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佛的途径只有一条,即实修。......修到最后,进入了寂灭,就是解脱的涅槃境界。修行是无止境的。
3-41.守戒是本,实修是理
分享网址: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39&tim=1679293631592
相关开示
修心要真心实修。真心实修,什么都是真的,你就是有觉悟心。……如果你把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当成真的,我们指的是心灵方面,我是真心实修是真的在修,那么你就有妙觉,本性就出来了。
实际上本性就是纯真,有个真字在里边。
……
我们用真心,我们要内修,向内修你就会修到内心的纯洁,你就会修到自己心不随着境转,不随着外界转,你的心就是真佛了。
广 播 讲 座 161117
修心修性,修成佛性。我们修心,实际上是修我们的一颗本性,要修成佛性,寂灭一切自性。就是修心的人最后要修到自己最内心的佛性。你不停地往里修,修到你的本性了,就找到你的佛性了。举个简单例子,你要挖一样东西,挖啊挖啊,找到了,那是到了很深的内心了,找到了你的佛性了。那么这时就要寂灭一切自性。什么叫寂灭一切自性?你当时要挖、找的这个心都没了,因为当你找到了,你把这整个过程全部忘记了,所以人间寂灭了一切自性。这是真正的修心,是一种佛的高境界。
最后的高境界就是无生灭的。什么叫无生灭?就是无烦恼、无生灭。……不去想快乐,不去想痛苦,那么无生无灭,然后无烦恼,你就能找寻心灵深度的真净——真正的干净和真正的安静,你才能找寻本来的自性清净——本性的清净。所以不贪的人很静得下来,“无所谓,你们有,你们好,我很开心”,一切都是自性清净,那在佛教界讲,就叫真如真性。
那么真如真性修到后来就是想成佛。
视 频-开 示 第88集 《佛法的无生无灭》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才能“照见五蕴皆空”。这就是告诉你,只有行菩萨道,而且行得很深,理解佛法很深的时候,你的心看见了彼岸,明白了学佛的真谛和方向,境界高了,才能“照见五蕴皆空”。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深”字非常重要,其实这个“深”,学得越深,这个人就是有高境界。大乘称为“深般若”,小乘佛法称为“小般若”。深般若就是大大地理解大的智慧;小般若就是小地去理解菩萨的智慧。
般若,如果你能够行深,也就是说修行能够修到很深,你就理解了念佛:佛从哪里来,佛为什么住在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为什么会有真谛;你看佛、看经文会越看越深。当你“行深”的时候,就不容易看到底。就像海一样,很深很深,你就看不到海底的世界。你不知道它有多深,你去“行深”,就慢慢懂得佛经上讲的“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
我们要学习甚深的般若— —无底智慧,当你能够理解佛法无底智慧的时候,你完全进入空性了。
视 频-开 示 第49集 《般若佛智 逾越缠缚》
Wenda20171015A 38:00
做人表面功夫没用,要真修实修
问:師父您好。同修接收到一个开示,请師父听一下是哪一位菩萨开示的。“要记住,当今社会人会嫉妒人,人会看不起人,人会觉得自己骄傲无比,这就是傲慢。学佛的最基本初心就应该是众生平等,无有分别。修心修的是什么?修的是智慧,修的是圆融,修的是般若心、慈悲心。一个人一旦有了分别心,就会看哪里都不顺眼,起初是表面上的,然后开始内在的也看不过眼,这样就叫做分别。有了分别心才有了妄心,虚妄的心。
今天学习了一点佛法,拿自己学习的一点点知识来攻击人家,这样不叫开悟。什么叫开悟?師父天天给你们讲,佛友之间要友善,要“君子之交”,不要过深过浅,否则哪一天恶缘来了,两个人连佛友都做不了了。
要常思己静,自己修一修,自己观一观,自己对照着菩萨的样子看看自己像不像菩萨,看看自己的思维修得怎么样了?有些人表面上做人很到位,大家都说他很好,但是他的内心修得怎么样,谁又会知道呢?要常思己过,静下来的时候想一想:‘我自己到底哪里做得还不够好,我需要怎么样去改正自己。因为我是一个要成为菩萨的人,所以我的心必须时刻以菩萨为榜样、師父为遵照,严格地按照師父教授的去执行,一定不要做表面上功夫。’很多人学佛做人真的很‘会’的,我用一个不太贴切的词——‘演员’来形容,不要把自己当成演员。一定要记住,尽管你在人道修得再好,你人做得再好,菩萨的样子没有修好,也不能够成为菩萨。
菩萨的成就除了功德还有自身的修为,并不是大家感觉很努力的样子,那只是装样子,真正修出来的才是真本事。这个世界上人跟人全部都是缘分,佛友间也是一样的。一定记住,不要作秀,真修实修的人才是最后上天的人。......
