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认识禅学,摆正意识
今天给大家简单介绍佛法中的“禅”。因为在师父的弟子中,有人过去打坐、坐禅,所以师父今天让你们能了解一些佛法修为知识。
因为我们人是生在地上的,脚踩着大地,以地为主,打坐就是刚刚在地下开始修炼的时候。“地大”,就是说你人在这个大地上。在修炼的时候,“水”是指你身上的血脉、血液循环。 要修心的人,站在这个地上,首先要关注自己的是血脉。这就是 “地大归于水大” 。 “水大”的意思是要让它平静,要让血液安静下来,表示平静、慢、细、长、循环。 你们看看水是不是具有这些特性啊?血是平静地在走,水也是平静地在走。水在大海里走得很慢,水拿出来很细,看不见缝隙的。水长不长?源远流长。水是不是循环的?这就是“水大”。
“火大”,按照人间来讲,什么叫“火大”?火气大。火是指温度,身体上的温度。火大,实际上就是大火。 一个人修炼禅宗的时候,他必须把自己身上的温度降下来,冷下来。 这个就是修炼的最基本的东西。 一个人在打坐的时候,你想想看,如果心静不下来,火气很大,你说这个人打坐有用吗?静得下来吗?师父今天只不过给你们介绍一下,不是让你们去学。 打坐是很危险的,打坐稍有偏差容易出毛病。身体的热能不要让它发出来,让它保持在你的内脏里面。 也就是说,犹如你在冬天的时候,外面下雪冷得不得了,但是你把衣服裹得暖暖的,你里面照样是很温暖,血液循环也很好,你的手脚都不会冻僵。保持里面的温暖,而外面是很冷静的。 实际上,把这些温度不要发出来,就是克制自己的火,包括欲望的火。 实际上就是保持一个人的生命能维持的最低温度。很多人会想,这个师父真的是厉害,什么都懂。师父告诉你,修禅能经常保持一个温度。在你人体温度最适合你自己的时候,也就是能够维持一个正常生命温度的时候,不也就是 37 度吗?你不要发火,发火的时候说不定 39 度了。温度过低,你的阳气就不足,你这个人也不能维持生命啊。 实际上就是 一个人要维持生命的一个基本温度, 这样的话你 才能感到舒服,才能进入生命的平衡点,让自己的心收放自如。
你 要维持住血脉的自由、循环, 不容易啊。 杂念不能多。 人的脑子里杂念一多,你的心里有一个猴子在不停地动,叫心猿意马。刚刚打坐,你还在想“我的灯关了没有,饭还在炉子上,今天晚上回家会不会有麻烦啊……”你的心在跑,你的脑子也在跑,怎么样打坐啊?要保持住自己的温度,才能修炼。要记住, “水大归于火大,火大归于风大”。 “风”就是人的深层的呼吸。呼吸要跟正常人没有两样,但是 你必须深呼吸,用鼻子吸气,嘴巴吐气。 用鼻子吸气可以把你的胸腔打开,肺腔打开,咽喉腔打开,可以吸气很深。举个例子,在一个公园里都是花香,你跑过去,怎么闻啊?深吸一口气,好香啊,是这么开始深呼吸的。深呼吸——从鼻子里吸进去,然后从嘴巴里吐出来。但是 吐气的速度不能太快,要和吸进去正好成正比,否则漏气。 这个是养生之道,在中国的《黄帝内经》里面也讲过这些东西。实际上都是佛法里面有的东西啊。在禅学里,这些东西早就有了。 修心就是修身心。 你的心修好了,你的身一定会好;你的心不平静了,心态不好了,你的身体一定不好。
什么叫心态不好?看见人家有钱了,你难过;看见人家好了,你比他还难过。 呼吸的时候要微弱,没有感觉。 要没有感到自己在呼吸。你们现在能不能感到自己呼吸啊?每个人都感到了。师父现在一讲,你马上呼吸就困难了。举个例子,你们都做过检查吗?做 B 超、CT,医生叫你们呼吸——憋住——吐气。医生跟你们讲的时候,你觉得平时呼吸挺好的,怎么他叫你把气憋住的时候,你觉得气喘不过来了?这就是平时内涵不够,没有修炼过这些东西。实际上师父给你们讲一些人生需要的禅学的知识对你们的整体修炼也是有好处的,对你们的念经有好处。 不要感觉到自己有呼吸,实际上就是在呼吸。细、慢、长。 当你呼吸的时候,要细,要慢,要长,都很难啊。
