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法喜转换,战胜欲望
师父现在教大家几个割舍忘记的方法。第一个是修行。用修行来让你忘记、割舍这些纠缠和人间烦恼。师父给你们讲的都是现实问题、要马上解决的问题。第二个叫拜忏,就是拜菩萨、忏悔。实际上拜忏是很好的,“观世音菩萨,原谅我吧,我做错了。请您救救我吧,我以后再也不做了。”第三,加持。加持很简单。师父喜欢你们有缘众生,师父有这个法力给你们加持。还有就是求观世音菩萨给你们加持。第四,智慧。指的是修来的智慧,定后才能出现这些智慧。要修掉业障,业障越少你割舍业力的纠缠越快。当你身上有业障的时候,你很难割舍掉这些东西。第五,修行修到了一定的因缘,就是说修行已经修到了一定的地步、一定的层次,你才能割舍掉这些不好的纠缠。感应不同的菩萨、护法,当在你想割舍自己身上的这些孽障,割舍自己放不下的事情的情况下,你要感应观世音菩萨。你在求菩萨、求护法神帮助你的时候,你一定要干净,一定不能够带有丝毫的杂念和丝毫的害人之心。
真正地接触大佛、大菩萨是好的。很多人说,我梦到观世音菩萨好不好啊?好。很多人到观音堂来看到盧臺長,在门口就会开心得跳起来。当你真正接触到佛法,你就很开心。师父接着告诉你们,如果你们接触到真佛、大佛、大菩萨、高僧大德,那么你们修心的境界会提升得很快。就像你们今天在修心,师父给你们加持,给你们讲法、讲佛,你们会修持很快,对不对?如果一般人碰到了神灵,境界不高,那么你去求他了,他们会转换成你所喜欢的菩萨来让你看见,然后会控制你,万一碰到邪灵就会上身。你们找到了一个好的师父,你们要珍惜。灵性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菩萨样子来骗你们的。因为你的智慧不够,所以你才会相信;因为你不能分辨真假,才会让你步入迷途。比如说你现在身体出事了,病急乱投医,当你不分真假、走入迷途后,你做的就是邪事,学了邪法,然后你入了邪道。大家知道很多的道,很多人进去了迷在里面了,有的就走火入魔了。灵界的事情,一旦搞错了很危险啊。你们不要乱来啊。自以为学了点东西,到处听听看看。没有师父是很可怜的。
你们现在干干净净,师父把最好的观世音菩萨的心-靈-法-門直接教给你们,这多好啊!如果一个人过去学过很多东西,现在要他改,他也累啊。有时候他脑子转不过来,要问很多问题。同样想一件事情,如果你们跟着师父学,师父讲一件事情,你们就会顺着师父的思路想下去;而他肯定既要想师父的问题,又要想他过去学过的问题,你看,他就多了两条路。如果一个人学过三个地方,他就把三个东西全部放在一起要想,就是三岔路口。他们会想“西方教不是这么讲的吧?净土宗不是这么讲的吧?禅宗不是这么讲的吧?”你学的法门越多,你想的东西就越多。师父举个例子:就像现在当官的太多,部门太多,一百多个图章盖好了,最后还不能开始干活。对不对呀?在你的思维里转啊转啊,你哪天能转得出来啊?所以不要做邪事,学邪法。一定要正啊!所以师父教你们不要去追求神通。什么都看不见,什么都听不见,没有关系。我修心修到今天,我的师父能看见能听见,我什么都看不见听不见,丢脸啦?你们是师父的徒弟,都是护法,人家对你们很尊敬的。不要去追求,只要心中平静、安宁就可以了。心中平静、安宁之后,你可以法喜转换,你就可以得到法喜转换的成就。一个人得到心中的平静和安宁,是多么的不容易啊。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无所谓,想得开了就睡得好了。
修行最主要的是修你的心。要常讲,修行就是修心,要把自己修到宁静、祥和、不贪和不执著。我们到人间就是来吃苦的,吃点苦算什么。这样一想,心就祥和了,没有劣根性了。不要去贪就没有烦恼。执著就是,我非要干什么,这个不做不行啊。你想一想,你真的不做又会怎么样呢?人要死的时候会说:“我不能死”,可是死了又怎么样呢?死了就是死了。不要执著于人间的一切,人间的一切全部是假的。为什么要钻在里面出不来呢?为什么非要把自己的头钻进死胡同里不出来呢?
