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42|回复: 0

【笔记】第16集 顺缘逆缘 佛道自然 200318A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2922
发表于 2022-5-14 16:4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6集 顺缘逆缘 佛道自然 200318A

 

各位佛友,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話佛法》。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念头是最重要的。佛经上经常讲,一念善是佛,一念恶是魔,所以我们念头要常思善。在红尘中,退一步就是智慧。凡事都逼着别人去做,或者不能理解别人,推进着去做,有时候就会断缘——缘分会没有。所以学佛人应该转身离去,静静地想一想:我们做事情, 有缘分,就好好地去随缘;没缘分,不必强人所难。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个缘分,这个缘既有善缘,也有恶缘。一念正,一念邪,都有不同。今天一个念头是正的,可能这件事情就做对了;如果这个念头是邪的,可能这件事情就做错了。正和邪之间就是佛和魔之间。

 

我们每个人在这个社会上都要懂得怎样来淡化自己对人间的一些执著。一件事情放不下,人生很多事情放不下。要想办法把它解脱、放下, 最重要的就是要理解“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古时候很多人悲从心来,和别人的感情分开了,依依不舍,最后把自己这种感情作一首诗。这句诗就是告诉我们,人和人最好保持在像初次见面这样,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讲的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有时候太好了,感情就会牵扯、牵绊。初见伊人,不再往心里去,何来分别计较?你和一个人初次见面, 不会对他有过分的要求的,你总是说“很好”。看到别人就犹如初次见面一样,你可以保持一种尊重,可以保持一种沉默,可以保持一种理解,也可以保持一种圆融。所以初次见面的那种感觉就是“我们是好朋友,我们是好佛友”,你一定不会斤斤计较,一定会随缘放下。当你随缘放下的时候,本身就是万般自在。很多人说,你活得很自在,为什么他活得不自在?实际上自在就是你自己在调节你的心。很多老朋友、很多外面单位里一些人,或者身上有毛病的人,你把他感受为“我跟他初次见面”,你一定不会对他有过分的要求。这是佛法的智慧。

 

有时候一念之间,一想起以前又恨了,一想起以前又开心了,所以人就在悲伤和智慧中游荡。怎样没有烦恼?怎样没有辛苦的分别?就是不要有分别心。我们人很可怜,就是因为我们经常有分别心。因为这个人过去曾经伤害过你,因为这个人曾经帮助过你,你看到他,分别心开始,在你心中就会产生喜怒哀乐。师父跟大家讲,没有爱和恨的是非,那就是放下。你对这个人没有爱,也没有太多的恨,那么你不就放下了?就像马路上匆匆而过的人,你会对他有爱有恨吗?只是擦肩而过,所以你没有,在心中就没有顺逆境。你看见这个人很讨厌,就会有逆境出来;你看见他很喜欢, 心中的顺境就出来了。就像很多人喜欢太阳,有的人喜欢月亮,每个人的概念不同。太阳升起的时候,对他来讲茁壮成长;当太阳下山的时候,他又有悲伤。还有些人,太阳、月亮都喜欢,所以太阳来了,他也爱,月亮来了,他也喜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没有走偏。自然在心中,就不会有取舍的苦恼。大家想想,取舍的苦恼是什么?取舍的苦恼就在一念之间。你今天一个念头“我一定要”,你进入了痛苦的程序中;如果你今天说“我无所谓的,有就有,没有就没有”,你进入了幸福的程序中。所以苦恼来自于分别心。对别人要有平等心、一视同仁心。

 

