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照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092|回复: 0

【课件】4-32、苦修行到无生法忍(二)

[复制链接]

1万

主题

70

回帖

109万

积分

积分
1092793
发表于 2023-2-26 05:0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32、苦修行到无生法忍(二)

 

      很多人的毛病就是我不能忍耐了,我受不了。这个“我”是很害人的,所以要把“我”忘记,忘掉自己就是对自己境界的提高。因为没有你,你就不会生气了,你就不会发脾气了,就不会贪、瞋、痴了。自古以来多少人的死就是因为这个面子,因为有个“我”。师父让你们学佛就是让你们放下,不要有面子,要学会忍耐,学会放下,学到最后就是无生法忍了,不往心里去了。因为还有我自己,就会感到很痛苦。最难忍的事情有两种:一种是夫妻之间的忍。因为夫妻两人是冤结,这种冤结是好几世累积下来的冤结,所以夫妻俩人吵架的时候,那种感觉是真的气呀。因为他是你最爱的人,是最让你生气的,他骂你的时候你是真的受不了,“我这样对你好,你还这样对我”,而且这个气是最难忍耐的。如果能把夫妻之间的气忍耐住,那是真的不容易。有时男人骂老婆的时候,这个女人以为自己是对的,她恨呀,就不停地对骂,而且脾气大得不得了,其实这时是身上有灵性。尤其是在烧饭的时候,是火上加火。因为厨房是属火的,他发脾气的时候已经是火了,然后再火上加火,最后的后果是无法想象的。所以夫妻之间的忍耐是一种难忍之中最难忍。还有一种是单位里的忍耐,其实这种忍耐是人和人之间相处的忍耐,这种忍耐也是很难的,这是环境的变化让你的心里起变化。所以在家里夫妻相处难,在单位、在公共场合与人相处就更难。实际上这些外环境是你累世孽障生成的一个果。师父给你们讲的都是人生的哲理,人生的佛法。知道了什么是最难忍耐的,所以要克制。克制到最后没有了,最后连气都不生了,就什么事情都没有了。否则心里就会一直不安,生出许多烦恼。如果没有了自我,你才能修成无生法忍。

 

      无我的境界证得无我。就是你已经没有我自己了。这个境界到了,你真的就没有自己了;没有自己了,就不生气了,就想通了。因为我没有什么了不起,想开了,“你们讲我,就讲我好了;你们不让我做,我就不做了;你们要害我,我知道了,我无所谓了”。如果对人有欲望、有要求,接下来给你带来的就是伤感,就会伤害到自己。你不要靠人家,对别人不要寄予太高的希望,你就不会得到太多的失望。比如对老公寄予希望,“我的老公,他应该怎么样怎么样”,你一定会失望。什么叫应该的?“我的孩子是我十月怀胎生出来的,他必须对我怎么样”,他就是不孝顺,你又能怎么样呢?你到最后还是不怎么样。你生病了怎么样?你死掉了又怎么样?没有怎么样。有你不多,没你不少。我本身对他不抱任何的要求,就会活得很开心。不要对人家寄予太高的希望。

 

      用心灵去跟人家沟通才是真正的沟通,用语言跟人家沟通那是语言上的沟通。知道为什么很多人要自杀?为什么被别人骂就气得不得了?因为他有“我”,有自尊心在。师父告诉你们,凡是有自尊心的人一定有自卑感。自尊心是怎么来的呢?因为他自己觉得很自卑,我不如人家。所以越有自尊心的人,他的自卑感越强;而自卑感越强的人,也越有自尊心。如果证悟到无我,就是正确地悟到没有我,这个世界上没有我,还有什么不能忍的呢?连我自己都没有了,哪还有什么忍呢?连忍都不要忍了,所以就无所谓了。一句话叫无所住,无所住心,就是我的心没有放在什么地方,我没有恨人家的心了,我没有愚痴的心了,我没有欲望之心了,我什么心都没有了。人的毛病就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无所住就是无所得,没有什么得到不得到的。无所得就是“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无所得心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无所得心就是说我的心不被所有的外环境所影响,我的心就像没有一样,我什么都无所谓了。我没有欲望的心,没有贪心,没有愚痴的心。没有心了,还会愚痴、会贪念吗?没有心了,还会恨人家吗?恨人家的心都没有了,你就自在了。如果这种心没有,不就是良心没有了,明白了吗?