接下来跟大家讲法喜和解脱。法喜是闻到佛法了,非常欢喜。另外,在娑婆世界里能够找到真法,也是很喜欢。法喜指的是你心中明白了道理之后所产生出来的一种喜悦。明白道理就是佛性出来了,你明白道理后,出来的那种喜悦才叫法喜。法喜是在人世间最好的感应。如果用我们人最本性的东西来感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你就会法喜充满。就是说如果你用菩萨的心去对待一切事物,你得到的就全部是菩萨的东西。我今天用慈悲心对你好,你肯定会对我好,开心吧?这就是法喜。这个就是付出和得到。
解脱是指能解脱人世间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的烦恼。你们说有没有大烦恼,比如,工作没了、腿压断了或人死了。解也解不掉,脱也脱不掉。很多人说“我想明白了,我解脱了。”废话。肯定是说错了。你能解脱吗?回到家里,不该看的事情又看到了,烦恼又来了。你们在觀音堂听师父讲课时可以暂时地放下、暂时地解脱,而当你回家后看到那些环境时,你的烦恼又出来了,你怎么解脱?所以解脱称为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当中的解脱。
师父问你们,有神通是不是好事呢?有神通是好事,但是要得到真正佛的神通。如果不是真正佛菩萨的神通,这种神通又有什么用呢?其实你就是鬼附身了。师父以前给你们讲过百分之九十的神通都不是真的。如果是鬼附身你们说这种神通好不好啊?其实修行成就之后,你就能够自主了。你修行之后,你就能够自己做主了。当你的烦恼、孽障消除后会有自然的神通,那就接近佛的神通了。因为菩萨是没有孽障的,是没有烦恼的,是无碍的。解脱业障、解脱烦恼、解脱无明、正念修行,最后能证得六大神通。实际上神通只不过是修行附带的成就而已,不要去追求神通。当你正念修行之后,你就会有神通出来。
师父再给大家讲一讲,“慈、悲、喜、舍”四个字。师父是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慈悲喜舍在佛法界讲叫四无量心。心里想着别人的痛苦,这叫慈;悲就是感应着他人的苦难;去给人家力量,生出欢喜心去帮助别人,这叫喜;舍就是舍去自己的时间、金钱甚至生命。师父给人家狂看图腾、狂说法,拼命地去救人,你们说师父要不要命啊?师父是不是在舍弃生命啊?很多人说师父这几年老得这么快,这是不是“慈悲喜舍”的“舍”啊?舍钱,有广告不去拉,有钱不去赚,时间全部用在救人上面,甚至连生命都可以舍掉,这叫四无量心。得这四无量心,可以到天上很高的地方,那是佛的境界。这四无量心我们一定要坚持修下去。
师父接下来给大家讲一讲人间的智慧。战胜欲望,才能成为自由人。你想变成自由人,你必须战胜自己的欲望。因为你被欲望所控制,你永远不能成为自由人。因为你想把房子供下来,所以你要天天打工,把时间全部花在打工挣钱上,你说你还能有自由吗?你被你还房贷的欲望所驱使,想想看,你能自由吗?如果你今天被一个男朋友控住了,这个男朋友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你还有时间,还有自由吗?想做一个自由人,一定要把自己的欲望去掉。
心中产生污垢,其道不平。你的心有污垢,你所走的路都不会正、不会平平坦坦。因为你的心有污垢,你所想的事情、你所做的事情永远不会平坦的,因而跌倒。你的心如果清净的话,其道平坦,因而安乐。命由我作,福向己求。你的命是由你自己做出来的,你的福气不要跟人家去要,要向自己要福气。你有没有福气,实际上是你自己向自己求到的。这个人好,这个人命不好,你说是不是你自己做出来的?就算这个人命很苦,如果他去修心、做好事、学慈悲,他一念经他的命运就改变了。很多人就是执著,我就是不改。师父经常讲一句话: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一生的命运。有人常说“我就是这个性格”。那你就是这个命。过去有多少大将军不是死在战场上,而是死在自己的性格上。在战场上他非常地勇敢,却因为一句话,死不低头,最后可以被人家打死。
