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688|回复: 0

♫无为就是只求奉献不求回报20160214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1292
发表于 2023-8-14 19: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中有佛的人,看别人都像佛;心中有恨的人,看别人都很恨。你怎么看别人,别人就会怎么看你,别人的态度反射出你自己的所作所为。一个老师让全班同学用最快的速度写出最不喜欢的人的名字,有的同学在三十秒之内仅仅想出一个人,甚至想不出他不喜欢的人,但是有一个同学竟然一口气写出15个不喜欢的人。在心理学上来讲,你不喜欢的人越多,你正是不受大家所喜欢的人,犹如经常批评别人的人,正是别人对他批评最多的人。做人要多看自己,就是内观;多看别人的毛病,就是外看。观比看好,观才能看到自己内心,看到自己真正的本性和良心。我们人焦虑未来,却又不珍惜现在拥有的幸福,我们活在世界上天天为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后悔,却又不想怎样来改变让自己不做后悔的事情。很多人婚姻失败,离婚了还要拼命骂对方,不想一想自己有没有责任,这就是人只看别人不看自己的问题。台长希望你们,对人不要有疑心,因为对人有疑心就无法相信别人,对人有疑惑就无法原谅别人,多一分对别人的疑虑就少一分对自己的信心,学佛人心中要容得下别人,才能修成佛法,才能让别人容得下你,这就是包容,这就是宽容。(掌声)

 

我们学佛做人要懂得舍,当你不懂得舍的时候,你就得不到。很多人每天想索取,有一位佛友问台长,什么是圣人,什么是小人?台长告诉他,圣人就是每天为别人想的人,小人就是每天想从别人身上占到便宜的人。学佛人要学圣人,不要让自己的私心杂念藏在心中。天天有一点私心,天天有一点杂念,时间长了就变成一个有业障的人。

 

从前,有一家布店的老板,他一直用一把比正常的尺要短一点点的尺,这样他可以多赚一点钱。有一天,突然碰到一个学佛的人和他讲,他觉得自己良心受到谴责,决定做个正经商人,赚该赚的,不赚不该赚的,他就把那把短尺换了。可是他心里不安,想要看看马路对面那家布店的尺是不是正的。于是,他来到对面的布店,趁对方生意忙乱时,拿出自己的一根小带子,偷偷量了一下,回到家用标准尺一试,发现这家的尺竟然比自己原来的尺还要短。他一想,“原来我比他还好,我又何必跟自己过不去呢?”然后,他昧着自己的良心,又开始用那把短尺偷赚别人的钱。一些人在人间受到谴责、批评的时候,总会把目光射向别人身上,当他一旦发觉别的人比他犯的错更严重,他的心居然会心安理得,对自己的错误也就不以为然了。

 

有的人从来没有吵架的时候,偶然吵架心里非常内疚,走到邻居这里一问,邻居说:“没有关系,我们家里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他一想:“那我也吵吧,既然大家夫妻都吵,那我也吵。”迷失方向就是迷惑颠倒,对人间的一切不能颠倒自己的想法,人生在世不能失去慈悲心,我们要常常观照自己那颗浮动的心,让自己的智慧和理智永恒。很多人能成功,不管碰到什么事情,他有理智。我曾经告诉过你们一个故事,火车上一个老伯伯买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放在边上,对面火车呼啸而过把他一只鞋子吸出窗外,大家觉得很可惜,老伯伯拿起另外一只鞋子朝窗外一扔,别的人说:“你怎么把另一只也扔了?”他说:“我拿着一只鞋子已经没用了,我扔出去之后,别人捡到还能再穿。”这就是智慧啊。人没有愿力,这个世界对他来说是非常的残酷,人要有愿力,要懂得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一个人没有愿力会对社会产生冷漠和嫉恨,这就是愤青族,愤恨社会。很多人看谁都不满意,看谁都很讨厌,觉得这个世界非常不好,之后就沦为忧郁症。我们要用佛法的无为智慧来帮助别人,无为就是只求奉献不求回报,只求理解不求被理解,只求爱众生不求被众生所爱,无为才能达到无我的境界。(掌声)

 

——中国 澳门20160214

 




上一篇:♫换鞋不如换路;知道区别于做到20160214
下一篇:♫让别人和你一起进步的人,才能称为人间圣人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4 02:04 , Processed in 0.04730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