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开示:
物质世界一切都会成、住、坏、空,……一切“有”到最后均是“无”,一切“无”又是从“有”开始,这就是《心经》中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个世界上,一切有形的物质和无形的物质实际上都在消失中,所以佛法界不把它们称作为“有”,称为是暂时的,视为虚空。
只有精神上的东西——灵魂,佛法界把它视为真有、真空。当你拥有了自己的灵魂,碰到事情都能够处理,来理解,能够解决心中的难题和困难的时候,实际上你就是真空妙有。
……
“以空返性”,你才能明心见性。
—视 频 开 示 第22集《 原始的空性,拥有着本性 》
明白懂得佛法,有生必有死,一切名利皆幻。……
无常是一个自然的道理,这个世界一切都没有长久的,懂得这个,就拥有了智慧。当你拥有智慧来解决人间烦恼的时候,会拥有般若。
看淡名利,才能生长智慧,才能离开烦恼的障碍。解脱生死的目的是为了得大自在,所以觉悟的人拥有大自在,觉悟的人懂得一切不生不灭,生出来的会灭掉,灭掉的又会再生,所以佛法把它智慧地理解成“不生不灭”。大家知道《心经》里面“不垢不净”,不生不死,就是这样。
—视 频 开 示 第66集《 佛性平等无二 》
开悟首先必须要有悟性,明心见性。其实开悟就是从你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外部的表现来领悟佛法的真谛,
真正的能够让自己明心见性,心相具通,理事无滞,才能真正地慢慢地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开悟,真正的开悟就是让自己已经能够从心里来理解人生的真谛,我们经常说的苦空无常。苦空无常的人不会有我执和法执的,经常能够开悟,首先要懂得识悟。“识”就是认识的“识”,识悟。你认识到这个开悟的重要性,你才会真正的开悟。
真的开悟的人实际上他能够在人间见色闻声啊,每一天见到的,他都像没有看到一样;闻到声音,都像没有听到声音一样,念念圆通,智照无碍啊,智慧是没有阻碍的。
—广 播 讲 座 170214
悟者识本性,迷者永轮回。…
明心方见性,见性即如来。
—白 話 佛 法10-25 《 善恶俱不思 才见本性真 》
问:17-05-2020,魂 体 被带到心 灵 净 土 世 界。净土世界已经有一些变化,变得更为庄严清净。
观世音菩萨:“孩子,你们在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知道里面的深意吗?为师给你们浅谈一下般若。般若即为空性的智慧。”
观世音菩萨:“心经里面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们明白吗?”
观世音菩萨:“简单说起来,娑婆世界一切有色现象在佛菩萨眼中是虚幻不实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一切的色相都会因为因缘生灭而成、住、坏、空,都会没有。钱,你死掉后,还有吗?名闻利养带得走吗?屋子一百年后会年久失修而推倒重建吧?你辛苦建立起来的事业会长久吗?一千年后,还有你某某某的公司吗?你吃的食物,转天消化在肚里也没有了。说起来,连你这个人,这个身体到最后也会死,也会没有。所以人间一切的有色现象都是属于空相。”
观世音菩萨:“入空但不完全空,就是叫你们看破这个红尘世界,修出你们的德性智慧之光,即佛菩萨的原灵。佛菩萨的原灵就是慈悲之光。修出原灵后就要懂得行智。这个智就是六度里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了。”
观世音菩萨:“在你師父的《白 話 佛 法》里,非常仔细地讲解了这六度的般若智慧。你们要好好去读、领悟、妙用。这心经智慧,你们若懂得妙用,就能度一切苦厄了。”
观世音菩萨:“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徒儿,好好写下来。回去吧。”
弟 子 马来西亚 17-05-2020
答:观世音菩萨讲得真是言简意赅,简单几句话,就是一种般若智慧,菩萨让我们理解怎样解脱,在空中不空,在色中知色,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才能放下。
解答来信疑惑 385
Wenda20190203B 12:05
如何才能更好地开悟
问:请问师父,有什么条件或者因缘会得到菩萨或者师父的加持,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悟呢?
答:首先,一个人要增长智慧;第二,自己要懂得怎么样来破除自己的迷惑性;第三,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智慧,还有多看看《白話佛法》、多念念心经、多跟有智慧的人在一起,都能让自己改变的。
任何一个外在的条件都是你改变的基础(是。有时候我们的悟性都是通过在外界,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场景可能就会让我们开悟的)对了,开悟那叫顿悟,暂时暂悟(明白了)
问:以下是弟子今早念经时所感悟到的,请问理解对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尊沉睡中的佛,就像是已经进入了甚深禅定中的佛,此为内心的佛性,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始终如一,如如不动。
外心的眼耳鼻舌身意和色声香味触法,不曾影响内心的佛性丝毫半分,因为内心的佛性一直以来都处于沉睡中如如不动的状态,外心所接触的一切只能影响那个假的我。
直到沉睡中的佛,即是真的那个我的佛性被唤醒了之后,才知道娑婆世界里的一切是色不亦空,空不亦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先有觉悟,才能有后来的醒悟,觉醒了的佛性不会再被五欲六尘所染,因为知道娑婆世界中的一切都是空的和虚幻的,如如不动才能万法归一,引导自己走向回家的路。
答:很精辟,不是自己的感悟,这是菩萨点化的。
解答来信疑惑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