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集 心净智慧 远离罣碍 200415A
我们今天继续讲《白話佛法》。
学佛人要说佛陀的佛言,行佛陀的佛道,学佛陀的教义。佛陀留下很多的无价之宝,告诉我们修行之重,必先克其劣行:每个人学佛,首先要克制自己的劣根性和在五欲六尘中所染著的东西。要常存悔心:经常心中要有悔意,“我过去做了很多错事,我对不起自己的父母亲、曾经帮助过我的同学、师长”。多存善心、善念,因为善心和善念就是一个引导着你语言、行为能够行善的根据。多行善念和善心之后,你会有善愿发出。有善愿的人,就会严于律己,也就是说自己能够守戒。有愿力的人说“今天要做一个好孩子”,那他就不会乱来;“我今天要做一个善良的人”,那就不会去忌妒别人,去贪瞋痴慢疑。你心里的智慧才能明亮——心智才明,前程乃畅,就非常顺畅。
如果修行的人只顾自己,我行我素,慢无他人(就是傲慢,心中、眼中没有他人),贡高我慢,就不能明法正身——你心中不能知道什么是正能量、正法,也不能有正确的身体行为,所以这一辈子可能就会断送慧命。怎样能够到佛之彼国去?很多人没有慧命,根本不知道怎样能够到西方极乐世界,因为当他们要修心的时候,会有诸多的魔障,所以必定要坚其道心,意志坚强,学会勇于承受,能够担重任于身——要救度众生,弘法利生。
不要被人间的五浊恶世所缠扰,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很容易被五浊恶世所染著。过去说“染尘所染”,就是这种灰尘会使你染著。那么怎样能够让自己不被这些五欲六尘所染?就是要以佛之正气来护及其身,要用佛法的正气、正能量,永远不要生出伤害别人的思维和念头,不要生出忌妒别人的意念和思维,这样的人就敢于担当,浩然正气,再凶猛的波涛能奈我何?很多人为什么能够在非常恶劣的环境中继续学好佛?自古以来很多高僧大德,他们能够明心见性,无论周围发生什么,无论心中产生了多少魔障,都有能力去克服它,所以不会成为无明之众,否则你就会成为一个无明之众。所以修心最难超越的就是心中的魔障,心中的魔障就是心中的障碍,就是《心经》里讲的罣碍心。如果有罣碍心,什么都放不下,什么都罣在心中。所以一个人要有正气、正法、正信、正念,才能克服这一切。你们要好好地学习佛法,救度众生;能够修行之精,就是修行的经典。希望大家能够懂得,观世音菩萨传授我们这个正法,就是改变我们的心灵,上至天、中至人间、下至地府,能够救度万劫之身悲苦中度。
所以不应该去想太多,不应该放不下。一个学佛的人要胸阔如海,坦然正法。什么是“正”?能够用菩萨的正法来对照自己,在法界中能够接人间天地之浩然正气,广度有缘,悲愍无明众生,这些都是以最爱之情来感化众多的有缘众生。我们要真心地帮助众生,来改变他们,去怜愍他们,去感动他们,这样才真正地显示出我们佛之本性,逾越自我,大爱无疆。
有时候碰到很多难度的无明之众,我们要动之以情,施之以礼,表法最重。“佛法僧”三宝,为什么称“法师”为一个“宝”,就是表法。众生因为在人间,人之有情,殊不知不能被人之感情所染,否则就进入红尘感情之中。我们学佛要有信心,要清净慈悲,要用菩萨的大爱之身与天地同宽,以宽厚待人,以善为本,人心皈依,这样才能救脱更多的苦难众生。
我们学佛不但自己要解脱,也要帮更多的苦难众生解脱。我们无始劫以来有很多业障和灵性在身,造成我们修心困难重重,这些困难造成很多人的懈怠、无明,造成很多人的贪心,由贪心慢慢地转为瞋恨心,由瞋恨心慢慢地转为愚痴心,而这些本身皆是唯心所造,每一个贪心、每一个念头,善恶都是心。所以要善念长存,善愿永存,长存在自己的心中,要斩断人间的五欲六尘。
佛陀曾经告诉我们,众之欲望,如水火之毒殆尽其生命。佛陀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众生活在人间,欲望就像水和火一样,能够烧着我们,能够把我们的生命烧光,烧到我们生命结束,水把我们淹死,火把我们烧死,因为我们在欲望中出不来。所以修心的人要善恶分明,恒常常思己过。一念善越云霄,一念恶堕九泉,妄念、欲望、欲念、贪念,还有爱念、恨念……我们一定要越过所有的障碍,越过罪孽——佛陀说,这样我们才近于佛之彼国也。
所修的人要真修实修,做人要坦荡。佛陀、观世音菩萨、所有的龙天护法,都会保护我们这些精修之众。佛把我们视为佛中之宝,因为修行的人,菩萨、佛常常在观照我们,时时地在观望着我们,他们用佛光在护佑着我们。观世音菩萨慈悲所有的孩子,无时无刻不来观照我们。我们学佛的人虽然因缘不同,感官略有差别,有的人有感应,有的人感应差一点,但我们要懂得常感念善举,多圆众生,就是我们经常要感恩自己和别人所做的任何善举、行为,多多地包容、圆融众生,我们才能回到光明的佛之大道,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因为我们过去种下了无明的因,所以轮回为人,学佛人学到后来就要修回本源。我们要无债无业,才能变得轻一些,才能赶上法船。修心,很多人讲究修哪一个法门,不管修哪一个法门,不管跟着哪一尊菩萨或佛,他的法你只要能够融入其中,只要能够得到法味,提升和净化自己的心灵,你就是在慢慢地往前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接近你的本源。我们真正的解脱之道,就是要用自己的定和智慧。凡是一个人能够定得下来,那这个人就拥有了佛法的智慧,所以定能生慧。
要时时刻刻关闭你的“六贼”眼耳鼻舌身意,把你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贪瞋痴慢疑要全部修掉。修心就是要全部修掉我们身上那些人间的贪瞋痴慢疑,清除我们心中的杂念,保持我们心中的净念(干净的念头),我们的精气神才会合一,天地人才会在心中合一,元神(佛的本源)才会被激活;活在这个世界上神清气爽,有目标地修,你一定会解脱这个世界的红尘烦恼,走进佛的光明大道。
在佛经上说“干慧辩者口疲,大智体了心泰”。其实在佛经上,“干慧”就是一种思维和念头,一种见解。干慧辩者口疲,也就是说,我们做人要正确地见解、正确地思维,不要去耍小聪明,不要认为自己的见解是正确的,不要玩弄口舌是非,很多人讲话总喜欢“歪理十八条”。言语说得好的话,道兴,佛道就兴旺;言语说得不好叫“言语道断”,言语道断的话就“心行处灭”,也就是说你心里的行为这个地方,好的佛法佛道就被你灭掉了。你自己要证悟,要正确地来领悟,你用这种辩才,无论怎么想、怎么辩、怎么说,心中不正,讲出来的一定不是真道。所以有大智慧的人“体了心泰”,就是说有大智慧的人,能够了解自己和了解别人的心态。
思考
怎样能够让自己不被这些五欲六尘所染?
