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239|回复: 0

【笔记】第2集 控制思维 舍心修心——20200221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2924
发表于 2022-5-2 04:5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集 控制思维 舍心修心——20200221

 

真正的修心不是追求外相,而是修你的内心。你内心得到了,你的外相一定得到;你的内心得不到宽容、包容,得不到幸福,你的外相一定是凶狠、冷漠的。很多人比较冷漠,实际上是因为他内心没有想通,所以他没有守相戒。要知道相都有戒的,看见不应该看的事情,你不能脸相表示出特别感兴趣。有些不好的东西,你看了之后,脸色表现出一种喜悦,那你就错了。守戒的人要明白,心不为相动,心不为戒动,就是守戒了,都要没感觉自己是在守戒。就像你们开车时在红灯前自觉停下来一样,你会 觉得 “我在守戒”吗?这是一种来自你内心的本能反应。

 

“非念积念修”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没有念头,你的念头才会真正地让你去修。也就是说,你没有念头积存,你才会有念头让自己去修。你有杂念,你怎么能念念修心? “非心戒”就是说,如果你一边有念头一边想修,那你并不是在心中守戒,所以不是正道。正道就是让你们放下、看破,无牵无挂,心无罣碍。那么,心不在相就是没有心相。真心,真正修心的人是心无罣碍你没有一个心要用这个心来修,而有些人则是要用一个虔诚的心来修自己这颗心,实际上,你这个“虔诚”就是因为你不虔诚,所以你才想用自己一颗虔诚的心来修这个心。如果你今天已经很虔诚,你还用说“我要用这颗非常虔诚的心来修心”吗?你今天是个好人,你用不着对别人表达“我是个好人”,其实你就是个好人。你用不着走到人群中去说:“各位,好人来了。”

 

记住了,一个人的善和道德都是有标准的。什么叫善?自己没有对别人的恶意、贪心,就叫善。你今天贪不贪?贪了之后你会善吗?你今天对 别人恶了,很恨别人,你这个人叫善人吗?过去说的 “假善人”,就是这么 “善”出来的。什么叫功德?道德有没有标准?你跟别人争、跟别人闹、跟别人吵,你这个人有道德吗?没有道德。这个 “没有”不就是在道德上 欠缺吗?别人为什么会说你这个人缺德?因为你没有道德。如果你家里没有家具,就是“缺家具”;那你这个人没有道德,就是“缺德”,“缺德”就 是这么来的。

 

舍心修行也就是说,当你修行的时候,要很自然的,不要觉得自 己在修心,其实你已经就是在修心了。你们已经是好孩子,你们已经会念 经,为什么还要告诉别人你是修心人呢?你已经在做善事了,为什么还要 告诉别人你是一个善良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佛应该在守戒当中。讲到底,一个人想守戒、想舍下都是不容易的。舍是什么?因为你觉得这样东 西是你自己应该拥有的,但你不肯拿出来;你现在身上有一个不好的毛病, 你不肯舍去,你就会拥有这个毛病;你喜欢讲别人不好,你不肯舍去这个缺点,你还是天天讲别人不好,最后你就是一个恶人。所以修心修到后来, 怎么样能够成道,怎么样能够得道,实际上就是看你的心。

 

很多人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没有,品质不好,他就是已经在人间的地狱因果道中。你们想一想,人是不是这样?你骂他,他骂你;你恨他,他 恨你。你恨他的时候,你是不是很痛苦?对,那么你在恨他时,你的境界在地狱。他骂你的时候,你一生气,你是不是又在地狱了?那你已经在地 狱进、地狱出。所以说,一个人一念佛在天堂,一念魔就在地狱。

 

不要天天拿着念佛经的书、说着拜佛的话,但是犯下很多口业,让自己的佛心佛德有漏。真正的舍要把自我都舍去,没有自我。有什么自我? 我有什么?要面子的人就叫执著。师父经常有意批评你们,当着很多人的 面批评你们,就是要你们学会放下。你做错了事情,你不应该接受批评吗? 批评之后你脸红了,说明你没有放下,你还有执著和贡高我慢。学佛人要学会认清自我,要知道自己到底是什么样的人,你算一个好人,还是一个不好不坏的人,还是属于一个坏人?你自己要对自己有所估量。

 

在心中不要去跟别人计较,不要为一点点小事斤斤计较,任何的斤斤计较都会造成因果。只有理解他人,你才能善解因果。只有帮别人承担, 去理解别人,你才能离开恶念、恶语、诽谤和逆境。想一想,如果你去帮 助别人,你是不是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你不是远离逆境了吗?你全心全意地去帮助别人,谁来诽谤你?你今天离开了恶念、恶意,那么你承受的就是善因果,而跟这些善因果相应的,就是别人来爱护你、别人来帮助你、 别人去改正他们自己的错误。

 

所以,有时候在人间看人,不要觉得这个人做得对、那个人做错了, 看问题的时候不要在自己心中先有一个是和非 “这个人讲出来的话肯定是 错的,这个人没有一句话是对的。”你怎么知道他没一句话是对的? “这个 人很讨厌!”你觉得他二十四小时都讨厌吗?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绝对的对或者错。

 

真正学佛的人要宽恕别人,不要用自己的邪知邪念看人如果你对别人的看法不公正,你就会错看别人;如果你不能把握好自己的心态,不能用正常的观点看别人,你最后反而就会被别人看不起。因为你看错别人, 别人当然会说你这个人很没礼貌、很没文化,说明你这个人有瞋恨心、嫉妒心,你就会产生自私心和欲望心。你就会非常有芥蒂地去伤害别人,那 么,你慢慢地一定会离开清净心。从表面上看来,有些人穿戴都很整洁, 但是他的心并不清净。一个没有私心和欲望的人,他的心才会清净。

