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456|回复: 0

【笔记】第79集 非色非空 无阻无碍 200527B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2927
发表于 2022-5-26 03: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9集 非色非空 无阻无碍 200527B

 

很多人一生就站在低谷中,为什么?他总觉得不满意,总觉得怨恨,总觉得自己人生有负担、不开心。这样的话就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就会处在烦恼中。所以做人要想通,就要学会放下,放下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无所谓,没了就没了;损失就损失了;被别人讲了就讲了。被别人骂了,你还是原来的你,你损失了什么?所以为什么学佛人能够成功,而有些自私的人屡屡失败?关键就在于他是不是能够放下。等到真正超自然的时候(也就是超越自己一种概念,超越了自己、能够越过障碍的时候),同样在世间,你跟别人在一起,就不会感受到别人在气你,不会感受到世间法对你的影响。为什么叫“世间法对你的影响”?很简单,世间法就是要面对这个随缘的事实,别人对你好不好、你缘分足不足,实际上都是世间法。应该怎样让自己开悟明白,自己的内心才不会有烦恼;自己要懂得怎样调节,让自己心中不烦恼。你连自己不烦恼的方法都没有,怎么会越过这种障碍,让自己不烦恼呢?师父跟大家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任何时候要懂得知因懂果——今天这个因种下去了,要知道会有什么果报来。不烦恼就叫解脱,你今天能够不烦恼,你就解脱了。

 

我们的心灵在学佛中、在学佛后,要超越自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有色世界很快就没有了。你刚刚在生气,过一会儿气就没了;刚刚在发脾气,过一会儿脾气就没了;刚刚觉得这件事情非常重,过一会儿这件事情就过了,所以“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过去在庙里有很多高僧,用敲木鱼的声音比作空。这个木鱼的声音,是不是一根木头里面镂空了,敲出来的?这声音是空的。敲空有响,就是空即是色;因为空来自于木头,“色即是空”。敲实木敲不出声音的,因为他没有看空,没有挖空。虽然知道一块木头可以雕成空,但是不雕空,木头敲不出声音;只有把它雕成空了,才会有这个声音。就是告诉我们,任何事情看到底了,把它改变了,你就改变了观点,改变了看法。色可以把它改变成空,又可以把空改变成色,你自己要做到境界的转换——境界空了,色就看成空了。悟不到色中有空,当你的感受和你的想念、行为、意识在空和色中犹豫的时候,那个时候就都不是空的。因为你看不到木头可以雕空会有声音,而直接敲这块实木是敲不出声音的。所以看问题要看到它的转换,你的受想行识,接受你的思维、你的意识、你的行为、思维当中的行为,实际上都是空的,因为讲过了、想过了,都空了。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也就是说空的东西实际上来自于这个实实在在的木头,而木头的空是因为做过了雕刻当你看透了木头还能成为空性,不会把这个木头看成永远不会响的,那么就能够看破这个世界。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要看破五蕴皆空。说到一个人的性格,“这个人不会改了,这个人改不了了”,是,很难改,但是他最后还是改得了,那要看花多少工夫。

 

所以“色”“空”两个字应该懂得非色非空并不是说这个世界一切都不能变,也并不是这个世界一切都会变;实实在在的,又非无色、非无空,并不是看不见,也并不是看得见。那到底是看得见还是看不见呢?师父刚才跟你们讲的木鱼就是这样。这块木头到底能不能敲响?木头怎么敲得响?敲不响,但是把它镂空做成木鱼了,它就敲得响。

 

非想非无想。人也是这样,你说这个人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你说他是好人,他经常自私得不得了,这种人怎么算好人?你说他是个坏人,他还经常帮别人忙。到底算好人还是不好的人?那么非好人,非不是好人,就是这样。所以非想非无想,我们说木鱼是木头做成,木鱼一定是离不开木头的,用这种平等的无分别心实实在在地去看这个世界,你就了解了为什么佛法讲这个世界人人平等,为什么佛法讲人人可以改变、人人都有般若,为什么众生皆具佛性。你们就会慢慢地反过来理解佛陀所说的这一句真谛了。

