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441|回复: 0

【笔记】第77集 患得患失是障碍 200523C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2991
发表于 2022-5-26 03:5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7集 患得患失是障碍 200523C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放下屠刀不一定立地成佛,但是你放下屠刀,就有成佛的机会。老子曾经说过慎终如始”,你谨慎地到最后,就像你开始时一样。“慎终如始”,就是告诉我们弟子,你把刚刚开始的一切看作是人生的一个基础,你可以一直延续到最后。人有决心,有金刚心,有菩提心,都是始终如一,这就是老子曾说的“慎终如始”——谨慎地像开始一样。师父举个例子,比方说一个人到公司里从职员做到经理,一直把自己当成原来的职员一样,这个经理最后一定成功,因为他保持了原来的风格和态度,他保持了自己过去做普通职员的本色,即使他现在做着重要的 CEO 的位置,因为他的心中拥有了这些平凡的基础,他就懂得了前因后果,不会因为现在暂时的成功——CEO,就得意和满足,冲昏了自己的头脑。这就是不忘初心,才能方得始终。一个人活着,不管到什么位置,要始终保持开始的那个心,等待他的就是成功。因为你不自满,不骄傲,觉得很平凡,你就是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没有一件事情会失败的。这就是我们一定要学习的菩萨教导我们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基本原理之一。

 

跟大家讲一个故事,在《杂譬喻经》里面记载的。这个故事不长,但是很有意义。

 

以前有一个杀羊的屠夫向阿阇世王祈求:“大王,如果有节会之际(就是比方说有过节,开什么大会),有要宰杀的旁生(羊、牛),请大王让我来宰杀。”

 

国王感到很奇怪,问道:“屠宰的事一般人都是不愿意做的,为什么你却愿意做这个屠宰的事啊?”

 

屠夫答道:“国王,往世我是一个以屠羊为生的穷人,我以屠羊的果报死后生于四天王天;天寿尽后,我转生到了人间,我又做了屠羊工作(又杀羊了);人间命终之后又转生于忉利天……这样,我往来天上人间已经有六次了。因为我屠羊的功德,我依次在六欲天享受了无尽的快乐,所以我现在还愿意当屠夫。”

 

屠夫说他有一世杀羊,然后他生于四天王天,就是天界,可享受了;然后他寿尽转生到人间,他又杀羊;杀了羊之后,他命终又转生到忉利天了。这个人杀羊都能到天界,所以他自己觉得他杀羊有功德,六上六下,无尽快乐,所以他还愿意这么做。

 

国王就说:“那你怎么知道这些因缘的?”

 

屠夫就答道:“我有宿命通。”

 

后来国王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他一定要去找到佛陀询问此事。

 

佛陀告诉国王:“他确实有宿命通。往昔他值遇过一位辟支佛,当时他对辟支佛产生了欢喜心,至心谛观,仰视其首,俯察其足。”佛陀告诉国王,这个人的确能看到他的过去,他过去曾经碰到一位辟支佛,他对这位佛产生了欢喜心,实际上就是恭敬礼拜,产生欢喜心,就是“我拜这位佛了”,拜他为师。“至心谛观”就是跟着他很用心地学;“仰视其首”就是很崇拜,“仰视”就是看佛在上、很崇拜;然后“俯察其足”就是恭敬礼拜,对着辟支佛低下头来,就是像看到脚一样。

 

“因为这个功德,他辗转于六欲天,从天界下生人间,还了知宿命(从天界投到人间了,他居然还有宿命通了)。但是这一生结束之后,就会堕落地狱,感受屠羊之罪,从地狱出来还要转生到羊中偿报(就是最后一生他会变成羊,而且他先要到地狱受报)。由于他的宿命通有限,他只能看到往昔转六欲天的事情,不知道更早以前他遇到辟支佛的事情,所以他误以为屠宰杀羊是升天的因。

 

就是说,他过去拜佛拜师,学佛的那段经历太早,很早以前的他看不见(因为宿命通有长有短的,就像我们很多人的能力能量有大有小),他只能看到往昔转六欲天的事情,看不到曾经遇到辟支佛学佛的事情,他只看到他在天上,又到人间,到了人间杀羊,又回天上……实际上就是他的福报还没有报完,这就是他不知道因,佛陀就这么说。

 

 

这个故事就是告诉我们,我们如果以一般的神通去了解因果,我们只能一知半解,甚至可能比完全不了解因果的人更可怕。很多人不了解因果,一知半解。很多人说:“哎哟,我曾经看见你有一世是天上的菩萨。”你就以为你是菩萨了,你贡高我慢了,你都不知道你多少世之前是菩萨,可能已经多少世的轮回,你要看看你自己现在。这就是一知半解,所以比完全不了解因果的人更可怕。因为你知道了一点点的因果……就像这个屠夫一样,他了知的因果规律完全是错乱的,他以为杀羊就可以到天上。他杀羊可以往生天界,那么许多屠夫岂不比修行善法的人更容易得到快乐、上天?事实根本不是这样的,他没有看到他之前自己种的善因。师父举个人间的例子给大家听听,这个人在一个大公司、集团公司里顶层工作,叫他到一个单位里去做事情,他犯罪了——在这个单位里没做好事,结果还是在单位里给他一个领导的岗位,或者给他一个小老板的岗位。很多人就说:“为什么?他犯了错为什么还是领导?”你不知道他过去的果位,他是大集团公司里的总经理,所以他就算到了小工厂里(就是受报),但还是比那些没有修的人高。

 