“火大归于风大,风大归于空大”。 “空大”是什么?在人体当中, “空大”实际上就是思维——思维是空的。 比如说你做不成一件事情,你说空想、痴心妄想。妄想就是“空大”。那么,就是 呼吸的时候,跟思维是合在一起的,进入一种虚空的状态。 当你在呼吸的时候,脑子已经进入一种空的状态,脑子里不知道在想什么,这个就是帮助你们在修行念经的时候特别要做到的事情。人的死亡、人的睡觉也和这些过程是差不多的。所以,当一个人睡觉的时候实际上就像死掉一样。这是师父经常跟你们讲的,人死的时候就像睡觉一样。哪一天你一口气没喘上来,对不起,这个人就死掉了。
我们可以把佛法其他法门一些好的东西借鉴过来。禅定和睡眠和死亡很相像,也很接近。 一个禅学修得好的人,犹如动物的冬眠一样,睡着了,跟睡觉一样。 有时候呢,当一个人禅学修炼得好的时候,你跑到老和尚面前,你用手在他鼻子那里放一下,你不知道他有呼吸的。这就叫细、慢、长。实际上他是有呼吸的,但是你碰到他,他好像已经没有呼吸了。这跟睡眠、睡觉和修禅是一样的概念。 禅定是静止不动的, 犹如冬眠一样, 它是一个特殊体能的正常呼吸。就是 一个人的身体已经不被自己的呼和吸所控制,运用自如了。 举个例子,我呼吸也很正常啊,为什么我没有运用自如呢?你现在给我跑一百米,跑完之后你能够控制自己的呼吸吗?叫你们马上运用自如,叫你们马上放松,你行不行啊?不行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控制自己很重要。
师父为什么要给你们讲禅学? 你们现在跟着师父学佛念经的时候,可以借鉴一些禅学的方法来念经。 因为人的思维分散,杂念太多,所以需要 用一些禅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念经,用禅定的思维来克制自己的杂念。 第一,念经的时候要深呼吸, 要懂得气的收与放就不会出差错。 呼和吸就像阴和阳一样, 呼是正的,吸是阴的。念经时要阴阳交错。 犹如讲话要能感人的话, 要抑扬顿挫, 该轻的时候轻,该响的时候响,要有感染力。 第二,就是动作。如果坐着,不要单盘、双盘,只要把位置呈罗汉状, 像是打坐,但是用不着把腿盘上去,找一个最适合自己、舒服的位置就行了。 腰最好直起来,人的身体要呈圆弧状,气场才会流通。自然地放松, 就可以了,呼吸自然。还有一点要记住,就是 念经的时候人不能发火。 发火就是火大,火大的时候念经就会火烧功德林。
接下来师父给大家讲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实际上这是菩萨经文里的东西。现在讲佛法,就是讲菩萨的东西了。 “四无相”,就是破参明心,破掉你心中的迷惑。 “ 无我相 ”, 就是没有我的。我把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看穿了, 我脑子里就只想到救人家,没有我自己的。 “无人相”,没有人的。 整个这个世界都是空的,我看出去是没有人的,都是菩萨, 境界提高——无我相、无人相。 “无众生相”,就是叫你不要有对比心。如果你看出去是这个众生,那个众生,实际上是你心中有对比,有对比就有分别心。 “无众生相”就是要你有平等心。 什么叫“破参”? “破参”就是开悟,破除迷雾、迷障。 “迷障”就是很麻烦的事情,让你很迷惑的事情。 “行道” ,这个“道”指的是学佛的这条道理,“行道”是说我们在走的这条道路和见道。 “见道” 是说我见证了这条道路。 现身说法是法布施,功德无量。 “修道和证道” ,再去修,再去证悟这个道,就是 证实这个是真正佛菩萨的本性。 所以修心谈何容易啊!
