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特别在乎自己的人,烦恼往往也特别多,太注重自己了,烦恼就多,而那些无私无我整天想着别人的人,他们善良,活得自在快乐,什么事情都不去留恋就心无罣碍,一个不能原谅别人的人永远不能心安理得。我们要抛弃人间的小聪明、寻找自己本性中的真智慧,想让别人快乐,首先自己要快乐起来。要让自己的佛性长存、佛德永住,唯愿久住刹尘劫,利乐一切诸众生。
原文:佛法不是纯理论,佛法是实实在在要去做的,如果学了佛法之后,不实实在在地去做,就不会相应佛菩萨。“跟菩萨相应”的解释wenda20161125
原文:佛法不是纯理论,佛法是实实在在要去做的,如果学了佛法之后,不实实在在地去做,就不会相应佛菩萨。
“跟菩萨相应”的解释wenda20161125
听 众:师父,我们常说的“跟菩萨相应”,这个相应是什么样的原理?是不是菩萨在天上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跟菩萨相应,不一定非要菩萨来才相应呢?
台 长:相应有好几种:一种叫智慧式的相应,一种叫意念式的相应,还有一种叫语言式的相应。举个简单例子,夫妻两个人,你讲一句话对方马上同意,叫语言式的相应;老公要去做一件事情,太太支持你,不讲话眼睛冲你一看,两个人出去了,这叫意念式的相应;你今天不讲话,什么都不讲,你今天做这件事情是好的、是对的,太太马上跟着你跑,跟着你一起去做,不但跟你跑还要帮助你一起去做,叫智慧式的相应;今天我们求菩萨也是这样,因为你善良,你已经是菩萨的善良,是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了,你当然能够在天上了。你今天在人间像菩萨一样的身体,像菩萨一样的干净,像菩萨一样的语言,像菩萨一样的思维,像菩萨一样的行为,那你在人间不是已经跟菩萨相应了吗?怎么不能相应?人家都说你“哎哟,你就是一个菩萨啊”,你说说看,你是不是跟菩萨相应了?不相应,人家怎么会说你是菩萨?(明白了,谢谢师父的慈悲开示)
原文:功就是从心里发出的,......用你的佛心去做善事,用佛德,德就是道德,佛菩萨的德性。再加上你自身的佛德,所做的事情称之为功德。
弟子开示一~30
问12:师父在《谈佛德与知行合一》中提到:“做事情要做在功上,要做在德上,如果做任何事情是做在善上,做在一个事上,你是没有功德的,你要做在功上,要做在德上,这才是有益身心健康的。”这句话的意思是不是跟师父时常教育我们说“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类似?
答12:还不单单那么简单。什么样的善事做了可以成为功德?如果你在做一件善事的时候,你想到的是为众生,而不是为了某一种利益或回报,那么这件事就会慢慢成为功德。整天为众生想的,做一件事情是用心来做的,因为你的心就是佛心,所以这件事就可以成为功德。如果你今天为了某一个利益,比方你今天请人家吃饭,就是希望人家回请你一顿,那么你的请客只是一种善,而不是一种功德。(有个人说他捐钱帮助盖庙,然后祈求一件他自己的事情,那么这是功德吗?)这就是善事了,善有善报,所以就只是增加一点福报而已。如果他捐钱盖庙的时候想着:我出一点点的力,希望庙盖成之后有更多的人能够学佛,得到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保佑,有求必应,希望大家能够学佛就好了,我不求回报。如果他这样一讲,他就有功德,而这功德可以用来保护他避免灾祸。如果他捐钱的时候说:我希望我的孩子好,老婆好等等,那么他会有善报的,但是只是他家里好,得到现世利益,来世没有了。
提问4.用佛心做事即为功德20171111墨尔本07:13
问:有关功德,师父说过,我们不管学什么,善全部都要归于功德,我们不管学什么法门,到最后全部要归于佛法。师父也曾经回答“功德是很神圣的,灵性根本拿不到”,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我们学佛的功德全在于行菩萨道?师父的菩萨行,普度有缘,教化众生,妙法圆融,帮助我们启发我们身上仅有的一点佛性,做佛事,救人救心,消业拔苦,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愿力,为成就一切众生的道业,救度一切众生,倒驾慈航,陪众生过生生世世的人间生活,闻声救苦,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我们如何才能依止于师父和观世音菩萨,做任何事情都用声闻、缘觉、菩萨道和佛道这四圣道的心去做,把人间所做的功德转为出世功德呢?
答:讲到底就是一个字——心,用心去做任何事情,做得善的就是功德,用佛心来做任何事情,就是功德。你的发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你发心好,你就有功德;发心不好,没有用菩萨和佛的境界来做任何事情,带有我执,带有四相——我相、人相、寿者相、众生相,一定不能成为功德。
wenda20160115 01:32:26
发心越接近佛心本性功德越大
男听众:师父,“见性是功,平等是德”,我们在未明心见性之前,做同样一件善事功德时,是否发心越接近佛心本性,功德就越大?
答:这个是的。越接近佛心的话,用佛心去做任何事情,你当然就变成功德了啊。如果你只是一般地做善事的话,那你就是善报,善有善报。
原文:人应当自作皈依,皈依自性三宝,自己皈依自己的佛、法、僧,佛在心中,法在行中,僧在戒中。
心灵法门皈依的问题wenda20140420B
听 众:同修问我们现在皈依……我们这些弟子已经申请拜师以后,属不属于皈依观世音菩萨,皈依卢军宏台长的?
台 长:你说呢?(我觉得是的)呵呵,好了(有的同修说他原来也皈依过)我问你,你到这个俱乐部弄一张卡,是这个俱乐部的会员,对不对啊?(是的)你到那个俱乐部又弄一张卡,是不是那个俱乐部的会员呢?(是的)那么加起来是不是都是俱乐部的会员啊?(是的)好啦。那你在那里皈依,我在这里皈依一样吗?(一样的)你皈依佛法僧三宝,我们心灵法门难道不是皈依佛法僧吗?观世音菩萨是佛吗?是啊,那你皈依观世音菩萨是不是皈依佛法僧了?(皈依)好了。执著于形式的人,本身就是一个执著在身上,这种人能修好吗?懂一点佛法,到处去自己以为自己是对的,就像一个房间里堆满了自己的货物,别人好的货物要给他,他拿得进来吗?(拿不进来)满了,因为满了呀(对)
如何理解皈依三宝
解答来信疑惑(一百五十六)2017-04-05
问:这次新加坡法会我请了一本《弘法度人手册》,在这本书中,第四部分第一篇《什么是佛教三宝》中写道:皈依自性三宝:佛在心中,法在行中,僧在戒中。在后面的名词解释中,三皈依:也作皈依三宝。一皈依佛,二皈依法,三皈依僧。(也可说为皈依:觉、正、净。一皈依觉,觉而不迷;二皈依正,正而不邪;三皈依净,净而不染。)
我们知道,六祖在其《坛经》里指出:“以自性三宝常作证明。劝善知识,皈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皈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二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皈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若修此行,是自皈依。”
把皈依佛、法、僧外在三宝,释为皈依觉、正、净自性三宝。
我这样理解是否正确?
1.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为住世三宝,即外在三宝
2.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为自性三宝,即向内求的自性皈依
3. 佛在心中、法在行中,僧在戒中,为师父用白话讲解的《坛经》中对自性三宝的阐述,使我们更容易理解。
答: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