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06|回复: 0

【基础课件】2-3、性命双修,智者遇缘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1354
发表于 2024-11-14 23: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基础课件】2-3、性命双修,智者遇缘



2-3、性命双修,智者遇缘


性命双修,很多人都知道晚年或者当有灾祸时,性命难保,什么叫性命难保?命就是你的肉体,性就是你的灵魂,性命难保就是你的灵魂和肉体都保不住了,所以要性修和命修,性修和命修是同样重要的。性修是修本性,修你的良心;命修是修身体和行为,所以要性命双修。如果你没有这个命,就修不来这个性,如果你的命很糟糕很差,苦不堪言,而且都无缘接触到臺長的法门,就是一个没有福气的人。命是修行的基础,修行必须内修和外修,内修就是把心修得平静,外修就是要对众生无碍。师父经常给你们讲“外观无碍”,就是外修,要修你们的心和行为。外修要慈悲,修你们的脸,不要带有奸诈之相,要让人一看就是一个菩萨相,修心的人脸相都会变的,如果今天你的脸相还是那么凶,就是你的心根本没有修好。一个人要学什么像什么,学菩萨必须像菩萨。外修像菩萨,内心也要像菩萨,那你才是真正的菩萨。内修的人少病,少烦恼,因为心态平和了,心态平静了,这种人就会少病,少烦恼。外修的人脸要呈粉红色,要白里透红,眼睛要有光,性情要温柔,讲话要有礼貌,要有智慧,不讲话不知道,一讲话就明了。


不管外界是发出什么声音,都要听内心的佛声,要听内心佛菩萨的声音。不管遇到什么事情,师父告诉你们一个窍门,只要想一个念头,马上就要学会化解,就是要认为这是佛菩萨对你们的考验,当感觉到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时,就要想到是佛菩萨对你们的考验,应该想一想怎样度过难关,要经得起考验,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只要想到菩萨,世上还有什么不能克服,不能战胜的困难?


学佛的人必须要记住,过去何必再去思量,现在不用紧张,念佛自然吉祥。就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不要再去想了,未来无需恐慌,还没有到的事情你干吗要恐慌,实实在在把握住一个今天,胜过两个明天,天天念佛就自然吉祥了。智者遇缘自得力,有智慧的人遇到所有的缘分,不论是善缘还是恶缘,都能得到其中的力量,很多人碰到困难时,反而坚定了信心,能得到其中的力量。有智慧的人不论是顺道,还是逆道都会从中得到益处。今天的失败是你明天的成功,今天的成功也有可能预示着你明天的失败,其实这都是一个缘。


给大家讲讲情绪经过科学鉴定,绝对会影响人的免疫功能,你的情绪好坏会影响你身体的免疫功能,当一个人发脾气、难过时免疫力就会下降。同样,生气会产生蛇毒类的物质,当一个人在生气的时候,相当于蛇吐出的毒,所以生气会气死人的,也可以说,被自己毒死的,因你的免疫功能损坏了你的肌体,生气的人是智慧不开,气出病来无人替。其实人体的潜能无限,用什么方法开发人体的潜能?是要用感恩心来开发人的潜能,你越感恩,你的潜能越大,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越多,感恩能开发你的潜能,让你化灾解难,去除瞋恨心,生出爱心。


人活在世上,要惜福,不要无病时糟蹋自己的身体,有病时再来埋怨。其实这是人们常讲的,浪费生命,平时多修心修行,多积德,等有病了不埋怨了,因为病很快会痊愈的。


下面给徒弟讲一则注意事项,给佛菩萨供水,绝对不能供空杯子(供水时不能先把空杯子供上去,然后加水),必须先要有一点点水在杯内,水可以去除你的贪心,给佛菩萨供的东西一定要全身心的,不能有任何舍不得的思想在里面。供水是让你不要起贪瞋痴,不要起吝啬之心。


水有四种功能:


性清,供水时你的身心是健康的,六根会暂时清净。

质软,能让你的意念柔顺,经常喝水的人意念比较冷静,不经常喝水的人,易发脾气,比如嘴巴一干浑身冒火,就想发脾气。

易喉,多喝水能妙语连珠,讲出的话非常好听。多喝水能让人的心平静,多喝水能让你的脑子清楚。

清澈,意念清明,意念很干净。


师父告诫众徒弟:学佛人应以人师为我师,以人德为我德,以人表为我表。

金言法语


性修是修本性,修你的良心;命修是修身体和行为,所以要性命双修。


命是修行的基础,修行必须内修和外修,内修就是把心修得平静,外修就是要对众生无碍。


不管外界是发出什么声音,都要听内心的佛声,要听内心佛菩萨的声音。


过去何必再去思量,现在不用紧张,念佛自然吉祥。......智者遇缘自得力,


要用感恩心来开发人的潜能,你越感恩,你的潜能越大,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越多,感恩能开发你的潜能,让你化灾解难,去除瞋恨心,生出爱心。

相关开示


原文:性修是修本性,修你的良心;命修是修身体和行为,所以要性命双修。

wenda20111230  48:55  

什么是性命双修

男听众:关于性命双修的问题,我们现在在念经……是在修性是吧?


答:命是什么?命是现在,我们讲的命运嘛,现在人间的称为命。性是什么呢?性是本性。性命双修的意思是又要修本性,良心要好。按照现在师父白話-佛法讲的就是,本性、良心要好,要修,这样的话才能改变命运。要改变命运就要修本性!所以叫性命双修!如果不把本性修好了,命不会好转的!那么命好的话本性一定会好的!所以想命好一定要修本性!本性修得好命一定会好!这叫性命双修!(不是说性命双修的“命”的意思是需要练身体的素质,包括练功……这些东西?)不不……性就是修心,泛指修心,就是修自己的本性!命是指今世的一些东西,现在正在受的,觉受、感受。


梦见白色卧佛,学佛内外都要清修wenda20171006_7036

听 众:同修梦到去参加法会的路上有很多人,看到师父来了,很多人都拥挤上去,同修没有拥挤上去,站在人群的外围。这时候师父从另一边过来,他走上去合十,师父就用手指着他说:“你这里就有佛啊!”同修想:“佛在哪里啊?”转头就看见旁边出现了一座玻璃棺,里面躺着一尊白色卧佛,大概有我们观音堂小号观世音菩萨像大小。请师父解梦。


台 长:他心中有佛,身体上已经有佛了,而且他的佛是卧佛(他跟卧佛很有缘分是吧?)对。上海的玉佛寺里,他可能拜过(他想问师父,是不是提示他应该向内修呢?)学佛,内外都要清修,不是单单“内”,都要修。心中有佛的人,就是提醒他做事情、想问题、说话全部要像菩萨、像佛。

原文:命是修行的基础,修行必须内修和外修,内修就是把心修得平静,外修就是要对众生无碍。

提问30.为什么学佛修心会影响一个人的相貌20160814槟城57:16

问:最近微信上发了很多师兄们学佛前后的对比照片,差异真的很大。一个人的面相是否与福报大小、修心好坏有关?为什么学佛修心会影响一个人的相貌?那是不是“以貌取人”也有一定的道理呢?请师父开示。


答:当然有一点道理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上就讲到相随心变,你看为什么电影里面坏人出来就是坏人相,好人出来就是好人相?当然有相了。比方说,今天师父出来弘法,长得一塌糊涂的,你说你们有几个人啊,对不对?你看高僧大德,他有庄严相,你看观世音菩萨的样子,大家都升起尊敬菩萨的心情,你看我们的佛陀……其实我们用人间话讲,佛陀非常非常庄严、非常非常漂亮,你说佛陀好看吗?头发都卷的,好看得不得了!所以修到后来,相真的会变的,一个人一生都会变相的,这不稀奇,只要好好修一定会变,越变越好,每个人都会变。我相信每个人都会越修越好的,不要在乎自己现在,要看到自己修心之后的未来。


