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修到无生法忍,人其实就是无所住。......“以无所得故”。
3-35.无所住心,修行修心
分享网址: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33&extra=&tim=1679467748006
相 关 开 示
因为所有一切的现象,它的习性为空。本性是空的,所以一切都是空的。本性,讲到底,就是根基是空的。200年之后,这幢房子一定会坍塌,因为这个根基是空的,所以它必须要倒塌,没了;人只能活100年的身体,到了100年后身体承受不了,他必须要死亡,这个就是本性、根基。所以,本性是空的,一切都是空的。
白 話-佛 法6-39《人不能执迷在幻化之中》
我们做人也好,做事情也好,忍辱,就是一个“辱”字,受人侮辱叫“辱”,这个“辱”你要怎么样把它忍耐掉?就是因为看破红尘,你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缘来缘去,所以你才不会产生憎恨的心。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忍辱并不是说“我来忍耐你”,而是“我心中根本没有忍耐这个感觉”。因为有“我”了,你才会不忍耐,你才会觉得受到侮辱;当你连自己都没有的时候,你哪来的忍耐?所以学佛要学忍耐,就是一个境界。
广播-讲座 20170401《去除心魔》
佛要众生领悟实相无相,佛跟大家讲: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无的,你们不要去为了一点点人间的利益、名利去争吵,因为这个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是实相,实际上是无相的,是没有的。你今天如果没有这个念头去想,那么你就是真心,所以叫“离念即是真心”。你有这个念头了,那你就会心有所住;如果你今天没有这个念头,心无所住。
视频-开示 第69集《实相真心 觉悟有道》
wenda20151004A 43:50
如何才能见解圆满
女听众:师父,请您慈悲开示一下,如何才能见解圆满呢?
答:“见解圆满”很简单,你全方位地看问题就会见解圆满。比方说,今天一件事情发生了,你从正的看、从反的看、从左看、从右看,你就会对这件事情有个正确的见解。比方说,这个人今天把饭烧糊了,首先你从正的看,“哎呀,他怎么烧糊了呢”;从反的看,“哦,因为他在忙孩子的事情”;再从左面看,“哦,他还要上班”;从右面看,“今天因为家里的自来水不够,放得不够多,他正好在放水的时候还有电话打进来”。当你把这个前后左右全部看清楚了之后,你就对他最后的一个评估就出来了,“今天他饭虽然烧糊了,但是因为他照顾孩子,也忙不过来,所以就不能怪他”。这就叫见解,全面的见解。明白了吗?(明白,就是要全方面的来考虑)对啊
(因为每个人修心的境界和悟性不一样,所以当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时候,所采取的态度和做法会不同,于是会对彼此的做法产生意见。在没有大彻大悟之前,我们在人间的见解都可能有漏,所以在看待和解决一些事情的时候,我们该围绕佛法哪些点和原则使事情做得更圆满、更智慧,让彼此同解呢?请师父慈悲开示)首先,站在别人的位置上来考虑问题,这个就叫“换位思考”;第二,要学菩萨,看到过去的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不能再把它作为将来来使用。所以首先要看到未来,把一个事情看成发展型的你会觉得有希望,把一个事情看成一成不变你就失去了希望。所以一个人要懂得,看问题首先要看到将来,菩萨说:“一切不可得、未来不可得、过去不可得。”想一想过去了就没了,为什么我还要老纠结在里边出不来呢?这就是没有智慧。所以,怎么样能够和别人想得一样呢?就是经常想想如果你处在别人的位置你会怎么想?这就叫“同解”。大家一起能够解释这些问题,大家一起能够同时了解这些问题,明白了吗?(明白,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91124 52:36
入世功德和出世功德有什么区别
女听众:做慈善的话是不是等于是在做入世功德?入世功德是不是最后就成了福报呢?
答:他如果不好好地上升到菩萨的境界,那么就是入世功德(在修行中,比如说因为生病或者有什么事情去求,而去放生、念经、做功德,那这种算是入世功德吗?)他的功德用掉了,比方说他生病或者他爸爸妈妈生病,他做了很多功德,是功德啊,功德用掉了,用掉就没了啊!功德用到人间了就变成福德了。还有一些找钱,就是福德
(好的。像奔着超脱六道、救度众生的目标去学佛念经,还是像法师一样为了成佛、为了宏伟的目标去学佛,那这种就等于是出世功德了?)对了,因为他不为所求,叫无求、无所得,一个叫有所得。无所得的意思就是你不要想为某一个目标去做很多事情。
shuohua20161216 10:12
出家与在家修行的区别和未来果位的不同
女听众:出家人的境界非常高,师父开示过,如果能达到出家的境界,那是达到了一定的、相当的学佛水平和境界。出家和在家修行,最后修行的果位在天上有没有区别?
答:有,一个上去快,一个上去慢。出家是什么?出家就是专业的。业余的就是在家修行。比方说,你在家里,油盐柴米醋,天天要为自己的生计,什么都要担心,还有孩子、丈夫……你修得挺好,你丈夫修得不好怎么办?他跑过来拿人间的思维要跟你做一些事情,那你是不是受他影响?(是的)所以为什么在家居士修行难就是这个道理,他出家了,他有没有受这些干扰啊?他没有老婆,一生清闲,干干净净,好好地修,专业,人家能修成啊(将来天上的果位也不一样)那肯定的。除非这个在家居士已经完全达到出家人的境界了,那上天也是果位很高啊。我问你,南怀瑾上天会不会境界低?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他上天会不会是佛?肯定的(他也有家庭,但是他们……)对啊,他有家庭,但是他放下了,他放得下。跟师父一样,师父有家庭,但是师父心中根本没有家一样,我只有大家,哪有小家
(要像出家人那样严格要求自己)对啊,在家居士修心难就难在你进步了,你先生不进步,到时候他跟你脱节越来越远你已经是教授了,他还是个中学生、小学生的水平。当然跟你合不来了,讲话都听不懂了境界不一样了。他说“来来来,我们做点畜生事”,你是菩萨,你怎么可能?你不跟他做了,他接下来就开始闹了,那你不是受他影响了吗?两种结果:有的索性出家了;还有的索性就屈服了,再重新吃荤。很多人就这样的,老公闹啊闹啊闹,后来又吃荤了(我们在家也要按出家人这样严格地要求自己)严格的话要有条件的,你家里有个人捣蛋,你怎么严格?没有条件你就不要严格,有了条件再严格。如果你现在一个人在家里,没人管你,你当然应该以菩萨的要求要求自己了(明白,反正我是严格地听师父的话、听菩萨的话。感恩师父慈悲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