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41|回复: 0

【笔记】第38集 解脱是智 生光生慧 200411A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3014
发表于 2022-5-20 03:3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8集 解脱是智 生光生慧 200411A

 

修心,每一个人要精进,精进的时候要完全放下,要心中没有罣碍。今天念经的时候,心中还想着很多事情或要做什么事情,你说“我来修修心吧”,你心中肯定放不下。修心,每天至少要用一到两个小时,用自己的恒心来坚持,“这一两个小时就是我天天念经的时间”。人只要一罣碍,马上就会到中阴身中去,因为中阴身会在你的罣碍中。人灵魂一不守舍,马上就会产生颠倒梦想;无罣碍的人无有恐怖,没有罣碍,不会产生颠倒梦想。修心的人一定要管住自己的意念,不要产生在中阴身中的罣碍心。所以师父让你们要安住自己的心,止住自己的念。一个人念头停了,心就不会乱想;念一起,意念上升,接下来就会杂念横飞,所以要止念。

 

菩萨经常跟我们说,要学会用法界的护持力。什么是法界的护持力?就是要懂得求菩萨保佑我们今天把经念好,求菩萨保佑我们把心修好;请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让我们心中能够得到一种解脱的力量,来提升自己,不要心起罣碍。有的佛友经常问:“师父,我们能不能跟观世音菩萨祈求,让我今天把经念好?”当然可以,凡是向上的,菩萨都会加持你。比方说,如果你思维中产生欲望了,你求菩萨加持你去除欲望,菩萨还是帮助你。如果你心中有很难克服的障碍,你可以跟观世音菩萨说:“菩萨,请您给我力量,来克服我这些心理障碍。”其实在求的时候,你心中本身就产生了一种正能量,因为你求菩萨帮助你消除这个业障、消除这个障碍,说明你在进步,说明你在精进,说明你想求菩萨来化解自己的烦恼,这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而任何的正能量都会消除你心中的负能量,这一点非常重要。我们人会生病,如果你求医生:“你帮我看好病吧。”医生说:“我一定帮助你。”那你是不是信心大增?你是不是能够想到“我能够克服自己这个病,我能够把身体上的这个毛病消除掉”?所以,信心的生起实际上已经是你得到加持的开始了。很多人不懂这些。

 

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尽心尽力。什么叫尽心尽力做事?今天念经尽心尽力,万一有杂念了,求菩萨保佑;今天学一件事情尽心尽力,万一有障碍了,求菩萨保佑。你是不是在尽心尽力?经常这样尽心尽力,慢慢地你碰到事情就会精进修行,碰到烦恼就会放下、解脱。

 

不把任何烦恼放在心中,不把任何障碍、罣碍放在心中,就是取得了中观中道。烦恼有吗?有的。来了之后把它消除掉,不就是中观中道吗?并不是让你完全止念,因为你止不住念头的,止念只是在你慢慢达到中观中道之后所产生的一个效果,而这个效果是你终有一天能够用你的修为止住自己的念头,并不是现在就能止住它。

 

行者知道人世间一切的起伏:在人间碰到这个因缘,烦恼生起了;碰到那个因缘,烦恼生起了——就是在因缘中生存,在果报中生活。我们哪个人不是在果报中生活?你今天是不是受着过去的果报?今天胃不舒服,是不是过去没有好好照看好自己的胃?今天要改掉你们身上的烦恼,改掉你们身上的毛病,痛苦吗?有些时候像剥一层皮一样痛苦。要改吗?要改。选择了佛法,选择了成佛、成菩萨这个道,就必须要改变自己。学佛人绝对不能受到社会的染著。“别人怎么想没关系,我就是这样好好地修、好好地努力。我虽然活在这个世界上,但我就是要做菩萨。别人在用人间的贪瞋痴慢疑生活着,他们觉得他们是对的;而我就是要用菩萨的慈悲喜舍生活,人家骂我傻子,没关系,情愿做为众生服务的傻子”,这就是你用这种坚强的毅力和信念来克服自己的障碍。

 

我们学习佛菩萨,就是要学会把佛陀的光、观世音菩萨的热、所有护法神对我们的爱和我们本应拥有的九识田中的智慧洒向人间,救度众生,来帮助别人一世修成。你们想想看,能够帮助别人一世修成的人,他自己能不能一世修成?这就是利人利己。

 