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我们天天讲人的境界:高、低、干净、清净等。每个人都有境界,大家说说最高的境界是什么?最高的境界就是没有境界。大家要好好学啊,这些都是智慧语言。还有一句话师父要告诉大家:佛是感性和理性升华的最高点。你们想一想,佛为什么成为佛?因为他的理性是非常的干净、非常的明白,而他的感情又是最慈悲、最感人的,看见人家吃苦,他比谁都难过。所以佛是感性和理性结合到最高点,不为自己去救人。他又最能够理性地用大乘佛法去救度全世界的有缘人。根本不为自己的人,才能够成为佛。师父用白话给你们讲,一个自私的人,一个就为自己着想的人,他永远成不了佛。我怎么样,我家里怎么样,我的国家怎么样,都不行的。只说全人类的人这么苦怎么办,也不行。佛是什么?一切众生,一切世界上有情众生,连鬼都要救,那才叫佛啊。地藏王菩萨到地狱去救恶鬼啊,那才叫最高境界,那才叫佛。
你们呢,先救自己、救家人、救朋友、救亲戚。师父今天说救東方臺的听众,都不是佛。救度一个国家,救度全世界,那也不是佛。师父现在已经走出澳洲去救有缘人了,虽然救的不多,但是行为上已经是佛了。你们跟着师父去全世界,是不是在救人啊?在节目中,有一位女听众梦见孩子掉下去很深的深渊,妈妈着急地说:“怎么办?”突然师父把那孩子接住了,抱上来。你们听到了吗?那才叫佛,那才叫大乘佛法。现在叫你们牺牲一点点私人的利益,比如时间、名誉、地位、钱财,生命就不要谈了,你们肯像菩萨一样做出牺牲吗?
师父告诉你们,师父今天走出来什么都准备好了。你们谁准备好了?要学佛啊,学真正的佛,学佛大无畏的精神。而你在这个世界中什么都要,在这个什么都没有的世界,你们什么都要,傻不傻啊?以为自己什么都要,你还能要几年?就算你中了六合彩,给你一千万,你还能用几年?你能把钱全部带走吗?这就叫学佛啊。要学佛的理念,要学佛的最高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什么都没有了,那才叫境界啊。
师父为了度众生很动感情的,师父是做好了思想准备的。师父在观世音菩萨面前每次磕头,师父都许愿:师父要救度全世界的有缘众生。师父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师父不一定做得到,但是努力去做。师父希望你们徒弟跟师父学习,多努力去救全世界的人。
你们知道吗?师父现在在劝人修心的时候,已经叫所有的听众、叫所有的网友,要他们去救度众生。师父对他们的要求开始高了,不是说你自己好了就行了。你自己好了,你要把这么好的法门告诉人家。好好修啊,多少人迷茫在这个社会当中,不要等到有灾难来临的时候才明白。菩萨救你们的时候,要看到你们身上有亮光才会救你们。周六晚上有一位听众已经讲了,他说他看见天上的云像手一样下来救人。你们身上的光越亮,有灾难来的时候,菩萨就把你们救出灾难圈。好好修吧!
金言法语
如果你们接触到真佛、大佛、大菩萨、高僧大德,那么你们修心的境界会提升得很快。
心中平静、安宁之后,你可以法喜转换,你就可以得到法喜转换的成就。
法喜是在人世间最好的感应。如果用我们人最本性的东西来感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你就会法喜充满。如果你用菩萨的心去对待一切事物,你得到的就全部是菩萨的东西。
最高的境界就是没有境界。
佛是感性和理性升华的最高点。……不为自己去救人。他又最能够理性地用大乘佛法去救度全世界的有缘人。根本不为自己的人,才能够成为佛。
相关开示
如果你们接触到真佛、大佛、大菩萨、高僧大德,那么你们修心的境界会提升得很快。Wenda20171013 12:11
有明师指引就能离菩萨越来越近
男听众:师父说过,成菩萨成佛,个人根基、愿力、修为很重要。弟子想问,我们得遇明师、法门,师父教的方法更重要,根据师父教的修行,才能离菩萨越来越近,是这样吗?
