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得下 解得开》
……
学佛人要认识到自己的“心性”,知道自己哪些不能做的一定要“谢绝”;知道自己哪些经不起诱惑的,就要“远离”。
认识自性,找到本性。
既然知道一切都是空性,首先要做到心中无是非。
人间的是非都是因缘,只是一种缘分,而且是虚幻不实的。就犹如,给你一筐金银首饰,你一直在里面想找真的黄金首饰,当别人告诉你在里面没有真的,全是假的金首饰,你为什么还要找真的呢。
菩萨已经告诉我们,这个世界上全部都是虚幻的,但是我们还在人间这个金银首饰的大筐里,拼命想找到真的东西,以为找到了金子就可以永远保存着。其实一切都是幻境,假的地方怎么找得到真的东西。虚幻世界,全部都是一个人来,一个人走,没有一样东西是可以带走的。
所以要学会常忏悔,听菩萨的话,做到“三守”:守戒、守心、守意念。
守住自己的戒心,意念认识到这个世界全部都是空的假的,是虚幻的,你就会不思善不思恶,远离一切“颠倒梦想”。
对因果的理解,代表一个人的觉悟程度。
理解因果丝毫不爽,惧怕因果,你就不会去造恶因得恶果。
有些人做事喜欢先做再说,等到结果来了再痛苦。
过去的年轻人,在结婚前从来没有好好考虑过婚后的情况,只是看到当时的情感。其实那也是一种虚幻。后来又吵又骂,觉得对方变了一个人。实际上就是当时我们满脑子都是自己的“识蕴”。认为对方“一定会对我好”,认为一定会怎么样,其实就是这些“想蕴”,当时在你的八识田中,使你根本看不到对方的缺点,当然更不懂“无常观”。
这就是为什么爱情会让你的智商变成“零”。
只有用智慧菩提去化解这些愚痴的心,你才能随缘“解脱自己”。
虚幻恰似人间缘,
无常变化使人倦。
哪有缘分千年好,
善恶相报缘没了。
节选每日彿言彿語 2021.4.6
Wenda20200911 01:02
追求精神上的解脱就是在学会放下
師父语:每一个人对自己精神上的追求,实际上都是成为一种精进的相,因为当你自己想在精神上得到某一种解脱的时候,你就是在学会放下。放下能够让你轻松地离开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