 

皈依正道是什么?就是把握好自己的起心动念,凡是正的事情就去做; 凡是不正的东西,你心念动了,就叫犯戒。要时刻在自己的心中守戒, 因为你心中守戒了,你才不会不认识自己。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到超市 去买东西,如果你很守戒,你就不会去想自己要拿一样东西不付钱。可是, 如果今天有一样东西,你只要心里想着不付这个钱,你想想看你接下来会 有多难受,手发抖、出冷汗,左顾右盼,然后走到门口看到自动检测机你 会很害怕,害怕别人发现你的劣行。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你的心动了, 你今天心不动,你会害怕吗?所以,当一个人破戒之后,他就破掉了自己 的人格。守戒的人,他就拥有自己应有的善良人格。

 

一个贪心的人一定会有欲望,有欲望的人,时间长了他一定会贪心,内心痛苦就是因为他有贪心和欲望。如果一个人整天懂得舍和帮助别人, 他慢慢地就会看破、放下。我们人自我思维中有很多肮脏的东西,给这个 世界和我们自己的生活造成了太多烦恼和欲望。有时候一个欲望来了,我 们做错了事情,可以忏悔、愧疚和改正。但有时候它是一个责任,如果你 愧对了别人,这种冤结不是你念几遍《礼佛大忏悔文》就能化解的。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做过一些对不起别人的事情,他心中就会留有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希望你们要发心发愿对众生好,要拥有和保持做人本来就具有的高贵品质。人的道德在哪里?就是做人之德啊,尊老爱幼就是一个道德,先人 后己就是一个道德,不打妄语、帮助别人就是一个道德。成就你拥有的行佛之道,你就是有品德、有道德,有道德的人就不会太烦恼,就会远离灾祸。你做出来的事情,用现在话讲,都能够放到台面上,你怎么会有凶灾呢?你偷偷摸摸地做很多事情,放不到台面上,你终有一天会被别人发现, 那个时候你就倒霉了。师父今天跟大家讲的,就是帮助大家理解佛法守戒的真谛,懂得用佛法去除自己的欲望和烦恼。

 



思考

如何理解:心不为相动,心不为戒动。

 

佛学常识

 

非念积念修

非心戒

心不在相

舍心修行

皈依正道

 

记诵

 

心不为相动,心不为戒动,“非念积念修”,“非心戒”,真心,真正修心的人是心无罣碍,

舍心修行,修心修到后来, 成道,得道,实际上就是看你的心。一念佛在天堂,一念魔就在地狱。

真正的舍要把自我都舍去,没有自我。

皈依正道,把握好自己的起心动念,要时刻在自己的心中守戒, 发心发愿对众生好,成就你拥有的行佛之道,

 

2021年师父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4月4日)

《妙心放下》

 

现代人说,一个人的思维和想法正确,实际上就叫“思路明白”,就是他对这个道理很明白。

 

“思路明白”的人,他看问题是看在心里,不一定说。

他首先会想,这件事情他说了之后,会产生什么后果。

如果能帮忙就帮,不能帮的,他看过就忘了。

因为在这世界上,太多事情,不是你想看就看得懂的,这就叫“不动因果”。

 

一看就烦是眼障,

一听就烦心不刚,

一说就烦是口脏,

一想就烦是业障。

 

学佛后,要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非礼勿视。

就是让你觉得“不是正道的、正能量的人和事”,就不要去看,去听,去说,去动。

因为你心一动就会烦躁。

学佛的路非常长,但是你可以沿着这条正道每天坚持走一点,这就是每天在修心。

 

别人愿意怎么做,那是别人的因果。

在你成就自己“道果”的时候,你必须少看,少听,少说,心少动。

先自修,才度众。

 

不哭不笑是凡人,

能哭能笑是常人,

常笑少哭没有恨,

哭笑放下有善根,

看破哭笑弥勒成。

 

在这世界上,很多事情你说不通,写信能看懂;

很多事情写信不能写,但是你可以通过别人去说。

只要能把这个事情解决了,就叫“妙心”。

你只要能让这个人把本性流露出来,让他学佛了,这就叫“妙心”。

 

不管用什么方法,只要让他拥有“慈悲心”,

肯学佛,愿意出来帮助别人,你已经在修“慈悲实相”。

 

学佛人经常说,看因果。

学佛人要注意学佛不是学给别人看,不是说给别人听的,

是你的心真的要放下,是你的意念真的要干净,是你的口永远不去造恶业,

你这就叫“证悟”。

 

证悟自己的佛心,

观照自己的良心,

拥有自己的佛性,

行深自己的本性。

 

能断除烦恼好好学佛,就是一门精进。

断烦恼,不是一下子断得了,是从浅入深。

先断掉一个烦恼意念,然后你再断两个烦恼心,再慢慢想通,断掉三个烦恼障。

彻底开悟了,才能把所有烦恼全部断掉。

 

想一想有什么事情可以想不通。

过去太多事情,想得通也过了,想不通也没了,过去的全断除了。

先去除过去的烦恼,再放下现在的烦恼,这就叫“彻底放下”。

 

每日行善把心开,

放心度过一切灾,

用心越过每个害,

学佛无心无罣碍。

 




上一篇:【笔记】第1集 起心动念即是业 200221A
下一篇:【笔记】第3集 心若不生,境自如如 200221C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00:10 , Processed in 0.04248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