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节制欲望,忍人所不能忍
我们为什么要苦修行?因为苦修行能提升你的境界,让你的境界越来越提升。你们嘴巴里讲提升境界,那么境界是怎样提升呢?什么叫境界?境界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就像有些刚刚到澳洲来的人没有境界,到公共厕所里拿人家的手纸回家,加了汽油不付钱就走了,随地吐痰等,这就叫没有境界。在澳洲待的时间长了,境界自然跟着提升了。现在还会拿人家的手纸吗?加油不付钱吗?还会随地吐痰吗?这就叫看不见的境界,因为他知道爱护环境卫生是人人有责,所以他的境界随着环境的变化自然就提高了。这么干净的地方没有人乱吐痰,你自然就不会随地吐痰了,这就叫境界。因为你们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在吃苦,我们必须要救度他们。当你的这个境界提高了,你才会有菩萨的境界。道理很简单。但是必须先提升自己的境界。不要在乎任何物质上的享受。今天开了好车了,还想要更好的;今天有吃的了,还想有更多的;今天睡了,还想再多睡一会儿。很多人在爬不起来的时候,想能再多躺一会儿多好。这些都是属于贪欲。
愉快的时光过得快,苦的时间过得慢,这就是为什么在地府的时间过得慢,而在天上的时间过得快。其实人间就有天堂和地狱。关在监狱里的人,天天度日如年。而天天在开心,吃喝玩乐的人,他的时间就过得快,这就是人间的天堂和地狱。苦修行实际上讲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约束你自己。苦修行就是要把自己约束起来,使自己精神能专一。犹如我今天是一个学生在家里做功课,我为了能考上大学把自己捆绑起来。这个捆绑是把门关起来、把电视机搬出去、把游戏机关闭、把所有的电话切断,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学习能专一,精神能集中。师父给你们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一个人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考上悉尼最好的大学,他四年没有看电视,就看报纸。他把家里的电视机全部收起来,谁都不准看电视,这就叫约束自己。你们跟随师父学佛,师父要不要约束你们呢?如果师父不约束你们,你们就会乱看,思想就不会专一,就不能一门精进修学。约束自己使自己的精神专一才能达到定,就是说能约束自己的人,这个人才能达到定力。“我要学佛,我要约束自己,我不能乱看、不能乱想、不能乱讲、不能有杂念,祈求观世音菩萨帮助我驱除我的杂念。”观世音菩萨一定会帮助你的。要记住:约束自己苦修行就是得如来智慧,就是得佛菩萨的智慧。当一个人定得住的时候才能产生智慧。
任何时候都要约束自己。你是菩萨,你是有形象的,笑都不能乱笑。要学会克制自己,那才叫约束自己,那才叫学佛。人要有尊严,约束是非常重要的,定力就是靠约束得来的,想做的不能乱做,想吃的不能乱吃。跟随师父学佛法就是要约束自己,要想修成正果就是要约束自己、克制自己,才能带来心中的法喜。因为你克制了之后,那种开心是从内心的开心,而不是外表的触目型的开心。比如你吃到东西了,那种开心是临时的,因为就在你这么几寸喉管的地方,吃进去的时候有感觉,咽下去后就没有感觉了,对不对啊?那你就是为了几寸的喉管,你来享受,这种开心有什么意思呢?心中开心了,叫静安开心,因为心很安静,很平安,那种开心是可以保持一定的时间的。要学这些东西。师父今天对得起观世音菩萨。全世界的人只要称师父是菩萨,那师父就是做得对,我就对得起观世音菩萨了。如果全世界的人都在骂我的话,那我就是做错了。师父现在付出的是生命,换来大家崇敬菩萨,爱观世音菩萨,是在救人。
我们修的是乐行。什么叫乐行?就是快乐的修行。我们必须要用快乐来修行,快乐的修行外人看我们是苦修行,实际上我们自己很快乐,那才是乐修、乐行。你今天帮助人家的时候,快乐不快乐?就像有人说我:“盧臺長,你吃素这么多年,你好苦啊,你连海鲜都不能吃,你白来人间活一次。”你们说我活得开心吗?当然开心了。人家说我瘦,我还说这是健康美呢,人家想瘦还瘦不下来呢。我们活得很开心,人家看我们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认为开心那才是开心,明白了吗?救度众生是最开心的事情,是最伟大的事情。今天能够救度一个人的命,那是胜造七级浮屠啊。要活得有意义,活着时人家尊敬你,崇拜你;死了之后人家纪念你。
