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菩萨就是调伏、柔顺、正直,要寂静。......静下来之后,心要广大,要无边无际,要容纳四海,......这个海就是佛海。 白 話 佛 法2-34 《 学菩萨道,行十善业,成就善果 》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99&tim=13986832503590s
相关开示: “质直柔软及堪能,调伏寂静与纯善,速出生死广大意,以此十心入二地”…… 菩萨是无所求的,越来越成熟的二地菩萨,信心是走向寂静和纯善,然后脱离生死之道。 白 話 佛 法2-36 《 用纯善的心和菩萨心融合一起 》
佛法的高境界就是寂然不动(寂就是安静,然就是自然),一个人要清净才能得住,什么事情,干净了就能够住下来。……有佛性的人能够忍耐,能够有智慧,平静、清净,心得住。 …… 寂静是一种高境界。高僧大德修得越好,八风吹不动,如如不动的本性,他能尽显金刚菩提的得道之心。佛道和菩萨都是清净、空寂、如如不动的。 视频开示 第102集 《 不言寂静涅槃 》
“身如金刚,心如虚空”,……“难可沮坏”,就是很难用各种方法让你变坏。“因不坏故,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为像金刚一样没有变坏——金刚不变,那么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得无上正等正觉。 视频开示 第46集 《 身如金刚 心包太虚 》
学佛学法要用一个“融”来定,佛法如果学得再好,没有融会贯通等于白学。有些人表面上在学,而没有融化在自己的心里,在修为上会不开悟的。怎样融化佛法呢?要应用宇宙的意识,宇宙的意识就是你的思维空间像宇宙这么大,你担心的是全人类的疾苦,你的心要像宇宙一样,你的感觉,你的感受要像宇宙一样大,任何发生的痛苦,犹如自己的伤痛一样,人伤我痛,你就会慈悲为怀,你要有这个意识,才能把佛法融在你的思维当中。才能把菩萨的佛法融会贯通,真正融到你的心里去,知足常乐。 白 話 佛 法1-41 《 融化佛法、贯通开悟 》
问 5 :师父说,修菩萨心,要以众生之心为己心。但是众生的烦恼太多,请问要如何调伏自己的心? 答 5 :菩萨的心是清净的,是无心;人的心很难调伏,因为是人心。要上升到菩萨的境界来看这个事情,菩萨是无心的,你是人,所以还有心性。菩萨的心是脱离了人的本性之外的超能量的心,是真正的本性,是佛性。 弟子开示二 弟子提问 师父开示
问:早上醒来的时候,意识上出现一句话“入昧三摩地”。 答:“入昧”就是进入佛法,进入寂静当中,进入深层的寂静。“三摩地”就是进入更深的佛法之中,正等正觉。心中有三摩地,就是心中有智慧,有解决烦恼的方法,就是菩提。 ——解答来信疑惑 408
shuohua20161216 07:26 如何理解“心包太虚” 问:师父,《 白 話 佛法 》经常讲海纳百川和心包太虚,我们学佛要心胸宽大,海纳百川,这是不是属于人间法?心包太虚是菩萨的胸怀,是不是就是指整个宇宙空间的心包太虚,就是这样高的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能够包容整个宇宙虚空这个境界…… 答:“海纳百川”,那是心胸宽广,千条河流归大海,就是大海的心胸是多么的宽广,这个叫心胸要宽广;“心包太虚”,那是菩萨的境界、佛的境界。什么叫“太虚”?虚空法界,也就是说超出四维、五维空间,然后进入虚空状态,也就是宇宙、宇宙空间。比方说,一颗卫星脱离地球,“啪”打到虚空上去了,大不大啊?虚空。但是它再怎么转,它因为还是受宇宙空间的这个锁定,它可以用一种磁场力把卫星锁住,虽然离开地球,但是还顺着地球在转,实际上还围绕着这个宇宙的轨道在走。 这个“虚空”是什么呢?就是超出了宇宙整个虚空法界佛法界叫虚空法界,也就是说根本已经没有了,根本没有地球了,已经超出了三千大千世界,超出了三千个宇宙星球的空间以外,那就叫“心包太虚”。你说这个“心”多大,只有佛有这个“心”啊,人怎么有这个“心”?但是菩萨为什么要说这个呢?就是让我们的心要向佛学习(明白了,感恩师父慈悲开示)
Wenda20200126 36:48 不要等有事了再看《 白 話 佛法 》,要平时多看并融入心中 问:您在《 白 話 佛法 》第一册第一篇中就讲到了“尊师重道方可成就道业”,而现在我们才意识到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对啊)真正开始许愿。师父,您的《 白 話 佛法 》真的是句句经典,字字如珍珠翡翠般珍贵,《 白 話 佛法 》堪称是稀世珍宝,引人开悟,启迪佛性。可对此我们怎么才能更快地吸收、学好并用到自己的生活中来践行呢?师父,您给大家说说学《 白 話 佛法 》的窍门吧。感恩师父。 答:学《 白 話 佛法 》不要等到有事情了再看,等有事情了再看当然也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最主要平时要多看,看了就融到心里,事情就不会发生了(怎么才能融到心里?)天天读,天天讲,就到心里了(哦)你天天读、天天讲,你跟人家讲就讲得很清楚了,对不对?(对)你不管做什么事情脑子里都是师父讲的那些东西,那不就好了吗?(是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