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
70
109万
5-10、管住意识,顺逆随缘
学佛的人要无心。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挂在心上,挂在心上你就会痛苦,痛苦之后你就会伤心的,伤心之后,你心中就会打一个结,叫心结。听得懂吗?所以师父不管什么结都不喜欢挂在办公室里,因为任何有结的东西,结都是打起来、绕起来,实际上就跟你心中打结一样,解不开啊。听得懂吗?你们一个不开心就是一个结,一个难过就是一个结,一个嫉妒又是一个结,一个恨人家又是一个结……想想看,你怎么样能够把这些结化解开呢?而且你们知道像绳子一样,刚刚打个结的绳子你马上可以把它解开,等到一段时间之后你解都解不开了。所以说心结也是这样,打不开心结呀,因为时间太长了。报道说为什么有人会突然动手杀死老婆,就是心结没有打开啊。
师父给大家讲,掏空了心不被自己的念头所控制、所动。也就是说,我今天心没有了,我就没有念头出来了。比方说这个彩票是我买的,是我送给隔壁邻居做生日礼物的,没有想到给中奖了。难过啊,不开心了吧?然后就想能不能分给我一点?人家就是不给,你就打了个心结。如果他的心是掏空了,他看穿了,“我给你就给你了,给了人家就不是我的事情了”。那样你就不会伤心,不会难过了。你掏空了的话,就是中了六合彩,对你有什么影响呢?空了。如果脑子里一想:“最好我能要回几万块,多开心呀!”但是心是空的,“我无所谓的,关我什么事情呀,没有就没有了”。心就会把你的念头打掉。如果一个念头起了,“这个钱我一定要拿回来的,是我给他的”。这个意念一起,心生烦恼。但如果心是空的,“我无所谓,算了算了”。不想了,就没烦恼了。空心就这点好, 可以把坏念头打掉。比方说,这个老婆天天想“我最不喜欢老公讲这一句话了”,她心里已经有一个芥蒂了,她心没有空。好了,有一天他老公又讲这句话了。她的念头一起,“你这个神经病,怎么又讲了?”这个时候她这个念头一到,跟心连上了,“嘭”——她发脾气了,把东西就扔过去了。就是让你们不要有心,哪怕有念头出来,也要去掉。因为你在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基础了,然后什么东西进来,它就很快茁壮成长。就像一个坏的根苗一样,到了好的土壤里它也会长,一个坏的种子到了好的土壤里它也长。我暂且把你们的心作为一个好的土壤,但是你已经种下去了一颗不好的种子了,所以当这个种子一发芽的时候,出来的全是不好的。你们能怪这个土壤不好吗?这个土壤就是你的本性。你本性是好的,但是你种下去的因不好,果一定不好。因为你打了心结之后,你会把顺逆看得比较重。顺境的时候,特别开心;逆境的时候,特别难过。因为你的结已经打进去了,很难过,得失心重。所以当烦恼来的时候,就没有办法把它破除。只有当烦恼漏尽的时候,就没有烦恼了。什么叫漏尽?就是把烦恼全部去除光。烦恼漏尽了,才能看到心中的佛性。比如你这个镜子在洗澡的时候,如果有热蒸汽,这个镜子是看不到你这个脸的;你只有把这个镜子擦干净了,你才能看见自己这张脸,你才能看见真正的你是谁。就像有些人经常说我都不要看我自己的脸了,我这个脸真的太讨厌了,凶得不得了。
明心开悟,常见佛性。把人间的顺逆境看得都是一样的。今天顺境来了,我开心了,也是这样,我不就是吃三顿饭睡一个觉吗?逆境来了,我不也是吃三顿饭睡一个觉吗?有什么了不起的?很多女孩子小的时候,爸爸妈妈给她买了一件新的连衣裙,喜欢得不得了,想到第二天可以穿到学校里去给大家看, 那种幻想:“ 哇, 我是校花了!”想呀想,一个晚上也没有睡好觉。等到第二天早上去学校,一转身不小心把漂亮的连衣裙撕坏了,那时不是人家看“校花”,而是看“笑话”了。所以,人时刻在变化当中生存,时刻是在顺逆境当中生存。顺境来了很自然地就过去了,逆境来了也是很自然过去了。