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种根性不受到轮回,那就是你的佛性,...如果你不想轮回,那你就要把自己身上很难解脱的眼、耳、鼻、舌、身、意让它慢慢地脱离你的意识,把它去除掉。 白 話 佛 法 2-10 《 消除业障,返本归元,脱离轮回 》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75&tim=1688113275791
“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就是说我们的第九意识是菩萨给我们的,是我们累生累世修心积累的德,才会拥有今天这个第九意识。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就算我们在圣人的境界中,也没有增加;就算我们在凡夫的境界,也不减。今天是菩萨心,让我在天上做菩萨,我也没有增加;让我来到人间来受苦来救人,我的本性良心也没有任何减掉。 “非生死之能羁”,“羁”就是束缚、捆住,不是生死就能将第九意识去掉的,永久永生的,能够上天的第九意识,实际上修的就是本性良心。 “非涅槃之能寂”,你今天这个如来所证法身果德,就是阿摩罗识,就是初始心、本性良心,并不是你生死之后会变化。这就是佛陀所说的众生皆具佛性。涅槃不是说生死,是精神证得果位上天了,和肉身没关系,是精神的生死。一个是涅槃生死,是精神上的,还有一种讲的是肉体上的生死,精神上的生死是涅槃。 —白 話 佛 法11-37 《 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 》
要经常关住自己的“门”,不要让人间的任何意识流入到你的内心。……你在内心世界的“蕴”才会干净。 《心经》里叫我们五蕴皆空,也就是说不要有思维,不要被外面世界的五蕴——污泥浊水、红尘遮住,你就能看清自己的心,你就能明白自己的心到底是干净还是不干净。 —廣 播 讲 座 3 《 意识是心中的蕴 》
要做到都摄六根,就是让自己的六根清净,不要去烦恼,好好管住自己的耳朵、鼻子、眼睛,… 去除妄念,都摄六根,这样才能做到一心不乱,与佛三昧,你才能奔上西方 极 乐 世界或四圣道。 —廣 播 讲 座 2-8 《 理解根性 都摄六根 》
问:以下是弟子今早念经时所感悟到的,请问理解对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沉睡中的佛,就像是已经进入了甚深禅定中的佛,此为内心的佛性,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始终如一,如如不动。 外心的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不曾影响内心的佛性丝毫半分,因为内心的佛性一直以来都处于沉睡中如如不动的状态,外心所接触的一切只能影响那个假的我。 直到沉睡中的佛,即是真的那个我的佛性被唤醒了之后,才知道娑婆世界里的一切是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先有觉悟,才能有后来的醒悟,觉醒了的佛性不会再被五欲六尘所染,因为知道娑婆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空的和虚幻的,如如不动才能万法归一,引导自己走向回家的路。 答:很精辟,不是自己的感悟,这是菩萨点化的。 解答来信疑惑 189
Wenda20200501 49:25 “都摄六根”是守戒,“五蕴皆空”是境界 问:您之前在《白 話 佛 法》里面讲过“六根、六尘、六识”。想请教师父,“都摄六根”不受“五欲六尘”的染著之后是不是就是不造新业了? 答:应该是,你在改变,怎么会造新业呢?(“都摄六根”然后“照见五蕴皆空”了是不是并不代表他的旧业消了,只是说他不造新业而已?)你经常不造新业,你经常做善业,很快地旧业就消掉了 (哦,其实还是要做善事,然后要守戒)那当然了,肯定的(那从“都摄六根”到“五蕴皆空”,这是一个递进关系吗?)是啊,“都摄六根”是守戒,“五蕴皆空”那是境界 (师父《白 話 佛 法》讲的我们不是很懂,所以请教师父,您最近讲的《白 話 佛 法》都是非常深)对啊(师父讲到空性、三解脱门、无相、无作,还有最近您讲的止持守戒的问题,都很深很深的,很多都是大经里面的内容)对啊,要多看,大经里面的内容,要多看(真的很好很好,感恩师父)
问4:十念法管住意念去除妄念, 白话佛法第一册第25篇讲:心体离念是德。究竟是有念还是无念? 答:十念法管住意念去除妄念指的是:用十种方法收摄自己的身心,去除杂念;而心体离念是德是指只有离开了身体、离开了心念你就是一种德能,因为最终一切是空的。这两句话是让修行人从有念到无念的不断修正的过程,任何时候都是从有念开始,慢慢明白了世间的真谛苦空无常时,你就能一心专念,念念无念,证得如来智慧法身。 《佛学问答·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