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集 空生空灭 苦乐灭度 200701A
好,谢谢。今天继续跟大家说《白話佛法》。
我们伟大的导师释迦牟尼佛在29岁那年出家,弘法悟道时只有35岁,当时到底悟出了什么?佛陀悟的实际上就是“缘起性空”。其实学佛的宗旨——我们到底学佛是学什么,宗旨就是告诉我们,世间的一切人和事都是因缘聚散,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慢慢地就会聚散。实际上就是告诉我们,无常是一种变化的现象,就是让我们看懂,这个世界上,当你拥有的时候就意味着失去的来临。
所以缘起性空就是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情的出现,在人间都会发生变化。所以我们人很多时候就是对一件事情认为它不会变化,所以执著。菩萨告诉我们每一件事情,每一个人,它都会出现变化,因为这是因缘,叫因缘。由一切的人到最后变成无人,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缘起了”——你这个人生出来了,到了最后,变成无人了,那么这个人走掉了;由一切事变成了无事,这个事情开始发生,到了最后这件事情没有了;由本来的有一个“我”字(当你生出来之后有一个名字,你叫什么名字,这是一个“我”字),最后变成了无我(名字没有了)。它都是在变化当中存在的。这就是菩萨告诉我们,我们人活在世界上,要对事物,懂得它的因缘果报,因为一切都在缘起性空当中,都是在变化当中存在的。佛陀就是告诉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和人它是不变的,今天这样,明天那样,没有一天它是不变的,没有一个事情它是不变的。所以这就是佛法经常讲的:缘起了,性就空了;性空了,缘又开始起了。这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原理,让我们懂得,有缘分了,就意味着这个事情一定会有很快结束的一天。所以很多人说缘分也好,其实只要有缘起了,它到最后的本性就是空的,一定会结束。所以很多人在人间觉得“哎呀,我做了这个位子了,我可以永远做下去”,非也;“我今天得到了这个东西了,我可以永远拥有它”,非也。世界上很多东西到了最后,它显现的都是空性,是没有的,是空性的。
所以佛法教导我们,就是你对人间的苦、快乐、顺境、逆境、荣辱……所有的境界,你不要看得太真实,它都会转变的,它都是无常的。所以《金刚经》让我们视作梦幻泡影:像做梦一样,醒过来就不见了。一切都在变化当中。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人间的一切都不可得的。你们过去年轻的时候,拥有了很多别人没有拥有的东西,你们曾经做出过很多别人没有做到的事情,但是这一切犹如梦幻泡影,因为它是个……根基上讲就是无常。所以佛陀为什么叫我们作无常观?实际上就是让我们在实际的修行当中能够认识到,人间的一切没有真实意义的所在,一切都是虚幻。所以你看我们人的痛苦,就是在于我们以为这件事情可以很长,最后变化了之后痛哭流涕。为什么会变化?为什么会好好的一个人会变成这样?为什么这个人本来出去的时候好好的,后来出车祸被轧死了?为什么这个人跟我生活了这么多年,突然之间他就抛弃了我?一切的为什么,它都是没有真实意义的存在的,因为取决于这个定义是无常。
这就产生了让我们要学会放下,所以佛经就是让我们要学会放下。你既然知道这个东西是假的,它不会长久的,那你为什么不能把它放下?这就是人应该提高自己的境界,不要对人间的事物去执著,觉得“这一定是我的”,而且要学会随缘消旧业。今天你已经是一个大人了,你就不能再去斤斤计较,或者忘记不了年轻时候那些无知所造成的业障;你现在成为大人了,你就不能再去做那些无知的年轻人的事情。这就随缘消旧业。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你不造新殃,不去造新的殃,讲到底,就是要自己懂得理解、懂得总结:这个世界上不管给你带来的什么缘分,它到最后都是空性的,给你带来的苦,它最后也会没有,给你带来的快乐,到了最后也会没有。你不要去执著于那些当时得到的缘分。
所以一切认为本性应该存在的东西,都是会变化的。所以年轻人在一起谈恋爱总是说“哎呀,海枯石烂心不变”,你知道什么叫海枯、什么叫石烂吗?你经历过没有?在这个本性的性空当中,它们都会产生变化。所以一切万有诸法,一切宇宙现象,所有你看见的、你听到的、你曾经做过的事情,是因空而有,最后都会没有,没有之后又会产生。这就是佛法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不执著人间的所有的物和人,你就远离烦恼,你就会远离颠倒梦想。所以师父跟大家讲,就像一个房子,如果空了,你才能储存万物;你今天没有真的空了,那你这个房子就放不进很多的东西。这就是我们说,你就没有了万有的缘起;只有性空了你才会有缘起,只有把自己的心和杂念去除了,你才会有另外的缘分生起。实际上缘分到最后是空的,空了之后又开始有缘分。所以我们经常说,你心不空,你心则不能用;心空了,你才能会性空,你才能善用你的本性,找到你的内心阿摩罗识的佛性。