 

      想一想,每个人一生搬过多少次家?在中国搬过多少次家?跑到澳洲来又搬过多少次家?人生就像搬家一样,哪里是你们住的地方呢?你们今天住在这里,说不定过几天又搬走了,对不对?你们今天住在这个人间,很快的死掉了,不就搬到另外一个新的地方去了吗?就像一个电视的荧光屏一样,现在住的是 7 频道,我们死掉之后就进入10 频道或别的频道,如果不好的话就进入了 2 频道,还是在这个荧光屏里面呀。就是说我们逃不出六道轮回,明白了吗?要跳出这些电视的频道,谈何容易呀?想一想,一个人搬过多少次家?很多人结过多少次婚?很多人生过多少次孩子?过了就没了,记那么多干吗呢?搬过就搬过了,无所住心,无所谓了,过了就算了。好好修心吧,珍惜这个时代,珍惜这个年代,好好多救人。今天能过就好好地过。实际上这个“过”字是潜意识的,用人间的话来讲就是“随便”,佛法上讲就是“随缘”。就是随这个缘了,你还能怎么样呢?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一个乡下老人到城里来,从来没有看见过电梯。看见一个小房间的门开了,一个老太太走进去了,过了一会儿这个小房间的门又开了,走出来一个年轻的姑娘。他就很后悔:早知道我就把我农村的老伴带来到这个小房间里走一回,出来后我老伴就变年轻了。因为他从来没有看见过电梯。这就是人的无知造成这个痛苦。人什么东西都无知,什么都不懂,所以他才会痛苦,懂了就不会痛苦了。犹如过去不知空气中有细菌,结果生病了。懂得细菌会传染,才防范它,就不会生病。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跟师父学了佛法之后想开了,现在不痛苦了呢?因为他们明白道理了。因为过去不懂,所以才痛苦。为什么他欺负我呀?为什么我对他那么好他还对我不好呀?他没有想到他的前世害人家,害得别人很惨的。你们在广播里听到过一个灵性附在一个人身上,就是不走呀,经常给他讲话,说你前世害我呀,我就不离开,我就要把你弄死,我要怎么样怎么样。很痛苦的,就是因为过去不懂因果呀。明白了吗?

 

     最后给大家讲修行。这个人修的德越大,他的魔就越高,一定要慎防!为什么德越大,魔越高呢?因为德性越大的人,魔障就越多。所以修得越好的人,他的魔考就越多。比如你是一个普通的纺织女工,没有人来嫉妒你;等到你是一个劳动模范了,所有的人都嫉妒你了。对不对?德越高,魔越高。师父过去没有人会对我怎么样,也不会讲我什么,而现在名气响了,就招惹很多人的嫉妒,实际上这就是魔考。很多人会骂你,会讲你。如果连这个思想准备都没有,怎么修得好心呢?怎么能带领大家学佛修心呢?

 

      学佛要好好地用智慧,心要坚定不变,就会显出佛光。当你的魔越高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就跟着师父好好学这个法门,你就不会被魔所侵,反而会呈现出佛光阻挡魔的侵袭。道德越高,魔越大,要谨慎地提防。坚定信念,道心不改变,就会显出你的佛光。所以不管遇到再大的困难,我们不能退,要坚忍,要坚定自己的信心,要忍辱。忍,有时候讲叫坚忍,就是坚定自己的意志忍耐,我一定要达到目的。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做生意的人就会用这种方法,死皮赖脸,你骂我,我也不走,为了做成生意。道理是一样的。但我们学佛又是另一个概念。是功德,是修心,坚忍就能成功。

 

      忍辱而过。忍辱很简单,忍忍就过去,就没了。比如老公在家里骂你,你非常想跟他吵,但是你咬咬牙就不吵。过一会他骂完了,这个事情就过去了。这个就叫忍辱而过。世界上的事情都会过去的,人都会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事情呢?

