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佛,如果我们一味地去出离,就是我要离开这个世界,之后你就进入了顽空,就是什么事情、什么东西都与他无关,与我无关。
离开众生,你怎么能在顽空当中成为菩萨呢?
你既然要空,你还对众生有爱,这个爱要控制好,这个情要控制好;帮助别人要懂得怎么样去帮助,要有妙法,所有的东西全部要适可而止,轻重缓急全部要当心;空还不能空到底,实而不能完全的实,一定要中庸,你这样才能救一个人。你不能把一个坏人讲得坏到底,也不能把一个好人讲得没有一点缺点,这就是哲学里说的一分为二。
实际上,就是不能顽空。顽空就是彻底完了,结束了,跟我没关系了,不要找我了。
—白 話 佛 法9-6 《 出离而不完全断灭 》
菩萨叫我们懂得“色不异空,空不异色”,就是让我们不要对万物“执情”…你只要一执著这些空性的东西,接下来内心就不得自在,就是在谈空、论空却又恋空。
内心想自在,想完全不被这些空和色所牵挂,想心中得到大自在,既要懂得什么叫“空”,又要在“空”当中知道怎么样能够利用人间的色(就是相)来完成自己内心的空性。
—视 频 开 示 第51集 《 抛弃妄念 非想非非想 》
真空不空。…一个人进入真空中,实际上是不空的。当你在人间一切都想明白、想穿的时候,实际上你是生活在空的当中;但是生活在空的当中,你又在实相当中。
这句话怎么讲?某一位老方丈老法师,他虽然已经完全看破,完全空了,但是他有肉身,还要生活,还要度人,你说他完全空了吗?
他看破空,但是他没空,这个就叫“真空不空”,他已经不落入空当中。
“空寂灵知”,当你不去想它,并不代表天上的菩萨或者你的思维中没有这种想法。……在空寂中有灵魂知道,也就是你的佛性知道,必须要去度人、度众生,必须去帮助众生。而你真正在帮助众生的时候,又没感觉到“我在帮助众生”。
—视 频 开 示 第67集 《 心无所动,心无所住 》
问:空性与空相的区别是什么?什么叫执著于空相?执著于空相是不是可以理解为顽空?
另外末学有一个想法,想请师父百忙中做一下指点:空性不是刻意追求而得,刻意地追求空性,明明没有达到空性的境界,拼命地说自己已经放空了,什么都不要。
就比如明明自己现在是需要钱买鱼放生,但是说我自己现在已经不要钱了,我已经空了,而且拼命地还要去做所谓的功德上面,把自己硬往空性上面套,明明自己是有空,却说成无空。
答:他举了个例子,没钱买鱼放生,他说他空了,不要钱了,不要钱去偷鱼啊?他的理解错了。
空了,是心空,本性空了,并不是在人间的东西空。
在人间可以有钱,但是这个钱不是追求的目的,而是可以放弃的,但并不是说已经放弃了。执著于空相,表面看上去这个事情空了。理解顽空,是不是这个空性还在?
空性是一个境界,并不是人间的一个物质。
这个理解完全不对。没有达到空性的境界,却说自己空了,指的是某些人有真正做法,明明自己需要钱放生,需要生活,他说我已经空了不需要了,这是表相而已,这是顽空。
真正的空性是从内到外都要放空。
举个例子,没有钱的人不能放生了吗?你去度了别人,别人去放生了,你是不是也放生了?自己没钱放生,但你度了100个人去放生了,你放生了没有?
不要执著于顽空,并不是说一定要说自己空了、完全无我了。在人间可以拥有,但是不执著这些拥有的东西。
他的理论就是说,“我要涅槃”,你以后到走的时候再涅槃,你现在说涅槃,你现在就去死吗?你现在涅槃不叫涅槃,是死,因为没开悟。开悟叫涅槃,不开悟就是死。
—解答来信疑惑 197
问:17-05-2020,魂 体 被带到心 灵 净 土 世 界。净土世界已经有一些变化,变得更为庄严清净。
观世音菩萨:“孩子,你们在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时,知道里面的深意吗?为师给你们浅谈一下般若。般若即为空性的智慧。”
观世音菩萨:“心经里面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你们明白吗?”
观世音菩萨:“简单说起来,娑婆世界一切有色现象在佛菩萨眼中是虚幻不实的。因为这个世界上一切的色相都会因为因缘生灭而成、住、坏、空,都会没有。钱,你死掉后,还有吗?名闻利养带得走吗?屋子一百年后会年久失修而推倒重建吧?你辛苦建立起来的事业会长久吗?一千年后,还有你某某某的公司吗?你吃的食物,转天消化在肚里也没有了。说起来,连你这个人,这个身体到最后也会死,也会没有。所以人间一切的有色现象都是属于空相。”
观世音菩萨:“入空但不完全空,就是叫你们看破这个红尘世界,修出你们的德性智慧之光,即佛菩萨的原灵。佛菩萨的原灵就是慈悲之光。修出原灵后就要懂得行智。这个智就是六度里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了。”
观世音菩萨:“在你師父的《白 話 佛 法》里,非常仔细地讲解了这六度的般若智慧。你们要好好去读、领悟、妙用。这心经智慧,你们若懂得妙用,就能度一切苦厄了。”
观世音菩萨:“今天就说到这里吧。徒儿,好好写下来。回去吧。”
弟 子 马来西亚 17-05-2020
答:观世音菩萨讲得真是言简意赅,简单几句话,就是一种般若智慧,菩萨让我们理解怎样解脱,在空中不空,在色中知色,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你才能放下。
—解答来信疑惑 385
Wenda20180729A 24:50
关于“出离而不完全断灭”
问:師父在《 白 話 佛 法九 》第六课中给我们讲述:出离而不完全断灭,要身心万念俱空,无去无来,但并非顽空,而要把握中庸之道,进入彻空的方便法。
请问師父,是否这可以理解为:我们在这个虚空的世界当中放下有空,把自己对任何事物的理解都彻底地空掉,安住自己这颗心,无去无来之时,才能看清这个宇宙的真相,因为世界的事物都是“成住坏空”,最终归于空无。
所以我们要行菩萨道,看穿、看破这个人间虚幻的本质,拥有出离心的同时,还要保持菩萨的慈悲心,在人间入世度众生,所以要“断尽”,而非“断灭”。对吗,师父?
答:对的啊(这就是師父所说的“以究竟圆满心去证得无上菩提的方便法”吗?)以后你们要更深地理解,你们要学会自己举例子(明白,感恩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