我们要让每位众生生活在快乐之中,脱离痛苦;要将自己的心变成光明心。你们知道什么叫光明吗?光就是能量。明是什么?日月,白天也很懂,晚上也很明白,那么就是明白的“明”。一个人要懂得,今天无论做什么事情,已经明白了自己的心,明白了自己到人间来的任务就是来度众生学佛,来改变自己的,不能像凡人一样在人间红尘中与什么结缘就做什么,遇到外尘就去做外尘的事情。一定要懂得,看到很多人间的事情,不要把眼睛睁得太大;当你看得太清楚的时候,眼睛睁得太大的时候,就会把人世间的一切假相看成是真的,然后心中就会有烦恼和障碍。

 

你相信自己能改吗?能改就是个好孩子,不能改就是个坏孩子。只要相信这个世界一切都会改变,不把人世间暂时给自己造成烦恼的任何事物和人看成真的,明白这些只是暂时的烦恼和障碍,那么人生就会有转折,就会有转变,就会有更好的明天。所以,学佛就是要用心来解脱。你的心到底想解脱什么?你还在做什么?你的心是不是明心?你的心是不是还在沾染着一些人世间红尘的五欲六尘?是不是沾染着很多的污垢?所以,要灭度自己心中的烦恼,要让菩萨的智慧散发出般若的无限光芒,把自己都忘记了,把自己都变成空无了,就得到菩提了。得到菩提智慧的人,实际上世间一切智都拥有了。所以,能解决人间很多烦恼的人,拥有的是菩提智慧;拥有菩提智慧的人,可以解决一切烦恼。很多人念经,想通,完全放下,懂得如理如法地去修,如理如法地去行佛道,这样就能得到解脱,就能走入至善的境界。佛陀为什么称很多人“善男子”“善女人”?因为一善解百灾,有善就没有恶,是善男子就不能有恶行。佛法的传承能起八万四千法门的大功德、大智慧,每个人只要得到了佛法,就已经拥有和进入了八万四千法门的大功德、大智慧。

 

学佛人,首先心要定下来,心定不下来的人学不好佛的,所以清净心非常重要。你干净吗?你的心干净不干净?经常说这个人良心非常不好,就是心不干净。无所求,无欲自然心如水,心就像水一样地干净。无垢心——没有污垢的心,干净啊。你们如果还有一些为名为利、吃喝嫖赌的心,怎么能够没有烦恼心?因为你有垢心,一定起烦恼心。寂定于心什么意思?寂静的人定得下来,心能够寂静,心就定得下来。

 

人活在世界上有很多的无明——不懂,不知道。多少人上当,多少人受骗,最后都说一句话:“不知道啊,我知道的话就不会这样了。”一个人怎么会无明的?因为有污垢心,因为有自私的心。如果能够寂定于心,必定如实而知自己的无明。不贪的人,对这个世界上一切都看得很穿;整天贪人间名闻利养的人,心一定是不干净的。

 

无明集,无明灭——无明开始,无明灭了,实际上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很多人无明、不懂,然后做错很多事情,业障慢慢地聚集,造了很多的因,集起来了吧?无明灭也是在因果中,果报受了之后,无明就慢慢地消掉了。下次还会有无明起——无明集的,那么怎样让自己下次不要再有无明呢?那就是在无明灭的时候,要懂得把无明彻底地灭掉,就懂了、明白了,明白了道理,就是灭除无明,那就得到了。懂了,下次不会造这个因,也不会受这个果报。想到自己很痛苦的时候,就是因为自己的因才造成了现在痛苦的果。菩萨就是让我们要懂得这些道理。人的心会生出无明和烦恼,会生出很多的贪瞋痴慢疑,但是不要忘记,心也会生明、生光、生慧。心会生出烦恼,但是也会生出光明,生出佛光。明心见性的心也能生出智慧。那你到底想生出智慧,还是想生出烦恼?这就是你自己的选择了。同样是“一心”,为什么佛教界经常讲“一心是佛,一心是魔”?就看你的心到底是如何想的。

 

要想去除无明,首先要懂得无明是怎样产生的。师父告诉你们,无明是过去无始的烦恼(无始劫以来的烦恼)造成我们这辈子到人间来还是想不通、还是搞不清楚。因为我们曾经做过很多错事,因为我们曾经造过很多无明的业障,这辈子我们懂了,因为我们过去无始的烦恼和愚痴迷惑的结合而产生无明。上辈子做错多少糊涂的事情?这辈子做过多少愚痴的事情?无明妄动,一个人不明白就会说“我去做,没关系”,乱闯,就会出事。你如果明白这件事情不容易,还有很多的限制,还有很多的规矩,你就不会盲动。你看,出事的人都是因为无明妄动,所以佛教界讲,无明妄动本身就是一种愚痴。你不明白,还要拼命地去乱动,去行动,你以为是对的,最后就增长愚痴,这就是轮回的根本。所以无明产生愚痴,最后进入轮回。轮回的根本就是此生在人间生生死死的根本。



思考

 

如何取得中观中道?怎样得到菩提?