学佛人不管顺缘、逆缘,我们要学会胜似闲庭信步,宠辱不惊,去留随意。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人人都想玩得开心,都想认识更多的人,以为我们的生活永远会这样,我们的感情永远会这样——这就违背了佛法界讲的,这个世界一切都是无常的,没有一样东西是永久的。所以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是重新遇到自己的那一刻。每个人心中都要有重新认识自己的这一刻,这样你才能悟出,才能走遍世界。了解自己的人,走到哪里都不会吃亏,别人都会尊重他,因为他知道自己该说什么话,该做什么行为, 该有什么思维,这个人就很容易得到别人的喜欢。而有些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说着满口大话,吃着满口饭,做的行为都和别人不一样,还以为“我是一枝独秀”,实际上这些只不过就是为了释放自己内心的一个观念:“我是这样的吗?我虽然跟别人不一样,但是我一定有道理的。”实际上,这种已经是在偏见和执著中选择自己的思维了。

 

一个人的思维正与不正,当然是不一样的。正思维,让别人尊重;偏思维,别人会举报你。你看我们共修會里,如果你今天上来讲得如理如法, 大家都很喜欢听;但有些人增加了很多自己的个人观点,有些话讲偏了, 慢慢地别人就会说某某某在谈体会的时候有严重的偏见。一个人正,首先要了解自己,才能正。你不能了解自己,怎么来了解别人呢?修心就是为了回归自己的内心。你了解自己,不就是因为要内心了解自己吗?你要放下很多的欲望和念头,回归到无念。

 

无念就是自然而然的东西,那是自然的,natural,没有带着一种强求执著和“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观念在其中。所以一个人能够让别人接受的语言、接受的行为、接受的思维,那是一种自然的反应,别人都能够接受。就像一个小孩子:“叔叔,我嘴巴干了,我要吃这个。”人家说:“孩子,我帮你买。”别人不会怀疑这个孩子贪嘴的,因为他出来的是很自然的声音。一个人有多少杂念,就会有多少痛苦。他越是想得多,“我怎样让别人没有感受到我在动小脑筋,我又要把这些事情做得让别人看不出来”,然而当自己讲出来之后,别人看出来了,他就会痛苦。被别人发现目的之后,很多人就会痛苦,因为本来想骗别人。所以,学佛学到最后,还是要学会自然。

 

过去中华传统文化讲“大道自然”。天道也好,人道也好,阿修罗道也好,其实都是本性善良,这就是善道。师父经常跟大家讲三善道,天人、阿修罗,还有人道。人道也算善道,但是这个善道是最接近畜生道的,一个人做事情稍不留神,做出来的就是畜生的事情,所以要特别特别当心, 因为太靠近畜生道了。常常不能带有瞋恨之心,因为畜生很容易恨别人。大家看见狗,你踢它一脚,它一定要冲你叫一叫、咬一咬,追你一把。动物有个本性,它非常地恨,而且非常地执著,喜欢争斗。我们学佛人要学会不与别人争斗,要学会善良,有时候你的心会让你兴风作浪,你不想去跟这个人争,但是他气得你就想跟他去斗去争。实际上,好勇斗狠,这就有点像阿修罗道。

 

在人间,不要去执著。谋,就是去思维,去想象。到底怎样去做,应该怎样把这件事情做好,怎样让自己不要受到任何事和人物的迷惑和颠倒, 这是最重要的。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不要以为人间“这件事情我是对的” “我是错的”,这样你就进入了是非的圈子里,在是非中出不来。如果你今天跳出是非的圈子,懂得恻隐之心、慈悲无限的道理,觉得人伤我痛,对方就是对你强硬,那也是一种懦弱;对方对你慈忍,反而是一种坚强的象征。然而我们人经常把对方的慈悲看成是对方的一种懦弱,而把自己这种非常强硬的思维看成是自己的一种勇敢,实际上这种勇敢会给自己造成更多的伤害。

 




思考

 

如何理解修心就是为了回归自己的内心。回归到无念。

 

佛学常识

 

念头

正思维 偏思维

无念

大道自然

 

记诵

 

念头要常思善。实际上自在就是你自己在调节你的心。

没有爱和恨的是非,那就是放下。你没有,在心中就没有顺逆境。自然在心中,就不会有取舍的苦恼。

最重要的是认识自己,每个人心中都要有重新认识自己的这一刻,这样你才能悟出,

修心就是为了回归自己的内心。回归到无念。无念就是自然而然的东西,那是自然的,“大道自然”。其实都是本性善良,

 