做生意也是, “我今天亏了一点钱了,唉,算了算了”。不要捶胸顿足,难过啊,你的心脏就生病了。当逆境来的时候也不要不得了了,闯祸了,天塌下来了。当顺境来了,我也能受;逆境来了,我也能受——我无所谓了。今天顺逆境都随缘,要想得开啊。当你把顺逆境都看成一样,你的心结就会打开了,你藏在内心深处的结就会被你慢慢打开。所以人跟人接触,用我们现在的话讲叫“产生距离美”,其实这新名词在中国古代早就有了, 叫“ 君子之交淡如水”。一个人离得远一点反而感情越来越好,天天在一起就是经常会吵架啊。举个简单例子,夫妻也是这样的,不要一天到晚在一起,客客气气过一辈子多好啊!天天在一起看着都麻烦,想着都讨厌,冤结都看出来了——本来都没有冤结了,看到后来都看出冤结了。你们不懂的,这句话很有哲理的,很多东西都是看出毛病出来的。比如你去买一个很喜欢的东西,很多女孩子就是买了一个包,看看就看得不顺眼了,越看越看出毛病了。为什么?她经常看,经常看,看到后来总会看出毛病出来的。所以夫妻也是这样,老在一起哪会没有毛病看出来的?还好你们现在是学佛了,不然谁会不看出对方的毛病呢?因为人的毛病就是喜欢看人家的缺点,不喜欢看人家的优点,人家好的地方看不到的。
师父继续给大家讲,修行修心要修出成果。心中有时候产生怨气或者恩怨,如果你不用一种修心的方法把它里面深深的杂念挖出来、把脑子里那些不好的东西深深地挖出来,你想想看,如果冤结不解决,这一辈子冤结何时了?永远不会结束的。大家一定要明白修心一定要修出成果出来。如果没有成果的人就是白修了,否则你就一边在修心,一边在轮回当中打转。表面上在修心修行,实际上还在轮回当中打转。比如天天在念经求菩萨保佑我,保佑我……而另一边在说人家的坏话,恨人家。想想看,你这么一恨,你不就是在轮回当中了吗?念经念了半天还是生气,你说有什么用?念了半天还是恨人家,念了半天还是嫉妒人家,你说这个人修心有什么用呢?很简单,就是没修好。如果不改掉自己的习性,下辈子叫你披毛戴角还, 就是下一辈子投胎一个动物。戴角的就是牛呀、羊呀等;披毛,动物都有毛皮。所以大家想一想,如果这辈子修不好,下辈子等你知道自己是一头马的时候,你真的是苦, 可怜啊。你们仔细看看动物的眼睛,跟人的眼睛差不多的,有些人的眼睛你仔细看,像动物的眼睛一样。当一个人很恨人家的时候,他的眼睛冒出凶光,就跟动物一样。那些杀人的流氓,他要杀人的时候,眼睛冒出那种凶光就叫狼眼。狼眼实际上就叫冷眼,因为它出来的眼光是冷嗖嗖的。如果不好好修,下辈子变成动物。我们要警钟长鸣。
菩萨是完全付出的。所以你想求真的道,你就必须完全付出。没有一个人说学佛我不完全付出,我边学学,边贪瞋痴。如果你是贪瞋痴、不完全付出的人,这个人是学不好佛的、修不好心的、学不好道的。所以,纠正即是道。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学佛之后,懂得纠正自己身上的毛病,实际上你就找到了道。举个简单例子,你过去不是走在正道上,你找不到这条佛的道路,你不断地纠正自己的方向,最后你不就是找到正道了吗?要不断纠正自己的错误,实际上就是找到了道,用现在的话就是叫拨乱反正。过去不懂规矩,过去做人嘻嘻哈哈、疯疯癫癫;现在稳重、规规矩矩,那不就叫拨乱反正了吗?所以要知道修行要见正道,纠正即是道。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如果是一个真正学佛修行的人,他不会看见人家的过错,看不到人家的错误,是不见人过的。人家都是好的,感恩人家,整天把人家往好的地方想,你就是好人。人的毛病就是老把人家往坏的地方想。明明人家讲了一句很普通的话,但你却在心想他是在讽刺我、他在诬蔑我、他在恨我……想想看,你得到的是什么?得到的是恨、是嫉妒、是讽刺,那些不好的肮脏的垃圾全部进入你的心肺,你说你得到的是什么?