最后给大家讲, 学佛的境界就是法喜充满。 就像我们现在 一念《大悲咒》,一念《心经》,实际上就是和菩萨接气,开心了,法喜充满。生病也好,灾难也好,实际上就是你的增上缘。 有了这些东西,你才能去破它;破了它,你就跳了一级。它是一个阶梯。没有这个阶梯,你就平平淡淡的;有了这个阶梯,你跨上去,你不就升了一级吗?人的孽障总得要过啊。你不过的话,哪有平平淡淡一辈子的?孽障来了,愁眉苦脸的,人肯定会生病。你知道病来了,就想:“我的孽障来了,我要跨过去,吃苦耐劳就是来化解这个冤结。”有了苦才有甜。不去除孽障,哪来的甜?人就是这样一节一节地承受着这种冤结啊。看看你这辈子做了多少坏事啊!你现在做的坏事、动的坏脑筋,到了下辈子你再投人的时候也是一节一节在还嘛。
我们是众生,众生一定会被污染。只要是人,你不能说你很干净;你只要是人,你一定会被污染。在人道,一定会被污染。只要是人,你的思维就会不干净,你就有贪瞋痴,你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杂念出来。 在人间,开悟的圣人要修到没有烦恼,要不知道烦恼,要没有受想行识,就是没有感到特别开心,也没有感到特别痛苦。 人家骂我,我也没有感受;人家讲我好,我也没有感受。师父今天讲你们徒弟了,你们不开心了,那就是你有“受”,你就不是一个圣人。 无 “想”,就是脑子里不要去想。 出事了?没事,不想。难过了?不想。过去痛苦的事情,不想。有什么好想的?每想一次痛苦的事情,就在你心中扎上一次针。多少人被师父一点,马上眼泪下来了。为什么?师父点到他心里去了。 真正有本事的人,想都不要去想。
“行”,我没有行为了,我这个人已经没有行为,好行为、坏行为都没有了。“识”,意识,我脑子里不乱想,我没有意识。控制意识到无意识,你就成功了。一般人都是先是有意识,然后才会有想象力。
怎样区分意识和幻想?意识有三种。 一是下意识。下意识是毫无准备的一种意识。 比如说,人家说你脸上怎么会这么脏啊?“啪”的一下,你的手会去摸一下脸,这个叫下意识。心理学上还有一个叫上意识, 上意识是准备好的意识。 比如说一个特工,他想“情报局会不会叫我的真名啊?”“啪”,叫你真名了,你装着不知道。 想,已经是意识流出来的东西了,才成为想象。 有一个词叫 “意识流” ,就是说 意识顺着自然地流动、自然地出来的东西。 比如说我今天想象(意识中):“我饿了吧,今天这个阿姨给我做饭就好了……她来了,她会给我烧素京都排骨……她做菜挺咸的……”这就叫意识流。你的意识会顺着原始的逻辑一直流下去,所以人家说你这个人意识流。其实意识流跟泥石流也很像啊,很自然地往下流淌。 意识能够控制你的大脑神经。 一个人的意识感觉到他要生癌症了,他的脸一下子就不一样了,马上神经抽动,心脏难受,浑身手脚无力。好了,就是意识控制你的神经、经络、脉梢。
但是想象的话,要转好几个弯。 当一个人说“我在想这件事情的时候”,其实脑子已经转了很多了。师父现在给你们讲的这些东西对学佛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东西,是学佛的人要克服的人间的毛病。 要修到没烦恼,不知道烦恼,没有受想行识,没有人间的杂念困扰着你。不要把人家的什么话都当成真的,不要把人家的什么话都往意识里走,这很重要。 不管人家说什么,笑一笑。对人家好,要往意识里走;人家对你不好,就不要往意识里走,否则伤害自己。你们要学师父的精神——不要被自己先压倒,人不要自己把自己压倒。所以师父给你们讲一句话: “真正限制、妨碍、埋没自己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 “我怕那个事情啊,我不敢啊,我不能去做。”妨碍你了吧?真正妨碍你修心、念经、做人的就是你自己。不要被自己心中的障碍阻扰你自己,是你害了你自己。很多人最后说“我恨我自己啊,是我害了我自己。”人有好心不一定能够解决问题。师父就是好心救度全世界的人,可是有些人不相信,师父有好心有什么用?救得了他吗?