 

     个人种因,个人受果。今天就给大家讲到这里。

 



金言法语

如果没有了自我,你才能修成无生法忍。无我的境界证得无我。

 

无所住,无所住心,......无所住就是无所得,......无所得就是“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

 

坚定信念,道心不改变,就会显出你的佛光。

 



相关开示

体悟:如果没有了自我,你才能修成无生法忍。

要把“我”忘记,忘掉自己就是对自己境界的提高。......如果没有了自我,你才能修成无生法忍。无我的境界证得无我。

Wenda20171022A   13:50  

如何忘记别人对自己的伤害

 

听众:我们在学佛前,在工作、学习、感情上受过伤害,或者是被别人欺负过,甚至至今难以忘怀。请问师父,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学习《白话|佛法》,运用菩萨的智慧帮助我们放下,而且忘记曾经别人对我们的伤害呢?

 

答:对,你把自己变得忙一点,天天念经。

 

我问你,念经的时候你会想那些事情吗?(不会了)好了,这一段时间属于你的了,至少这一段时间你不会伤心了吧?(是的)人的伤心是什么?一讲到就伤心,一想到就伤心。“想到”,你要有时间的,你没有时间去想,那你怎么会伤心呢?

 

(《白话佛法》可以帮助我们忘记别人曾经对我们的伤害,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方法?)保持在幸福的快乐心情和法喜之中,你就会一直忘记那些痛苦的事情。

 

你一直跟大家很开心,做这个、忙这个,哪有时间去想那些过去的痛苦啊?很多女孩子过去感情上都出过事情的,你不讲,她想都想不到。你度个人,讲到她的男朋友怎么对她不好,最后离开她了,她马上会想到自己,就会掉眼泪了(是)如果不讲这个,她不会想起来。要让自己充实一点

 

(如果一直忘不掉别人曾经对我们的伤害,是不是已经储藏在八识田中了?)对(这样的话,对我们的修行、修成菩萨很有阻碍啊)对。那天我跟大家讲了,

 

“大圆镜智”,内心的本性像面镜子一样,把八识田中不好的东西全部要转换掉,转换到佛性,转换到无我、无境界,那你就什么都想不起来了,没了。

 

实际上这种“想不起来”并不是失忆,而是说在你的意识当中已经没有这种负能量的存在了,明白了吗?

 

(明白了。师父,也可以这样理解: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中,要想真正地不被别人伤害,就像师父在《白话佛法》第四册里讲过的“苦修行到无生法忍那才是真正的忍耐”,这种“无生法忍”就是永远不会感受到被别人伤害了)对了,这个境界就比较高了。因为你已经没有感觉人家在伤害你了,你就不会被伤害。

 

你记住师父这句话,当你没有感觉别人会伤害你的时候,你的心就不会被别人伤害

 

(达到这种境界,我们只是可怜他,他在造业)对,你可怜得厉害的话,怎么会被他伤害?(是的)比方说一个人不停地欺负你,这个人已经生病了,医生说他还能活几天。这个时候你到医院去看他,他不停地骂你,你只有可怜他,你觉得他马上要死了,还有几天了他还要这么骂人,你会生他气吗?(不会了)你不会生他气,你会被他伤害吗?(不会)

 

shuohua20140502  16:54  

如何舍去“自我”

 

女听众:我们在修心的过程中总是不由自主感觉到自我良好,这个“我”总是很难舍掉,该怎么办?

 

答:舍去自我靠的是心中有众生,一个人心中有其他人他就会忘记自己。一个母亲为什么会舍去自我,因为妈妈心中没有自己,只有孩子。

 

所以心中只有众生的人他才会舍去自我,舍不掉自我的人就是因为他心中没有众生。

 

没有总是替人家想才会替自己想,一个天天替人家想的人他不会经常替自己想,这就是舍去自我的最好的一个方法。

 

恒常发悲心,理解众生,以智慧去度众生

11-11-2020,西方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了解众生的苦,所以发大悲心救度众生。以大智慧、大勇猛、大精进、大丈夫一样无所畏惧的光明境界广度娑婆国土有缘众生。诸佛皆赞叹。”

 