你得到的就是这些垃圾在你心中储存着。当你恨人家的时候、想人家不好的时候,你想的东西实际上已经进入你的意识当中了,进入了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什么?是感觉。师父讲的第八意识实际上是已经接近你的本性的东西了。所以当一个人做很坏的事情时,他下不定决心,想想想,“我一定要去做,哪怕我死了也要去做。”那个时候实际上他的恶意识就进入到他的八识田中了,这个人这辈子就肯定上不了天了,因为这是很难擦掉的东西。第六意识,也叫第六感觉。比如他说要去看房子,在还没有去看这间房子的时候,在他的意识当中他感觉这间房子很差。等他跑过去看这间房子,是很差。如果你感觉这间房子好漂亮,一看很差,没希望了。这个意识已经在你的心中了。为什么有些人一看见有些东西就喜欢呢?因为在他的六识当中已经储存了一块完整的记忆,我们叫记忆块,就像现在科学上讲的叫集成块一样。这个块已经是完全把它焊接在里面了,然后这个块就在你的第六意识当中储存。比如说我今天要去见这个人,这个人肯定很好,一看见他,首先是把他往好的地方想,把他往这个集成块当中融合;所以你越看他越好,因为你有个框框去把他套起来。
不要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在脑子里想很多,碰到了就碰到了。当然我所指的是在学佛当中。很多人为什么对人产生很多的矛盾和意见呢?就是因为有框框,这个框框怎么来的呢?我给你们举一个简单例子,师父今天在还没有见这个人之前,小于过来给师父说:“师父今天要见你的这个人,他曾经打过电话来,他讲话很粗鲁,还对师父不恭敬。”师父“啪”一下子,一块集成块到了第六意识当中了。其实这个人很好的。过一会儿他一进来,我怎么看他都不满意,他跟我讲话,我怎么都感觉他在讽刺我。因为小于的这个意念已经进入到了我的意识当中。所以听人家讲这个人不好、讲那个人不好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接受了人家错误的信息,这个信息进入到了你的第六意识当中,就会损害你的一种正常的思维。举个简单例子,师父突然之间给你们宣布一件事情,说某个人意识有问题。当你们再看这一个人,你们的感觉马上就不一样了。又比如师父告诉你们说:“这个人已经是晚期了,还有几个星期可以活。”大家全部都是一种怜悯的眼睛看他。如果告诉你们,这个人会毁道,而且身上灵性很多。他只要一进来,你们每一个人都会躲开他。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意识当中所产生的一种负效应,就是负面的效应,非常非常地重要。
学佛也是这样。你怎么样来坚定自己的信心?你不能被任何你所旁听到的、所让你感官感觉到的——就是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你不能让这些东西接受一些不好的东西, 来影响你要走的这条道。人家只要给你说:“我告诉你, 听人家说卢臺長法门怎么怎么……”你就告诉他:“你不要告诉我,我不听。”如果你一听就坏了,因为你没有把好的东西听进去,而把不好的东西听进去了,你的烦恼就生起了。所以聪明的人,人家跟你说:“这个人怎么怎么的……”你可以告诉他:“你不要告诉我,我不要听。” 学佛也是这样的,你不该看的东西,你不要去看,你想准了自己的道就好好走下去。
金言法语
要无心。......掏空了心不被自己的念头所控制、所动。......烦恼漏尽了,才能看到心中的佛性。
明心开悟,常见佛性。把人间的顺逆境看得都是一样的。
修行修心要修出成果。......修行要见正道,纠正即是道。......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相关开示
提问22 如何理解“把心掏空”?