这就是师父告诉你们的,一般人是无法看到全面的因果,最多只能看到其中的某一个片段。比如世间有人说:“不孝顺的人会遭到天打雷劈。”那么很多不孝顺的人到现在雷也没劈他,天也没打他,那你就觉得他是孝顺的吗?被雷劈的有吗?有,天打雷劈的人是有。但是很多人抽筋、生癌症,生了很多各种各样怪的癌症,是治不好的,他拉下去的报应,不就是跟天打雷劈一样吗?你不能片面地说,因为不孝顺就是天打雷劈。这就是菩萨告诉我们,因果,你知道的只是一个片段。

 

我们要时刻懂得,有时候很多人喜欢求神问卜,问未来的事情,问现在应该怎样去做,如果你问的这个人的地位或者他通灵的程度有限,他就告诉你他看到的某一个部分,你信以为真,你就将这有限的局限性奉为真理,最后他自己也被坑了,你也被坑了。这就是今天这个故事,这个屠夫自己因为有宿命通,他看得到他的过去,以为杀羊就能上天,你说他是不是愚昧?他没有看到他的过去曾经在佛的脚下恭敬礼拜。

 

佛陀在这个故事中提醒我们,学佛人不要随便相信一般人妄言的因果,我们自己也不要去断决因果,也不要去说“这个肯定是,那个肯定不是”“这样做会怎样,那样做会怎样”——你太过武断。就是师父刚刚跟大家讲的,“不孝顺天打雷劈”,真的劈死的有几个?很多人对自己父母亲很不好,杀父杀母,这种五逆大罪,很多人就是直接死亡——被车轧死或者车祸,那你不能片面地说,就等着他天打雷劈。所以有神通之人,也不能完全轻言因果,不能随随便便去讲因果的。很多人知道自己一点过去,嘴巴里随便讲讲,开开玩笑,这个不可以的。普通人就更应该注意,要当心。

 

我们学佛人就是应该知因懂果好好地守戒。你懂得自己的过去,更要拥有自己未来的修行。你因为知道因果,更要知因懂果,更要畏因畏果,要害怕,你才不会走错路。希望大家一定要好好地学佛,好好地修心,一定要知道因果丝毫不爽。我们的业障就犹如鲨鱼一样,整天地咬住我们,你游泳的时候逃都逃不掉。所以不去造因,不会受到果。

 

所以希望大家该放的就要放下。在人间,越是不能放下的,就越容易失去。记住,越想抓住的,消失得越快;越想拥有的,经常不是属于你的;越想把握住的,经常已经失去了,你想把握住这件事情,这件事情就不是你的;越是看重的,越得不到(你们想想看,单位里很多人就是这样的,“我就想做这个科长、做这个处长”,拼命地跟上面讲“我想做,我想做”,最后就是不给你);在人间越是在乎的事情,有时候越是抓不住,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无心插柳柳成荫,有心栽花花不开”。

 

人生总以为满足无休止的欲望是对的,实际上不能永远无休止地有欲望,“我要这个,我要那个”,追寻着,患得患失,一会儿没有了,痛哭流涕;一会儿有了,又开心得不得了,这叫患得患失。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当下。

 

所以师父希望你们,与其抱怨黑暗,不如点燃自己心中的明灯,去照亮黑暗。做人不要急躁,不要发牢骚,不要自己动不动就不能忍辱、不能精进,这样智慧会远离你而去。一定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听到每一个心在动。把自己的心管好,把自己的念管好,你就清净无为,就慢慢地脱离人间的烦恼,这样的修心才叫精进修行

 

好,今天就跟大家讲到这里,我们下次节目再见,谢谢大家。

 



思考

 

如何知因懂果,把握未来的修行。

 

常识

 

“慎终如始”

欢喜心

至心谛观,仰视其首,俯察其足

知因懂果

 

记诵

 

人有决心,有金刚心,有菩提心,都是始终如一,“慎终如始”——谨慎地像开始一样。

知因懂果,好好地守戒。你懂得自己的过去,更要拥有自己未来的修行。你因为知道因果,更要知因懂果,更要畏因畏果,要害怕,你才不会走错路。不去造因,不会受到果。

只有懂得放下,才能把握当下。把自己的心管好,把自己的念管好,你就清净无为,就慢慢地脱离人间的烦恼,这样的修心才叫精进修行。

 

2021年师父每日白话佛法(2021年7月18日)

《知因懂果是真谛》(上)

 

其实一个人常失误,是因为他的思维方式会重蹈覆辙。佛教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因得果,所以永远不要怪果长出来怎么这样难看、不好,不管什么果都是你自己种的因。没有一样东西,是你种下去的因跟长出来的果不一样的,种下玉米当然长出来是玉米,种下仇恨当然长出来仇恨,种下爱当然长出来爱。

 

所以跟任何人,包括夫妻之间、孩子之间都一样,要多种善因,多说好话,劝导为妙。劝导是一种理智的行为,责骂是一种不理智的行为。责骂是一种生理行为,而劝导是一种思维。思维是一种心理行为较为高尚的境界,可以胜过行为。人的精神可以转物质,物质可以转精神,爱因斯坦相对论就验证了这一点。有些人精神想通了,可以很好地跟你生活;精神想不通,就变成一种行为,称为“心理行为”,会产生负面心理,对你不开心或者有恶念,所以精神是最重要的。碰到解决问题,尽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为上策。

 

因为人是肉体和灵魂组成的,灵魂不能想通的话,肉体不会听话。任何一个孩子对父母不孝,与父母的教育百分之百有关系,所以不要怪孩子或别人,只能怪自己,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孩子不愿意理父母的时候,父母要好好检查自己哪里做错了:是在孩子身上花的时间不够,还是对孩子不够关心?

 

精神物质可转换,

正面思维除恶念。

善导沟通为上策,

善观因缘多和合。

 




上一篇:【笔记】第31集 提起正念 远离欺骗 200401C
下一篇:【笔记】第32集 观念, 净念, 无念 200404A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03:19 , Processed in 0.05956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