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882|回复: 0

【笔记】第90集 拥有佛性 自然解脱 200620A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2988
发表于 2022-7-2 11:45: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0集 拥有佛性 自然解脱 200620A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話佛法》。

 

大家知道,佛的法身在人间是无处不在的,到处都有佛的法身。任何一个人只要心中拥有佛法,能够说出佛法,行为上拥有佛法,你就突破了时间的隔阂,你就会懂得佛在心中。所以我们经常说的,佛法无处不在。在你生活当中,行住坐卧当中,佛法处处都在帮助着你,影响着你。所以法音流传,经常说佛的佛言佛语会让你懂得心中长流法音,因为法音不会因为时光而流逝。我们年轻的时候学了佛法,到了年纪大了,我们还是心中拥有着佛法,从佛法当中化出真如和道音,就是佛道的声音。所以有的人心中有佛,一开口,他讲出来的话就像法音,永远在他的心中流淌。所以人只有无上的愿力,才能有佛法的愿力在心中,让你去慈悲众生,去帮助别人。为什么有的人一辈子能帮助别人,能慈悲众生?因为他法音不断,佛法在他心中不断,就像原来一样,所以叫如来佛——如来如去。如来佛,如来如不来,就是原来存在于你心中的佛性,就是原来拥有的。

 

我们学佛人要懂得相应法放在心中,把自己内心的佛性化为人间生命的真谛,去理解它,去了解佛法真正存在的真谛,去应用它,去在人间用佛法的真谛,能够理解一切相不可得,幻中修真。为什么说“幻中”?因为很多人一生就像做梦一样,今天在这里,明天在那里,梦中可能在年轻的时候,现在一照镜子已经老了,整个的人生就像做梦,就像幻境一样。就像我们想起了年轻小时候的事情,现在就犹如我们在做梦,当你哪一天要走了,你这个梦、这个幻也就结束了。所以在自己这种幻觉当中生活,我们不能完全地脱离。所以只有在幻中修真,幻中成道。

 

师父希望大家永远要把佛性放在心中,要懂得人的修心要有一种助力,就是帮助你成功的动力,那是一种真实的力量。什么动力?因为我们懂得了精进,因为我们懂得了忍辱心,懂得了佛的真谛,就是让我们懂得这个世界一切苦空无常,所以我们会对这个世界的过去,不会有产生另外一种痛苦的感应。每个人的过去都是很痛苦的,要能够接受它,理解它,消除它,解脱它,要用真实的判断来感应你自己在人间所有的这种感受。实际上用什么方法来感受和感应它,能够离苦得乐呢?就是“智慧”两个字。所以一个能够有智慧的人,他能用平常心看世界,他懂得一切都是无常的,这个世界一切拥有也会失去。所以平常心看世界,心能安止,你的心才能安定,才能制止自己无谓的那种思索,让自己沉浸在过去那种幻觉幻想当中,被它迷惑,来让自己内心产生更多的痛苦。所以师父要你们懂得,修心修法就是体悟人生,离幻得真。就是要你们懂得,我们的心要懂得理解别人的心,懂得自身的心,感应别人的心,懂得开悟自心,不要被人间的一些景象所迷惑。你看看我们现在的人,拼命地命都不要,追求名利,本末倒置般地生活,把假的人生看成了真的,让我们迷失,让我们流落在痛苦的世界。

 

所以,“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这就是佛法最重要的,让我们离苦得乐,让我们超脱日常生活中烦恼的一个妙法,要时时刻刻提得起观照的法语。要悟性觉了,要懂得有悟性,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就是告诉我们,在这个世间,或者你要修离开这个世间后的一个方法,实际上是一不是二,就是一法如,就是只有这么一个方法,叫“一法如”——一切法如,都是一样的。出世间与世间是一如不二,你想离开这个世间之后的修行,和你正在这个世间在世修行,实际上就是一样的方法在修,你才能证得烦恼与菩提不二,就是是一种。有的时候人的烦恼会给你带来菩提,有的时候不要说“我要寻找菩提,所以我离开了烦恼”,是因为有烦恼才让你找到菩提,所以它是一法如。就如生死与涅槃不二一样。所以我们做人,生和死、涅槃,其实都是一个。生了要死了,死了之后又会重生,其实就是你的灵魂再投胎,造成了你的再重生,所以涅槃不二。也就是当你开悟了,你又会失误;你慢慢地失误了,又开悟了。你的人生就是这么不停地在失误和在开悟当中。

