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生杂念之后再进一步修,就是无我。连念头都没有,最后就没有自我。没有自我,就是没有我自己。为别人活着的人是没有自己的,小到母亲,为了孩子为了家什么都愿意付出,没有自己,累得不得了,她什么都愿意舍……再大到我们的菩萨,整天想救人,没有自我。无我就不会生出烦恼。
……
等修到无我的时候,再进一步就是无为,就是我什么都不做,没有想法,觉得自己没有什么作为,什么都没有,因为人间一切是空。要懂得分别空性,要懂得自己的本性是空的。把分别心去除,把自己每个人本身拥有的分别心变成空性,就是分别空性。学佛人首先要看人看事都是平等。空性就是什么事情都想明白想空了。本性是空,只因外尘所染,让本性受到污染,所以外心才会变成污染,得不到干净的洗涤。
弟子开示(二)26. 无生杂念 无我无为
如何理解修佛中要"不空"
问:师父曾经开示过,修佛中要坚持四步,即:不喜、不惧、不着、不空。对于不喜、不惧、不着我们还比较好了解,但是对于不空我们还有些迷惑,因为《心经》中说,观世音菩萨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为什么师父提醒我们不要空呢?请师父慈悲开示。
答:这是境界问题。你开始先要好好地修,要修到空性,到最后了,你连空性都没有了,叫"不空"。你连空性都不知道,你根本脑子里没有"我要修成空性"的。
我举个简单例子,你过去是一个不好的人,你说"我要做好人",比方说好人是"空"的,你说"我要做好人";等到你做了好人之后,你以后做的都是好事情,连做好人的意念都没有,因为你本来就是好人,你没有想过"我要做好人",你就是一个好人,是不是"不空"了?(是的)
阿姆斯特丹法會问答2019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