跟菩萨很有缘分。叫“释了缘”的法师很多的(对,是很多。同修问法师出家的辈分排到哪个字,法师写了“山”字。是什么意思?)跟他上辈子在这座寺院里的法号或者跟他的师父有关系(明白了)现在某禅院的住持就叫“释了缘”,说不定这个同修跟他还有缘分呢(明白。现实中同修已经基本放下亲情、爱情了,有时候触景生情,还会对父母动心念,起一丝留念之情,然后护法神晚上就会来提醒。请问师父,是不是修到后来,对人间所有虚幻都不应该入心,要无所住而生其心?)那当然,这是高境界。无所住而生其心,已经到了一种超凡成圣的境界了。有所住而生其心,那就是人间,你根本没有超脱(师父再讲几句吧)你问得境界高,我就跟你讲得境界高。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有所住和无所住,有为法和无为法,讲的全部都是哲学。你用心做和没有用心做所产生的果是不一样的。有心、无心,万物唯心造,你连“心”都没了,那你不是境界很高了吗?你今天做什么事情还有“心”,你当然就是没有解脱,你还是沉浸在迷茫当中(明白。师父说的“无我”就是“无心”,是这样理解吗?)对啊。“我”都没了,哪有“心”啊?所以很多人说“你今天坚定信心”,那你还有“心”,你是刚刚开始。你要是已经从幻觉当中真正解脱出来的话,你就不一样了。《楞伽经》里边讲“自生解脱想,而实无解脱”。你只要想解脱,你就是还没解脱;等到你根本想都没想解脱,你已经解脱了(明白了)自己产生想解脱的想法,实际上你还是纠缠在各种因缘中,没有解脱。就像照镜子,虽然能够看见镜中的人,实际上镜中人是不存在的,你脸拿开,镜子里哪有人啊?你看见镜子里那个人,你说“我不想看见人”,你说镜子里那个人是不是人?是不是你?是你,但是这个“你”又不是真实存在的你,是一个虚幻的你,因为你离开镜子,镜子还是空的。“实无解脱”,当你还想解脱的时候,你实在没有办法,还在解脱当中。开悟的人不会说自己开悟的,不开悟的人才说自己开悟
(对对,所以师父要我们借假修真)假过头了,还是假(明白。他这个梦里说:接着,法师又热情地给同修介绍了寺院东大殿里供奉的三尊菩萨,好像是竖三世佛。一尊叫如菩萨,如菩萨是什么?)如菩萨就是如来佛,如来本身已经称为佛了。为什么叫如菩萨?就是说还没有成为如来之前的菩萨。如菩萨实际上就是如菩萨的初心,如菩萨进入你初地的心态——像菩萨一样,进入初地、二地以上心态,你就是像菩萨一样。“如菩萨”就是像菩萨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