答:你还不知道?(斗战胜佛吗?还是观世音菩萨?)这不是菩萨讲的,这是你師父讲的。你看看《白話-佛法》里边全有的,哈哈
(感恩師父。里面讲道,我们做人一定不要做表面功夫,做人八面玲珑没有用,要做菩萨;还有就是要真修实修,不是修给别人看的。请師父再开示一下)你还加一句,你人做得再好,最多在火葬场追悼会的时候人多一点,有什么用?最后还是下去。
你要记住了,不是做人,做人你下辈子再投人道;你要做菩萨,下辈子才能到菩萨道(对)你要做佛,才能到佛道。所以做人做得好有什么用?八面玲珑,最后全部被人家暴露,说他不好,假的。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Wenda20200419 22:56
师父开示“无我的境界”
问:师父,您开示:脱离三界才是真正的解脱,实心是道场。修到后来,连你想修到哪里去都要放下。修到最后,连想到西方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的欲望都不能有,这个就叫境界高,因为修到后来无我了。你求就有欲望,想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是随缘去的,而不是“我一定要去”,到后来也会执著的。我们做好事不要去想做好事,而做出来的就是好事。请师父开示一下这个境界问题。
答:这个境界比较高了,就是说做了好事不讲自己做好事,有了这个意念,可以把它进入你的八识田中、九识田中,和九识田中阿摩罗识的佛性契合在一起。
这里就有一个讲究了,举个简单例子,你做好事不留名好还是留名好?(不留名好)好。你做好事是想让人家知道好还是不想让人家知道好?(不知道好)好。当人家不知道是谁做好事,知道了之后是不是会对你特别好?(对)是不是会对你人格表示尊重?(是的)这就是菩萨的境界。
也就是说菩萨救人不为自己,是为众生,他心中没有我相,不是“我”今天来救你,是你们本来就是很好的孩子。今天帮过你就像没帮过一样;做过好事,救过你就像没救过一样。这就叫无相,听得懂吗?
(听懂了。师父,有时候佛友去度人,就怕背业,如果无我了还背业吗?)这个理论就是成立的。你今天去帮助别人,你说帮助人的时候会背业,因为有“我”,有我相在,你肯定背了吧?(对)那么如果你没“我”了,你说你不背,我问你,你会没“我”吗?(修到无我的境界不就不背了吗?怎么理解?)你说你修得到无我吗?(修不到,努力去修)这个无我的境界,比方说,你只能在一天中保证一个小时、两个小时,对不对?(对)比方说,你在度他的时候,两个小时时间无我,你就知道帮助他,等到你回来的时候:“我刚刚度他度成功,我多开心啊。”好了,两个“我”了。接下来,他的业--障就来找你了(明白了)
你要无我可以啊,要保持一辈子无我,一世无我,或者24小时或者一个月、一年都不要有“我”,那你才叫菩萨。你们今天度人不是也在做菩萨?只是一个小时菩萨、两个小时菩萨,并不代表你们已经是菩萨了。听懂了吗?(对对,懂了)
Wenda20200510 46:39
师父开示“深般若”
问:最近有一个菩萨的开示,说我们有个“大般若”“深般若”,像这种相当于有多少“深般若”可以庇荫到亡人呢?
答:实际上般若就是智慧。你想想看,你有菩萨的大智慧,不叫“深般若”?你有菩萨的一个大智慧,就有一个“深般若”。
比方说你舍去自己……像法 师,他今天出家了,他已经有多少个“深般若”了?很多了。他舍弃了人间的名誉,舍弃了人间的欲望,舍去了人间的贪,舍去了瞋恨,舍去了愚痴……他不是每一个都是一个“深般若”?(是。那就是说一个能看开、放下的念头就会生起一个“深般若”?)对。比方说一个“深般若”就是一个非常非常好的念头,简单一点讲叫好的念头,实际上从佛法界讲,一个“深般若”就是一个深的智慧(嗯。从我们最开始执著一件事情,后来能够想通、看明白,这个也是属于境界提升,也是增加了般若智慧?)对,百分之一百。
“深般若”,实际上就是一个人的智慧达到了一个顶峰,并不是说达到顶峰你一定成功的,但是至少说你已经拥有了这个智慧,所以为什么叫“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就是你有非常好的、很深的修行功夫了,你已经达到了甚深的修行的境界了,所以叫“行深”。修行很深了,叫“行深”
(明白。如果是想要一世修成的人,他得具备多少“深般若”这样的能够出六道的条件?)一个人要是修成了,他满身都是般若。他有自觉,他有觉他,他有自觉觉他,自他皆利,他有广修六度万行,上求佛道以自觉,下化众生以觉他,这种都是菩萨的观自在,所以“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实际上,“行”是修行;“般若”就是你对事物理解的空性的多少而说的。如果你理解空性越深,你越有深般若;你理解空性越浅,你就没有深般若,只是浅般若。什么叫“理解空性”?你看穿了,就照见五蕴皆空了
(是的,感恩师 父的精彩点化。这个“深般若”和“小般若”有没有量化的概念?)当然有了。很多的法都有量的,比方说你今天一天动了150个善念,那你今天一天就在“深般若”当中活着;你今天动了2个善念,就2个善般若,但是这个前提是你没有动过不好的恶念。如果你今天动了50个恶念,动了10个善念,你今天还是被五欲六尘所染,听懂了吗?(听懂了。那就是说如果一个恶念起,可能就会把刚才生起的般若智慧消掉了?)全部拿掉,全部被它污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