所以万法皆从空生。很多事情都是由空开始的。人不是这样吗?你空了才会生出。比方说你现在肚子空了,你才会想到吃饭 ,再生出很多的食物;你今天累了,会生出你的疲倦、倦意,你想睡觉;你今天这方面缺乏了,你才会去研究它,才会去拥有它。所以万法皆从空生又从空灭。因为你拥有它了,你找到了它了,它很快也会消失的——又从空灭。所以空生空灭,生出来到毁灭,又从毁灭到生出来,它并非是没有,它是有生有灭,来去自如。想一想,我们人活在世界上,你刚刚想起一件开心的事情,你马上笑出来了,这件事情就进入你的大脑当中了,你会想到就开心,是不是无中生有?当你听到不开心的时候,你一会儿就伤心了。这个伤心是你心中本来没有的,也是生出来的;但是一旦你想通了,它又自生自灭,生灭自如。所以“一切唯心造”就是讲的我们人自己在造因,自己在造业果,自己在生,又自己在灭。很多人说什么叫空性,什么叫从空而生?实际上一个人到这个世界当中,本来是没有这个人了,突然之间产生出这么一个人出来,给你起名字,给你找父母,然后给你开始慢慢地生活在这个世界当中,一直把你养大,你就是从无到有的在实体当中的一个生物。这就是佛陀告诉我们,我们离开这个世界,实际上和在这个世界,都是一样的,这就是告诉我们空生空灭。所以我们人为什么会难受?师父举个简单例子,过去有一个办公室里边有五个人,这五个人突然之间他们有一个科长离开了,还有这四个人都想象着自己可以做科长,然后在这个三个月竞选期当中,他们做了很多工作,他们每个人有的快乐,有的伤心,有的难过。最后有三个人很痛苦,有一个人在痛苦当中生存着,得到了一点点的看似幸福的,实际上那是一种苦乐。所以在这个世界当中,这三个人从此就没有声音了。那么这个苦和乐都是他自己生出来的,等到三个月选举结束之后,他这个苦和乐就灭度了,就结束了。我们人何尝不是这样呢?刚刚想的想不通,突然之间一想“我这样不是蛮好的吗?我怎么怎么”,马上“噗嗤”一下就笑出来了。所以人家说自说自话,自思自想,自言自语,自说自话,实际上就是心理在一种争斗和狡辩的过程,包括自己心里在一种心理按摩的过程。
所以师父跟你们说,菩萨告诉我们,我们有时候要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存在,有时候又要想象着离开这个世界后的无我。这个世界这么多烦恼,你想象着你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无我了,你还会烦恼吗?这样一想,你就不烦恼了。就像现在,虽然在这个世界当中,但是我不烦恼,因为我离开了红尘;当你真正想空了,“我离开了红尘”,实际上在你的内心深处并非没有在这个世界来过的烙印,来过的,烦恼都有过,只是灭度了,结束了,境界高了,不去执著于这些烦恼之中。
思考
如何理解心不空,你心则不能用;心空了,你才能会性空,
如何理解“空生空灭”“一切唯心造”
佛学常识
缘起性空
梦幻泡影
万有缘起
心空性空
空生空灭
一切唯心造
记诵
“缘起性空”。缘起了,性就空了;性空了,缘又开始起了。其实只要有缘起了,它到最后的本性就是空的,
《金刚经》让我们视作梦幻泡影:根基上讲就是无常。
只有性空了你才会有缘起,心不空,你心则不能用;心空了,你才能会性空,你才能善用你的本性,找到你的内心阿摩罗识的佛性。
万法皆从空生又从空灭。空生空灭,它并非是没有,它是有生有灭,来去自如。“一切唯心造”。我们有时候要看到这个世界真实的存在,有时候又要想象着离开这个世界后的无我。
解答来信疑惑(四百二十八)
2021-03-27
05-01-2021 ,心灵净土世界:
观世音菩萨:“光如佛心,回归自性。光明如镜的佛心,不染一丝尘缘,没有五欲六尘的心就是回归自性。娑婆众生因为尘缘的染著令他们在感情上痛苦不堪,不能出离六道轮回的幻象之苦。在轮回里面哀伤、愤怒、难舍、执著于轮回里的种种法相,最终是一无所得。肉身一灭,种种法相即无啊。”
地藏王菩萨:“佛菩萨不动因果,佛菩萨不可能让因果凭空消失,只能在果报来时或未到之时让你们念经、放生、积累功德去降低或消掉这些孽障,不让大的恶果报应出来。因缘果报,皆是众生自作自受。”
弟子 马来西亚 05-01-2021
08-01-2021 ,西方极乐世界——心灵净土:
观世音菩萨:“众生在空生空灭中顺观因缘才能如如不动。打个比方,家庭令你烦恼了,顺观因缘即是观想到‘这是我上辈子欠下的债,今世冤家聚头在一起,没什么好说的。我好好念经还债,可能三四年过去恶缘就去掉了,家庭又会和好了’。如此,你才能在娑婆世界的缘起性空当中如如不动,不被烦恼障碍而伤心难过啊。”
释迦牟尼佛:“植物是属于五蕴之外的灵,动物是属于五蕴之内的灵。植物虽然和动物及人一样有痛感神经,但是植物没有灵魂,而动物和人因为有灵魂在体内,在受到肉体伤害的时候,灵魂会和肉体的痛感神经一起感受这个痛苦。所以,佛家不鼓励杀生吃肉,鼓励茹素慈爱生灵。”
弟子 马来西亚 08-01-2021
19-03-2021,心灵净土:
观世音菩萨:“人生是从无到有,又从有到无。人间所有的名望、财富、地位、权势就好像空中的海市蜃楼,看起来似乎美好,其实如梦幻泡影,死的时候是一无所得。”
观世音菩萨:“众生的名利念想都是因为五蕴而转化。因为对物欲的过度追求,不明白四大皆空的道理,一旦无法获得利益及成功就陷入烦恼痛苦。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一无所得的人生,这就是苦集灭道。”
观世音菩萨:“名也空,利也空,可叹世人看不穿。人生一世,三餐能得温饱,一席被子就足够。名闻利养皆是空,强求不得徒添愁。童儿们,放下即得解脱。”
弟子 马来西亚 19-03-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