释迦牟尼佛:“任何一个人想要成佛,必要无所畏惧,心中无限光明,广行十度般若,这就是大乘佛教。

 

释迦牟尼佛:“对于心灵法门共修会的负责人要记住了,佛菩萨爱众生,所以恒常发悲心,理解众生,以智慧去度众生。别人对你们敬重,你们更应该去感恩他们、爱他们,切记不要因为学佛念经度人多了而起贡高我慢之心。这是要不得的心态。共修组的诸佛弟子以我的话语为戒,你师父是广爱苦难众生,悲愍之心是诸佛都可以替他做证量的。你们要学你师父啊。”

弟子 马来西亚 11-11-2020《天地游记》

 



体悟:无所住心

无所住,无所住心,......无所住就是无所得,......无所得就是“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我的心不被所有的外环境所影响,我的心就像没有一样,我什么都无所谓了。

wenda20130405  25:50  

关于离相的理解

 

女听众:遇到一个环境、一个境界然后不住心,是不是就是离相了?

 

答:如果任何境界不放在心中实际上就叫离相。

 

离相,离开,就是离开执着了;不着相,就是我对每一件事情,我不觉得我真正地认识它,拥有它,那你才会真正拥有;你认为它是你的,你一定失去它。

 

很多人就是的,以为老婆永远是他自己的,欺负她、骂她、讲她、逼她做事情,老婆一定跑掉了。因为你以为她是你的,你就失去她了。孩子也是的,你拼命地对这个孩子,这是我的孩子。到了最后这个孩子离开你了。这个孩子是菩萨的,我们要好好地对他好,要帮助他、要教育他,这个孩子得到帮助和教育以后,反过来会对你好。你越觉得他是你的私有财产,你越可能就失去他了

 

(离相是不是对待所有的事情不仅是没有分别心而且是不住心,也包含没有分别心)对,你今天让我做再大的官,我也是这样;今天你不让我做官,我也是这样。人家好了那是人家的事情,我好了是我的事情。前几天看到台长的博客上有人留言:公司里有一个做官的位置,他自己还写了一句“我不着相”,就是“我不要,我不认为它是属于我的”这样他就不是过来了,否则他自己会很难过的(这个是出离人间烦恼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对,千万不要烦恼。

 

缘忍和观忍;慈忍和无生法忍的区别。

问10:师父在白话佛法中讲,忍辱法门有五个层次,由浅入深。第一叫生忍,第二叫力忍,第三叫缘忍,第四叫观忍,第五叫慈忍。请举例说明缘忍和观忍。并说明慈忍和无生法忍的区别。

 

答:缘忍是在这世界中遇到的一切都是想到是因缘所为而进行的忍耐,任何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因,因为有因,遇到缘分的到来,才形成果的出现。就是让人们用智慧来观照一切都是因缘分和合而成的。

 

观忍是指观一切法空,遇到逆境到来时,能以空性的智慧进行忍耐,不管对方说什么,自己能想到最终都是空的,都会过去的,是以无我相而进行的忍耐。

 

慈忍是慈悲的忍耐,无论遇到任何逆境的到来,都能以佛菩萨的大慈大悲心性去忍受;无生法忍是连忍耐的心都没有生出来。

 

两者区别在于,慈忍还是有这个心,有这个心而进行忍耐;无生法忍是连心都没有了,还有什么可以忍耐的。人间一切过眼烟云,只有不断地体会着忍辱才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境界。

《佛学问答·三》

 

Wenda20190215   41:28  

如何理解“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女听众:师父您曾经开示过,菩萨对于他经历的一切是不住心的,不会往心里去,除了提高我们自身的境界,是否平时也可以加强这种不住心的意识来锻炼自己一切不住心呢?

 

答:可以,完全可以,就是靠平时锻炼的。你平时念念念,每天念礼佛大忏悔文,每天念阿弥陀佛,到了走的时候你才念得出来啊,你才能把阿弥陀佛住在心里啊。你把贪瞋痴慢疑全部不住心的话,那你到时候这个心上哪会有贪瞋痴慢疑啊?