2021年师父每日白話佛法(2021年5月13日)

《白話佛法》

《停止妄念》

 

每一个念头的生出,都会有善业和恶业,所以要控制好自己的每个念头。人要为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负责,修心的人更是要为自己的意念负责。

 

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

一念淫心起,诸事不顺意。

 

所以菩萨让我们要再三管住念头,任何一点儿不好的念头都不可以有。如果还管不住念头,就是还没有修好心。

 

修心要如履薄冰,其实最重要的是,修正自己的念头。

一念善能生天,一念恶可下地狱,完全都是自己意念决定。

 

所以修心要修到“无念”,真的是很不容易,但是不容易也得好好修,因为成菩萨不容易,成佛更不容易,所以修心不容易。

 

一个淫念可以让你脸相变淫荡,一个恶念可以让你脸相变凶狠,全部都是由心念而起的。

所以修心要真正地修出高境界,内心才能干净,就是要一尘不染。绝对不能让自己乱想、去乱看、去接触五欲六尘,你才能真正地脱离妄念。

 

管住自己的意念,就像守住自己的家门,不让不好的东西进来一样;只要一不注意,就会有坏人闯进。所以任何一个不好意念都不能有,任何一个不好的想法就会对自己和众生造成严重的伤害。

 

身口意业要管住,

否则后悔很无助。

求佛拜佛自己改,

众善奉行才应该。

 

举个交通事故的例子,一个失恋的小青年一边开车一边难受痛苦,造成了分心,最后车毁人亡。一个念头,让自己丧失了性命。

据精神病专家统计,交通事故通常是司机因思想不集中,或是处于极度烦恼、悲伤、欢喜之中而忘记了自己正在做什么。后来医学专家把它定为“意念失控”所造成的车祸。

 

所以可想而知,就像现在疫情有太多的人得了忧郁症一样。

最近听到一则新闻,在复活节期间有一千多人在公园内庆祝,突然有一个人疑似疫情忧郁者,拿着冲锋枪朝着众人开了一百多发子弹,造成死伤惨剧。

 

为什么现在这么重视忧郁症?因为病从心起,心由念起。任何想蕴的事物,都会让你在想蕴和行蕴上犯错。

 

一对小情人吃饭,因女朋友跟邻桌男生发生口角,受了点委屈。当时这个女朋友跟这个男朋友讲了一句“你真没用,一点都不像个男人”。那个男孩子拿起碗就朝着邻桌男生的脸砸过去,没想到对方比他还要凶,拔出一把刀,就把她男友捅死了。没想到一句话就造成了人命。因为这个女孩子的想蕴,造成了男生的死亡,这就是意念造成了伤害别人的行为。

所以绝对不能让自己意念当中有残存不好的思维。

 

大脑中各种“杀盗淫妄酒”的意念,都会给自己造成无尽的伤害。

出口就是业。一念“想蕴”,可以救人之命;一念“识蕴”,也可以害人性命。人生无常,希望佛友们慎之。

 

大脑里面的淫念不除,你的心中一有机会就会造下淫业。大脑里面的恨念不除,一碰到事情就会又跳又闹。大脑里面的贪欲不除,你会不断地在“贪瞋痴”当中犯错,不停地轮回。如果你是常犯痴心,常发神经,你可能一辈子做出来的事情都是犯傻的,因为你无法控制你的愚痴思维,所以让你无法解脱。

 

所以,一旦有恶念出来,必须马上即刻去除。任何不好的意念都不能让它残存在脑海里,这样你才有机会解脱。

 

恶念来时真可怕,

想出恶招自己怕。

一念邪恶进邪道,

一念善行进佛道。

唯有关注意念行,

才能无念众善行。

 





上一篇:【笔记】第76集 三心不可得 200523B
下一篇:【笔记】第17集 调养身心 忍辱为上 200318B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00:08 , Processed in 0.05687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