世界上的五种欲望我们要能控制、能节制,有规律地去修行,我们就是快乐行。五种欲望大家都知道,前面已讲过了。我们不要贪名利,我们要节制它,控制它。比如我明明不能吃荤腥,但是我控制不住,那我就节制,少吃一点。再不行我们就有规律地去控制它,有规律就是有节制地去控制它。让自己尽量初一、十五吃素,这就是有规律地节制,控制自己这两天吃素,然后我十天吃素,再来我一个月吃素,最后就可以吃全素了。自然而来的修心,就是很自然来的修心。我很自然地接受了,如吃素,很自然地节制了自己的贪欲、食欲等等这就叫乐行,就是快乐的行为,快乐的修行。
每天睡觉自然地醒了,舒服不舒服?如果睡觉是不自然地醒了,闹钟一响,你难过不难过?修心就是要修自然的东西。对人也是要这样,要自然。吃素也要自然。我不贪钱,我也很自然。我不贪睡,我也很自然。那才叫修心,那才叫养性。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师父在给你们讲养生之道呢,其实修心和养生之道是一样的。修心的人活得长啊,这个活得长说的是阳间(人间)的。如果对世界上的五欲六尘你不钻进去的话,你就活得长。常言道: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都是养生之道。遇事不怒,讲的也是养生之道啊,所以我们要追寻精神上的欢乐,而不是肉体上的欢乐。肉体上的欢乐很快就结束了,而精神上的欢乐是永远的。我们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上的爱,而不是肉体上的,不是人间的短暂的,更不是一种带着苦的爱。真正的快乐在哪里?要懂得真正的快乐是在人的精神里,因为你的精神满足了,你就有快乐了。你所有的痛苦就是因为你的精神不满足,才带来了痛苦。要自然产生快乐,一个人气很足的时候就会产生快乐。气足就是因为我很干净,因为我很开心,所以我气足。这个人气足的时候,是不会生病的,是很快乐的。你们去听听看,生病的人的声音都是有气无力的,气不足了。气不足是怎么来的呢?就是因为痛苦、想不开,气就不足了。所以学佛的人要懂得气足。气足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就是欢快感,因为气足是一种内在的表现。师父讲给你们听:它的内在表现形式是轻安。刚给你们讲了一个叫静安,现在给你们讲一个叫轻安,就是当一个人很开心的时候,他是一种轻安,就是轻松,没有烦恼就轻松了。嘴巴里怎么会哼小调的?就是因为没有烦恼了,开心啊。
人不识字没有关系,但是不能不懂道理,不懂道理这个人就白活了,所以,世俗人的快乐是靠接触,而修行的人是靠内心的知足。我们是修行的人,心里知足了那么就很快乐了;心里不知足就感觉很难受,很苦。
接下来给大家讲一个“通”字,我们经常讲要想得通,什么是想得通?想不通?通是你想的,什么事情都是你想的,最后是一个通字。你去想,如果你的后面没有这个通字,你是想的,永远是你想的。“通”字就是你想通了。什么是通?通经络。你脑子通了,心通了,身体也通了,你这个运程也会好的。想得通的人不会生病,因为他的气脉通了(全部打开了)。
告诉大家要彻底地认识自己,一个人要彻底地认识自己。很多人不认识自己,还以为自己很了不起,了不得了,“我就是这个样子”,你是谁呀?要彻底认识自己,实际上就是认识了佛菩萨。因为当你真正地了解了自己的本性,了解了你最原始的根,你就是认识了佛菩萨。
常常责备自己的人,往往能得到他人的谅解。“哎呀,我做错了,对不起了。”人家就会原谅你了。“我没有错,我就是这样的。”谁原谅你呀?如果不了解自己,又经常去责备别人,最后弄得自己痛苦不堪,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常讲这个不好,那个不好,最后大家都讲你不好,弄得自己痛苦不堪。不要去讲人家,讲人家一定会讲到自己的,结果自己就会很痛苦。你怎么会被人家讲的?就是你自己嘴巴讲人家了,人家才会讲你的,这是人间最起码的道理,也是佛理。一个人真的做人做到常责备自己、原谅他人,这个人就是菩萨。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在佛法上叫“大雄”。人家不能做的我去做;人家讲我,我不能容忍的我一定要容忍。许多寺庙都有“大雄宝殿”,里面都有许多的佛菩萨,佛菩萨的一个基本点是什么?就是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人学佛之后,如果你远离了恶习,不去做坏事、不去动坏脑筋,你就离幸福近了。你想幸福吗?你想越来越好吗?那就改掉你身上的恶习,你就幸福了。