菩萨所证悟的道理是什么?就是让你不要有烦恼,不知道有烦恼,没有受想行识。 这就是道理。 想都不要去想。 很多人给你说“这个人怎么怎么”。想都不想,笑笑。想什么?有本事就自己管好自己。妨碍你自己的、阻碍你自己的就是你自己。很多人常说“我无所谓啦”,这也是阻碍他自己啊。跟老板吵架之后,心想“这有什么,我就说实话,让他这样好了,我无所谓了”,这也是他阻碍了他自己。 若心有定, 就是如果你的心定得下来, 好坏都一样。 澳洲总理给东方台写信了,是好事吧?师父开心了。可是没过几天,总理下台了。但师父心定得下来,总理写信来了,哦,没喜乐;过两天下台了,对师父也没有影响。那就没事了吧。 人命在呼吸间,要力除偷安、懒惰。 偷安就是说自扫门前雪,很多人只管自己平安,不管别人。不肯念经、不肯修心都是懒惰。要记住, 只要是弘法,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只要为了这个目的拼命地去追求,就会有功德。
金言法语
修心就是修身心。
用一些禅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念经,用禅定的思维来克制自己的杂念。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四无相”,就是破参明心,破掉你心中的迷惑。
在人间,开悟的圣人要修到没有烦恼,要不知道烦恼,要没有受想行识,就是没有感到特别开心,也没有感到特别痛苦。
“真正限制、妨碍、埋没自己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
相关开示
体悟: 修心就是修身心。 禅修就是用智慧来修自己的心
修心就是修身心。 你的心修好了,你的身一定会好;你的心不平静了,心态不好了,你的身体一定不好。 ...... “水大归于火大,火大归于风大”。 ...... “火大归于风大,风大归于空大”。
wenda20141109A 46:07
请台长开示何为禅修
男听众:台长,能不能开示一下什么叫 “禅修”?说禅修可以带来健康和快乐。
答:禅修,用简单的白话讲就是“非常安静地修”。
安静地修就是禅,禅实际上可以变化,或大或小,有形无形,有礼有节。
实际上禅这个东西就是中国人讲的“禅”,禅在变化当中,比方说在争吵当中你突然间不讲话了,这就是禅。比方说你今天身体不好了,突然之间你一下子变了很冷静,“我以后应该想出一个什么方法来让自己的这个身体好”,也叫禅。
禅实际上千变万化,禅修就是用智慧来修自己的心。
禅就是一种智慧,中国人讲的禅文化就是一种禅的智慧。比方说碰到事情能够想通,就是一种禅。不是说一听到禅就是打坐,很多人以为禅修就是打坐,禅修就是用智慧来修自己的心,来学佛
(不是专门一种门派?)禅修是有门派,禅宗是有的,但是这个禅文化整个对中华民族来讲是一种优秀的智慧的文化。不是完全说禅修就是禅文化,不是这么说。(好的,谢谢台长开示)
Wenda20180608 22:50
如何理解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男听众:师父,磕头拜菩萨的时候要动中有静,坐着念经就要静中有动,是这样吗?
答: 动和静实际上讲的是你的心。
我问你,心可以不动吗?你坐在那里心动可以吗?(一定动了)好了,明白吗?
(这样可以理解为禅定吗?如果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对,就是啊。比方说,你的 身体动了,心没有动 ,那也可以,那是外心和内心的区别;还有一种,是你的 内心如如不动,外心在动。 “外心动”是什么?你耳朵听着外面的声音(明白)内心动和外心动都有讲究的。内心,是观自己的内心;外心,就是看外心,实际上讲的就是对外尘所染、所感悟,就是外心,明白了吗?
(明白。 我们天天都这样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地念经和拜菩萨,时间长了就很容易解脱心中的杂念和烦恼, 我的理解对吗?)对啊,完全正确。
体悟: 心灵法门同修如何修禅定
用一些禅的方法来帮助我们念经,用禅定的思维来克制自己的杂念。 第一,念经的时候要深呼吸,要懂得气的收与放就不会出差错。 ...... 第二,就是动作。如果坐着,不要单盘、双盘,只要把位置呈罗汉状,腰最好直起来,人的身体要呈圆弧状,气场才会流通。自然地放松, ...... 念经的时候人不能发火。
Wenda20180914 44:47
关于数息观
女听众:佛陀当年传授给罗睺罗数息观来对治散乱的心,师父能否慈悲给我们开示一下数息观呢?