2018-11-10 澳洲·墨尔本
问:师父在《白話佛法》第五册第十章讲“把心掏空,不被念头所控”,请问师父,怎么才能真正地把自己的心掏空?
答:把心掏空,就不要去想。很多事情不要去想,你就空了。睡觉的时候,你脑子是不是空的?(是)不做梦的时候脑子是不是空的?(是的)那不是掏空了吗?你在正常醒着的时候,脑子不要乱想,那也叫掏空。就是不要杂念纷飞,不要乱想,你脑子就是空的,明白了吗?(谢谢師父慈悲开示)
shuohua20170505 11:45
如何正确理解“无明之人才是最有明之人”
男听众:同修觉得自己智慧不够,求菩萨指点怎样才能开启大智慧,结果晚上梦到一句话:无明之人才是最有明之人。后面还有师父的点评,师父说这个很重要,后面还说了很多,但是都忘记了。
同修醒来,在《白话佛法》中找到了一段话,感觉可以解释这句“无明之人才是最有明之人”。《白话佛法》这样说:“一个人自己什么都不明白,还以为自己很明白的时候,他的佛性是进不到他的心里的;而只有当自己什么都不明白的时候,就相当于一个仓库把它掏空一样的时候,那么你才能装进真正的佛性。心要净心,要空。只有把自己的心掏空,你才能接受一些更好的东西。”同修在共修组提问时问过师父,但是他后悔没有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所以想请师父进一步开示,这句话在实修、开启智慧中的重要意义。
答:他很聪明,把师父这段白话佛法找出来,实际上他已经很有悟性了。像这种情况,很简单,一个人不明白,无明之人,他就没有悟性。比方说,很多人无明,无明是什么?“我现在已经什么都明白了,我才……”中国话叫大智若愚,好像什么都不懂,其实都懂,只是人家觉得你好像什么都不懂(就觉得你傻傻的,其实人不傻的,是这样吗?)不傻的。你说这个世界上谁傻啊?就是自以为聪明的人,以为他自己聪明。其实没有一个傻人的,真的傻人跑到马路上,把一百块钱往外面扔,不停地往外扔,这种人真的是傻瓜。连傻子都有一句话叫“傻进不傻出”,是不是?(是的)你说他傻,你骂他,他照样骂你;你说他傻,你打他一下,他照样打你。他做事情照样会精,会赚你便宜。傻子都会赚你便宜,哪有傻子啊?(是啊)感觉啊。每个人的概念、感觉,你心中认为他傻,他不傻的。还有很多人装傻,装得很好。但是装傻总比不装傻的人好:装傻至少还可以保护好自己;不装傻的人乱伤害别人,那更不好。
wenda20131011 53:11
如何理解“了空”
女听众:《白话佛法》里有一篇叫“修正自我,学会了空”,里面说当你克服这些邪念之后,你就会明白“我以后会走向哪里”,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不太明白。
答:举个简单例子:比方说你有一个皮夹子,里边有很多钱,掉在房间里找不着了。但是你的房间里堆满了杂物,你想找皮夹子,想拿钱出去买很重要的东西,找来找去找不到,你急不急?(嗯)当你决定“了”,把这个房间腾空,“我彻底地找一找”,叫“了空”了,你是不是马上就发现你的本性了?发现你要找的东西了?(噢,明白了)
Wenda20180511 09:35
观世音菩萨对修行受阻同修的开示
男听众:师父,一个师兄在弘法上遇到了阻碍,遇到了磨难,心里很不好受,想“为何我们心地善良的人帮助别人,却自己惹来了麻烦,人家在吃喝玩乐逍遥自在?”感叹弘法不易、做人难。他很委屈地跟观世音菩萨说了心里话,菩萨妈妈在梦里就告诉他了。
“现在天时到来,业障现前,不是你们所能左右的了,会有一大批虚假修行者被淘汰,没有如此大福报,必须受他们自己命运的牵绊,菩萨也救不了他们。只要经得起考验的佛弟子们,光明就会到来,黑暗很快会过去,请佛子们要有信心,要相信你们的师父,相信菩萨的法门,必会救度于你们,让你们不再受轮回之苦,今世修成正果。”