 

(对。请问师父,是否把我们的第五识——眼耳鼻舌身,当外界对我们的影响形成一种屏障,使第六识没有感觉,也就不住心了呢?)对啊,你守住你的眼耳鼻舌身,那你的意念就会干净很多明白吗?(明白,但是我们有时候在境界现前的时候无法做到)境界现前的时候无法做到,所以这就叫人啊,你就是人,你要是菩萨你就做得到了。

 

(对不起,师父。六祖惠能大师当时仅仅因为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开悟了,师父能否给我们开示这句话呢?)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还不懂?

心都没了啊。

 

你说说看,你在人间没有贪心,没有恨心,什么心都没有,你心无罣碍了吗?心无罣碍,心是不是打开了?(是)对啊,

 

心无所住了,你没有地方去了,心没有任何地方可以罣碍了

 

(对)比方说,你今天很贪心,住在你的心里,好,你心有所住了,那你的心就坏了;今天恨心住在你的心里了,你就开始恨了。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话,那说明你没有这个心了,生不出来了

 

(明白)师父再给你举个简单例子,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叫你不应住色声香味触法,就是在人间再好的事情,你都不能去把它住在心中。“哎哟,这个很香哦,这个很臭哦,这个怎么样怎么样了”,因为它的自性本能都是在内心当中的,你一住心,你就烦恼生心了,开始烦恼心就生出来了,因为你一牵挂,你就会贪欲六根情欲了。

 

所以菩萨叫我们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说你已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啊?

 

(对)你在人间,一个是空无一物,随过随灭;一个是雁过留声,一个事情过去了,留在你的心里了,那个事情又留在心里了。你今天去恨别人了,今天去嫉妒别人了,你留在心里了,你想想看你的心会不烦恼的?(会烦恼)好了,我现在给你解释了你就知道了。为什么?实际上后天的熏陶,也就是人运用了自己本性的一些肮脏的东西住在你的心中,使你丢失了你的慧命。

 

我们现在要无所住心,应无所住,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套住我们,那你就是解脱,就是没有枷锁套在你身上(明白了,感恩师父。弟子向师父忏悔,最近各种心生出来,心里静不下来,贪瞋痴慢疑,对不起师父)

 



体悟:坚定信念,道心不改变,就会显出你的佛光

当你的魔越高的时候,越要坚定信心,......坚定信念,道心不改变,就会显出你的佛光。

Wenda20190125   23:19  

如何辩证地看待魔考

 

女听众:师父以前在《白话佛法》里讲过:如果你从来没有遇到过魔,你的誓愿就不坚定、不坚固,因为没有魔考,你这个人就不会下定决心。因此碰到魔,对你是一种考验。师父以前也开示过,说有魔考是道心不坚定的一种表现。怎么辩证地理解这两句话呢?

 

答:有魔考的话说明你修得高,因为在修得高的境界当中,你一定会碰到魔考的。你修得低的话,当然碰不到魔了,

碰不到魔,你也上不去啊。

 

我问你,你越爬山,是不是越累啊?你不想爬山,你不累,那你也到不了山顶啊。佛陀经过魔考了吗?(经过,成佛前有很多的魔考)好了。《西游记》里唐三藏有没有魔考啊?

 

(有的。那师父为什么又说魔考是道心不坚定的一种表现呢?就是说有时候这个人有魔考,可能是因为他的道心不够坚定)那要看,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你在前进的路上碰到绊脚石,那是正常的;还有一种,你自己在前进路上走走停停,走走停停,那么魔就来跟你搞了(明白了)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戒烟的问题,你今天就彻底不抽烟,你会碰到很多人给你香烟,这不就算魔考吗?如果你今天抽烟,停掉了,人家又来考你,又给你烟了,你想抽又不想抽,人家说:“抽吧抽吧。”好了,这不就魔考了?(明白了)

 

shuohua20160826  01:36  

成佛成菩萨必须要吃得起苦,不是靠讲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女听众:有的同修学佛遇到困难以后,有的人一个巴掌就能给打倒,有的人一个狂风暴雨就会被淘汰出局而退转。而真正修行者是绝对要经受住各种考验,学佛要有坚定的意志力和道心,要有强大的成佛的愿力和丰富的佛学知识来超越困难修行。请师父开示,超越困难是不是双倍功德,是不是也是修行的高境界?

