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记住,六度万行离不开慈悲心。如果正在修行的菩萨慈悲心不够,那就不会圆满,所以要想修成佛,不能离开慈悲心。佛当年是先讲了四无量心,然后他才说六波罗蜜。
“四无量心”就是慈悲喜舍……
四无量心普缘无量众生,会让你拥有什么?如果你经常有慈悲喜舍的心,会引来无量的福分。这句话你们最喜欢听。很多人说:“我要有福,人家都有福气,我怎么没福气?”人家的福气是怎么来的啊?人家是慈悲喜舍啊。你舍了吗?看见人家开心了,你开心吗?看见人家难过了,你难过吗?你整天讥笑别人,心想着最好人家都倒霉,你这种人怎么会有福气呢?无量心,就是心很大,心量大得不得了。
如果你们能够经常做到慈悲喜舍四无量心,你们就可以升到色界的梵天(天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就是说,如果你在人间能够经常慈悲喜舍,别人好了,你特别开心,你愿意帮助人家;你看见别人苦了,你难过,心里老觉得人家很可怜,总去悲悯别人;舍去自己的时间去帮助别人,把自己的东西给人家吃、给人家用,你这个人就可以进入色界梵天,离西方极乐世界不远了。当你能够慈悲喜舍,你的这个境界叫四无量心,在佛教里面有一句话就叫“四梵行”。
11-11. 四无量心悟出六波罗蜜
Shuohua20180202 15:44
慈、悲、喜、舍有不同层次
听众:師父,佛法讲的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是不是指的不是一般的慈、悲、喜、舍,是要大慈大悲、大喜大舍?慈、悲、喜、舍是有不同层次的?
答:对,量变啊。现在很多佛法的一些教育被那些科学家……量子学也有不同的分析。简单地讲,它是一个基础,这个基础就是量变达到质变。你“小慈小悲”,会慢慢地达到“中慈中悲”,然后才能得到大慈大悲。它是慢慢地数量累积,会成为一种质的变化。“小慈小悲”,你可能就是一个阿罗汉果;等到你“中慈中悲”了,你就是声闻、缘觉了;等到你大慈大悲了,那就是菩萨、佛了。它本身是一种能量的转换
(師父经常说“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属于菩萨的境界吗?)对啊。无缘大慈,无缘无故地去帮助别人那还不是菩萨的境界啊?
(阿罗汉果位,他的慈悲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他还是有缘的,是吗?)他当然有缘了。主要问题他自修的,修自己的。修自己的话,他对很多的缘分并不在意,也不care,用现在话讲,他就是没有在这方面下功夫。实际上就是把自我修好,把自己身上的毛病修掉,把贡高我慢、自己身上的劣根性、贪瞋痴慢疑全修掉了,他自我心净,自我干净,但是他并没有达到让众生也干净、也快乐。那境界上还是有差异的(明白,谢谢師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