Wenda20190106A   03:15  

如何理解“修内”和“修外”

男听众:师父说,理解佛法,知行合一,叫修内;言行举止做出来像菩萨,这叫修外。是不是“修内”是修的“真我”,“修外”修的是“假我”


答:对啊。你这小孩子挺乖的,你能够对这些问题有一种研究和理解,师父就很开心啊。修内,当然是修内心;修外,当然是修外表。不要外相,不要执著,这个外相——对人家怎么样的行为,实际上人的外表、外面的行为也是从内心出来的。明白了吗?


(嗯。这个“假我”也要放掉,放掉了,就是无我相了,是吗?)对啊。“假我”放掉的话,就是“真我”出来了。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人嘴巴里讲一套,内心里想一套,如果把嘴巴里讲一套放下了,是不是内心真实的东西就显现了?(明白了)


wenda20140815  01:20:47  

有关“内心”和“外心”的问题

女听众:同修讲,“如果说内心看着外心在起心动念,念头生灭不息,有时是没有,有意去起心动念的。可是不知为何,有些念头会无意中升起来呢?”


答:很简单,外心内心,它是相互感应的。比方说内心的慈悲心,它会感应到外心,让你掉眼泪;那么外心,你看到的很多不开心的事情、仇恨的事情,会进入你自己的内心,进入你的八识、七识田中,然后让你生起一种瞋恨心,实际上这是相互感应的。那么为什么有时候会有“明明外心没有想,内心为什么会产生呢?”因为你前世很多的心已经进入了你七识田和八识田中,所以当你内心和外心呈一种感应的情况之下,内心的一些不好的东西就会出来,听得懂了吗?(听得懂)

原文:不管外界是发出什么声音,都要听内心的佛声,要听内心佛菩萨的声音。......一个窍门,只要想一个念头,马上就要学会化解,就是要认为这是佛菩萨对你们的考验,

从内心修,先修心再修行,修心修行,就智慧无穷

—解答来信疑惑 292

问:佛法说:心外求法,心外用功者,是外道。那么,外道修行人(或是修外道者),最多能修到哪个程度,是否可以出离六道轮回?能否成为菩萨?


答:在佛法界讲,外道并不是一个贬义词。不修佛、没有学佛的,比方说其他法门,也可以说是外面的一个道,或者其他的佛道,并不是不好的。心外求法,修心离开了心,怎么修心?心外在修,就是做给别人看的样子、行为。所以很多是修行的,不是修心的。心是最重要的一个点,相随心变,如果心不改变,怎么修心?心外求法是修外面,没有修里面。有些法门比较注重一些仪轨仪式,或者念一些词句,让大家在一起必须怎样,可能很多用心修的人就觉得他们是外道修行人。能修到哪个程度?举个简单例子,一个人一辈子不做坏事,只做好事,是不是心外修行?他不懂佛法,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也可以上天,但是出离不了六道。明确告诉你们,出离不了六道,但是可以得到在天上享乐的境界,成不了菩萨。

如果从内心修,先修心再修行,修心修行,就智慧无穷,因为得到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已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已经出离六道成为菩萨。


034.听听自己内心的佛音!《智慧小故事-禅修静定》

堵住自己的福德漏洞,不管外界什么声音,都要听听自己内心的佛音。别人说“这个人很坏”,“菩萨说众生皆具佛性,可能他有难言之处。”“这个人偷东西”,“不会吧,他不会穷的连这个也要偷啊?”“你老婆在外面和一个男人在逛马路”,“老婆对我很忠诚的”,自己舒服了!“我老婆跟哪个男人啊?”火冒三丈,回到家,“你说,今天跟哪个男人出去了?”“我跟你爸爸啊,帮你爸爸买拐棍去了,你还要这么讲我?这个没有良心的!”烦恼怎么来的?自己找来的,耳朵听来的。不想烦恼的人,六根清净,眼耳鼻舌身意全部要关住,不要听不该听的,不要说不该说的,不要看不该看的。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想:“这是菩萨给我的考验”,“菩萨考验我让我发脾气,我就不发”。菩萨说:“这么多好吃的,你吃吗?”“不吃,我吃素的。”菩萨说:“这个名牌正好减价,买吧!”“不买不买,菩萨在考验我!”你们这样一想就成功了。


