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境界高了,忍辱了,实际上他就会慢慢地进入布施、持戒、精进、禅定、般若,因为里边已经有忍辱了。所以忍辱是学佛很重要的一个环节。看这个人修得好不好,你看他有没有耐心忍耐。如果这个人很有耐心忍耐的话,这个人就是忍辱精进,学得非常好。所以六度波罗蜜中忍辱非常重要,修大乘菩萨,你就必须进入无生法忍,你才能登上菩萨的级地。
我们做人也好,做事情也好,忍辱,就是一个“辱”字,受人侮辱叫“辱”,这个“辱”你要怎么样把它忍耐掉?就是因为看破红尘,你觉得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缘来缘去,所以你才不会产生憎恨的心。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忍辱并不是说“我来忍耐你”,而是“我心中根本没有忍耐这个感觉”。因为有“我”了,你才会不忍耐,你才会觉得受到侮辱;当你连自己都没有的时候,你哪来的忍耐?所以学佛要学忍耐,就是一个境界。
听 众:师父说“忍辱精进比苦修行还要难,功德还要大”。请问师父,这里是不是包含了这样一个层次:苦修行就是相当于忍辱中最初的层次--生忍,不理解,也不会化解,苦修行的“苦”字不仅形容外境的艰苦,也是形容内心的苦。而忍辱精进的功德之所以比苦修行大,是因为这里的忍辱不仅包含被动的强忍,还包含着在精进中的开悟、对缘分的认识、对慈悲的实践和最重要的智慧化解,直至超脱无生法忍的境界。这句话还告诉我们“悟”在学佛中的重要意义,“悟”可以化生出无量功德,但是开悟本身并不容易。
臺 長:这是你想的?(这不是我想的,是一位师兄想的)[台 长鼓掌]师父要给他鼓掌了,这位师兄讲得很好,他已经把师父讲的“生忍”“慈忍”都融会了,他都懂了,非常好,他讲得对的,完全正确。因为忍辱是已经到了一种理解境界,他才忍耐的。
当然,忍辱不是最高境界,但是已经比苦修行……“苦”就是说“我咬着牙”,也不知道为什么吃苦,他就知道“我要苦,苦了就好了”。所以有的时候在庙里,你刚刚来的时候,老和尚也不跟你讲话的,“扫地,每天扫,早上5点钟起来扫”,然后“每天给我砍柴”,砍了一年之后才慢慢跟你讲点道理。就是锻炼你的心智,明白了吗?(明白了)因为一般人都坚持不了的,一年柴砍下来,他跑了,呵呵(是,您说得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