佛菩萨就是觉悟的众生。因为你这个众生觉悟了之后,你就变成佛菩萨了,而众生就是还没有觉悟的菩萨。你们是不是众生?你们心中是不是有佛?你们心中是不是有菩萨?但是你们没有觉悟,所以你们不能被称为菩萨,只能称为凡人。
心量狭小的人烦恼多。气量越小,烦恼越多。心量广大的人,智慧非常的丰饶。也就是说当一个气量很大的人,这个人是非常有智慧的。有些人喜欢吵架,对方不跟你吵,这个人就是有智慧的人,心量大。如果跟着一起吵架,那么这个人也是小人。如果夫妻两个一起吵架,那么两个都是小人。
佛菩萨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所有的善我都去做,所有的恶我全部不去做,要把自己所有的意念好好地转变为干净的意念,这才叫菩萨。如果人人都能够积极地行善,不做恶事,人间哪里还有邪恶?人间将到处都会充满爱心和欢乐。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来了解他。这就是愚痴的人。“你知道吗?我很好的,我过去怎么样怎么样的……”只有愚痴的人才会这样做、这样说的。愚痴的人总想让人家了解自己;而有智慧的人总是努力地了解自己。经常了解自己的人才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因为当他了解自己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了,他就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是对还是错,这就是有智慧的人。没有智慧的人傻傻的,总想让人家来了解自己。有本事自己了解自己,把自己了解清楚。以为自己很聪明,跑出去给人家不停地讲。这个世上没有一个比你笨的,你讲出来,你就是这世上最愚蠢的人,菩萨不会要一个不肯承认自己错误,而造出因果的人。因果是担当、承受,所以学佛要学要领,学精神。
金言法语
约束自己苦修行就是得如来智慧,就是得佛菩萨的智慧。当一个人定得住的时候才能产生智慧。
要想修成正果就是要约束自己、克制自己,才能带来心中的法喜。……乐修、乐行。
自然而来的修心,……修心就是要修自然的东西。
要彻底认识自己,实际上就是认识了佛菩萨。因为当你真正地了解了自己的本性,了解了你最原始的根,你就是认识了佛菩萨。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
相关开示
苦修行就是要把自己约束起来,使自己精神能专一。......约束自己苦修行就是得如来智慧,就是得佛菩萨的智慧。当一个人定得住的时候才能产生智慧。......定力就是靠约束得来的,
wenda20160327B 24:04
念经和“戒定慧”哪种方法更有益于开智慧
女听众:我们知道念经可以开智慧,还有通过“戒定慧”来开智慧,这两种哪个更有益于开智慧呢?
答:当然“戒定慧”了。“戒定”之后开智慧比较快。因为你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你会定得下来;心定得下来,智慧就出来了。念经是靠菩萨给你点智慧,但是如果你戒不掉,你就算念了经了,菩萨也没有办法给你智慧的(有时候,比如说想不通一件事情,念很多遍心经只是当时帮我们开智慧而已,是吧?)对,当时不一定开得通的。举个简单例子,很多人念了心经之后想起来“哎,我听听卢臺長《白話佛法》吧”,一听,实际上就是菩萨给他开智慧,就让他多听听师父的《白話佛法》。因为念经不是直接能够让你马上想通的,是让你通过一个关系,就像观世音菩萨慈悲我们,帮我们找到个好医生看病,病就看好了一样。
wenda20120902A 19:05
什么样的人是“能见到本性的人”
问:台長,在博客里有“能够见到本性的人,绝对是有戒定慧的人”,这个“能见到本性的人”,台長能不能开示一下,是什么意思?
