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经》中认为恋取世事(恋就是怀恋,“我恋着这个事情,来夺取它”)实际上就是恋空。“我今天留恋,这个地方真好”,但是恋到后来一切都是空的,叫恋空,其实都是没有分别的。我们回忆小时候天真无邪的笑声、儿童般的快乐、无忧无虑的成长、没有压力的生活,怀念啊,怀恋儿童时代,实际上你怀恋的就是恋空,因为最后什么都没有。你执取了它,不放下它,最后失去了它,那就是“色即是空”,最后就给你心中造成很多烦恼,因为你得不到它。
所以佛经上讲,一切能见或者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其实是我们人生虚妄产生的幻觉。也就是说,你今天喜欢的东西是你的幻觉,你今天所留恋的东西也是你的幻觉,因为它是暂时地拥有,暂时地给你看到,暂时地让你听到美妙的音乐。
就像一个人参加音乐会,他特别迷恋这音乐或者歌星,听完之后散场了,一切都归空了,场地都空了,演员又空了,所有粉丝全部走空了,他还留恋在那里,依依不舍地不希望离开,最后就叫执空,就叫恋空。《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所有的想象、所有的意识到最后“亦复如是”——都是这样的,到最后全是空的。《心经》就是这么精彩。
视频51集 抛弃妄念 非想非非想
解答来信
问101:师父说“人修行中,不能偏色,也不能偏空。偏色就是太注重物质,偏空就是觉得世间都没有意义。”修行中,是否要同时有色又有空?
答101:对,因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太多了也不行,也要看见色界的一些事物存在;但是看到色界的东西,也要知道这些都是空的,不要去贪。(那我们度人的过程中是否也要注意不偏色不偏空?)对,如果一个人物欲追求很厉害,你就告诉他这些都是空的;如果有人觉得活着都没意思,那就要告诉她,在人间还要有追求的,否则以后走的时候无功而归,上不了天。其实就是一个平衡,人活在世界上就是阴阳调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