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于欲,欲迷则昏。任乎气,气偏则戾。
白話-佛法3-15《欲望大意念散乱,学克制控制人生》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13&extra=&tim=1680592160300
相关开示:
自己内心不要随着外境而产生变化,这就是师 父的座右铭:不管外面有多少欲望,你要无欲,你要随着自然,就是随缘;你的心静如水,不管发生什么,水还是在照样流淌,所以无欲才能自然,才能心如水。 要平静,不管和什么相处,都要处世不惊。有时候人有委屈,有忿恨,有忌妒,这些都是你身体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毒素,要把这些毒素好好地管控一下。你有时候心一松,毒素就开始侵蚀你的肌体;如果你用自己心中的正能量,它就不能进入你的身体。…… 所以要学会调伏自己的身心、自己的心情,修忍辱波罗蜜,一切都会过去,如同过眼云烟,如同沙滩上的脚印一样。…… 人生,心要宽广,用智慧每天冲洗自己内心的毒素,不要让自己内心的这些毒素给自己的灵魂带来污染,每一天要用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救度众生之心让自己的灵魂保持一种清净。 ——视 频-开 示 第12集《忍辱是德 平静是福》
要时时刻刻关闭你的“六贼”眼耳鼻舌身意,把你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贪瞋痴慢疑要全部修掉。修心就是要全部修掉我们身上那些人间的贪瞋痴慢疑,清除我们心中的杂念, 保持我们心中的净念(干净的念头),我们的精气神才会合一,天地人才会在心中合一,元神(佛的本源)才会被激活; 活在这个世界上神清气爽,有目标地修,你一定会解脱这个世界的红尘烦恼,走进佛的光明大道。 ——视 频-开 示 第41集 《心净智慧 远离罣碍》
wenda20170630 21:08 要靠自己脱离苦海;心要平衡,不要被五欲六尘缠绕 臺--長语:一个人要学会自然,懂得一切都是自然来自然去,知道今天自然来的东西也会很自然地丢失,就能断烦恼,就能知道人生无常,你才能破无明,你才会拥有般若智慧。 我们学佛做人境界要高,真正的智慧就是真正的解脱,想解脱的人是拥有智慧的人。我们经常说“我好像被人家控制住一样”,实际上这个世界谁控制你啊?没有人控制你,只是你自己解脱不了。想脱离苦海,想要解脱,靠的不是别人,靠的是自己。师父领进门,修心靠个人。 每一天正常地活着,心里要平衡,要注意自己的意识不要被人间的五欲六尘所缠绕。我们学佛人要懂得相应心自然,就是做什么事情学会跟别人相应。
Shuohua20170818 06:19 如何理解“照见五蕴皆空”,怎样才能做到“照空” 问:心经里有一句话“照见五蕴皆空”,师 父在《白 話-佛法》中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把这五蕴从心里全都照空,空了就自然没有罪了。”师父说:“五蕴皆空是要从心里完全挖空,从心里战胜自身的恶-魔,从心里战胜自身的孽-障,这是多么高尚的忏悔法。”请问师 父,怎样才能做到“照空”呢? 答:五蕴——色、受、想、行、识。你的意识一定不能乱想。我讲的最多的,“万恶yin为首”,现在很多年轻人就是犯 淫 戒,他们要下地 狱的,很危险的(嗯)非常肮脏的思维,意识当中如果有这种东西,人就完了,菩萨的意识还会在你身上残存半点吗?没了! “色”,看见这个有色世界的物,你去贪。“受”,享受,做坏事享受吧?喝酒、吸-毒都觉得很享受,玩女人,都算。“想”,做不到的事情拼命去想,看着电视,看着那些东西,去想象着某一件事情,这种想是不是杂念?行为,很多人说:“我控制不住。”那么去行了,行了之后你意识当中就很肮脏了。 色、受、想、行、识要照见,你照得见吗?因为阻碍了,你想了这么多,杂念这么多,享受这么多,你的物欲这么多,色、受、想、行、识都是这么阻碍着你,所以你怎么能“照见五蕴皆空”?你空不了,你空不了的话,怎么成佛啊?(是)就等于你的房间里堆满了杂物,人怎么住?(对)人家干净的人怎么到你这个垃圾桶来? (那怎样“照空”呢,师 父?)就是不接触,不能去接触。你不接触色,你就离开色;你不接触这种“色、受、想、行、识”,人间的一切欲望,那你就不会犯这个欲望的罪了(根本问题其实就是在于要守戒,是这样理解吗?)对了。我问你一句话你就知道了,在银行工作的人虽然没犯 罪,但是他们想象着拿点钱,这个想象是不是比不在银行里的人要多?(对)他接触钱,他天天看着不敢拿,他心里就想:“我拿一点就好了。”(明白,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