答:很好,观世音菩萨很关心我们(是啊,他受到了一些阻碍,就在心里这么一想,菩萨马上就到梦里告诉他这些话)对啊。一个人不能退转的,不能碰到一些阻碍就想退啊,这就不是师父的好孩子。再说,心灵法门非常好,爱国爱民,遵纪守法(对对对)让所有心灵法门的人都在家里也可以修,对不对?(是,师父时时都教导我们要遵纪守法,爱国爱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有贡献、有意义的人。所以不能碰到一点点困难就“哎哟……”怎么样了
(师父,修行的路上会有更多的考验,经受得起考验,一个人就上了一个台阶,境界也在提升,这样理解对吗?)那当然。比方说,你在大学里读书,也是有很多考验的,一个难题攻克了,又一个难题来了,一个难题攻克了,又一个难题来了。你攻克一个难题,不是上一个台阶吗?(是的)战胜自己心灵的肮脏,战胜自己心灵的恐惧,战胜心里的烦恼,你不是每一个台阶都在上吗?很多人喜欢吹牛,战胜了自己的妄语,那么不就上个台阶了吗?死要面子,战胜了自己死要面子,又上一个台阶了
(师父说得太对了。前几天,弟子听了一位菩萨的开示,太感动了,“心灵法门是正法,让正法回家,让众生离苦,我碧霞元君也会护持心灵法门”,师父,您看这些大菩萨都在指引我们,在修行道路上让我们相信师父,相信法门,这样才能离苦得乐)对啊,就是因为有很多人道心不坚定啊,明白吗?
(对啊。一个师兄逆境的时候,他就说:“这是菩萨对我的考验,我要向师父学习。”想想师父,他就会有动力,“我是师父的弟子,我和师父比,我这点算什么?”)对,这样最好啊,你经常跟师父比比……很多人说“哎哟,我很烦恼”,是师父烦还是你烦?你经历的压力大,还是师父的压力大?你就明白了嘛(对啊,他常常就这么想,“我跟师父比,哎呀,太渺小了”,他觉得马上就没有那么多烦恼了。看看师父的图片,听听师父法会上的开示,他就觉得特别轻松法喜)很开心,非常开心(对。弟子希望能常常和师父吃“精神大餐”,希望师父能带我们去佛陀的故乡)好啊,以后一定会。现在印度也有心灵法门了。
Wenda20180216 39:50
台长开示“烦事无事,难事无心,顺随顺缘,一切无碍”
男听众:师父,您开示过“烦事无事,难事无心,顺随顺缘,一切无碍”。请问师父,如何理解和做到“烦事无事,难事无心”?是否就是无我?
答:对啊,烦的事情你要把它当成没事情一样的,不要去理它。人家骂你,你烦吗?你不要去理他,不就不烦了吗?人家说“哎呀,这个饭店关门了”,你烦吗?最喜欢吃的饭店今天关门了,“烦事无事”啊,“没有关系的,再去找一家”不就得了?(是的)“难事无心”,什么事情难了,你不要去把它罣碍,就是无心,无心罣碍,不就是无心吗?什么难事啊?(师父,您说得太好了。这个“顺随顺缘”就是随缘的意思吗?)对
(师父,您看您说的前三个“烦事无事,难事无心,顺随顺缘”,最终您又说了四个字“一切无碍”,只要做到了前三个,就“一切无碍”,就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对啊。
昨天师父凌晨四点多睡的,然后今天早上八点多钟起来,我在改我的第二本《佛言佛语》,我自己看了都非常有感触啊,这里面的佛言佛语真的给人很多启迪。你知道是怎么来的吗?就是我平时随缘给法师、弟子开示的时候,法师很有心,他们帮我记下来,记下来之后帮我整理,然后师父改一改就出来了。这第二本准备在印尼给你们。师父自己看了都很有启发,非常好。第一本已经有了,这是第二本,马上出版,国际书号
(哎呀,法喜充满,法喜充满。师父,您平时讲的这些,我觉得就是来自于菩萨的那种智慧、灵感,是这样吗?)有的话我不想多讲,我就不讲了,都是你们悟出来的。就像人的根本智一样,人的根本智就是人生最根本的智慧,它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智慧和聪明。
修行修心要修出成果。......修行要见正道,纠正即是道。如果你知道自己在学佛之后,懂得纠正自己身上的毛病,实际上你就找到了道。
wenda20160617 20:36
如何纠正惯性思维,使之转化为正思维
男听众:如何纠正自己的惯性思维,使之转化为菩萨的正思维?