答:数不是“一二三四”的数,它是数的意思, 数你的呼吸
(我们在心散乱的时候要静下来,听自己的声音是吗?)对, 就是听自己的声音 啊。因为它是对治散乱的心, 简单的数息法就是让你心中要平静下来,要安定下来, 它是禅修的一种。眼睛闭起来,你开始的时候可以数数自己的呼吸,
实际上就是让你注重自己的内心。
息是什么?呼吸。然后你就“一二三四五六”这么去数,数呼吸也叫做数息禅。其实就是讲给你听,数息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wenda20170616 01:00:58
关于罗汉状坐姿
女听众:“只要成罗汉状,像是打坐,但不用盘腿,腰直起来,人身体呈圆弧状,气场才会流通”。请问罗汉状是什么意思呢?
答:自己去看看罗汉菩萨怎么样的就知道了(我去看了十八罗汉,还有十八种坐姿)
罗汉状是什么?自然为准 (罗汉状是不是就像您每次开法会的坐姿那样?)对啊。
Wenda20190222 41:54
如何理解 “念经时身体呈圆弧形”
女听众:师父说念经的时候让身体呈圆弧形,我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呈圆弧形呢?
答: “圆弧形”就叫你气场呈圆弧形 啊(哦,气场)
比方说你现在念的时候“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台长示范圆润地念]圆吗?(圆)你如果“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世音菩萨”[台长示范一字一顿地念]这叫尖的,这叫方的。圆弧形——“千手千眼无碍大悲心陀罗尼……”圆了吗?
(嗯,圆。师父,我们在设佛台统一念经的时候不是很“圆弧”,大家念的时候都比较整齐)比较硬(对)那就是念得还有问题
(大家都念得“圆弧”了才说明这个好……)对啊。你看庙里唱经就是这样,比方说你唱经的话,都不一样的,就是大家一起念的话,
大家一起要念到圆润, 对不对?(对)
比方说你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台长示范圆润地念]圆了吗?(嗯)“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台长示范一字一顿地念]这就是不圆(对)“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台长再次示范圆润地念]看见了吗?(嗯,我们向师父学习念经,我让大家听这个录音)
wenda20170526 01:15:57
心灵法门同修如何修禅定
女听众:师父在《白话佛法》第三册第八篇开示过禅定,您说:禅定是一种高深莫测的修行方法。在佛法上讲,禅定叫大三昧光明云。但是这种方法很容易出偏差。现在很多同修自感到修到一定的境界和阶段了,就想修禅定,然后就开始通过其他方法或者拼命地度人等方式想达到禅定的境界。请您就这个现象开示一下,我们修到什么程度才能追求这么高深的境界,而不是盲目地追求,忽略了基本的修心修行?
答:其实这是另外一个法门的高境界,禅修境界。但 心灵法门实际上就是让大家入定,
什么叫入定?比方说我们坐在那里念经,我们不要单盘也不要双盘, 如果我们心灵法门的人念经念到后来心花怒放,开心得不得了,坐在那里能够想到全世界,能够想到怎么样爱国爱民、遵纪守法,怎么样能够让自己的境界超脱人间,不跟人家争,不跟人家斗,不跟人家抢,不跟人家闹,我问你,你是不是 开大三昧 了? (对,得智慧了,大智慧)形式不一样,明白了吗?你坐直升飞机到那个地方,我坐普通飞机到那个地方,都是到那个地方
(我们修心修行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去修,不要过高地去追求某些境界,就是还没有达到……)举个简单例子,你在心灵法门已经修得这么高了,你突然之间看见人家法门这么高的位置有这个方法,你就进入另外一个法门的u这个方法来修更高境界,你本来爬一座山已经爬了半山腰,很高了……
心灵法门也有自己的修法,就是 一直念经念下去,念到后来自然禅定。
禅定不是属于某一个法门的, 禅是属于一种智慧。 但是你在这山望着那一山,所以有句话叫“这山望着那山高”,“哎哟,这个山高啊,这个方法好啊”,一下子再下去,再重新跑到人家山上去,我现在举例子非常形象,你听懂了吗?(明白)可能人家的法门修到这个境界他不容易走偏差,而我们因为开始没有走人家的基础,不一样的,不一样的材料做不一样的房子啊。
体悟:离相为禅, “四无相”,就是破参明心
“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 “四无相”,就是破参明心,破掉你心中的迷惑。
Wenda20171124 08:20
去除 “四相”是要去掉心中的虚幻之相
女听众:《白话佛法》第五册第二十九篇《有因缘才会有果报》里提到,“人既然会着相,有感情,就要把这些着相去掉,否则我们就很难达到空思相。 空思相就是《金刚经》上讲的 ‘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简单地讲,就是没有自己了,没有我相了,没有其他人的相了,看不见了,没有众生相了,全是平等的, 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证悟空性。 ”请问师父,为什么把“无寿者相”单独提出来,它指的是什么?它不包含在前三相里面吗?
