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菩萨要发出利益心、安乐心、慈悲心、怜愍心、摄受心、守护心、教化心,这些都是二地菩萨需要做到的。 白 話 佛 法 2-34 《 学菩萨道,行十善业,成就善果 》
原文链接
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099&tim=13986832503590s
要经常关住自己的“门”,不要让人间的任何意识流入到你的内心。……你在内心世界的“蕴”才会干净。 《心经》里叫我们五蕴皆空,也就是说不要有思维,不要被外面世界的五蕴——污泥浊水、红尘遮住,你就能看清自己的心,你就能明白自己的心到底是干净还是不干净。 广 播 讲 座 第3集 《 意识是心中的蕴 》
要启发众生的慧命。就是说,每一个众生都是有慧根的,你要说他好话,多启发他……你把她的慧命、慧根就启发出来了。帮助人家要这么帮助的。这样才叫菩萨啊。 凡是度众生的人,一定要具备慈悲心。……除了慈悲心,还要有喜舍心、欢喜心,能够舍得的心。 要具备菩提心,帮助众生,向众生讲佛理。 白 話 佛 法 5-28《学做菩萨不离菩萨道》
要无所住心,要无缘大慈,要为了众生而能献出自己宝贵的时间,包括自己的一切,这样才有真正的慈悲心,才能成就心中的菩提心。 视 频 开 示 第27集《 无所住而生其心 》
真正想要弘法的人,要内护和外护专一。内以诚心、以诚意弘法,外以行为、举止、言表、行善积德来让众生信服,这样才能流通佛法,普利含识啊。 正法久住于世,靠的就是大护法,靠的就是众生大家来弘法。一个正法为什么能久住,靠的是大家一个外护。 广 播 讲 座 2-17 《“内护外护” 学佛人就是弘法人》
wenda20130111 06:41 摄受众生供养和代众生苦供养的区别 问:您在白 話 佛 法里面讲过供养,摄受众生供养和代众生苦供养,我觉得这个挺相近的,应该怎么区别呢? 答:摄受供养实际上是管好自己,也是一种供养。比方说人家在吵架,你不挑拨、不参与、不在里边起哄吵架,就是摄受供养,你也是为了这个事情赶快地灭火,不要让它吵起来,这个也是好事情。还有一种就是说你给人“来来来,我请你们吃饭去吧。大家不要吵了,来来来,我们坐下来好好谈谈吃个饭”,人一吃饭,一杯饮料喝下去,马上态度就好很多了,先冷静了(摄受众生供养就是心不随境转,不管别人对你怎么样你都平静地接受一切)对(代众生苦就是要付出一切)对对对,你这个理解完全正确的!是这样的! (臺 長,摄受心应该怎么培养?)首先要戒,在戒中提取它的养料,它的养料是摄受,因为一个人有戒律就不会去管事情了,“哎哟我不能讲的,这个是造口业”。是不是戒了?戒了之后你是不是不会犯事情了?(是的)对不对?(太好了臺長,我是想了半天)你要问师父的,不问师父你怎么自己懂啊(但师父那么忙啊,师父)你们问这些问题臺长都很开心,说明你们在用功、在进步、在努力,如果不懂乱学的话学不好的,就叫“迷信”了!(是的是的,佛法太精深了)非常精深。
Wenda20200308 12:58 “行佛之愿者”是什么意思 问:普贤菩萨说:观音怜悯天下苍生,特派你师父下界广传佛法经典奥义,普天佛子莫要辜负观音心愿,真正行佛之愿者又有几人?师父,这最后几句话,“真正行佛之愿者,又有几人”。什么叫“行佛之愿者”?
答:行佛之愿,普度众生啊。佛的愿力就是要救度天下苍生,离苦得乐。这个不是观世音菩萨的愿吗?有求必应啊。有几个人,人家求你,你会马上帮忙的?不骂人家几句已经蛮好了(对)这个才叫愿。 你看看有几个人肯舍出自己的时间了?“我没时间,我没时间做功德,我没时间念经,我还有很多事情呢”,你看看他这种就叫不布施啊。时间都不舍得布施。叫你笑一笑,“我笑不出来”,你连这种脸庞这种笑容布施都没有,你还讲什么?(明白了。真的要帮助别人,帮助别人是最快乐的事情。师父告诉我,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对啊,就是这样(谢谢师父开示)
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是否是有次第的? 答:慈由心生,有了慈之后才有悲悯众生的心,慈是一种慈善,最起码最开始的,叫慈。悲悯众生,人伤我痛,已经不是一般的做慈善事业了,悲是观世音菩萨的大悲愿。喜,你懂得了慈、懂得了悲愍众生之后,才知道想穿、放下,开始明白道理了,才会欢喜,要借人间的世界用欢喜心布施给别人,让自己的心得到安慰,得到充足的佛心。 有无量功德宝藏在欢喜心中。人家有喜事,你随缘赞叹,是不是有功德?你就是菩萨,因为你赞叹别人的功德。人家骂你唾弃你,人家侮辱你,你照样笑着用喜心可怜他,不记他仇,有没有忍辱心啊?不和他闹,有没有戒心啊?喜心是不容易的。人家吐痰在你脸上,你不去计较,说“对不起,我也有做错的”,就像西方教中所说“你打我的左脸,我给你右脸打,我肯定有做错的地方”,这是一种忍辱心。 舍去自己的生命,舍去自己的一切,舍去自己的家庭、钱财、前途,来舍,为了自己成佛成菩萨,不就是法师吗? 法师就是在慈悲喜的基础上才会舍,没有这三个基础,怎么会舍呢?所以,慈悲喜舍,怎么没有次第呢?慈心不忍、慈心不杀,有悲悯众生、人伤我痛之心,然后有欢喜心,出家了,我什么都不要了,完全放下了,那种欢喜心到了第三种境界了,然后所有的都舍下了,连命都舍下了,去救度众生,是不是最高境界了?哪个菩萨救度众生不是为救度众生舍去自我的?佛陀舍弃了太子、王位不要,去弘 扬 佛 法救度全世界众生,怎么没有次第? 解答来信疑惑 221
|