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802|回复: 0

【笔记】第32集 观念, 净念, 无念 200404A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2931
发表于 2022-5-18 04: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32集 观念, 净念, 无念 200404A

 

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話佛法》。

 

学佛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放下。很多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我们身体放下了,但是心灵还没有放下,罣碍很多,因为心灵没有离开人世间的红尘和五欲六尘。要变得心中无染、变得寂静,就要有光明心。明白了这一点,就明白了有为而无不为,这样就进入了空寂和妙察智,就等于让人间的一些警觉、感觉、专注、体会、放松,让自己生活中的行、住、坐、卧,都融入觉性的光明之中。让自己的一生都融入觉性的光明,你就离苦得乐了。

 

在这里,师父跟大家稍作解释。“有为而无不为”就是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做了好事,学佛了,不要去纠结在“我学佛了、我做了好事”中,做了就像没有做过一样,那么心中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就会慢慢放下。举个简单例子,你对别人好过了,没有必要把它记在心中,因为别人会感恩你。把曾经对别人的好处记在心中,就会等着别人回报;如果等不到回报,你的心就会非常痛苦。所以不要去专注它,很多时候要放松,每天做什么事情,都要融入觉性的光明,认为“这个事情,我们应该做的”。本觉就是觉悟的光明心,比方说,有觉悟的人为别人做点好事,“那是应该的,帮助别人说明我们还有能力”,这就是觉性,而不是说帮了别人,就要等到别人的回报;整天等着回报,就不能离苦得乐。所以要经常观照自己的念,就是“观念”人间经常讲,“观念好不好、观念对不对”,这就是关注自己的念头,然后产生的正念就是你为人处世的正确的观念。

 

修行人和一般凡夫的不同之处在于心念不一样。学佛人总是为别人,总是想着怎样救度众生,怎样做好事不留名,怎样慈悲众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而不是做了一点好事整天生怕别人不知道,喜欢自吹。实际上,这就是你的明觉和明察。自己做点好事马上就觉悟,“我应该的”;心里很明白,做一点好事马上就察觉到“我不能有骄傲心,我本来就应该为别人做的”,叫明觉明察。经常有明察明觉的人,正念现前,就会努力地观照自己。观照自己就是经常关注自己的行为,改正自己内在与外在的观念。内在的观念是什么?就是心里想的,别人不知道的,内在的“观”——看到而产生的念头。比方说心里想:“我凭什么对他好?”有观吗?产生的念头“我没必要”,那就叫内在的观念。外在的观念呢?看到这个人很可怜,很想帮助他。外在的观念和内在的观念,都要修正,都要正确。

 

凡夫不管自己的心,并且管不住自己的心。外面一看,应该帮助这个人的,但是心里想“我自己还没帮助好自己呢”,意念由内在的观念取代了外在的观念,那么这个好事就没去做了。所以要懂得,我们不能随着世俗红尘中的观念而随波逐流,就像海面上的浪花一样沉浮,实际上都在你的内心。佛菩萨让我们的心念要注意几个关键重点,记住怎样修正自己的心:要常问自己有否贪心?做错了多少?今天做了多少不该做的事情?恨过多少不该恨的人?心散乱吗?今天有没有宽大的胸怀?今天心是不是精进了?今天有多少次因为杂念影响正思维,而你用自己内心的观念来解决它,解脱了自己不正的观念?所以菩萨让我们常观自己的内心。

 

修行人一有念头就要观照这个念头,因为每个人念头随时都会出来。心中出现了贪瞋痴、散乱狭小的心念,然后不安稳了、不解脱了,分辨意识也开始糊涂——分辨不出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一个人如果平时良心还不错,但是一有分辨意识的自私、狭隘、散乱或者贪瞋痴,马上就分辨不出这件事情是善的还是恶的。明明应该做好事,众善奉行,你说“我现在修自己,我自己还没修好,怎么帮助别人?”马上就消除了自己的善念,控制不住自己的恶念,慢慢时间长了,就会恶念随身。所以我们要把不干净的念头去除,转成净念——干净的念头。我们要制止任何不善的心识——心里的意识。在马路上看见一个年纪很大的人在那里要饭,或者要一点点分币、钢镚儿,如果是一个善良的人会想“哎呀,真可怜”,不就是做了一件善事吗?但是有的人意念控制不住,心里不善的意识产生了:“这个人肯定是不好好工作,要么喝酒,要么吸毒,所以才造成他今天这个样子。我给他干吗?我给他,说不定他要来这点钱又去做坏事了。”心识产生了变化,所以善良的行为随之而灭。