答:本性是什么?本性是佛心,用现代话叫良心。一个人做什么事情凭良心做,这个人实际上就是开悟的人,就是能够见到本性的人。但是现在为什么很多人做事情都不用良心做呢?唯利是图、自私自利,就知道自己、不知道人家,这些人属于见不到本性的人。见到本性的人是为人家着想的、是有慈悲心的人,是用良心在做事情的人,是这个概念
(那他一定是有戒定慧的人了?)对,一定有戒定慧了。为什么呢?你想想看,如果有良心的人,恶的事情他不会做了吧,他是不是戒了?对不对?很多人有贪心在那里,但有良心的人“我不贪,我这点钱赚得可以了”,那他是不是定得下呀?同样来讲,一个人如果有良心,他做什么事情都凭良心做,他有没有智慧呀?因为凭良心做事的人,他不会出事啊(对)不会出事不就是有智慧吗?那些贪得无厌的人,最后给抓起来了,你说说看他有智慧吗?他怎么没想到他总有一天会被抓起来呀?就是这个道理。
要想修成正果就是要约束自己、克制自己,才能带来心中的法喜。……心中开心了,叫静安开心,......那种开心是可以保持一定的时间的。......乐修、乐行。......救度众生是最开心的事情,是最伟大的事情。......世界上的五种欲望我们要能控制、能节制,有规律地去修行,我们就是快乐行。
Wenda20200126 13:43
越守戒越快乐,才是正能量
女听众:如果一个人对自己守戒要求非常严格,那是不是应该越守戒越感觉到快乐,而不是越来越有压力?
答:那当然了。举个简单例子,你不闯红灯,你应该很快乐了,因为你不会被罚;你每次都想闯红灯,你总有一天被罚的,或者被人家对面来的车撞了。那你守戒,因为守得快乐,做好人做得快乐,对不对?守戒不就是做好人吗?(是的,因为不造业了。但有的人会觉得,比如说要求自己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他会有压力,这样是不是一种负能量?)对,本身就是一种负能量,他根本没有理解到守戒的好处。比方说,一个男的很想做坏事,看见女孩子就动那种不好的心,你说他守戒的时候难受吗?(嗯)但是你说对不对?应该守戒吗?(对,因为守戒之后会让自己不造业,反而会更法喜)对了。造业,你试试看呢。呵呵……(明白了)
shuohua20160429 09:41
什么原因造成弘法时忧郁,没有内心的法喜
女听众:同修如果经常会有忧郁,在弘法做功德的时候没有内心的法喜,自己只是在行为上知道应该去做功德,应该去弘法,她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请师父开示,她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就是一边弘法还一边很忧郁。
答:一边弘法一边忧郁,说明法喜没有开,说明她的心里没有开悟,是为了某个目的去弘法的。比方说家里为孩子生病,她出去弘法,能开心得出来吗?她有目的的。你看看,没有目的的人出去弘法就开心啊;有目的的,自己还惦记着孩子,或者惦记自己的身体,这样弘法会开心得出来的?所以境界就不同(就是完全无所求地去做,才能够法喜充满?)那当然了(师父,这位同修修了也好几年了,可能已经有5年了,那她现在还是这种状态,是不是她得多加强什么经文,还是怎么样?)心经,而且要她多看臺長的《白-話-佛-法》,这个人一定看得很少。
Wenda20200809 04:04
如何理解“无为境界以禅悦法喜为食”
男听众:师父,一个音频中,佛陀说道:“修道也是这样,涅槃以不放逸为食,无为境界以禅悦法喜为食。”师父,您能开示一下第二句吗?