 

真正高境界的高僧大德对所有众生都认作是未来的佛,没有把你们看成“敲不响”你们都是未来的佛。没有分别心地实修,对别人像对自己兄弟姐妹一样,那修出来的是真修为。学佛人的高境界是由平等心生出的。你们想想看,一个人没有平等心,哪来的佛心?把人家看得心都平等,你就懂得了佛法界经常讲的“万物本同源,众生如是”——众生也是这样,同根同源,我们都具有佛性,我们都可以成为未来的佛。佛经说“天下男人是我父,天下女人是我母”,这种高境界的心态,根本不会产生人间的忌妒心、分别心。我们人为什么会相互争斗?没有这种境界,看人都用有色眼镜。很多人看你是块“木头”,人家说你这个人脑子像块木头一样,敲都敲不响,而很多人脑子很活。

 

用平等心当镜子,经常照一照你做的行为有没有看不起别人,你的为人有没有照见自己身上的各种缺点;自己身上不该有的贪瞋痴慢疑,全部都应该照见。你应该看到空观的思维也就是你有没有那种大的未来的感觉,有没有看到未来。你有没有空观的思维,就是你能够放空自己的心态,不要纠结在那些小小的烦恼、一句话、一件事中,你的思维就是空观了。你观察这个世界整个都是空性的,它不会给你带来伤害,不会给你带来烦恼。只是因为你自己看到了它实实在在的烦恼和忧伤,所以你远离了看破红尘的那种实相,所以就不能照出自己,也观照不了自己身上的贪瞋痴慢疑,就会让自己的劣根性遁形。很多人的劣根性为什么这么重?因为看不见自己身上的毛病。当一个人常被烦恼所扰的时候,经常恨自己业障深重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在接受考验的时候,就是在解脱束缚,就是走在解脱束缚的行列中。所以有时候看见自己烦恼来了,就觉得很开心,“人间的烦恼来了,我有办法,我要用智慧来克服它。”“我今天想通了,我笑得出来了,不烦恼了,我又战胜了自己一个劫。”你们记住,任何一个劫都会产生难,所以叫“劫难”,有劫一定会有难,所以“劫”“难”是连在一起的。

 

师父叫你们解脱众生的束缚,就是除了你自己解脱,还要帮助别人。要想解脱众生的束缚,首先要解脱自己,才能帮众生解脱束缚。就像师父跟你们讲,你自己都没有修好,怎么帮得了别人?有的人去劝别人,别人在他面前哭哭啼啼的,说了一大堆不好的话,他非但没有办法去帮助这个人,最后跟着这个人一起烦恼。对众生的境界要无生法忍,也就是说对别人的境界要学会包容,不要生出很多很多的烦恼心。你不烦恼,用平等心,很多事情就会在你这里过去,就像没发生一样。人不要纠结,学佛人精进不倒退,就是停止自己的懈怠,永远要往前。

 

要修出世法。师父跟你们讲,修出世法非常重要。比方说你在人间这件事情苦得不得了,你想一想:“我又不想在人间干吗,我有什么好争的?我好好地修自己的心。几十年,眼睛一眨就过去了。以后到哪里去?大家都各奔东西,都不知道。”所有的面子、所有的想法都会化为灰烬的。就像我们小时候有太多想法了,几十年活下来,太多的想法,现在什么都记不住了。

 

学会修自在清闲。什么叫自在清闲?安静,“清”就是干净,你只有自己自在清闲了,才能修你心中的净土,否则一辈子也修不到净土。我们不但要修自己心中的净土,而且还要学佛的相好庄严。有时候你说怪话、开玩笑的时候,你们看不见自己的脸很怪。你们讲一句笑话的时候,自己笑的那种样子很轻佻,觉得自己多开心,你的心、脸相一点儿都不庄严,让别人看不起你。所以心中的清净佛土哪里来的?就是讲一句话,想一想,像菩萨吗?动一个脑筋,像不像菩萨?做一件事情,像不像菩萨?今天骂人对不对?能不能跟人家吵架?要想在人间拥有相好庄严,要懂得不是单单和别人相貌不一样——你看有些人的相化妆化得很好看,相貌不同,好像比人家好看,但是庄严吗?有些老人家满脸皱纹,他走出来,大家都会对他很尊敬。为什么?不是他好看,不是他整容,那是从内心修出出世法的禅修境界,他的眼神让你肃然起敬,而达到相好庄严。