 

答:你听听看就知道了,傻姑娘,《西游记》里边唐僧“九九八十一难”,最后取真经;那如果平平坦坦的路,能不能到西天去取经?在人间你就是不学佛有没有困难了?

 

(是。因为他是成就无上正等正觉,是要经受很多的考验和磨难,才能……)更多,比在人间的成佛还要难,因为他要经受考验的。明白吗?

 

(是。所以要有很丰富的佛学知识和强大的成佛的愿力,才能越过这些困难)因为有些人的性格就注定了他的命,所以人的性格是最重要的。

 

你要记住,一个人是否能够成佛,“从小一看、到老一半”。很多人从小的性格就是好吃懒做的,他成不了佛的;有的人从小……你去看好了,以后成功的人,他年轻的时候总有一种非常非常超人的精力。比方说臺長,我年轻的时候想要努力,要做三好学生,我就一定能做到。

 

你要克制自己很多私人利益的,

你没有克服私人利益的那种境界,只想着自己的话,你哪辈子……大起来怎么能够变成一个好孩子?很多人从小就会照顾别人,从小就会在家里照顾爸爸妈妈,大起来他真的到了公司里边,是做总经理的。这个从小一看,好吃懒做,喜欢怎么怎么;还有的女孩子被人家捧惯了、弄坏掉了;还有的年纪很轻谈恋爱,家庭的不幸造成了自己的放荡,接下来这辈子肯定就完了。

 

你想想看,学佛也是这样,动不动就退转的人,这种人学得好吗?看看我们的僧伽大师;再看看东渡日本的鉴真和尚,经过千难万险把佛法传到日本;看看我们伟大的佛陀;看看观世音菩萨;看看我们的济公活佛……哪一个大菩萨不付出?

 

《西游记》的主人翁(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真人真事)很难的(他有一句我非常崇拜的话,就是“只许向西,不可东移半步”)其实他讲这个话,并不是说你走的路,而是说你心里的位置你要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只能向西。你今天要想成佛,你只能向佛,不能向其他的

 

(对对。历史上所有的伟人都是经受很多的困难,超越过去才能变成伟人)对(我们学佛也是要这样)吃得起苦(成就菩萨就是要超越这些困难的考验)嘴巴讲有什么用?“呱呱呱”,我看你倒蛮会讲的,要做的。人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靠讲出来的,是做出来的!

 

Wenda20200405 53:45

佛陀开示何为修行之重,如何逾越修行中的重重困难

 

女听众:师父,有一段比较正气的开示,弟子能读一下吗?(你读啊,代表你自己的观点好了)很久之前师父有证实过一段佛陀的开示,弟子觉得非常好。

 

佛陀这么说:“此乃修行之重,必先克其劣行,长存悔心,多存善心、善念、善愿与他人,严于律己,心智才明,前程乃畅。

 

如若修行之众都我行我素之中,慢无他人,视功高一筹,不以明法正身,将必断送此慧命。此欲去佛之彼国,路途遥远艰险。诸魔出来横道,必坚其道心,意志超强,勇于承受,遇魔侵蚀,重担于身。

 

切记,汝绝不能被其染尘所染,要以佛之正气护及其身,敢于担当,再凶猛的波涛骇浪能奈我何?吞没之身乃是无明之众,最难超越乃是心中之障,可见正气正法之可贵啊!

 

心灵法门是至高法门,修行之精、之快、之正无以再比,此乃观音传授之正法不二法门,上至天庭,中至人间,下至地府,能救万劫之身悲苦中度。然有卢军宏代传法门之快,深得人心,阻碍之大,然超凡之身如浩浩之烟海,覆盖整个人间,然邪人旁道诽言,岂可信之?此乃是孤掌难鸣,何来蛊惑人心。俯瞰人间大好形势,令我佛悦颜,唯愿所修之众与你师齐心协力,广舍自我,要胸阔如海,坦然正法,接人间天地之正气,广度有缘,甚要更悲无明之众。

 

