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
209
35万
Ⓑ0478_RC1 定义概念|《心灵百科》专题【文字·畅听】
☟手机版点击相应标题阅读☟
♪03018♪RC1.01 忍辱波罗蜜功德很大
♪03019♪RC1.02 忍辱分外忍辱与内忍辱
♪03020♪RC1.03 “谛察法忍”,用真谛观世界诸法,心不妄动
♪03021♪RC1.04 “无生法忍”,不生忍耐的心,那是境界
♪03022♪RC1.05 忍辱跟懦弱的区别
♪03023♪RC1.06 忍辱和持戒也分次第
♪03024♪RC1.07 一直记得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会进入八识田中
RC1 定义概念【专题】
♪03018♪ RC1.01 忍辱波罗蜜功德很大
♪03019♪ RC1.02 忍辱分外忍辱与内忍辱
♪03020♪ RC1.03 “谛察法忍”,用真谛观世界诸法,心不妄动
♪03021♪ RC1.04 “无生法忍”,不生忍耐的心,那是境界
♪03022♪ RC1.05 忍辱跟懦弱的区别
♪03023♪ RC1.06 忍辱和持戒也分次第
♪03024♪ RC1.07 一直记得别人对自己的伤害会进入八识田中
———wenda20140808_6547
听 众:我们说的“六度般若波罗蜜”,其中一个是忍辱,忍辱可以成就功德。这个人如果忍辱了,心会比较清净,比较容易放下我执,所以他再做这些功德成就会比较大,可以这么说吗?
臺 長:对啦,如果能够修忍辱波罗蜜的话,这个人功德肯定很大,因为他能够忍耐,菩萨就会慈悲他、会可怜他。你看唐僧到西天取经,观世音菩萨一直心疼他,一直在救他。如果唐僧今天跟孙悟空一样骂骂咧咧的,看见妖鬼就说:“你们这些人怎么怎么……”搞来搞去的话,你说观世音菩萨会像《西游记》里面这么关心他吗?(了解,就是忍辱可能有更多功德了。我们有两个人同样都是做功德,一个人的心比较清净,所以他的功德成就更加大)对了,就这么简单。同样两个人做好事,一个人做了好事之后,蹦蹦跳跳地到处去讲,做事情的时候嘴巴里骂骂咧咧,和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做好事,一件事情做好了,你说哪个人功德大啊?(后者,呵呵。谢谢臺 長)
———shuohua20130308_1808
听 众:大修行人忍辱的时候,他的内心是如如不动的,像我们层次比较低的人表面上看起来虽然是忍住口业了,但内心仍可能忿忿不平,有时候会意念犯罪。这种表面的忍辱根本不能算是忍辱,还是我们以后做到真正忍辱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臺 長:实际上忍辱分成外忍辱和内忍辱。外忍辱是不讲话不骂对方,但内心在剧烈活动,甚至在骂对方,还是跟没有忍辱一样,只不过没有付诸在行动上,但意识已经犯戒了。真正的大法师,内忍辱的话根本不会造成他的外忍辱,心里没有恨对方的意思怎么会表现出来呢?问题是你内心不能忍辱外心才会表现出来。所以外忍辱能够有一点内忍辱作基础也很好,会影响到你的内心。你嘴巴不讲了,内心可能会慢慢压制住,那也是帮助你内心忍辱的一个基础。当然了,最好内心不要有忍辱的感觉,那你的表面就很自然了(对)外忍辱总比内忍辱要好很多(我们需要继续念 經开智慧化解惡缘才能真正的做到内忍辱)对。
———wenda20180513B_2017
听 众:師 父,您能不能再开示一下“谛察法忍”?
臺 長:我不知道我讲没讲过。在佛教当中有三种忍,三种忍是相通的,“谛察法忍”就是可以圆满,把三种忍耐都可以圆满。要怎么圆满呢?简介一下“谛察法忍”,就是说你的思维是有真谛的,你的思维属于法思,那么你会拥有通达忍、观法忍和观察法忍,还有法思胜解忍……“谛察法忍”主要就是说,你用真谛去观、去看这个世界的诸法,都是不生不灭之相,然后这个不生不灭之相,心不能有妄动。实际上就是告诉你,真谛知道了,你对着真谛去观察这个世界的一切,你会学会一种佛法的忍耐。我刚刚跟你说佛法的忍耐其实有三种,你要听吗?(要听,感恩師 父)第一,“耐怨害忍”,“忍耐”的“忍”,就是忍耐人家抱怨你、对你不好、加害于你,人家损害你,你能够没有报复的心理;第二个叫“安受苦忍”,就是说不管你有什么灾难、刀兵劫……你都能够忍耐,受伤、被人家打、冤枉,都要忍耐;第三个就是“谛察法忍”,就是我刚才跟你讲的。对无明,对一种逆缘,你要学会无生法忍,就是你知道这个真谛,你有什么可以忍耐不忍耐的?不忍了,对不对?你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一切都是缘分。过去我们有时候会对这个对那个很不开心,实际上讲到底,就是因为你现在能够学会忍耐了,因为你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空的,都是缘起缘灭,缘分所为(好像明白了,回去再重听录音)
———wenda20170409B_0804
听 众:師 父在《白话佛法》(四)里面有两篇文章讲到“无生法忍”,题目是《苦修行到无生法忍》(一)和(二)。師 父,这个“忍”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我们在初级阶段其实就是忍让,就是说“我让你,不和你计较”?師 父在里面有段开示说:“人一生中有挫折、诽谤、打击,所有的一切我们都要学会忍辱,忍辱的境界已经非常高了,忍辱是菩萨的境界。”这个忍辱的意思就是指包容一切,对吧?
