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来的事情,非常的柔软,非常协调温和,做出的任何事情绝对不会是强硬的,总是柔软的解决问题。......心柔软了,身心才会安隐。菩萨的心永远是平静的,永远是安稳的。 白 話 佛 法2-27 《 学佛境界,学会喜舍 》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92&tim=1682670841664
相关开示: 普贤菩萨的第九大行愿是恒顺众生。……要以大悲心、平等心“饶益一切众生”。就是说,只要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情,你都要顺着它。 —白 話 佛法11-15 《 诚心忆佛 恒顺众生 》
佛法大乘道的慈悲是智慧,般若也是慈悲,所以观世音菩萨的般若智慧,大智大慧就是大慈大悲。因为他慈悲,所以他会无我,你才能真慈悲,……不是你去慈悲别人,而是你自己的本愿,而是你自己的行愿,而是你发自内心的那种菩萨的般若心,来让你慈悲别人。 —视 频 开 示 第53集 《 静定是观照 》
须知菩萨无心……菩萨以众生心为己心…… “既得有感即通”……当你的心和众生的心能够有感应了,你就是通了。众生要吃苦了,你感觉到他们痛苦了,实际上你就已经是菩萨了。众生马上有灾了,你感受到很痛,实际上你就是佛心。 —白 話 佛 法4-24 《 佛性本体,心地圆融 》
涅槃清净。涅槃的人是开悟的人,开悟的人是清净的人,清净的人是不会给人家脸看的,不干净的人动不动就要给人家脸看。…… …… 佛道和菩萨都是清净、空寂、如如不动的。 —视频开示 第 102 集 《 不言寂静涅槃 》
wenda20160122 35:23 臺 長 开示“上善若水” 问:师父,古代先贤圣人都讲要学水,“上善若水”,最上等的善人像水一样柔软,他能利万物而不染,而不辞。请师父开示一下我们怎样做到“上善若水”,像水一样的人呢? 答:水,第一就是干净,水要干净。不干净的水叫污水,它虽然是水,但是它已经不是属于干净的水。“上善”,就说人的善良应该像水一样干净。你看看水,你把它放在哪里,它就哪里,你让它洗,它就帮你洗;你要喝水了,你离不开水。所以人的善良,也应该随缘。 “上善若水”,实际上这种大的善良的人,他的心啊心静如水。所以你看师父最喜欢的一个座右铭就是……(无欲自然心如水)对。还是讲这个“水”字,所以师父的座右铭就是“无欲自然心如水”。因为当你没有欲望,无所谓了,这个心真的像水一样地平静了。 你去看看,水有时候在湖面上、在表面上,你看着它你的心会安静下来,因为不管发生什么事情,它总是这么在慢慢地流淌。所以有时候,一个人的善良要像水一样源源不断,实际上“上善若水”里面还包括“源源不断”,因为做善人,善要不断(是不是也是细水长流的意思?)对对对,就是这样。 实际上过去四个字可以多重解释的,而且可以解释得非常透彻。你想想看,“上善”实际上是什么意思?就是你一个善良不是低级的善了。善良怎么有低级?现在很多人传销就是这样,他传销出来的东西为人家身体好吗?也是为人家身体好。但是他不是高级善良,高级善良是我不从你这里拿到任何报酬,不能从你这里拿到任何利益,我对你好,那叫“上善”。 那“下善”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虽然是为你身体好,但是我从你这里会拿到更多的回报的,就不是“上善”了,对不对啊?所以意思就是要像水一样无私地奉献,你要洗,我就帮你洗;你要喝水,我给你喝;你要怎么样就怎么样……水就是说干净、平静。所以这四个字实际上解释起来也是很复杂的,呵呵(谢谢师父慈悲开示,感恩观世音菩萨)
wenda20160617 57:37 戒、定产生的智慧与慈悲心产生的智慧有什么区别 问:师 父好!弟子给师 父请安。请问师 父,因为戒和定产生的智慧和因为慈悲心产生的智慧,有什么共同点和区别呢 ? 答:慈悲心产生的智慧那是以慈悲为基础的智慧,这种智慧叫无上智慧;如果用戒和定,那是人间的智慧,是修成的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还是不够圆满,还是有欠缺的。
wenda20150111A 01:00:06 臺 長 诠释“涅槃寂静” 问:臺 長 ,我读过《 白 話 佛法 》,臺 长说过一个人不能够有念头,如果有念头的话就会造业,比如说那个念头没有众生没有自己,对不对?还有就是臺 長 说过“涅槃寂静”,这四个字我不大明白? 答: “涅槃”就是放下,涅槃就是自己真正的开悟了,完全安静了,处于安静了。因为当你完全知道这个世界怎么回事了你根本不会去争,不会去抢。你把一切都看穿了,你就很安静的,完全能够把自己的心沉淀下来涅槃寂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