可怜啊,要以最爱之情,感化所有有缘之众,真心多助众生,多多怜愍他们,能多被其所感动,真显我佛之本性,逾越自我,大爱常施,何有难度无明之众啊!要动之以情,施之以礼,表法最重,众生乃目目在历,人之有情孰有不被所感啊!人心所向,众生乃信心大增,乃学佛之众因此会大增,得心得天下。

 

自我先逾越自身之障碍,修得清净慈悲大爱之身,与天地同宽,以宽待人,以善为本,人心皈依,方能解救更多苦难之众拔苦于人世。

 

人生之障碍又如绵绵山丘,乃是自身业障所为,修行中多是困难重重,山巅之高,莫过心志,欲志征越,先其所念,唯善心、善念、善愿所行,长存于心,方能斩断其人间五欲六尘。众之欲望,如水火之毒殆尽其生命,可惜啊,更甚已修之众必要善恶分明,恒心常思己过。可知否:一善念越云霄,一恶念堕九泉。要征服其所有妄念、欲念、贪念、爱念、恨念,方能逾越罪孽连绵之山峦,将近于佛之彼国也。

 

你师为何费尽心思,将其生奉献,泪洒河山,盼你们归心似箭,成就佛果,心血已费尽,法船待行,为救你们舍其命,在前时时护佑。怕魔伤及你们,与魔将会征战一生来保驾护航,苦心之深啊。所修之众必要真修实修,坦然做人,多学你师,多言你师,多听你师,多帮你师,这乃是观音之意啊。

 

要对得起天地良心,你们这些精修之众,爱我佛之法宝如命珍贵。孰知否,我佛所有菩萨视精修之众,甚如佛中之宝,时时观望,放佛光永护。观音更是慈悲所有孩子,无时无刻不来观照,只是因缘不同,感官略有差别。要常感念善举,长存有益于众生之愿,多圆众生,回到佛之光明大道,欲盛归佛,浩荡佛恩,将铺成金光满地,照亮你们归家的路途,让更多众生能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欲登你师法船,盛载凯旋,回家有望之日也。”感恩师父,感恩佛陀,感恩观世音菩萨。

 

答:真的很感动,非常感动(因为很久很久之前了,弟子觉得这段开示太正能量了)真的很好,太正能量(是的。在此,也感恩我们最尊敬、最慈悲无我的卢军宏恩师慈父)谢谢,谢谢你们(真的感恩师父为我们佛子呕心沥血,不畏生死。每每看到这几句,特别是“怕魔伤及你们,与魔将会征战一生来保驾护航,苦心之深啊”,就会特别特别感动)人生就是这样,活在世界上你既然要做一件事情,你就必须把它做成。你要到人间来救人,你必须救人,你没有什么话好讲的。

 

一个人只要能够为众生付出的,你就是菩萨

 

(是的。虽然弟子感应很差,没什么殊胜梦境,但每每看到这段话,心中默默地都有很强的力量)是啊(庆幸自己是多么地幸运,学了心灵法门,居然能有师父和诸佛菩萨的一路护佑,也愧不敢当)对啊,你自己能够珍惜就是拥有,明白了吗?

 

(是。师父,里面说的“精修之众”,有什么标准吗?)“精修之众”,就是要很多标准,它不是一个。比方说,你尊师重道,这个人想精修,精进修行的话,你首先要守戒,然后要尊师重道(是)然后六波罗蜜就是你的精修之道。你守戒,六波罗蜜精进,还有让你自己不能懈怠,不能退转,要学会忍辱,都是精修之道

 

(这六条我们都还是必须要遵守?)很厉害,六波罗蜜非常非常重要的,我们讲起来就是六条成佛的大道(是。我们这六个都要抓之后,再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一条大道,是吗?)对啊。布施波罗蜜、持戒波罗蜜、忍辱波罗蜜、精进波罗蜜、禅定波罗蜜,它都是很重要的。最后修成就是般若波罗蜜,六波罗蜜里最后一个般若波罗密。这个就是六条大道,包你能够升上天的

 

