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觉恒住。......“一切自然来,一切自然去”。 白 話 佛 法1-21 《 修行人应明觉恒住 》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601&tim=1679251802I1362945
相关开示: 菩提觉悟,觉悟菩提,就是一种缘分。
广 播 讲 座 5 《 缘识提境,觉悟菩提 》
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视 频 开 示47 《 若能布施 智慧能行深 》
一定要懂得一个人生,只是一辈子。有时候要懂得“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所以我们要懂得学佛人知幻离幻,知真求真。掌握好心中的永恒就是掌握好了你的慧命。 广 播 讲 座 170819
消业是为了觉悟,如如不动就是拥有一个永恒和平静的心,心要像平静的流水, 看似不动,实际上不停地在流动。 吉 隆 坡 2015
wenda20120812B 16:06 怎样才算是开悟 问:怎样才算是开悟?是不是一点贪嗔痴都没有? 答:怎么样叫开悟,开悟有很多种。有的叫渐悟,就是渐渐地开悟;有的叫即悟,即悟就是马上就开悟了;还有一种顿悟,顿悟就是顿时就开悟了。开悟是什么?是指对某一件事情,对某一个方向,对自己所做的某一件事情,明白它里面做的事情的缘由和原因,这个就叫开悟。菩萨的开悟不是说一天开悟,两天开悟,一小时开悟,两小时开悟,是永久的开悟,那么这就叫菩萨 ,就叫佛。而一般的人开悟可以很快的,就像我们突然之间碰见一件事情说:“哎呀,我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呀。”那么当然了,你这件事情碰到的时候是这样,碰到另外一件事情你又想不明白了,你又不开悟了(听懂了)所以真正的开悟能够长期的开悟、永久的开悟。就像一个人要做一件事情都不容易。今天做了明天又不想做了,那就是今天明明是做了一件好事情:读书,想读大学,是好事情嘛,读了几天,“哎呀太累了,不开心了,跟老师不开心了,我不读了。”那么你是不是不开悟啦?(嗯)道理是一样的(就是想永久的开悟,是不是一定要在没有太多业障的条件下才行?)对,在没有太多的业障下,而且在没有太多的杂念下,还有就是要心空,心空是什么呢?心空就是本性是空的,不去说人家,不思善不思恶,这个人会开悟(听懂)我连善的我也不去想,恶的我也不想,我就好好自己做自己的人,这人就开悟了。
wenda20170630 21:08 要靠自己脱离苦海;心要平衡,不要被五欲六尘缠绕 语:一个人要学会自然,懂得一切都是自然来自然去,知道今天自然来的东西也会很自然地丢失,就能断烦恼,就能知道人生无常,你才能破无明,你才会拥有般若智慧。我们学佛做人境界要高,真正的智慧就是真正的解脱,想解脱的人是拥有智慧的人。我们经常说“我好像被人家控制住一样”,实际上这个世界谁控制你啊?没有人控制你,只是你自己解脱不了。想脱离苦海,想要解脱,靠的不是别人,靠的是自己。师父领进门,修心靠个人。每一天正常地活着,心里要平衡,要注意自己的意识不要被人间的五欲六尘所缠绕。我们学佛人要懂得相应心自然,就是做什么事情学会跟别人相应。
wenda20170409A 48:56 明心见性是什么状态;怎样理解外心和内心 问:师父,一个人明心见性是怎样的一个状态呢? 答:明心见性,与世无争,什么事情都笑嘻嘻的,笑得出来的人就是与世无争,就是明心见性。看见这个五浊恶世,天天恨得不得了,这个人“明心”没有见性(有句话说“人有外心和内心,外心会影响到修行的行为,包括贪瞋痴慢疑,而内心会影响到修心,即是心里面如来本性的清净”,外心被五欲六尘所染,就会进入内心深层的如来本性,进而造成内心不清净,染上尘埃,烦恼也随之而来。可以这样理解吗?)完全正确,这句话师父讲过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