 

平时的一止一观就是修行。一个行为,一个观念,看到一件事情,就是在修行。往好的地方想,你就是善人;往不好的地方想,你就是恶人。所以净化心灵,就是净化自己内心的灵魂,自己的思维、心识。人有时候在一念、一识、一瞬间,脑子里千变万化,刚刚想去做一件好事,“不要不要,多一件事情不如少一件事情,万一别人诬蔑我怎么办?”这种意念在瞬间可以产生千千万万的杂念,杂念横飞,千变万化,你就失去了对事物正常的态度、观念,所以叫“失去常态”。一个人平时不吵的,为什么到吵架的时候就会发脾气骂人?因为他失去了常态。什么叫常态?正常的心态。所以很多人没有正常的心态,就会杂念横飞。起心动念在三千大千世界中起起灭灭,一会儿一个好的念头,一会儿又灭掉了;一会儿一个杂念,一会儿又灭掉了……不停地在生灭中。佛法为什么说我们人的意念一念善就是佛,一念恶就是魔?它就是不停地在生灭中,所以起心动念无止无尽。如果你跟一个人交朋友,他在发呆,你说“你在想什么?”只要对方跟你说“我没想什么”,他就在说谎,因为人的念头在无数的生灭中变幻非凡。

 

佛陀早就告诉我们,人的意念生灭变幻非凡,我们要以心制动,就是说你的意念、杂念从内心生出,那么也是要用你的心来制止这个念头。举个简单例子,你在家里刚刚想吵架,但是你一想:“不能吵,现在不能吵,现在吵架,我不像个学佛人了。过去可以吵,因为我没学佛,境界不高;现在学佛了,不能吵架了,我要尊重别人。”你一个恶念“吵架”,是不是你的心生出来的?那么你“不能吵架”的心,是不是也是内心生出来的?用内心的正能量来压制内心所生出的那些负能量,是不是以心来制你的“动”?所以任何事情要心静,会治染。心静治染就是心要静下来,心要干净,你的染著就会少。不贪的人,他的心很安静、很干净,他哪来的染著?别人说外面好得不得了,“我没关系”;这个东西好,大家都去买,“没关系,我够了,我就这样了”,这样的人就是无染,所以入污泥而不染就是这个道理。

 

很多人不停地在人间贪、瞋、痴。中国传统文化说“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些人虽然没学佛,但是他知道“我今天有了,该我的一定是我的;不该我的,强求得来的,最后也会失去”。所以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就不是你的东西,要学会适时地放弃。很多东西要学会放弃,放弃是一种智慧,不贪是一种智慧。

 

有时候当我们殚精竭虑时,会得到曾经想要得到而又没有得到的东西。你动足脑筋:我一定要得到它,我一定喜欢……;我就喜欢这幢房子、这辆汽车,或者人间任何一个物质或者人……没得到的东西,你想得到;放弃了、不要了,反而会得到;拼命想去得到它,最后失去了。这就是这个世界该是你的就是你的,所以我们要学会放弃,那是一种智慧。

 


 

思考

 

如何理解 修行人和一般凡夫的不同之处在于心念不一样。怎样修正自己的心。

 

佛学常识

 

有为而无不为

明觉明察

观念 观照

净化心灵

以心制动

心静治染

 

记诵

 

要变得心中无染、变得寂静,就要有光明心。让人间的一些警觉、感觉、专注、体会、放松,让自己生活中的行、住、坐、卧,都融入觉性的光明之中。

本觉就是觉悟的光明心,修行人和一般凡夫的不同之处在于心念不一样。实际上,这就是你的明觉和明察。经常有明察明觉的人,正念现前,就会努力地观照自己。

平时的一止一观就是修行。净化心灵,以心制动,心静,会治染。

 