----20150410 新加坡智慧妙语


Wenda20171208   01:22:01   

如何理解“外观众法,自观内心”

女听众:师父,有一次开示您讲过,“外观众法,自观内心”,那这个“自观内心”应该是根本,如果没有“自观内心”,那“外观众法”就成了一种……


答:虚拟的摆设,有什么用了?(对)这个人什么法都学过,什么宗教什么宗都学过,最后心里根本没有佛性。没有一种佛性,把它当成一种知识来演讲、来教育,你本身都做不到,你说你有“自观内心”,怎么观照到你的内心?“自观内心”,你内心要完全跟佛法融一起。你是一个好师父、好老师,你才讲得出好的法门


(谢谢师父。这两句话如果我们不看第一句,就是说如果不去考虑“外观众法”,首先考虑“自观内心”,就是完全看自己的心,看自己拥有的)叫你看到你的第九意识。“自观内心”,内心什么?内,在很里面的。过去叫自己的太太“内人”。“内人”就是关在房间里边的,在很里面的,女人不出来的,叫“内人”(嗯)“外人”,这是外人,很外面的。懂了吗?


(明白。师父,这两个一定是同时存在的吗?可以说某一个阶段我们就是“自观内心”吗?然后观到一定程度再“外观众法”,可以吗?)同时存在,都可以(哦。那如果自己心都观不好,再观众法是不有时候就会添很多的烦恼?)观不好就闭关,把你的关给闭起来,眼睛不要去看,你就慢慢看到了,耳朵不要去听,你就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了。一个人在烦燥的社会当中,你能听到自己心跳吗?等到你在房间里很安静,在农村里一点声音都没有的时候,你听得到自己的声音吗?心跳听得见吗?(嗯)


【视】048. 师父小妙言 2017年3月13日

Wenda20151004B 05:16

台长对做善事但缺少向内修的同修开示


女听众:同修问师父,如果一味地做功德而自己本身缺少向内修,是不是这样会容易产生偏差呢?


臺 長:他这句话本身就自相矛盾,“一味地做功德”,功德包内包外。什么叫“功德”,功德就是从内心发出的。一味地做功德说明他的内心非常善良、非常慈悲像菩萨一样。只能说一味地去做外,修行为,就像很多人他们不注重念经的,他们就是拼命地做善事、做好事,有时候还组织人到马路上去清洁,像这种是一种福德。念经,如果你用功德的话,那就不是这么简单了。做功德的话,从内心散发出的慈悲的光芒,再去帮助别人那就叫“功德”。所以不存在内心和外心的问题,只要是功德内心一定动的,内心不动不叫功德(哦。那他本身缺少向内修是不是有问题?)本身缺少向内修,指的是他没有看书、没有学习,而只是拼命地念经、拼命地去度人,实际上度人就是向内心修。我问你度人要讲吧?讲出来的理论是不是佛理啊?你自己都不懂你怎么度人呢?能度人的人怎么会不懂佛理啊?(明白了,好的,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中场视频

