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的慈悲喜舍,一想就知道了。功德是在慈悲中,也是在佛性里的。因为菩萨的慈悲喜舍,功德是在佛性里的,就是说如果你心里很慈、很悲愍、法喜充满,另外你还很舍、肯舍得,这个人实际上是佛性里出来的好东西。那么这种就不是在修福了,而是在修功德(做功德)。所以师父现在讲给你们听,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佛,什么叫福,什么叫功德。以为做了一件善事了、帮助人家了,就以为是有功德。我已经给你们讲过很多次了,所有的功德,全部都是由心底发出去做善事的。心底里是什么?就是佛性,这才是功德。因为人的心底最底层的东西就是佛性。
7-1无明烦恼是道场
Wenda20160325 26:17
怎样将悲愍心和欢喜心圆融起来
听 众:菩萨的“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感觉其中悲愍心和欢喜心是有点对立的。请问师父,菩萨是怎样将这两种心圆融起来的呢?
臺 長:这个你们要跟师父学学了,师父这两种心学得非常好。我有时候非常难过、生气的时候,你看我一会儿就笑了,很多人是笑不出来的。因为当你的心中拥有悲愍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法喜在;有法喜的时候,一定有悲愍心的。举个简单例子,你在家里,孩子回来看爸爸妈妈了,爸爸妈妈开心吗?法喜吗?(嗯,法喜)法喜的时候,想到孩子过三天来看看我,三天之后就要走了,难过吗?(难过)悲愍了,所以他悲愍心跟法喜心是在一起的,所以叫“慈悲喜舍”。
有时候一个人,悲愍心是从内心产生的对人间事物的一种用崇高境界感叹型的理解,哎呀,这个世界……哎呀,这个世界真可怜啊,作孽啊……就是这种。欢喜心是什么呢?哎呀,真的,还好我真的知道佛法了,我才懂得什么叫悲愍,才知道“哎呀,这么可怜啊”。因为我学佛了,我不学佛,我哪来这么多的开心啊?我因为学佛了,我才开心,虽然我可怜别人,但是我心中更珍惜我自己所得到的这种欢喜心。为什么?因为我弘扬佛法,因为我得到了佛法,我才知道人间的真正意义。这个时候有这种法喜在心中的。
再举个简单例子,一个小孩子过去从来不懂得好好做功课,调皮捣蛋,妈妈一直很悲愍心,觉得“哎呀,很可怜这孩子,怎么不懂啊?”等到哪一天孩子说:“妈妈,我懂了,我真的再也不玩了,我现在好好地读书了,我知道读书要怎么样怎么样……”妈妈:“好孩子啊!”一边悲愍他,一边开心得流出了眼泪,这开心就叫法喜。共同存在,并不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