答:当一个人打坐修禅之后,他会产生一种法喜的。法喜的人就是没有烦恼,没有烦恼的人就叫禅悦。如果你打禅进入一种涅槃了,你就是很开心的,你想通了,就是通过坐禅你想通了。想通的话,你不会烦恼,对不对?(那这就是无为境界了?)“无为境界”就是你做任何事情都没有目的了。你没有目的地去做任何事情的话,你说说看,你当然开心了。你帮助别人没有目的,多开心啊;你帮助了别人总是希望人家能够回报你,回不到你不就痛苦了?(对对。帮助别人没有目的,那你做出来的就是功德,是这样理解吗?)对啊,功德的话,你不但要帮助别人,而且要无私的。要无私地帮助别人,而且是一种无缘大慈(明白了)
自然而来的修心,……修心就是要修自然的东西。......真正的快乐是在人的精神里,要自然产生快乐,一个人气很足的时候就会产生快乐。......气足.....内在表现形式是轻安。
Zongshu20180410 25:08
学佛要随缘,随缘就叫自然
師父语:学佛——道法自然,佛道在心中,一切随缘就叫自然。佛法本身就是自然的,你学也好,不学也好,学是自修自得,不学是自己失误。所以,你要是不到社会上去,你要在家里,那你可以随缘。你一旦开始要救人了,为别人背了,你就必须好好地离开自我,去成全大我。做人很不容易的,不跟人家争,不跟人家斗。有时候电视台很多的节目当中,大家看到一些新闻,一碰就跳,一碰就争,一碰就斗。
Wenda20171015A 43:12
关于“念念无念”
问:关于念经的一个问题。以前师父开示我们念经的时候,嘴巴要念得清清楚楚,耳朵要听得清清楚楚,心里要明明白白。《白話佛法》第二册45篇里讲到,无念就是有念、无德就是有德。这篇讲的就是念念无念。说道,念经的时候,就是自己在念,好像有念,念念念到后来就没有念头了,这个叫无念学佛。同修想问,我们有时做事的时候念经念得比较快,念的时候也不知道念的经文是什么意思了,念了像没有念一样,这也是“念念无念”吗?
答:如果念到后来自然地在念了,也可以说是一种行为上的念念无念,就是说不是意识当中的,是行为上。因为“你在念经”这是一个行为,念经成为一个行为。如果你心里自然出来的东西,那就是念念无念。比方说人家摔倒了,你想都不想就去扶他,和你想一想再去扶他,一个是有念,一个是无念,明白了吗?
(是。就是有时做事情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在念经,自然而然就把经文念出来了,有师兄看到提醒后才知道自己是在念经。这就是达到了念念无念,是吗,师父?)对。你已经念经念得就像你梦中碰到不开心的事情,人家追你了,你第一个想到“观世音菩萨,救命啊!”马上念大悲咒,你这个已经是念念无念了。你的念头已经储存在你的八识田中了,只要碰到这个意念,马上就跳出来,叫自然成型的一种念经法。我们说念念无念就是这样,是自然形成的(对,经常晚上做梦的时候,梦中在念经了,醒了都还在念)哎哟,这已经达到一定的境界了,很好。
如何理解三昧就是智慧,就是说做无相的智慧,做无愿的智慧。
问:在白話佛法七第九篇中,师父说到:“三昧就是智慧,就是说做无相的智慧,做无愿的智慧,三昧就是指你的意识当中残存的和拥有的那些深意识、潜意识。”末学对此不太理解。三昧是不是就是相当于是人最纯洁的本性,例如我看见需要帮助的人,我想了“我要学习菩萨”所以我去帮助了对方,而我什么都没有思考看见了就很自然的去帮助对方,一种很自然的,像是不用许愿,愿力其实一直在,这种自然的状态和境界就叫三昧,这样理解是否可以?