答:是的,是这样(觉得我们能有一个很好的明师指点,才能离菩萨越来越近)对。你想想看,师父相当于一个导航仪,把你们领在前面,让你们不会走错路(感恩师父)
wenda20130906 04:56
摩尼珠、如来藏以及阿赖耶识的问题
女听众:摩尼珠是不是未染的如来藏?(是)那么有染的如来藏和阿赖耶识是什么关系呢?
答:阿赖耶识是第八意识,那是比较纯净的、很深的意识。这个意识可以直接进入你的本性,用现在话讲就是最后一道防火门,所以进入阿赖耶识已经进入你的心田了,就是进入你的本性和良心了。如果阿赖耶识被破坏,这个人的本性基本上结束了,就没了(那么阿赖耶识可以说是如来藏吗?)应该的,其实就是如来藏的一种保护层
(您说在烦恼中有修为地来找摩尼珠:念经做功德,还可以以意念来找。那么“以意念来找”是不是读书、思考呢?)没有,思考、读书都是属于意念的一种,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多接近善知识。比方说师父能够经常给你们开示,你听进去了,在你的意识中能够生根、发芽、开花,是不是在深层的意识中拥有一种佛菩萨的境界和理论呢?在你的意识当中就存在着佛和菩萨,这种意识是不是能够指导你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啊(是的)
心中平静、安宁之后,你可以法喜转换,你就可以得到法喜转换的成就。......修行就是修心,要把自己修到宁静、祥和、不贪和不执著。
Wenda20191129 51:53
烦恼和法喜的关系;平安就是在法喜之中
女听众:师父您开示过,修行过程中,不可能没有烦恼的,因为那个是累世的业缘;同时师父又说一定要法喜。师父能不能再开示一下烦恼跟法喜的问题?
答:烦恼即菩提。一个烦恼来了,你解决了,法喜了吗?本来有一件事情你一直很烦恼,等到你解决的时候,你法喜来了吗?如果你没烦恼的时候,你会有这种法喜吗?比方说,你单位本来要开除你了,经过你一番努力,你去跟老板解释,老板最后不开除你了,你解决了这个问题,你是不是法喜了?(那没有解决的时候怎么找到法喜呢?)没有解决的时候本身就在法喜当中,不要去糟蹋自己的法喜就好了。“平安就是福”,要理解这句话(嗯)没有毛病,再去找点毛病来法喜?你本来就在法喜当中(谢谢师父)这种话讲出来就是根本没智慧。一个人本来今天家里很平安的,突然之间有人生病了,好不容易把他看好了,“哎哟,菩萨保佑啊,看好了,要不是菩萨保佑,他怎么会看好?”你本来不生病更好嘛(对)那本来不生病的时候是法喜吗?(是)你把病看好了也是法喜,那这个法喜是劫后余生啊,当然应该“平安就是福”。所以你在法喜当中你不知道法喜,明白了吗?(对的)你在智慧当中你不知道什么叫智慧,有智慧的人从来不知道……在享福的人不知道自己在痛苦当中的(嗯)好好修,没智慧(谢谢师父)
Zongshu20171014 05:09
自性解脱,创造出法喜充满
臺長语:人生好好地把握时光,把握时机,不要浪费。很多人一辈子活在无法解脱自己当中,“我不行,我不可以,我不能,我做不到。”他怎么能够做到自性解脱呢?他没有办法解脱自己。看看人家,有时候想通了,放下了,也就不痛了。你自己拉着,一定会痛的。人啊,有什么?自性,你自己的本性在,当然应该解脱出来。自性解脱,你就会创造出法喜充满。
Wenda20180701B 06:32
如何理解“整个宇宙的实相就是安宁和喜悦”
女听众:同修看到《白-話-佛-法》里说“整个宇宙的实相就是安宁和喜悦”这句话的时候,他的心中特别喜悦,但是想到还有很多众生在受苦。那我们如何向人解说“整个宇宙的实相就是安宁和喜悦”这句话?