 

所以修行和现实生活,我们学佛的人要学会把它结合起来。我们今天生活并不只是生活,生活就是在修心,所以要明白修行在生活当中,生活就是你的修行。师父举个简单例子,每一天战胜自己的懒惰,早一点起来念经,早一点起来烧香,这都是你的精进,就是你的生活。当你在努力地付出的时候,佛法在你的心中;当你心中的慈悲在广布之时,你法法是心,尘尘是道。法法是心,红尘滚滚,你可以在滚滚红尘当中找到离世间觉的道。

 

每一个法门都是你的心所为,所以万法唯心造。随缘修行,那是一种智慧;随机参禅证悟,那是一种随缘。很多人说“我要一世修成,最好有一个特殊的环境,不要接触外尘”,你说现在哪有谁不接触外尘的?只有靠自己的心的坚定,心如金刚,法法是心。师父已经跟你们讲了,在人间的烦恼当中修出你的禅定,在滚滚红尘当中,你不能离开现实生活而去寻道觅法,要找一个能够解脱的法门,法门就是在你的烦恼当中来帮你解决的,你没有烦恼,你就找不到解决的方法,所以反而会离道更远——离佛道更远。这就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你如果没有世间,你一定找不到世间的觉悟,所以“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师父告诉大家,兔子有角吗?所以佛法就在你的烦恼之中,佛法是离不开你在世间烦恼当中的觉悟。

 

你觉悟到世间,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如幻如化,今天有、明天没有,今天的存在不代表你永远的存在,所以要在世间,你才能感觉到它的无常。师父跟大家讲,如果你关在家里一辈子,你能知道这个世界无常吗?你只有在这个世间,你知道今天拥有了,明天被人家搅掉了;今天这件事情是你的,最后不是你的了;你今天赚来的财,过几天被人家偷走了、抢走了,没有了——一切都是无常,从世间当中学会怎么样感受到你在世间的烦恼,这就是一种超脱世间的觉悟。所以你觉悟到世间的如幻如化,你就慢慢地觉悟到世间和觉悟,那是不能分开的。没有世间,你哪来的觉悟?没有无常,你懂得什么叫无常?师父举个简单例子,你从来没有吃过盐,你怎么知道这叫甜?你哪儿去找菩提?所以要知道,整个的佛法就是告知我们,菩提和烦恼其实是一样,没有两样,千万不要离开了自己的烦恼去求菩提。

 

学佛之人,如果没有办法将佛法落实到我们正常的人的生活当中,你不能从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之中去感受到“我嘴巴又讲错了,我的意念又想错了,我的行为又做错了”,你如果不知道反省,你不知道自己要改变,那么你就得不到觉悟和超越。这就是菩萨告诉我们的不能离世间觉。很多人一辈子觉得自己已经念经修心已经到了超然了,“我已经解脱了,我的境界不是跟人家一样了”,实际上他是进入了另外一个虚妄的空间,那种虚妄的空幻空间,实际上让你进入了另外一个贡高我慢的阶段。

 

 所以我们对佛法的追求不能虚幻,要在生活当中找到佛法的智慧。修佛、学佛修心,很多人认为找个清净的地方,远离这个世间的红尘才可以修,或者自己关在禅房里长期地闭关,或者给我出家了我就保证修得好。其实他不知道“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你在学佛的过程当中,你只要在红尘当中,任何的时候都是锻炼你能够增长智慧、去除贪瞋痴,然后拥有佛法的妙法在心中的一个很好的机缘。所以“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如果你今天说“我只是把自己关起来这么修心”,你就等于将现实生活和你修行的生活完全把它分成两部分了。

 

所以法法是心,师父跟你们说,尘尘是道,真正学佛修心的人不会这么固执,不会这么执著,“我一定要什么环境下,我一定要怎么样,我才能修好心”,真正修行的人叫随缘修心,随机参禅证悟。这就是我们很多的菩萨到人间来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就是你今天的语言出来,一动一静,你所有的东西都是一种非常地自然。为什么自然那是很高级的一种境界?为什么我们现在吃东西都要吃那种nature的(自然的)东西?为什么?因为自然才是道,因为自然了,它才能滋养出你内心的一种正觉。所以行住坐卧,乃至你吃饭穿衣,乃至你工作或者在农村你种地砍柴,哪怕你是游山玩水,无不是参禅悟道。所以为什么很多的著名的诗人,他在游山玩水当中他能写出很多的好诗?就是因为他的自然。所以离开现实生活,所以离开现实生活而去寻道觅法,反而离道更远。道在心中,就像很多人说“我要去找个老师,我要找一个好的老师,我这辈子才能修得好”,你最好的老师就是你内心的觉悟,就是你内心本性佛,你为什么拿着金饭碗去要饭呢?所以一切修行不能离开世间,离开世间的修行,你永远不可能有成就。