答:你经常这么想,想到后来就形成习惯,叫惯性思维。你现在怎么样来转换?首先,要看你这个惯性思维是正还是偏,如果你觉得这个正的,你没有必要去改变它;如果你觉得这个思维是错了,那你就必须改变它。改变它之后就不要去想它,而且要把正思维老在脑子里想。什么叫正、什么叫偏?举个简单例子,你看别人很可怜,跪在马路上要饭,你过去偏思维,每次都这么想:“你看这种人有手有脚的,为什么活不好好干,要讨饭呢?”“这种人又不是自己赚不到钱,为什么不好好去打工呢?为什么要问我们给他钱?”你心里觉得对的。你到了一定的时候,境界高了,你有慈悲心了,觉得他们很可怜,那时候你就觉得,“经常这么想是不对的,我要把这个惯性思维改变过来。以后看见他们就要想:‘他们真可怜,现世报,你看他们有手、有脚都不想劳动。劳动是光荣的,劳动是非常好的一个事情。’”改过来了。
wenda20150320 27:58
台长对“理顺阴阳,修正佛道”的开示
女听众:在“理顺阴阳,修正佛道”这里面,您说我们人来到人间都是因缘,您说要学“五分法”,要把色、香、味、触、法,好好地都分开来修,这个什么意思啊?
答:就是说把你的眼睛归眼睛修,鼻子归鼻子修,嘴巴归嘴巴修,耳朵归耳朵修。就是你的感觉,就修感觉,把感觉修得正,然后眼睛看出去的东西要正。色、香、味、触、法,你感觉、接触人要正;闻到的味道,去闻好味道;色,眼睛看出去的一切,都是看正能量,不看负能量。那你说是不是要把它分开,全部修好了,加在一起不就对了吗?
(师父,那是不是也是说当我们面对一个事情比较复杂的时候,它涉及到色、声、香、味、触、法,它可能是一个综合体,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一下子就迷惑进去了,这个时候要提醒自己,要一个个地把它分开来分解,分解完了一个一个地去对治。这样它再来的时候,我们才能够止住自己的贪念,是吗?)嗯,因为你贪念并不是从一个理念上来的。因为当你想贪的时候,你眼睛看到了,鼻子闻到了,耳朵听见了,那些综合因素加在一起才会造成你的贪瞋痴的,所以你必须每一个色、声、香、味、触、法把它全部抵制住,那你就等于每一个村口都把这个海浪挡住,海浪就进不了你的村子了(嗯,谢谢师父开示)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wenda20151025A 56:31
师父开示“世间是没有是非、黑白、善恶、对错”
男听众:师父曾经讲过一句话,“世间是没有是非、黑白、善恶、对错”,这是不是包含着世间的一切法?
答:对啊。世间有什么对错啊?有轮回就是有罪业、就是有善业,实际上大家就是在报这个业,有什么对、什么错的啊?!我举个最简单例子你就明白了,烧饭的时候今天酱油放上去了,放得太多了,是不是颜色就红了?(对)你说这是对还是错了?它放进去它就会红;盐放得多了它就咸,这有什么对错啊?(对)是你放的,只要放了盐了它就咸了;你只要今天油加得多了,菜就漂在油上,你说有什么对错?