答:安宁就是涅槃、想通。如果说佛法,你要是想得通,你这个人就安宁;想不通,真的叫“哀鸣”了。人生不就是在痛苦当中吗?生、老、病、死不叫苦?(嗯,谢谢师父。对不起,师父,我今天嗓子有点哑)你在锻炼你的耐力,你在锻炼你自己的承受力,好好学吧。在人间什么地方都要忍耐,你在师父这里都能忍耐,你以后跑出去你也能忍耐;你在我这里忍耐不了的话,你跑到外面也跟人家弄,人家不会像我这么客气的(谢谢师父)
法喜是在人世间最好的感应。如果用我们人最本性的东西来感应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你就会法喜充满。如果你用菩萨的心去对待一切事物,你得到的就全部是菩萨的东西。......慈悲喜舍在佛法界讲叫四无量心。......得这四无量心,可以到天上很高的地方,那是佛的境界。
法喜与得意的区别?
问:法喜与得意的区别?我自己理解,法喜是由内而外的高兴,比如某某求菩萨得到了加持,或者参悟了一个佛理,法喜是有感恩在里面;而得意是由外而内的高兴,就是看到自己做出的成果而得意,得意是为自己而感到高兴,得意是有自我在里面。
答:基本都是对的。法喜就是因为有慈悲做基础,慈悲心布施出去得到的喜悦,是菩萨的喜悦,法喜本身就带有慈悲。得意是得意洋洋,志在必得,得到之后心满意足的得意,得到的是人间的东西,会没有的。
解答来信疑惑 (一百五十二)
wenda20160415 33:19
心中法喜自有庄严相;观-音-堂就是人间的精舍
问:师-父,怎样可以修出像师父一样庄严的相貌?
答:修啊!你看看,师-父笑起来,人家都很开心;师-父笑起来,人家都很喜欢(师父很幽默)很多事情,你心里法喜充满啊。实际上很多人都会很幽默,问题是他没有法喜,没有到他内心(对对对。师-父讲的就是要从心里修,是这样吗?)对。你心里像佛、像菩萨,心里修,你怎么会不开心?(节选)
最高的境界就是没有境界。
wenda20120511 29:45
最高境界是无境界
问:师父说现在的人修了以后,要“最高的境界就是没有境界”。这个“没有境界”请师父再开示一下!是没有想法了吗?没有欲望?
答:没有境界实际上也是有境界,没有境界就是更有境界。比方说你在马路上看到一个老太太摔下去了,有境界说:“哎呀,这个老妈妈摔下去了,我必须去扶她呀,我是学佛的人我有境界,我是个好人哪。”你再去扶她,这叫有境界。如果换成菩萨,一个老妈妈摔下去了,菩萨想都不想就把她扶起来了,有没有境界呀?没境界了菩萨想都不想的。比方说一个人他是一个模范,人家说他是模范,他已经不感觉自己是模范了,他觉得这些东西他应该做的。很多人说:“你是模范母亲。”这个母亲说:“我本来就应该对孩子好的,有什么模范不模范的。”这就没境界了。如果你对孩子好的时候想到:“哎呀他是我的孩子啊,我是母亲,我有责任对他好。”那就叫有境界。
到了无境界的时候,就是你做好事,已经是自然的出来了,那就是没有境界。想都不想就叫无境界了。
人家表扬你啊:“哇!你对你的孩子可真好啊。”“那应该的呀”;菩萨对众生这么好那是应该的呀。所以菩萨没境界,菩萨没有想到“我对自己的众生要好,我去帮助他们,我还要……因为我是菩萨呀,所以我要帮助他们,我要做个榜样啊。”菩萨都不想这些的,菩萨就主动出来就帮了。
Wenda20200809 04:04
如何理解“无为境界以禅悦法喜为食”
男听众:师父,一个音频中,佛陀说道:“修道也是这样,涅槃以不放逸为食,无为境界以禅悦法喜为食。”师父,您能开示一下第二句吗?