答:每一相都可以单独提出来的,任何一相都可以。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实际上这个 “相”是虚幻之相,叫你们抛弃你们心中的虚幻之相。
四相只不过指四个方面, 实际上最要你去掉的是这个 “相”。你连自己都没有了,你哪来众生相啊?哪来寿者相? “寿”就是年纪大、老。有些人的确看人看相的。菩萨在《金刚经》中讲了,叫你们不要以为这个人的样子像菩萨,他就一定是菩萨;这个人样子像佛,他一定是佛。那你不是看“寿者相”了吗?(嗯)
Wenda20151101A 56:47
如何不被事物的表象所迷惑
男听众:师父,碰到事情我们经常会着相,执著在事物表象不能自拔。请问如何可以像师父一样,凡事都可以从因果、缘分角度考虑,不被事物表象所迷惑呢?
答:很简单, 时刻想着自己是菩萨,时刻想着自己是佛, 时刻想着我今天所做的,我的一言一行一定要像菩萨,像佛一样地活在这个人间, 我今天在人间不是为自己活着的。是佛、是菩萨,你做一件事情,马上第一个意念跳出来“我是佛、我是菩萨”。你怎么会做错事情呢?
比方说,你一个男的看见一个女孩子动心了,你马上脑子跳出来“我是菩萨”,你说你还敢动吗?(是啊)今天电脑板上有黄色的这种吸引你的这种文章或者这种图画出来了,你第一个脑子跳出来“哎哟,我是菩萨”,你说你还敢看吗?
其实就是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 没有什么话讲的,不能做错,如履薄冰。 实际上师父跟你们一样,没有什么特别的,讲老实话就是严于律己。明白了吗?(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离相为禅; 一辈子修行,一直不让不好的思维进入,最后就是涅槃
问:我们有两个概念问题混淆,涅槃和禅定,师父开示过,涅槃就是用自己的心控制自己的思维,断除烦恼,超脱生死的境界。离相为禅定,心不散乱。念经的时候,能够超脱脑子中不好的思维,也感觉不到身体的存在,这样算是达到了涅槃的境界吗?
答: 修了一辈子了,一直不让不好的思维进入,最后就是涅槃。 不是靠临时走的时候才叫涅槃,一辈子修行修到最近,把一切不好的思维挡在外面了。 离相为禅, 破四相当然是禅定了。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离相了,这个人会不会禅悟,离四相的是不是菩萨?
——师父解答来信疑惑 二百零三
体悟: “都摄六根”就是让六根没有感觉,没有烦恼
在人间,开悟的圣人要修到没有烦恼,要不知道烦恼,要没有受想行识,就是没有感到特别开心,也没有感到特别痛苦。
wenda20130111 09:27
因心归静和因意收念
女听众:台长,您讲过十因法,因心归静和因意收念,您能稍微讲两句吗?
答: 因意收念, 根据自己的意念来收取, 把自己的意念收和放。 比方说 你这个意念出来是好的,你赶快放出去,意念不好的马上收住。 举个简单例子,在马路上你看见“哎呀这个帅小伙子,哎呀我要是老公像他这样就好了”,一想“哎哟不对的,我不能这么想”,马上把它收住,“哎呀菩萨对不起”,一句七佛灭罪真言就可以了。如果你一看好的,“哎呀我真应该帮助他,哎呀我这个人真的,我做功德不够,我还要帮助他,我现在先去跟他谈一下”,那你就放。对不对啊?因意收念嘛
(好的。那因心归静呢?) 因心归静 , 因为你的心在想, 你今天想的不好的凡心,马上就要用自己的意念来把它挡掉。 比方说你心烦得不得了,“我怎么看见谁就心烦,我就不想跟谁讲话”,然后你用自己……因为你的意念当中出偏差了,你就心想,哎呀,
用意念来控制这个心,用心来控制意念,都是一样。
“哎呀我不应该这样,人家也是很可怜的,人家今天,大家跟我一样都是来上班的,我为什么看他看不顺眼啊,我自己也不好啊,也有人家看不顺我的眼的嘛”。你是不是就把这个意念改变了?(是是是)
改变自己的意念,你的心不就收起来了吗?
