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心”,……是一个工具,是一个修行的法门。……只有感恩心才可以断绝业障。 白 話 佛法1-10 《 阻止业障产生的方法 》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8295&tim=1688248919381
相关开示: 一个常存感恩心的人能驱除邪魔和恶业障。 白 話 佛法1--29 《 真心忏悔消除妄念 》
学佛人,要懂得感恩,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感恩之心,如果我们的心能够经常存在于感恩之中,那么我们的灵魂就会比较干净,我们就会越来越接近菩萨,越来越接近佛,我们在人间才会脱离六道轮回。 广播讲座二--7 《 辨别真相 离开假相 》
师父叫你们度人的时候,经常要记住,跟别人说真话,用自己内心真实的体会去感染别人,传达自己对佛的真心的感恩。 ......
救人要能够让自己生出慈悲心,生出慈悲心之后,那么菩提心也会自然生出,……慈悲心 那是菩提心的基础,一个人要有菩提心,一定必须要有慈悲心,你不慈悲 你哪能发起菩提心呢,有慈悲心 要度众生,只有成佛才能有能力去度众生,……菩提心是大慈大悲的大乘佛法的根本。 菩提心要为利益众生而成佛,这句话就包含了慈悲,如果一个人不能利益众生,他就没有慈悲心和智慧的两层含义,所以我们成佛的目的一定要清楚,我们是为了利益众生,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成佛,我们也不是为了自己的安乐,为别人想就叫慈悲,如果我们离开了众生,我们就丢舍了悲心,我们就等于舍去了这个佛果,就是没有智慧,利益众生就是要想到,我拥有慈悲和智慧去救度一切众生,让众生离苦得乐,我拥有菩提心和慈悲心,我才能得到佛果,我才能学会布施 持戒 安忍,……其实《金刚经》说,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境界就是菩提心,你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利益的,都没有想法,我不为什么而我去做,就是一种慈悲心,无缘大慈的慈悲心,无所住与慈悲结合的境界,那就是菩提心,所以《金刚经》里边讲到这一点,就是让我们懂得,你要学无上正等正觉就是要学菩提心,如果我们只能无所住而没有慈悲心,那你可能就是学的小乘的独觉士,如果你只有慈悲心而不能无所住,那你就是世俗的有为法,所以学佛人要懂得,有目的地去求,有目的地去做,这样就会跟慈悲离得比较远,要无所住心,要无缘大慈,要为了众生而能献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包括你的一切,你这样才有真正的慈悲心,才能成就你心中的菩提心。 视频讲座 200328C(二十七)《 无所住而生其心 》
Wenda20171029A 42:56 慈悲心来自于感恩心;要学会感恩 问:师父,在人的七情六欲里边,每一情、每一欲都会产生业障,只有感恩的心可以断绝业障,是唯一可以使业障不生的一种心情,也是对贪、瞋、痴有效的武器。所以当你逐渐习惯用感恩心去看周围的人和事,业障会越来越少。这样理解对吗? 师父答:你把“感恩的心”上升,我问你,“感恩心”再上升是什么?叫什么心?(慈悲心)对了。那么观世音菩萨成佛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什么?慈悲心啊(慈悲,大慈大悲)你说有了慈悲,你还会做坏事吗?有了慈悲心你还会贪吗?你慈悲人家,什么都让人家先。你有慈悲心会恨人家吗?你有慈悲心会做傻事吗?(不会的)慈悲心来自于感恩心,所以一个人要感恩人家的(对的。师父您也常跟我们说,要多去感恩别人,要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想,为众生而想)
wenda20160715 01:29:10 心量大就是有慈悲心,就能消业;心量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问:师父,您7月5日在香港开示:如果一个人的心量大,烦恼或业障就不能困扰他的心。这句话是否可以理解成:一个人心量大的话,会产生重业轻报的效果;如果一个人心量小,他的业障或困扰就会大很多。是这样吗,师父? 师父答:是的。你这个理解已经是超脱了人间的一种思维了,我觉得你这个是在往上修的一种境界。为什么呢?这句话非常有唯物辩证法的那种思维。实际上是这样的,心量大,他就消业啊,因为你不去斤斤计较。心量大,实际上就是慈悲心啊,不跟人家斤斤计较,就是说“就算我欠你的,我也不对你要求报复”,这个就是一种慈悲。所以慈悲会产生一种能量,这种能量会消除业障(师父,您再说一下,心量大的具体表现是什么?有慈悲,有喜舍,还有哪些方面心量大?)心量大,人家骂你,你不要去理他好了;人家诽谤你,你就把他当成一个激励你前进的增上缘。人家再怎么样对你,你自己心中要有一杆秤的。不管说什么话,别人嫉妒你,别人怎么样,你自己要做得更好,要更完美。因为你不完美,别人才会找到你的毛病,所以要把自己变得更完美(是的。慈悲心大的人心量就大一些,是这样吗,师父?)对。慈悲心越多,心量越大;感恩心越重,这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就会越宽容(明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