臺 長:是啊,包容,能够忍耐的人就能包容别人。你看人家讨厌,你这个人能够忍耐吗?(那就是对“忍”的理解上了一个台阶)对了(人可以包容一切的时候,是不是就是无生法忍了?)你这比较片面,做不到。“无生法忍”,生都不要生出来忍耐的心,才叫“无生法忍”,“无生”,不要生出来。很多时候,“我忍耐,我忍耐,我忍辱精进”,这还不叫境界;“我没有忍耐的心,人家骂我,我也觉得这是缘分,人家怎么样对我也是缘分,我根本没有生出来忍耐的心”,那才叫境界。
———wenda20131201A_4525
听 众:“忍辱”跟“懦弱”有什么区别?
臺 長:懦弱是没有心理承受力,什么都怕,什么都不敢跟人家弄。这种人心中很弱,没有坚强的意志力,没有愿力,所以这种人就是看见什么事情都怕,这叫懦弱。忍辱是明明知道这件事情是他不对,但是我要坚持,我是学佛人,我能克制、能化解,这叫忍辱。再解释细一点,你老公骂你,你不讲话,你是忍辱(对)还有一种,你老公一骂你,你吓得躲到房间里了,他讲你什么你都怕,这叫懦弱。那个你不怕,但是为了维护这个家庭不跟他吵架,“我忍辱”(明白了。有的同修说我太老实了,有的事情不愿意去争,我说这个不用去争……)不争那是最好的,因为佛教就是无争的,所以学佛人不能争。那些人就是魔,他来劝你争、劝你打、劝你斗,你去跟人家吵呀(我觉得争了以后虽然得到了,但是不应该是我的东西没必要去争,他说:“你太老实了,你应该去争取过来,应该是你的。”我说:“应该是我的,自然而然我会拿得到,不要去争的。”)对了。
———wenda20180504_1502
听 众:初地菩萨能堪忍受,能为难事;二地菩萨是清净和戒行成就。六度里,持戒是在忍辱之前。我们平时也觉得好像忍辱比持戒还要难,那为什么初地菩萨是忍辱成就,而二地菩萨是戒行成就呢?
臺 長:首先你要记住,忍辱分境界的。忍辱,你能忍多少啊?你能忍前世的,或者忍今世的,或者你忍到什么境界……我曾经告诉过你们一个故事:一个士兵要对老和尚开枪,结果这个老和尚就利用法力,人突然之间腾空而起,“啪”一下子蹿到上面,下来时头先着地,自己就走掉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怕这个士兵杀生,自己临死的时候,他还要救这个士兵,不让士兵造杀业,他情愿自己走掉。你想想看,这叫什么忍辱啊?这跟一般的被人家骂一句、打一下,你说能和这个忍辱比吗?(嗯,是的)忍辱的境界不一样,所以才造成了初地和二地。戒律是什么呢?戒律是越来越多的戒律,并不是指某一项戒律,菩萨修的果位越高,你的戒当然守得越高了。实际上这就是一个次第,就像楼梯一样一层一层的。“学习”两个字,讲起来同样是学习,幼儿园的学习、小学的学习、高中的学习、大学的学习、教授的学习,都是学习,你说一样吗?(不一样。明白了)
———wenda20180216_7753
听 众:初地菩萨能堪忍受,能为难事,心不退没,因为初地菩萨已经什么委屈都能忍受得了,别人伤害他也能够忍受。但是有的人,比如说别人对他有一些伤害,他心里一直心存芥蒂,如果他一直记着,是不是也到八识田中,这样就很不好?
臺 長:那当然了,肯定进八识田中的(如果进八识田中,有什么后果吗?)八识田中不好的东西多了,你这个人本性就遮住了,本性遮住了就修不成了,修不成就倒霉了(那就是无论别人怎样对他,他都要心胸宽广,全部原谅人家,这样才能慢慢修好?)如果你能原谅别人,你什么都能原谅,说明你已经开悟了,说明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根本是虚幻的。我问你一句话好吗?你在梦中,如果你全部原谅别人,因为你在梦中知道“我这个梦很快要醒过来了”,你会在梦中跟人家吵架吗?你今天去旅游,到了一个旅游点,你跟人家去吵,说“我要换好房子”,你又不是住几天,住两天就走了,吵什么?(明白了)没智慧,我看你智慧不够(是的,对不起)
使用道具 反馈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4 01:00 , Processed in 0.04445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