否则心就抛出去就乱伤人的。因为你要知道,你的意念不好的话,人家接下来跟你讲话,你会给人家很难听的话的,对不对啊?(是的,现实中经常发现)明白了吗?(明白了台长,谢谢台长开示,您保重身体)好的好的,谢谢你啊,再见小姑娘。
wenda20160115 01:33:34
断掉人间思维的方法有哪些
男听众:因为我们有人间思维导致在人间不断造新业,请师父开示一下,断掉人间思维的好方法有哪几种?
答: 断掉人间思维的方法,从人的外界条件和内心的变化都要当心的。 外界条件,为什么法师要到山上去修?就是想不食人间烟火,就是说要脱离人间的烦恼,他就不想跟人间打交道。
实际上, 一个人不想烦恼应该守住自己的眼耳鼻舌身意, 就是不要让自己脑子里有这些杂念,听到的、看到的、闻到的、想到的,都会让你变得非常烦恼;所以这个环境是很重要,如果你在一个环境非常优雅、非常干净的地方,鸟语花香、干干净净、清清新新的,每一天没有烦恼的日子里,那你可能会修得更好一点;
那么 还有一种断除烦恼就是 “烦恼即菩提”, 因为烦恼一来的话,你马上有智慧把它解决掉,那就说明你心中已经有一块防火墙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你电脑里有块防火墙,不管什么样的病毒来,你都能把它挡掉。
你心中有个佛了,所以不管人间碰到什么事情,你都能用佛的思维去把它克服住, 这样的话你也能阻止自己的业障在身上爆发(明白了,谢谢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151227A 43:59
“都摄六根”的没有感觉与“觉悟”的先有感觉有何不同
男听众:师父开示过 “都摄六根”就是让六根没有感觉 , 眼睛看到的感觉没有看到,耳朵听到的感觉没有听到;还说过“觉悟就是先有感觉才能开悟”。请问这两种感觉有何不同吗?
答:一样啊,感觉看到的东西之后,你开悟。比方说你看见人家撞车了,你想:“哎哟,观世音菩萨谢谢您保佑我今天能平安哦。”你说你是不是开悟了?你是看到人家了你才会有觉悟啊,才觉了,感觉了,对不对?你今天突然之间看见一个盲人,你觉得他很可怜,你就感觉到“哎哟,我还有眼睛看得见”;你看见趴在马路上要饭的,你想想“我今天还有饭吃,观世音菩萨谢谢啊!我很感恩啊!”是不是“觉”了之后才有“悟”啊?(对)你不觉得自己幸福你怎么会开悟啊?你不觉得自己做错事情你怎么会开悟啊?“觉悟”“觉悟”就是这么“觉”出来的呀,对不对?
(都摄六根的话)都摄六根有两种, 一个是强制自己都摄六根, 看见美女图了不能看,看见不好,“哎哟,这个不行”,马上警惕了,这个是初步的。耳朵里人家告诉你:“哎,我告诉你啊,你知道吗这个人啊……”“唉,你不要跟我,这个东西我不想听”。你知道吗?很多人跑过来说:“台长,您想听吗?”我说:“我不想听。”他什么都没跟我讲,他说台长您想听吗?我就知道这个东西不是好东西,“你不要告诉我,我不要听”。 我不要听,少听少烦恼, 有什么好听的?对不对?你正大光明地说台长好的话,你肯定是当面就告诉台长了;你偷偷摸摸地把人家对我的意见跑过来告诉我,你本身就是带有一种造是非的原理在里边了。有什么好讲的?你不要讲。很多人跟我说:“台长您想听吗?”“唉,不要听,你也不要跟我讲”“我们还开开心心呢,你不要让我现在不开心,好吗?”我就这样的。
我到人间来度人,我没有什么想法,我就开开心心就好了。 对不对?干净不干净?要学台长这种气度啊!气质!对不对啊?(对)
“真正限制、妨碍、埋没自己的,永远只会是你自己。”
wenda20170709A 31:17
如何理解 “寂定于心”
女听众:师父,上次您解释的《白话佛法》第五册第二十篇,“实际上用心的人,做任何事情就是个寂静的‘寂’字。所以学佛,修心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能够把心修好了,他就能把娑婆世界的很多物质变为寂灭。”“师父给大家讲 ‘寂定于心’ 。寂是什么?就是寂静的寂,定于心就是要安静。一个修心的人如果能够安静的话,主要是从心开始出发的。为什么很多人修心修得不好?因为在生活当中他本身就是一个定不下心来的人。他想要寂静,他才能定下心来,所以叫寂定于心。我们说‘寂灭’,如果一个修心的人在心中能够定下心来,他的寂一定是很重要的。我经常问修心的人:‘你的心是不是全部集中在一个点上?’”