答:当一个人打坐修禅之后,他会产生一种法喜的。法喜的人就是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人就叫禅悦。如果你打禅进入一种涅槃了,你就是很开心的,你想通了,就是通过坐禅你想通了。想通的话,你不会烦恼,对不对?(那这就是无为境界了?)“无为境界”就是你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目的了。你没有目的地去做任何事情的话,你说说看,你当然开心了。你帮助别人没有目的,多开心啊;你帮助了别人总是希望人家能够回报你,回不到你不就痛苦了?(对对。帮助别人没有目的,那你做出来的就是功德,是这样理解吗?)对啊,功德的话,你不但要帮助别人,而且要无私的。要无私地帮助别人,而且是一种无缘大慈(明白了)
佛是感性和理性升华的最高点。……不为自己去救人。他又最能够理性地用大乘佛法去救度全世界的有缘人。根本不为自己的人,才能够成为佛。
Wenda20191011 01:24:05
修到什么程度可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男听众:有同修发愿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师兄想问这个愿力需要修到什么条件,到什么程度才能发?
答:无上正等正觉,至少你要开悟;一个人能够学佛学到一定的境界,你已经对人间的什么事情都无所谓了,不去为名为利,不去贪,不去恨,你这个人就可以许这个愿了(明白,感恩师父)
wenda20150904 10:06
“佛道无上誓愿成”境界更高;什么条件下可以发一世修成、脱离轮回的愿力
男听众:愿力“一世修成”和四弘愿里的“佛道无上誓愿成”有区别吗?
答:“佛道无上誓愿成”,实际上境界可能更高一点。“佛道无上誓愿成”,也就是说我要修啊修啊修啊……修到最高最高最高……永远最高,“无上”就是没有的,已经到顶了之后没有到顶的,又上了;刚刚到顶,又上了……就像我们爬楼梯一样的,不告诉你爬几楼。“到了没有啊?”哎哟,爬到一楼了,“还有啊?”再爬,“还有啊?”再爬。“到底有没有啊?”没有底的。就这样,“无上”
(哦。怎样判断自己可以发“一世修成”的愿力呢?因为最近秘-书-处回复了,说并不是说适合每个人。师父以前也说过“一世修成”的愿力不是适合所有的人)可以发“一世修成”的愿力,但不是说你“一世修成”,这个“修成”有很多讲究。很多人说“我一世修成”,你修到哪个天呢?对不对啊?所以很多人就是造谣,说臺-長说送到哪个天,老说以为这个天道就是最上面的天了。你说说看他们愚痴不愚痴?臺-長讲到今天了,对不对啊?(嗯)六道里边的天道,那是还没有出离六道的道,听得懂吗?(明白)那你说“我今天要修出六道,一世修成”,那就比较难一点了。你说“我今天要一世修成”,你能够修到天道去,修到我们说最高的,比方说三善道里边最高的欲界天、色界天,你能够修到无色界天,那也叫修成。对不对啊?境界不一样(对对)举个简单例子,我们说要毕业,大家都说毕业,你小学毕业还是中学毕业?高中毕业还是大学毕业?好了
(哦。师父,如果自己发“一世修成”就是修到超脱六道这个愿力,可以发吗?或者是……)要是你已经吃全素了,已经很努力精进了,我觉得没什么不好,反而会增加你的增上缘(嗯嗯)如果你今天还在吃肉,嘴巴里还在骂娘,天天还在做坏事,你发这种你不就在打妄语吗?(对对。师父,就是这几点:第一,吃全素;第二,精进地修行、度人。这样就可以发“一世修成、超脱六道”的愿力了?)对啊,至少你现在拼命地在努力、精进,你才能修成(哦,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200802 09:24
入世功德和出世功德的区别;把自己当成菩萨就没有自己了
男听众:师父,您在《白-话-佛-法》开示:学会布施很重要,如果你今天布施讲自己的功德,那么你就是入世;如果你今天布施,在帮助别人,忘记自己,你就是在布施出世的功德。师父,您给大家讲讲入世功德和出世功德会得怎样的果报?
答:不一样的,一个是能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一个证得正等正觉。入世,也就是在做善事,在帮助别人,还是有限的;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说你帮助别人已经舍身忘我了,忘记自己了,就知道帮助别人,没有自己了(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如何才能忘记自己?有什么样的妙法吗?)把自己当成菩萨就忘记自己了。没有自己了,你觉得你是菩萨,你哪有自己啊?(对对)因为你自己是人,你把菩萨放在心里的话,那你已经不是人了,你是菩萨了(明白了)
白话佛法精选
——视 频 开 示 第93集 《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
真正的是学会寂静。寂静,用现在话讲,就是“我在这个世界当中,我什么都看不见,我什么也听不见,我心中平淡如水,平静如水”,那么这样,你法喜就会经常转换你的悲哀和烦恼,你就获得了学佛的成就。
......