 

思考

 

如何理解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

 

佛学常识

 

法音流传

相应法

幻中修真

一法如

法法是心,尘尘是道

 

记诵

 

法音流传,心中拥有着佛法,从佛法当中化出真如和道音,如来佛,如来如不来,

把相应法放在心中,把自己内心的佛性化为人间生命的真谛,永远要把佛性放在心中,要懂得人的修心要有一种助力,那是一种真实的力量。修心修法就是体悟人生,离幻得真。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世间法与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

法法是心,尘尘是道。 每一个法门都是你的心所为,所以万法唯心造。心如金刚,法法是心。

 

2021年师父每日白话佛法(2021年5月7日)

《随遇而安》

 

人在苦海中,一直往下沉,所以人总是千方百计想阻止自己往下沉,拼命地挣扎,想求解脱,但是人越挣扎越往下沉得快。

 

等到你觉得再挣扎也没有用了,索性放开了,手脚也不挣扎了,反而人会浮起来而获救。这就跟学佛改变人生的道理一样,在苦海中,越挣扎,越是要名要利,越往下沉;索性放下了,倒也解脱了。

 

学佛人也是如此,当你左放不下、右舍不去的时候,你就被境界所染,被环境所控制。等到你索性放下了,“我无所谓了,我不要了,我够了”,你也就解脱了。

当时你劝人学佛时,对方不一定马上能接受。等到哪一天对方遇到麻烦或病了,可能他才会想起来要学佛,这就是他的缘分到了。

 

人道难受也得受,

人道难过也得过,

人道就是烦恼道。

受苦受难消业障。

消除业障求无上。

 

人生无有百日好,

生老病死跑不了。

艰难困苦命运搞,

超脱轮回自己好。

 

学佛后境转心不转,随遇而安,时间长了,你的本性就会自然流露。

学佛的诚心,无论处于何种境界,只要真修,本性自然如如不动。

人生如无根的浮萍,起伏荡漾,漂泊不定。其实制造浮萍的就是自己的妄心、妄念、妄想。所以控制好自己的五蕴,才能让自己有岸可靠,这个岸就是佛法的彼岸。

 

妄心妄念心不见,

起心动念管意念。

真如本性内心藏,

修心改命志如钢。

 

学佛人起心动念,代表着你的心性转变。

常变常动,心神不定。

如如不动,是为佛心。

 

人的心像一个流浪汉,到处乱跑,所以佛法要我们观照自身的性格和习惯,观照自己是否如理如法。起心动念,就在你的佛性中。

 

任何一个人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起心动念,其实都在五蕴中,都会对你产生阻碍。

只有看见自己内心的五蕴,明了它的劣根,才能找到它,看破它,消除它。

犹如我们要把老鼠赶出去,你必须先点亮房子的灯,照到这个老鼠的存在,你才能把它赶出去。

所以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要看见了,才能把自己的“色受想行识”,去看破它,去消除它对你意识当中的伤害。唯识论讲的“万法唯心造”,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管住自己心里的行为、语言和思维,就是在观照自己。

 

无明业力会碰壁,

旧业新业一起记。

迷惑一生成老翁,

醒来方知在梦中。

 

我们人在这个不平衡的社会当中,总会有很多不平衡的心理出现,然后会产生太多的不平等心出现。有的不平等是来自于自己的内心,觉得别人对你不平等;有的是你对别人不平等。这是一个双向的思维导向,犹如伤人必定害己一样。

 

这就是一个缘起。一个缘分来了,你觉得不平等;一个缘分没了,你又觉得不公平。

在缘起缘灭中锻炼自己,佛心不乱,佛心不动,佛心常存。

在缘生缘灭中,随顺变化,在修世间法和出世间法中,取得平衡,才能找回自己的真如本性。

 

人间红尘是无奈,

万般无奈需随缘。

欲望现前把人害,

找回真性本应该。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笔记】第89集 观身不净 离欲生莲 200613C
下一篇:【笔记】第91集 烦恼即菩提 200620B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03:02 , Processed in 0.05640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