答: 寂灭 的意思就是说,你把心归拢起来,收在一起(对) 把心收起来,不要太散乱。
你看很多精神不好的人,为什么叫“分裂症”?因为精神散乱,叫“精神分裂症”。“寂”就是把它聚在一起(“灭”呢?)聚在一起不要有这个念头,安静下来,把这个念头都灭掉,明白了吗?(哦,明白了)
我问你,法师打坐,meditation[注:冥想],他们 首先把脑子里杂念全部去掉,就叫 “寂”。然后,修心,坐在那里时间长了,无我了,无人相了,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了,连自己都找不到了,是不是寂灭了? 自己都灭掉了,没了。这个就叫超脱你自己“人”的境界了,明白了吗?
(哦,终于明白了。我当时看书看了半天,还是想不明白。太感恩师父了)你们这些孩子都是有文化的,不是像过去老妈妈、老伯伯念经修心,有口无心。现在你们都是有文化的人,会研究。佛法是哲学,我们伟大的佛陀,他这个是教育,佛法教育人的(是)
Wenda20171117 59:53
如何理解达摩祖师的一句禅语
男听众:师父,同修在观看达摩祖师的一个视频里看到一句禅语,达摩祖师说:“看那看不到的东西,听那听不到的声音,知那不知的事物,才是真理。”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答:你坐在观音堂念经的时候,安静吗?有声音吗?没声音。这个时候你嘴巴里在念经,你听得到声音吗?听不到自己声音的。听到的是什么?心声。
达摩祖师的禅语就是告诉你, 要听自己的心声,而不是听外面的五欲六尘之声
(哦)你看,看出去都是幻觉的世界,幻化的世界,你看得到这个真实世界吗?达摩祖师,他是禅宗修心境界非常高超的一位宗师
(同修说:弟子猜想以上是教我们要如何去修,修内心的东西,而不是侃侃而谈,看内心的东西、听内心的声音和多思考内心的事物。弟子愚昧,请师父慈悲开示)他讲的某一方面是对的,在这方面的阐述是对的。只不过一个方面他是对的,没问题的(哦)
白话佛法精选
新西兰 20171202
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要达到心灵干净的境界,就不会迷茫。我们学佛人天天脑子很清楚,不会做违法的事情。学了佛之后,连红灯都不敢闯,以前很多人还闯红灯;很多人以前骂人,现在不敢骂了,因为怕护法神听见,怕菩萨听见,正在求的好事可能就没了,所以吓得“忍耐,我要忍耐……”一个人心清净,就不会受到外界的诱惑,不会迷茫。为什么会杂念纷纷?因为杂事纷飞。不管做什么事情,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必须要做到,而且不要被外界环境所干扰。
有一天慧能禅师看到弟子终日打坐,就问道:“你们为什么终日打坐呢?”弟子回答:“师父,你不是让我们参禅吗?我们参禅啊!”慧能禅师说:“参禅与打坐完全不是一回事。”“可是你不是经常教导我们要守住容易迷失的心,清静地观察一切,坐禅不可以躺卧吗?”慧能禅师说:“终日打坐不是禅,而是在折磨自己的身体。”弟子更糊涂了。慧能禅师接着说道:“禅定,不是要整个人像木头、石头一样地坐着,而是要使身和心达到一种极度宁静和极度清明的状态。离开外界一切物相,那才是禅;如果内心散乱不安宁,就不能达到定。”
离开一切相,是禅;内心不散乱,是定,这就是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