【视】048. 师父小妙言 2017年3月13日

原文:过去何必再去思量,现在不用紧张,念佛自然吉祥。......智者遇缘自得力,......有智慧的人不论是顺道,还是逆道都会从中得到益处。

在人间要一切随缘 wenda20171006_6428

台长语:随缘,在人间一切都要随缘。既来之则安之,这就叫随遇而安。一个人碰到什么事情,就心安理得地去接受它,没有办法的事情就好好接受它。不要搞,没什么好搞,搞到后来就搞出事情来了。坚持自己正确的理念,好好做人,好好学佛,慢慢地就会冲破自己思维上的牢笼。很多人就是害怕,冲不破自己思维上的牢笼,而得忧郁症的。“我怕,我不行,我吃不消,我精神压力太大……”是自己把自己捆住了。


zongshu20130103  37:00  

身上很多散灵,因吃了很多活海鲜;多念经,自然吉祥(37分-38分25秒

女听众:台长,看看我儿子,1996年的老鼠。


台长答:只能看看有没有灵性(好)有有有,而且都是很多散灵,你们肯定给他吃了很多活的海鲜。自己吃吧,自己去超度掉吧(需要多少小房子?)9张(我已经帮他念了9张)那你什么意思,就是不准备念了?(没有,念)我现在跟你说9张就是现在开始的9张,我今天给你说吃过饭了,不会说你昨天吃过饭吧?(好好,对不起台长。他图腾颜色是什么?)。你好好的,不要去追求于什么颜色了,多念经,多念解结咒,多念消灾吉祥神咒,自然吉祥,靠这些东西没有大用的。


提问21  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沉静、有智慧,就是修行;要学会低调

———20191206墨尔本33:23

问:有些人在修行中往往被困境一击就跨,很快就不精进、不努力,甚至生出退转的念头,但有些人却越战越勇,仿佛磨炼带给他无穷的能量。我们每个人都有佛性,为什么在逆境中所呈现出来的就这么不一样?这种情况是和他个人的境界、根基、业障,还是学佛的缘分有关呢?在逆境中,我们要怎样化腐朽为神奇,一路坚定而行?


答:其实学佛很简单,诚心诚意地拜佛,广结善缘,然后礼佛忏悔。实际上人不要觉得学佛是一个什么什么,就是一种低调,就是一种忏悔,就是一种反思。就像禅坐、禅定一样,他有智慧,他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沉静,变得越来越有智慧,这个人就是在修行。“哎呀,菩萨啊,我想起了过去,我多不好啊,我要怎么样啊”,没用的。很冷静,很低调,很安静地活着,平安就是福,好好地忏悔过去,拥有更好的智慧,让自己一世修成,学会更低调。不要“我怎么样,我怎么样”,到处去讲,到处去弄。我告诉你,其实度人都有方法。有个人就是到处去讲,度嘛没度到几个人;有的人一个个都在度,很多佛友都在默默地度人,他不知道度了多少,他从来不讲的,这就叫智慧。听懂了吗?(听懂了)


原文:要用感恩心来开发人的潜能,你越感恩,你的潜能越大,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越多,感恩能开发你的潜能,让你化灾解难,去除瞋恨心,生出爱心。

shuohua20151016  21:22  

潜能就是学佛人的佛性

男听众:师父在《白話佛法》中提到“其实人体的潜能无限,用什么方法开发人体的潜能呢?是要用感恩的心来开发人体的潜能,你越感恩你的潜能越大,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越多。感恩能开发你的潜能,让你化解灾难,去除瞋恨心,生出爱心”,其中说的“潜能”,请问师父是不是人的佛性啊?请师父开示一下。


答:对了,一点不错。只不过不学佛的人不能说“佛性”,他只能说“潜能”,潜在你心中能做的事情,那是什么东西啊?就是“佛性”啊!一个人开发了他的佛性,不就什么都明白,什么都能做了嘛。你说师父的潜能开发了吗?你说啊(开发了)你说说看,师父潜能没开发,会在全世界有1000万信众的?(是的)对不对啊?那就是佛性开发了啊!什么潜能啊?潜能在哪里啊?