2021-06-13师父每日白話佛法

《不执著 善护念》

 

今天跟大家谈谈自净其意,自己要知道照见自身的佛性,就是要让自己所有的意念要干净,在生活当中不执著,善护念。

 

如果每天脑子不干净,你可能已经不在人道当中;如果每天脑子干净,那你就是在人道;如果你远离了杀盗淫妄酒,你就是在人道中;如果你每天还有很多的杂念,说明你还是杂念纷飞。所以要转凡成圣,必须要自净其意,要绝对清醒地活在当下。

 

诸恶莫作才能得人身,众善奉行才能生天道,自净其意才能见佛性。

 

杀盗淫妄酒,

没个活长久。

财色名食睡,

活得真很累。

贪瞋痴慢疑,

马上要出离。

 

人叫他不作恶还可以做到,但要做到不去想一些恶念邪念,就不容易了;众善奉行也很难,自净其意对他们来说更难,因为自净其意是跟他们累生累世的业障做抗衡。

 

红尘毛病必须改,

改错改病有阻碍。

为了此生求解脱,

放下缘分不被害。

 

虽然有菩萨加持,但是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管住自己的身体,管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意念,时刻要护念好自己的念头。自净其意不是靠装的,是真的要善行,善念。每个念头都要善,自己的意念要善护持正念,不能让自己意念有任何贪瞋痴。

 

贪念是走下坡路的开始,瞋念是业障的开始,痴念是六道轮回的开始。

 

所以菩萨要我们起心动念都要生起觉照。就像一个小孩子,刚刚会走路,你二十四小时都要看着他,一不留神他就会摔跤。

 

提起觉照管好脑,

心脑系统要干净。

能把净心放在心,

前念灭度后不生。

圆满每天身口意,

守护善业清净地,

如此行持才圆满。

 

时刻要看着自己的意念,任何一个意念生出来,就要想一想“菩萨会不会这么想,学佛人不应该贪瞋痴”。任何贪了之后,得不到就会恨,恨了之后就会境界下滑,愚痴心就产生了报复,还有色念,这些都是像动物一样的念头。因为一个人去想动物的事情,这些都是愚痴,是在走回头路。

 

等于一个人好不容易读了大学,还再回去读小学一样,已经投了人道,还在人道动畜生的念头,做畜生事情,去报复,耻笑别人,这些都是痴念。其实报复是最愚痴的一件事情,因为它会引起另一场纠纷。你报复别人,自己气得不得了,别人都不知道。

 

经常脑子里要有“我是学佛人,我不能只顾自己,这样做是损人利己”,自私心要赶快灭度。前念灭度,后念不起。有不好的想法要尽快灭度,然后后念不生起,管住意念非常重要。

 

一时慈悲时常有,

碰到自私还是有,

错误依旧总有求。

学佛不是装一时,

真修才能了一世。

 

所以菩萨让我们每个起心动念要观照自己,像照看婴儿一样,一有不好的念头,马上去除。一点儿贪念,一点儿瞋念,一点儿愚痴的念头都不可以有。就像你是一个高级电脑,不能再装已经过时的软件了;你已经读到博士了,不能再从“一加一等于二”开始学习。你必须要干净到所有想出来的事情都是利益他人,做的事情必须是帮助别人的事情。

 

每天看护好自己的念头,守戒,三业要清净。每天,每夜,每时,每刻,管好自己的念头,保持干净,这样才叫真正的修行。

 

无欲自然心如水,

有欲让心来犯罪。

去除欲望平安睡,

无欲哪来一切罪。

干净干净真干净,

学佛之后心已静。

无欲之人哪来祸,

平安是福远离祸。

清净生活哪里找,

学佛修心就是好。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笔记】第77集 患得患失是障碍 200523C
下一篇:【笔记】第33集 行善若水 行愿若山 200404B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5 00:24 , Processed in 0.04865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