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常存正念,...如果没有正念,犹如在茫茫大海上漂泊不定,找不到自我,...要常想到都是因缘果报。 白 話 佛 法 2-17 《 学佛的十大行愿 》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82&tim=1688069341780
行持正念。行持正念是什么?“这个学佛人不能做的,这句话我不能讲的,这个事情我这个心已经走偏差了,我不能对红尘这么贪著。”这一切都是你的正念,经常在心中这么转来转去,就像巡逻队一样,就像防火墙一样。 净化心绪,控制欲望。人的欲望要学会控制,没有欲望那是假的,有了欲望能控制它,戒律就能够守住,智慧就增长。 观世音菩萨成道日开示 200808
一个人有正念想得通,就能克服一切困难,一个人如果念头不正,他想出来的东西就是歪的,时间长了就会偏。一个人一生中不知道要走多少弯路,走弯路没有关系,但是要拉正自己的心态,所以说心态决定命运。如果一个人从小心态不好,喜欢嫉妒、争斗,这个人一生将是悲惨的。如果一个人宽宏大量,不争斗,时间长了就得到大家的喜爱。 所以不要去争斗,要放开胸怀,要海纳百川,心胸要像宇宙一样宽广,我们才能在这个世界站得住,因为人是多么的渺小。 香 港 小 开 示(上)130607
修心到后来要懂得一句话,邪心不可有。 要想做圣者,就要自度自性、自我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 意识的魔性就来了,要用善念来代替。 一直保持清净心的话,就要转换识魔,真如本性会马上出现——真心、佛性、善良,我们每个人讲到底的本性还是很善良的。 广 播 讲 座 第52集 《 邪思邪念是愚痴 》
真正地修得好,连善的恶的都要知道这些都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也不要去想。因为就算真的,也是在人间是假的,他也会生灭,一切拥有生灭的东西,都是虚幻的不实的。… 所以好好地学佛,好好地让自己的心接受正法,正能量,这就是你在修心。所以把别人都看成好的,那就是心中拥有净土。 广 播 讲 座 161213
wenda20170526 01:30:51 为什么说“长期的正念就是善观因缘” 问:那天您讲“八正道”,说到“正念”的时候,您说“正念就是观察,念头就是看到事物之后想到它,观察它”。然后您说:“长期的正念,就叫善观因缘。”师父,这句话怎么理解,是不是正的就是善的? 答:对了,正的当然是善的,你这句话完全正确。比方说,你什么事情都把人家往正的方面想,你把人家都往好的地方想,这个人没缺点的,这个也好,那个也好,时间长了,你是不是叫“善观”?那人间人跟人之间都是因缘关系吧?加在一起不叫“善观因缘”吗?
wenda20140815 01:24:47 如何克制私心杂念 问:师 父,如果要时时观照外心的话,在有念头起来的时候,是不是要有意去克制?用短经、短咒填满零碎的空间和时间,不让杂念有生存的空间,平时多念心经,多看《白 話 佛 法》,多做一些菩萨的行为,起心动念都是为众生,这样子想可以吗? 答:哎呀,exactly![太对了]就是说你这个人已经开始进入悟性当中了,你这个人今天能讲出这些话,说明你已经很有悟性了。就是人不能在脑子里留有那些空间,让那些私心、那些杂念,这种我们说的“污泥浊水”在你心中留下半点不干净的东西,用什么东西来填补它? 就是念经、许愿、看《白 話 佛 法》、做善事、做功德来弥补它,不让自己的心有半点空间,可以留有这种让你五欲六尘进入的空间。你非常好了,不错了,悟性很重了。
wenda20161216 01:21:51 如何保持正信正念的道心 问:师父,成佛者皆内心清净,无量功德,而从人间修成佛不易,尤其是清净意念最不易,有时候觉得自己与身边的人格格不入而要做出适当的妥协,有时候清净修行却自觉苦累,有时候又担心自己太执著,修偏了,所以掌握修行的程度实属不易。请问师父,针对这些情况如何保持正信正念的道心? 答:要紧跟明师,不是有名的“名”,而是明白的“明”。跟着师父最重要,我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一个小孩子如果学好,他的父亲是好人,小孩子紧跟着父亲后面,这孩子绝对不会变坏孩子的;如果这个孩子,就算他父亲再好,但是他远离他的父亲,边上的人不是稀里糊涂就是搞不清楚,这孩子很快就会稀里糊涂,搞不清楚。 所以学佛的人要怎么样保持?第一,要跟着自己的师父,必须紧跟你看过去,没有一个徒弟离开师父的,到哪里就跟着,死跟着的;第二,必须要常念佛,保持自己心中的佛性常存;第三,要常行善,保持心中的德性、道德,有道德的人不会走偏差,不走偏差就容易找到佛性。你念经、行佛、思佛思念佛,或者说佛,就是嘴巴里讲佛,这叫什么呢?这叫功。然后你在人间做慈善,不停地积福积德,这叫什么?叫德,有道德。这个功和德放在一起,就叫功德。因为你在人间正在做善事,然后你又是学佛人,你用佛的思维在做你的善事,这就叫功德。
wenda20140706A 52:02 如何理解“善恶俱不思,方证菩提身” 问:《白 話 佛 法》第五册208页,有一句话不是太明白,“善恶俱不思、方证菩提身”,就说是不思善不思恶才能证菩提,这个是不是让我们不要太执著了? 答:实际上“不思恶、不思善”是一个过程,它是修心修到后来一个境界的过程。什么叫“不思善、不思恶”,开始的时候在人间你当然一天到晚分成这个是善的这是恶的,等到你境界高了,人间都是空的、都是虚幻的、什么都没有的,你认清这个世界的话,有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 (对)这就是境界提升了,这个世界很多善的事情做到后来都是恶的,你知道吗?为了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利益,不也是善的吗?为了孩子好是不是善事啊?为了孩子自己好,最后去伤害别人了,是不是恶的?(哦,对)这种善能思吗?“不思善、不思恶”是一种境界(您这一讲就明白了,原来我想的时候,理解说应该让我们慈悲心嘛……)因为善里面都分的,有真善、假善、恶善,善良里面都分得很清楚的(对)有些善良表面上看起来是为人家好,实际上是害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