如何修回本源。
佛学名词
明法正身
心中的魔障
正法
感念善举,多圆众生
修回本源
干慧辩者口疲,大智体了心泰
记诵
说佛陀的佛言,行佛陀的佛道,学佛陀的教义。
要以佛之正气来护及其身,正气、正法、正信、正念,
坦然正法,清净慈悲,用菩萨的大爱之身与天地同宽,常感念善举,多圆众生,修回本源。
修心就是要全部修掉我们身上那些人间的贪瞋痴慢疑,清除我们心中的杂念,保持我们心中的净念,精气神才会合一,天地人才会在心中合一,元神(佛的本源)才会被激活;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06.07
《保持正念》
时刻保持正念就能产生“正智慧”,无我的慈悲就是“正慈悲”。
为众生想出来的方法就是“正智慧”,带着私心的那就叫聪明。
学佛人要懂得“正信正念”,才能让你有真正利益众生的强大力量。
慈悲加上智慧,叫悲智双运。慈悲的心,智慧的思维,你就能时刻自净其意,保持正念。
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看见别人很可怜,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帮他,这就是只有慈悲,但没有智慧。今天你有很多的点子而没有慈悲,你就只是帮助他赚一点钱,没有慈悲心。光有慈悲没有智慧,那就是不懂妙法;没有妙法,救人怎么救?就像一个人掉到水里,你看到他很可怜,想下去救他,你又不知道如何救,这就需要悲智双运的力量。
我们伟大的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妙法度众,千手千眼,普度众生。我们一定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般若智慧。看看我们修心,很多事情我们能做到善良,但那不是纯善,那也不算真修。因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在于要有“恒心”,那才叫纯善。
行善积德自古有,
纯善大德很少有。
恒心行善变纯善,
恒常有德变大德。
修心不是靠一个冲劲,
学佛不是靠一个精进。
没有恒常做你的中流砥柱,你经也念不好,佛也修不成。
恒心最重要,无“恒”哪来“诚”。
真修的人必须要有“恒心”。修心实际上就是一个人人生的转折点,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要学会“转恶成善”“转染为净”“转识成智”。
人间是非难判定,
唯有修持心能定。
你争我夺不能净,
烦心闹心没有定。
师父跟大家讲经说法的时候经常告诉大家,要做个“善男子、善女人”都不容易。
什么叫善?行善之人只做善事,不作恶。善良的人没有嫉妒心,没有争斗心,没有自私心。
有些学佛人满腹经纶,口吐莲花,但还不算利益众生;真正的学佛人,不是单单弘法,还要做个善男子、善女人。
师父曾经跟大家讲过,菩萨所说的“善男子、善女人”,是身口意都非常干净、没有十恶业的人,愿意改正错误的人,没有贡高我慢的人,一动念头就会产生正信正念的人。
大家看看行善都很不容易,因为一善解百灾。真正的纯善,哪会行恶呢?真正有正念的人,哪会有邪念呢?
善男子、善女人多多益善,贪瞋痴慢疑越少越好。
私心杂念让你痛,想不通不开悟让你苦。
善男子、善女人,解释的标准不一样,因为每个师父解释的层次不一样。就相当于一个老师说的一个好学生,和一个社会上所说的好人,出发点不一样,意念当然有偏差。
所以佛认为的善男子,一定要八正道,正信正念,想的是正思惟,行的是正行,说的是正语。
没有正,什么善都有可能走偏;没有正,什么智慧都可能变成小聪明;没有正,什么慧都有可能变成邪慧。
想想那些盗贼,破译别人密码锁,哪个没有一些小聪明。
所以佛法界讲,真正的行善,是一定要在有正的前提下。无正不为慈,无正不为悲,真修的人才是有真智慧,真慈悲。任何人在修心当中有不纯、不恒,都没有可能达到正慈悲。
在这里师父再提醒大家,八正道就是:正见、正思维、正念、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
保持正念很重要,
阻止恶业有成效。
好好学习八正道,
正信正念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