(嗯,所以这世间都是由缘分组成的,所以我们能够保持这个理念的话,就会在人间过得比较自由快乐,对吧?)对。你懂得这个道理,你当然就活得自在一点了;你不懂得这个道理,你天天活在痛苦当中(嗯。因为有人认为自己能力比别人好,但是不能位居高位,所以他们会走错路)
Wenda20170702B 02:58
如何理解“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
女听众:“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最近我发现一个现象:如果我们去看别人的缺点,然后心中很在意的话,实际上就会吸收别人的业障,甚至在无形当中学到别人的这些缺点;那么看到别人的优点和佛性的地方,就会学到别人佛性的地方。是这样吗,师父?
答:是这样,你把人家坏的东西看到你的眼睛里,看到你的心里,你不就是有坏的东西在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在马路上看见人家随地大小便,你说:“好,我为了抓到你的证据,我把你的大便拿到家里来放着,过两天我去报警。”那你说你家里有没有脏的粪便啊?就这个道理。你把人家看进去了就看进去,但是每个人不一样,若见世人过,只是这个人没修好。
实际上这是最初级阶段的,你到了高级阶段,看见人家不好你要讲出来,你不讲出来你就是小乘——管自己,休管他人瓦上霜(嗯)那你说菩萨、大菩萨下来救人,“我不管你了,‘不见世人过’”,像师父今天,我不见你们的“过”的话,我还能带领你们好好修心啊?你们一个个怎么改身上的毛病?
(明白,师父。就是说我们不要把对方的业障看到心里面,还是要指出来)这是学佛的初级阶段,学到后来像护法神、像大菩萨了,你就必须要讲人家的缺点了。
白话佛法精选
白话佛法五《11、相应佛缘合佛道》
不要去管世间的过。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修心即为修正己过。什么叫修心?修心就是修正己过。我修今天的心,因为我过去做错很多事情,所以我要修正自己的过去、过失、过错。否则修什么心?修行就是我要修正自己的行为,我自己的行为很差,我必须要把行为修好;我过去做人很不道德,随地吐痰把细菌留给人家,我现在必须要把这个行为修正;我过去心里老想着对人家不好、人家对我不好,我觉得我这个是不对的,实际上也证明了我是错的,我就把自己这个概念修正过来,修正自己之过。学佛人就应该这样,要懂得经常反省自己,要有容人之量。我们做人要有容人之量,如果一个修心的人容忍人家的气量都没有,你这个人怎么修得好心呢?所以,要把好的东西全部吸收变成自己的资粮,要把不好的东西警惕戒掉。修行人每天做的必须都是好事。因为有观世音菩萨保佑不会错的、不会有灾难,就活得开心。天天开开心心,心宽体胖,人与道合为一佛。也就是说,人在人间和学的佛道已经合成一体了,即人与道合成一体了,你这个人实际上在人间就是合佛道。合佛道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跟佛菩萨合在一条道上了。我们今天能够做一天的合佛道,我们一天就是佛;我们做两天的合佛道,我们就是两天的佛。但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要记住,因为你合了佛道之后,如果你一天合了佛道,你这一天就是和佛菩萨走在一条道上,完全和佛菩萨一样,你就一天离开了六道。但是你们每一天都有可能活在六道里,因为当你生气的时候、你难过的时候、你生病的时候,实际上都是在地府里;你开心的时候,你在天上。如果你真正和佛菩萨的道合在一起了,你就在人间脱离六道轮回了;因为佛的道是远离六道,是脱离了六道的轮回。
静定是观照——200425白话佛法开示第53集
行愿和行门都非常重要。行门就等于我们找一个方向去行自己的愿。一个人随时在静定中——安静和安定中,要经常检点自己,要知道什么是修行人,想做什么样的修行人,是永远严格检查自己的人,永远观照自己的人。靠别人盯住你,就不叫“观自在”;只有自己观察自己的行为做得对不对,就是观察自己行为在不在你的本性中,观自在。随时检查自己的心理行为和思维,不断纠正自己的思想、检查自己行为的人才是修行人。脑子动不动想:“我这样是不是违背了菩萨的教诲?我这样是不是不像一位菩萨?”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使用道具 反馈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3 15:16 , Processed in 0.04655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