白话佛法1-24. 佛性的妙用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均是佛性的显现,即世界上所有的一切物质思维全都是佛性的演变,你把世界上所有的东西都认为是佛性,那你就成佛了比如:今天能坐在这里,感谢天地万物给我这把椅子。今天坐在这里听师父讲课,感谢观世音菩萨给了我师父,引导我修学佛法。回到家能与家人团聚和睦相处,感谢观世音菩萨赐给我这么好的家庭。所有一切你都把它想成具有佛性,都是佛菩萨赐给的,要有感恩心你若把世界上一切事物都看成具有佛性,而且是佛性的显现,那么你就是佛菩萨了。


9 如何理解“感恩心是工具,是修行的法门”?20180521新加坡11:39

问:師父在《白話佛法》里面讲:第二个阻止业障产生的工具是感恩心,这里说的感恩心不是单指心态,它是一个工具,是一个修行的法门。如何理解“感恩心是工具,是修行的法门”这句话呢?请師父慈悲开示。


答:八万四千法门,感恩也是一个法门。感恩是什么?有感恩心的人就拥有了慈悲心的基础。你想想看,一个人要慈悲,要大慈大悲,像菩萨一样,他首先需要什么?是感恩。没有感恩心,他怎么会慈悲呢?希望他能够懂得,感恩实际上是一种跟人家接触的非常良好的沟通渠道。你经常感恩的话不会恨别人,你经常感恩别人,你会爱别人,有爱就会有慈悲,有慈悲就会有悲悯心,有悲悯心,那你就会有佛心,有悟心,你就会把别人当做你的亲人,这样你就会修得好心,能够普度众生(感恩師父慈悲开示)

2018-05-21  新加坡

原文:水可以去除你的贪心,给佛菩萨供的东西一定要全身心的,不能有任何舍不得的思想在里面。供水是让你不要起贪瞋痴,不要起吝啬之心。

【视】001. 师父开示“上善若水”【真修实修】


✉️梦见师父说“水生源,源生水”

——解答来信疑惑(三百二十)2019-07-10

问:梦到师父对我说“水生源,源生水”。


答:人主要是水,人身上80%都是水。一个人生于缘分,最原始的本性生出这个人。就是让我们要返本归元。源就是源泉,最根本的地方就是佛性。身体缺水的话,人就死了。最近有科学家研究发现,水喝得多,人不会生病。人真的需要多喝水。


善良人的心,也像水一般,平静、不引人注目,心胸沉稳。因为不争,才能保持自己的原则;如果和别人争了,就没有原则了。无论是对自己友好还是不友好的人和事物,都要心如止水,处理事情要像水一样,拥有善良,转化慈悲。慈悲是一个人最大的实力,是纯洁干净的心。学佛人做事,要言行一致,学会包容,随顺众生,海纳百川,上善若水。(掌声)


—20181111  澳大利亚墨尔本

结束视频

【精选】上善若水



文字

上善若水,善良就是高尚的,无限的慈悲会产生出无限的能量,善良就是会让你产生无限的能量。所以去帮助别人的人,对整个社会、对自己的良心、对别人都会产生一种希望。上善若水,最大的善能就会在自己的内心启发出来。大自然里最顽强、最智慧的存在是什么?就是水。人家说“快刀斩水水照流”“我能够以温柔的清水擦洗你忧伤的心灵”“我能够以纯洁的甘露浇灌你痛苦的悲伤”,观世音菩萨手中的净水瓶给我们一洒,消除我们千愁万苦,让我们解脱烦恼,让我们学会离苦得乐。一个人最好的状态应该像水一样随缘。你看水,把它放在哪里,它就在哪里,随缘。

这个社会很多东西很难改变,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去适应这个社会,但我们自己内心的正能量又不会被社会磨平。我们对人间这些五欲六尘的态度,因为我们心中有一杆秤,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所以能用包容去理解别人,并不是纵容别人去做坏事。我们不强求谁都要理解我们,因为我们自己最清楚我们在做什么。我们有理智、有菩萨的智慧,所以喜怒哀乐就不会困于自己心中。

——视频开示第33集 行善若水 行愿若山 200404B




【PPT基础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基础课件】2-2、卢台长谈佛法与因果
下一篇:【基础课件】2-4、修佛中要坚持“四不”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4 04:45 , Processed in 0.05396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