 


 

思考

 

如何理解“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如何理解“学佛人的高境界,是由平等心生出的。”

 

佛学常识

 

超自然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

非色非空

非想非无想

万物本同源,众生如是

空观思维

自在清闲

相好庄严

 

记诵


我们的心灵在学佛中、在学佛后,要超越自己。“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看破五蕴皆空。

对“色”“空”两个字应该懂得非色非空,实实在在的,又非无色、非无空,非想非无想。

没有分别心地实修,对别人像对自己兄弟姐妹一样,那修出来的是真修为。学佛人的高境界是由平等心生出的。“万物本同源,众生如是”

用平等心当镜子,经常照一照,看到空观的思维,对众生的境界要无生法忍,要修出世法。修自在清闲。要修自己心中的净土,而且还要学佛的相好庄严。

 

2021年师父每日白话佛法(2021年9月11日)

《进入“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的境界》(上)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苦什么难,有了智慧都不难;没有智慧,到处都是苦难。要度尽一切苦厄,你的境界才会进入“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的境界。因为有的东西会没有,没有的东西会有,这就是佛法界讲的“空有空无”。

 

我们在人间不能顽空,但是要知道世间一切皆空,只有承认它是空的,你才不会执著,因为你知道它是有的话,你就会执著。执著就像一个不好的细胞,它不停地在身体血液里循环伤害你。你们大家想想看,我们一生为了一件事情执著的例子,伤害了自己多少正能量,钻在里面出不来。

 

看不清人间事物的真相,就像一个人得了白内障,看整个世界迷迷糊糊的。他看见色,看不见空;他看见空,又找不到现实存在的明物质,然后就变成了一种两边的极端,就会让人产生颠倒梦想。

 

人间的一件小事,如果你去执著它,执著就像一块放大镜,就等于你用放大镜去看一件小事情,这件事情就变得很大很大,在你心中会变成很大,很难过去。如果不执著,就等于眼睛看得很清楚,很小的一件事情,解决了就解决了,过去了就过去了。

 

色空不异莫执著,

中观正见不迷惑。

颠倒妄想由心起,

破除我相悟真义。

 

2021年师父每日白话佛法(2021年9月15日)

《进入“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的境界》(下)

 

这个世界没有过不去的事情,只是看你愿不愿意把它过去,放过它,它就去了;你不肯放过它,你拿放大镜照住它,这件事情在你心里越来越大,你就放不下。

 

所以菩萨经常让我们要放下,告诉我们人间一切是空的,这就叫缘起性空。任何一种缘分到了,它起来了,你看到它最后就是会没有的,本性是空性,就是事物的本质是空的。人跟人的缘分,本性是空性;一件事情只要开始发展,最后一定是空的,这就是缘起性空。

 

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小婴儿生出来,你就看到他一定会经过一个过程——生老病死的过程,最后就是没有了,空了。一个小婴儿生出来就是一个缘分,缘起了,看到最后本性是空的,所以缘起性空。不管是小婴儿,还是任何人,到最后都是空性,都是没有的,缘起性空。就像小孩子生出来没有头发、没有牙齿一样,等他年纪大了,头发、牙齿也掉光了,这就是空了。

 

这个缘分生出来,到最后你能看到它的本性是空性,你就会拥有智慧,就不会再去执著了。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你就不会再去执著,你就放下了,就进入了无我、色空的世界。

 

万事皆空且随意,

缘起性空是真谛。

参破真相不痴迷,

无我放下证菩提。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笔记】第43集 无相就是不著相 200415C
下一篇:【笔记】第44集 听闻佛法 尊重供养 200415D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00:16 , Processed in 0.04492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