答:可以的。师父讲的其实就是经过内在的内心的思考之后形成的一种悟性,就是三昧,就是一种纯洁的本性。外界思考,但是还是到内心世界去验证,就是佛性和悟性。所以有些人单单讲要修三昧、拙火,如果找不到自己的本性佛性,反而被拙火烧死、丢失佛性。经过思考和人间的修心悟性之后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佛性,到了里面找到之后才能开三昧,所以密宗里面说三昧真火。
——博客.解答来信疑惑 (一百五十七)
要彻底认识自己,实际上就是认识了佛菩萨。因为当你真正地了解了自己的本性,了解了你最原始的根,你就是认识了佛菩萨。......一个人真的做人做到常责备自己、原谅他人,这个人就是菩萨。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在佛法上叫“大雄”。......佛菩萨就是觉悟的众生。......心量广大的人,智慧非常的丰饶。
wenda20170630 51:18
关于“我心本是佛,云何起贪着”
问:师父,我想请您分析这句话,“我心本是佛,云何起贪着”。
答:我们本性是不是佛?佛陀讲“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每一个人都有如来本性,就是慈悲心、佛心是人本性都有的(对)为什么要贪人间的东西?菩萨会贪吗?(不会的)“云何起贪着”,为什么要贪?明明知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明明知道具有佛菩萨的智慧,你为什么不好好修?为什么要去贪人间假的东西?哪样东西能贪到底,是你的?(明白。师父,“我心本大慈,云何气小事”呢?)你不是很慈悲吗,我们都是佛菩萨,为什么小事情还生气啊?有什么好气的?人间都是假的。小时候我们气的那么多事情,现在怎么都忘记了?你小时候就想到有今天,你就不会气了
(明白。“我心本无碍,云何不自在”?)我们心本来就是没有阻碍的,为什么不自在啊?看见人家好了,你应该法喜、赞叹,而不应该嫉妒,不应该去争、去抢、去恨。你为什么有阻碍?有阻碍就说明你心不正了,有贪瞋痴慢疑了,所以才会有阻碍。
如何理解“以心教化,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直达本性。”
问:梦中达摩祖师给我开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意思,以心教化,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直达本性。
有时候想想,按照达摩祖师所说的,是能找到我的本性了,也能找我本心,我的心忽明忽暗,只能治标、不能至心,理解容易,做到很难。
答:为什么“心经”,就是要把心擦亮,让心找到本性,本性就是佛性。以心教化,以我们的心来教化众生,每个人要以本性在社会上活着。
直指人心,使本性理解开悟,不能为自己活着,要明心见性,要开悟,不能为人间的物欲而活在世界上,才能达到明心见性。一个明白人的心才能见到本性了,才不会做坏事。
见到本性就是见到佛性了,见到佛性的人会做坏事吗?到达本性,就是你九识田阿摩罗识的佛性。
同修他自己这些话很对。为什么我们人早上很开心,下午不开心,晚上又不开心了?就是忽明忽暗。忧郁症就是一会儿想通,一会儿想不通;很多夫妻也是这样,吵架的时候闹离婚,晚上好了都忘记了,吵架的时候又想起来了,又不好了,不就是忽明忽暗吗?
但是这个心不能代表你的本性。很多人说,我这次下定决心要离婚,但本性做不出来,看看自己的孩子,看看老公也蛮可怜的,下不了这个心,就是不能到本性,只能治标。
所以,“以心教化,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直达本性”,是非常难做到,一件事情发生了,最后要用慈悲的心去忘记,不去记恨别人,最后谅解圆融宽容别人,是很难的。
解答来信疑惑(二百二十五)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所有的善我都去做,所有的恶我全部不去做,要把自己所有的意念好好地转变为干净的意念,这才叫菩萨。
自净其意,是用自己的九识田来过滤自己八识田的意念吗?
问:自净其意,是用自己的九识田来过滤自己八识田的意念吗?