我们在人间怎么样能够修心?其实修心就是修到你的心宁静,修心就是修到你的心祥和,修心就是修到你的心不贪,修心就是修到你不执著和拥有内在的法喜。所以真正能解脱的人,他是拥有法喜的人;真正能够解脱的人,他才是一生宁静和祥和的人。
我们经常说佛与众生无二无别,佛就在我们心中,我们的智慧提高了,我们就是佛。所以不要以为佛离我们很远,佛就是我们心中的,用现在话,就是我们的感应。你感应到佛了,在你心中了,跟你自己无二无别,那就是佛法界讲的“一相”。既然无二无别,那肯定是一相了。
什么叫三昧?就是用正定的认识法界一相,就是无二无别——让你明白佛与众生无二无别的真理:佛跟我们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不一样;因为我们心中有佛,因为我们的阿摩罗识当中有佛性,所以我们跟佛没有任何的差别。这在佛教上就称为一相三昧。一行三昧,这是在佛教当中经常讲到的两个用词:一个是一相三昧,一个是一行三昧。也就是说念佛心是佛,所以很多人经常说,你心中有佛的人,你一念佛你心中就有佛;你看很多人心中有魔,“我一定要得到某一样东西,我的欲望驱使着我不顾一切地想去得到人间的很多东西,包括感情、物质、名利”,最后你的心念撩魔,你的心就是着魔。
.....
所以要拥有一个善心,《金刚经》曾经告诉我们,能够做布施的时候,就是不要去时刻记住自己做什么。你今天在做善事,你不要记住“哎哟,我在做善事”;你今天在帮助别人,不要觉得“我在帮助别人”。你不要以为你做了什么,在心中留下了你刚刚做的什么而念念不忘。《金刚经》就是告诉我们,要随时随地地从善积德,用心去布施,用你的道德去弘法,要有“无所从来、亦无所去”的那种心,“我今天做了善事了就像没做过一样”,这个善事是存在的,而在你的心中它是流逝的,善事的存在而你心中不去执著你做善事的这个存在,你就拥有了崇高的境界。经常能够帮助别人的人,不应该经常嘴上说“我经常帮助别人的”,这颗心是来无影去无踪的,因为我们帮助别人本身就是一种慈悲。就像很多慈善家一样,他们到处去做慈善事业,四处去播撒爱和善的种子,但是他们从来没有觉得自己在做这种播撒种子的事情。实际上他播下去的种子更加地健康,会成长。因为当别人看见你这种爱的种子,他相信这是唯一的,因为你没有其他的心在里边,只是一种布施的心,“我无缘大慈,我无缘大悲”。相信这就是不二法门之一,用一心一意去帮助别人就是不二法门,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对一件事情去理解它,像我们佛法界讲叫“见地”,是一种理论。
一相三昧实际上讲的就是一种智慧了。一行三昧讲的是禅定,要定下来。不管如何,实践和理论它必须要结合。就像你们现在在听课,就是理论的基础,听完了之后去布施,布施的时候不要著相,觉得这是应该做的,这就是最大的一相三昧的智慧。
六祖曾经把定和慧相结合。“定”就是我们说的一个人的心要定下来;“慧”那是一种智慧。智慧会动,心如如不动,所以结合,就是六祖惠能大师所说的修行法门,我们经常讲的,这就是禅定。禅是一种智慧;定,那是一种修养。所以一个人怎么样能够得到定和慧呢?那么就是要戒。如果你能够守戒律,你才能定得下来;你守戒律,才会有智慧。所以六祖就是在戒的基础上,让定和慧二合一兼修。所以禅修,那是如如不动的智慧所动。实际上表面上看如如不动,内心的智慧如翻滚的潮流一样,在心中激荡起无限的般若智慧。大家想一想,修心可以没有般若智慧吗?如如不动,是靠智慧才能让你如如不动的;如果没有智慧的人,他到处都在动——身体在动,心念在动,嘴巴在动,眼睛在动,耳朵又在动,他的脑子又在动,他任何时候都离开了般若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