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要无所得心,......无所住心,......要明白自己的心,认识自己的心,你才能看到真正的佛心,
白 話 佛 法 2-44 《心如水,性如镜》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109&tim=1681455108287
一个人学佛要有清净心,在经文中有一句名言“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
如果你能够一切不住在你的心,你就是实相境界,……
当你到达真实如来之相,说真话,实实在在地说话的时候,又要懂得实相无相。……
人间一切都是虚空的——虚的、空的,你说有实相吗?肯定没有,一无所得。
视 频 开 示 第 67集 《 心无所动 心无所住 》
我们只要把任何人间的心驻足在自己的清净心中,你的真心就不会被污染,就是佛心常住。
视 频 开 示 第69集《实相真心 觉悟有道》
证佛果就是明心见性,就是懂得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证得一个菩萨的果位很难,证得一点罗汉的果位都很难,想下辈子做一个人,不进地狱,至少要先守五戒。
本师释迦牟尼佛已经用佛法教导、教育了我们:“如澄浊水,贮于静器”。“如澄浊水”,污浊的水要把它澄清,我们到人间来有五浊恶世,要把它澄清;“贮于静器”,放在一个安静的容器里面;然后“静深不动”,就是如如不动;“沙土自沉”,就是人身上的烦恼、业障慢慢就会自己沉下去了;那么“清水现前”了,明心见性了。
视 频 开 示 第63集《证佛果 明心性》
Wenda20170901 03:00
悟性对于学佛人很重要
臺 长 语:一个人心中有佛就是见到真的如来了。菩萨还有这个可能性到人间来度人,如果你没有处理好人间事务,有可能会走偏。但是佛一般就不会了。菩萨是很慈悲的,但是实际上菩萨跟我们人一样,有句话叫“见性成佛”,你见到本性了,你就成就佛了。实际上佛是最高境界,是无上正等正觉。“无上”就是没有再高的了,没有顶了。
人开悟了,有的人开小悟,有的人开大悟,有的人一直开悟——觉悟。悟性对我们学佛人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佛法界讲“明心见性就是佛”。
Wenda20190215 41:28
如何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问:师父您曾经开示过,菩萨对于他经历的一切是不住心的,不会往心里去,除了提高我们自身的境界,是否平时也可以加强这种不住心的意识来锻炼自己一切不住心呢?
答:可以,完全可以,就是靠平时锻炼的。你平时念念念,每天念礼佛大忏悔文,每天念阿弥陀佛,到了走的时候你才念得出来啊,你才能把阿弥陀佛住在心里啊。你把贪瞋痴慢疑全部不住心的话,那你到时候这个心上哪会有贪瞋痴慢疑啊?(对。请问师父,是否把我们的第五识——眼耳鼻舌身,当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形成一种屏障,使第六识没有感觉,也就不住心了呢?)对啊,你守住你的眼耳鼻舌身,那你的意念就会干净很多,明白吗?
(明白,但是我们有时候在境界现前的时候无法做到)境界现前的时候无法做到,所以这就叫人啊,你就是人,你要是菩萨你就做得到了(对不起,师父。六祖惠能大师当时仅仅因为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师父能否给我们开示这句话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还不懂?心都没了啊。你说说看,你在人间没有贪心,没有恨心,什么心都没有,你心无罣碍了吗?心无罣碍,心是不是打开了?(是)对啊,心无所住了,你没有地方去了,心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罣碍了(对)比方说,你今天很贪心,住在你的心里,好,你心有所住了,那你的心就坏了;今天恨心住在你的心里了,你就开始恨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话,那说明你没有这个心了,生不出来了(明白)
师父再给你举个简单例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叫你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在人间再好的事情,你都不能去把它住在心中。“哎哟,这个很香哦,这个很臭哦,这个怎么样怎么样了”,因为它的自性本能都是在内心当中的,你一住心,你就烦恼生心了,开始烦恼心就生出来了,因为你一牵挂,你就会贪欲六根情欲了。
所以菩萨叫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你已经“菩提本无树”了,“明镜亦非台”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啊?(对)你在人间,一个是空无一物,随过随灭;一个是雁过留声,一个事情过去了,留在你的心里了,那个事情又留在心里了。你今天去恨别人了,今天去嫉妒别人了,你留在心里了,你想想看你的心会不烦恼的?(会烦恼)好了,我现在给你解释了你就知道了。为什么?实际上后天的熏陶,也就是人运用了自己本性的一些肮脏的东西住在你的心中,使你丢失了你的慧命。我们现在要无所住心,应无所住,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套住我们,那你就是解脱,就是没有枷锁套在你身上(明白了,感恩师父。弟子向师父忏悔,最近各种心生出来,心里静不下来,贪瞋痴慢疑,对不起师父)
问:梦中达摩祖师给我开示《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意思,以心教化,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直达本性。
有时候想想,按照达摩祖师所说的,是能找到我的本性了,也能找我本心,我的心忽明忽暗,只能治标、不能至心,理解容易,做到很难。
答:为什么“心经”,就是要把心擦亮,让心找到本性,本性就是佛性。以心教化,以我们的心来教化众生,每个人要以本性在社会上活着。
直指人心,使本性理解开悟,不能为自己活着,要明心见性,要开悟,不能为人间的物欲而活在世界上,才能达到明心见性。一个明白人的心才能见到本性了,才不会做坏事。
见到本性就是见到佛性了,见到佛性的人会做坏事吗?到达本性,就是你九识田阿摩罗识的佛性。
同修他自己这些话很对。为什么我们人早上很开心,下午不开心,晚上又不开心了?就是忽明忽暗。忧郁症就是一会儿想通,一会儿想不通;很多夫妻也是这样,吵架的时候闹离婚,晚上好了都忘记了,吵架的时候又想起来了,又不好了,不就是忽明忽暗吗?
但是这个心不能代表你的本性。很多人说,我这次下定决心要离婚,但本性做不出来,看看自己的孩子,看看老公也蛮可怜的,下不了这个心,就是不能到本性,只能治标。
所以,“以心教化,直指人心,明心见性,直达本性”,是非常难做到,一件事情发生了,最后要用慈悲的心去忘记,不去记恨别人,最后谅解圆融宽容别人,是很难的。
解答来信疑惑:二百二十五
问:“因无所住而生其心”,师父也让我们常发菩提心和慈悲心,到底应该住心还是不住心?
答:这是一个转变过程,先把佛住在自己心中,住的时间长了,佛常住心中,住在八识田、九识田中,心中已经没有住相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都没了,因为佛已经进入你的深层意识了,佛心本来就在你的内心,还要住什么心?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八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