(明白。全篇其实一直在强调“唯善心、善念、善愿所行,长存于心,方能斩断其人间五欲六尘”)对啊(佛陀在此提到了两次)佛陀就是要你们心中都是善的,所以你看佛陀每一篇经文,2500年前,在我们人间所说的东西,他都是说“善男子”“善女人”,他希望你们善良。所以要善心、善德吗?你有善心才会有善德(是)你没有道德,你不善哪来的德?(嗯。是不是一个就是能明心智,一个是要坚定心志?)完全正确

 

(全篇也一直在强调“正气正法,还有接天地之正气”)对啊(请问师父,我们具体如何能接天地之正气呢?)你天天学佛念经,你不看黄色的东西,脑子里不想乱七八糟,不想去占人家便宜,你就接天地之正气了。你天天动脑筋怎么赚人家钱,怎么搞来搞去,你说这个人接得到天地之正气吗?(是。如果要做到正,是不是行为上要正?)语言、行为全部要正(思维上的这个正就是善,是吗?)是(就一个要正,一个要善)对

 

(之后又说道:“要动之以情,施之以礼,表法最重。”这个“表法最重”,是不是“信愿行”当中的“行”?)对啊,你没有信心的话你怎么有行为?(明白了,感恩师父)

 

 

忍辱而过。

Wenda20171103      01:04:29    

 “无生法忍”和“随缘”之间有何关系

 

女听众:有一个佛友问“无生法忍”和“随缘”是等同的关系还是前后关系,先有“无生法忍”,然后才有“随缘”?

 

答:两种都可以。没有修的人随缘,那就有问题了。如果你不修,随缘,那就是什么?比方说有一个人抽烟了,“我随缘”,一直抽下去啊?喝酒了,“我随缘”,那就是没有修过的“随缘”,就不成为一个随缘,这种随缘是没有境界的随缘。

 

无生法忍,就是这个人已经对世界上事情都看穿了,看破了,放下了,

所以这个时候再随缘的话,那是在佛规、佛理上再随缘,那是完全有智慧的随缘。而不是那种“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那不一样的

 

(对修行者来讲,还是先有无生法忍,是吗?)对啊,“六波罗蜜”之后,你能够随缘的话,那概念不一样。很多事情师父在随缘,你们学学师父就好了。很多人,师父度了他很长时间度不到,师父只能随缘了。因为我看得穿,知道他缘分不到,算了。

 



白话佛法精选

视频开示 62集 性中相知 元明觉 200506C

佛说,得元明觉,无生灭性,为因地心。这就是告诉我们,你要得元明觉。

 

元明觉是什么?元就是原始的,心明就是心里的觉悟,本性当中的觉悟叫元明觉,是无生灭性,为因地心。无生灭性,也就是说,他根本没有生出来要去灭度的心,因为他不生心,他无生法忍, 他没有任何的杂念的心地生出来,他要去灭它干吗。这种就叫圆成果地的修证。

 

用现在的话讲,一个小孩子还没有学坏之前,你跟他讲什么他都接受,他就是一种无生灭性的因地心。还有一种,当你忌妒别人,知道要怎样克制,“我要忍耐,我要有忍辱心”,实际上你已经经过了很多非忍辱的时候,已经经过了很多人间的杂念,在克制、在改变,这和最始的元明觉是不一样的。

 

所以菩萨让我们要懂得,不管你学佛学什么,要用你原始本性中的因地心来修。

 

很多人说,我已经污染了,怎么办?所以叫你要跳出业报,不要命浊,重新做人。这是佛陀亲传给我们的。在密宗、显宗里,在这个世界上,佛法的本师是释迦牟尼佛;无论你学什么佛,无论什么宗派,我们的本师就是释迦牟尼佛。

 

你今天在这个世界上活着, 无论做什么事情,内心的元明觉就是你的本性。每一个人无论是坏人、好人,自私的人或者不自私的人,都拥有元明觉,就是拥有原始善良的觉悟和原始善良的本性。

 


【PPT课件】电脑下载链接





上一篇:【课件】4-31、苦修行到无生法忍(一)
下一篇:【课件】4-33、明白空性物体,学会克制自己

回复

使用道具 反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

手机版|普照

GMT+8, 2025-2-24 22:04 , Processed in 0.06008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