答:自净其意,自己干净自己的意念。如果根基好的话,九识田当然能净化前八识田中不好的东西。但是如果九识田已经被遮住了,八识田都是不好的意念,你怎么自净其意?只能靠八识田中仅有的一些善良、慈悲的学佛的根基,来净化自己八识田中不好的障碍。那样就会很累,得不到帮助,因为你的九识田已经完全被封住了,佛性出不来了。
——解答来信疑惑 233
Wenda20171013 01:01:55
不停地做善事、动善念,自然没有恶的空间
女听众:师父您在《白話佛法》第一册第四篇讲道,“用做功德不起恶缘来作为约束自己的准绳”,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白话讲就是不停地做善事,你就没有时间去做恶事了;不停地有善念,你就没有动恶念的脑筋了,没有给恶念的空间了。举个简单例子,除了一天睡8小时之外,你还有16个小时,16个小时里边你做16个小时的善事,那你哪有一分一秒去做坏事啊?对不对?(对)
Wenda20200103 32:05
师父开示“净心”的意义
问:师父,您写的墨宝“净心”,“净心”两个字指的是什么意思?您给大家讲一讲。
答:“净”就是要干净。一个人只有干净了才能修心,一个人不干净修什么心?就是任何时候人都要干净——脑子干净、身体干净、环境干净,你的心才能净下来,才能干净,才能平静。所以,修心修心,修的是一个心;心经心经,又是一个心。
心是最重要,心是万物之本,万事要改变靠的是你的心(对。师父,这个“净心”与“无欲自然心如水”有联系吗?)有啊,没有欲望了不就干净了嘛(对)“如水”,心如水吗?人家说“心静如水”吗?(对对)被你讲对了(师父,这个“净心”与心经里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有联系吗?)就是一个心,就是人的心要管住,心要管住它(好,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白话佛法精选
九《48、刻意修不自然》
守戒要变成自然守、自然戒、自然修。开车到红绿灯这里了,知道红灯是不能过的,看见黄灯就应该很自然地停下来;看见人家说不能随地吐痰的,有痰来了,不吐,用纸包起来,扔到垃圾箱里。这些都要成为自然,习惯成为自然之后,你就是修心修到自然了。
广播讲座《发菩提心,从止观生》20161101
人在心中要长存三宝,三宝就是“佛、法、僧”,长存三宝的人把佛法放在心中,把菩萨放在心中,要把自己的戒律放在心中,这样你就会时时刻刻把自己作为佛和菩萨来看待。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做人做事,有时候经常修的是外,没有修内。所以在佛法界经常讲一句话是“心不住內”,就是你的心没有在修里边,只是在外表。很多人外表上看起来很好,内在修得还是有问题。
其实我们要怎么样克服自己内心的烦恼呢?我们应该“心不住内,亦不在外”,就是说你内心不要驻足任何的罣碍,外表也不要驻足自己任何的罣碍,因为在这个人间不断有烦恼侵入你的思维当中。侵入你的思维,你见到这种烦恼来了,你就要心中入涅槃。入涅槃实际上就是一种开悟,自己不要放纵自己,自己要学会无量清净法。实际上,无量清净法就是“从止观生”,就是你自己心静下来之后,你才能看到自己真正的生活。
佛经常跟我们讲,要在心中生起善念,要从心中“断一切不善法”,也就是说心中一切不善的念头全部要断掉;要“集一切善法生”,也就是说,一切善的都要去做,这样你才会得到真正的人生、真实的生活,不要放纵自己的生活。所以你看,为什么我们学佛人必须要有一种坚强的意志来克服人间对自己的诱惑。
实际上我们要懂得,佛经上经常跟我们讲要“无量清净法”,“清”就是干净的意思,“净”就是干净,“清净”——要清除、要干净。实际上要经常想到自己“生如来身”,自己的身体像如来身一样,就是如来菩萨的身体,就是菩萨的。所以要得一切佛身——佛菩萨的身;要“断一切众生病者”,就是不断地要去除众生所犯的一切罪孽,就是“断一切众生病”。你们知道五欲六尘,实际众生就是病,你看看他身体挺好,我问你们,贪的人脑子有没有病?恨别人的人脑子有没有病?整天想着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想去做,这种人愚痴,是不是有病?所以怎么样来祛除这些呢?这是佛经上教导我们“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其实就是要发菩提心,就是要懂得怎么样来让自己得到无上正等正觉。“无上”就是无量的,“正等”就是正法、正信正念、正思维,“正等”,正念——正确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