如何理解学佛就是要用心来解脱。

 

佛学常识

 

法界的护持力

止念

光明心

无垢心

寂定于心

无明集,无明灭

生明、生光、生慧

 

记诵

 

精进的时候要完全放下,要心中没有罣碍。

不把任何烦恼放在心中,不把任何障碍、罣碍放在心中,就是取得了中观中道。把佛陀的光、观世音菩萨的热、所有护法神对我们的爱和我们本应拥有的九识田中的智慧洒向人间,救度众生,来帮助别人一世修成。

要将自己的心变成光明心。学佛就是要用心来解脱。寂定于心,生明、生光、生慧。

 

2021年师父每日白話佛法(2021年6月14日)

《白話佛法》

《忍辱才能慈悲》

 

为别人做事是好事,但有的人觉得很难,因为他觉得要花很多钱财、时间、力气,其实他不知道这就是财施、法施、无畏施。

所以替别人做好事就是众善奉行,就是三施俱全。

为众生行善,就是生活中的修行。你帮助别人,得到的善果就是别人会帮助你。

 

有些人自身业障很重,就算帮助了别人,可能别人也受用不起;如果你自己很干净,三业清净地去为众生做事,就可能成就功德。如果你业障很重去为别人行善,可能你做的善事会变为福德。

 

一个人很努力,但也要防止自己执著。大家抢功德做,但是太执著,功德就会有漏。

师父跟大家讲,要中观中道,才叫正精进。

举个简单例子,老年人要做功德,尽量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如果你跟老年人抢这些功德,你就偏离了中观中道。

 

执著执著太执著,

无常世界不执著。

一切都在经常变,

过去未来没有见。

 

我执,就是用自己的观点来看世间的人和事。因为佛法当中,菩萨对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的开示,你如果很执著地来学习佛法,你会进入法执。为什么佛法在这本经书上这么讲,那本经书又是那么讲?所以学佛不能带有我执来学习。有时一知半解,用这些佛法文字,随意指责别人,你就进入了偏执,进入了法执。

佛法有各种宗派,时代不一样,法门之间应相互尊重,不能单单地去划界线,不能用一种说法去否定另一种说法;因为菩萨对不同根器、不同场合与阶段有不同的说法。执著于文字,实际上你就偏离了佛法的精髓,你的学佛只是应用在语言和文字上。

 

比方说,佛法界讲“众善奉行”,你觉得这是一件善良的事,你就去做了,但是却适得其反。夫妻吵架,闹离婚,你说去帮助这个女的脱离那个男的纠缠,这就叫偏执,你动了别人的因果,伤害了别人的感情。人家只是这一段时间有果报,过一阵子就好,你把人家婚姻拆散了,你是不是行恶了?这样哪是行善?所以善恶不是你说了算,因为你不知前世因,怎知今世果?

 

知因懂果不执著,

放下万缘能随缘。

随缘就是无常观,

随缘就能一生安。

 

所以希望大家明白,如果不了解因果,你根本不知道什么为善,什么为恶。在人间很多看起来觉得是好的事情,你去做了,实际上是伤害了别人。所以人间有一句话“做好事被人骂”,主要问题是“你认为”,有个“我”字在里面:“我”认为这是好事,“我”认为这是坏事。所以自己本身没有般若空性,没有智慧,执相的可能性相当重。

 

一个人没有忍辱心不可能有慈悲心,慈悲心的前提就是要忍辱。连忍辱都做不到,怎么慈悲别人?

 

菩萨和佛,在天上时时看着我们,无常就在我们身边。人不可执著地去学佛,一定要断除我相,才能去除烦恼。

 

平安是福财是祸,

追求钱财一生过。

为名为利全是错,

一生辛苦全白做。

 

自净其意,才有定力。在生活中修定,在工作中增长定力。放下执著,精进修行,清净自心,常忏悔,常念经,不忘初心。

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学佛人,你才会进步。如果你感觉自己什么都懂,你自己已经抱住了贡高我慢,也会扰乱你心中的正知正觉;接下来,你的烦恼就开始生起了。

 

正知正念最重要,

不骄不躁才有效。

修行就是修清净,

不忘初心最重要。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笔记】第78集 豁达宽容 就是慈悲 200527A
下一篇:【笔记】第39集 证悟空性 照见五蕴 200411B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04:13 , Processed in 0.04131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